目录
搜索
全科互知
全科互知
2023年增刊 (451400202301) 主管单位: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编辑部 编 委: (按姓氏拼音排列) 曹明海 曹一鸣 陈进前 程晓堂 戴启猛 戴羽明 顾之川 郭玉英 黄 伟 黄远振 蒋京丽 李 卿 李 艳 刘道义 潘小明 渠东剑 孙杰远 唐剑岚 汪晓勤 王 磊 吴立宝 吴正宪 邢红军 徐国辉 余党绪 张海银 张维忠 赵占良 郑桂华 郑毓信 主 编:石立民 执行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黄珍平 编辑部副主任:刘 华 潘 安 编 辑:朱晓灿 罗小荧 周彩珍 特约美编:杨 阳 责任技编:蒋 媛 地 址:广西南宁市鲤湾路8号 邮政编码:530022 编辑部电话:0771-5877925 5865557 投稿邮箱:zxxktjxyj@sina.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1400/G4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1421 邮发代号:48-179 Contents 目 次 语文 1 依据课程标准 践行教学评一致 ——从2023年广西中考语文学科命题特征谈教学 应对策略 李 莉 7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语文审题能力的策略 ——以2023年广西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为例 唐庆华 11 见微知著,鉴往知来 ——从“综合”板块谈广西语文中考的命题特点 及备考应对 何柳荣 数学 14 学业质量为据 关注学科本质 聚焦核心素养 引导课堂教学 ——2023年广西中考数学试题解读与反思 刘 昆 18 坚持课标为纲 把握中考导向 调整教学行为 ——以2023年中考数学卷“综合与实践”专题命题 分析为例 舒 萍 24 从数学解题向问题解决的转变看数学教学 ——以2023年中考数学卷“数学建模”试题为例 杨禄珑,杨 攀 28 从数学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看数学教学 ——以2023年广西中考数学卷“统计与概率” 试题为例 杨小蓉,吕延丽 英语 31 落实立德树人 立足能力立意 聚焦核心素养 ——2023年广西中考英语试题解读与反思 李 蔓,陈龙云 35 深化理解性技能考查 凸显核心素养培养 ——以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力、 阅读理解题为例 韦 灵,黄文凤 39 从中考英语对表达性技能的考查定位课堂教学 白 云,黄 敏 44 中考英语语言知识运用题型分析和教学建议 ——以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卷为例 伍杏莉,李新贵 专题:2023年中考试题评析 全科互知
印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印刷厂 发行: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订阅: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编辑部 定价:35.00元 刊训 立足课堂,面向教学; 立足纸媒,面向多媒; 立足当代,面向未来; 立足全国,面向世界。 本刊声明: ·本刊倡导原创,拒绝抄袭、剽窃及 其他侵权行为,作者文责自负,本刊概不 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本刊对采用稿件有文字上的删改 权,不同意删改者,请于来稿中声明。 ·凡本刊录用的稿件,如无特别声 明,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刊对其作品行 使网络传播、汇编出版等再使用的权利; 本刊按规定向作者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 各项权利的报酬。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 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 《中 国基础教育期刊文献总库》及CNKI系列数 据库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 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免费提供作者文章评 价统计分析资料。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 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 当处理。 ·来稿不退,三个月未收到录用通知 者可自行处理,本刊不再另行通知。 本刊微信公众号:搜索微信号“zxxktjxyj” 或“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或扫一扫微信 二维码: 物理 49 立德树人 素养立意 引导教学 ——2023年广西中考物理试题评析 张飞燕 52 涵养实验素养 变革育人方式 ——以2023年广西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为例 莫海浪 58 2023年广西中考物理卷情境化试题的研究与启示 王 峰,吴之洋,秦四喜 化学 64 课标定位 素养导向 引领化学教学 ——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李文育,吕艳春,覃小玲 69 项目式学习引领下的实验探究测评与教学对策 ——以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学科 试卷为例 姚进宏,方 曦,李元红 75 从中考化学试题的演变探究大概念统领教学 廖小正,黄冬艳,张 智 历史 80 依“标”扣“本” “看见”中考 —— 基 于2023年 广 西 初 中 学 业 水 平 考 试 历 史 试 题 的 分 析 陈 锋 86 从中考题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育 卓艳婷 90 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视角下的历史专题复习路径探索 ——以“中国式现代化”专题为例 邓庆芳 94 历史开放性试题与“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 ——以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卷开 放性试题为例 陆爱媛 道德与法治 99 把准方向 顺势而为 ——2023年广西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特点 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祁春兰 102 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性主观题教学策略探析 ——以2023年广西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为例 刘 丽 109 初高衔接视角下2023年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分析 及教学应对 韦 婷 全科互知
2023年增刊 【 语文 】 依据课程标准 践行教学评一致 ——从2023年广西中考语文学科命题特征谈教学应对策略 李 莉 ( 柳州市柳南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西柳州 545007 ) 【 摘 要 】 从2023年起,广西正式实行全区中考统一命题,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本文依 据课程标准,论述2023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在命题方向、命题方式、命题内容、评分标准上的特点,提 出用好教材,践行教学评一致的教学应对策略,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关键词 】 语文学科;教学评一致;课程标准;立德树人 一、引言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做好 2022 年中考命 题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优化教育生态,促进教 育公平,确保广西中考工作平稳过渡,广西壮族自 治区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区初中学业水平考 试统一命题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 知》) 。 《通知》 明确提出,从 2023 年起,全区实 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以下简称“中考”) 统一命 题。2023—2024 年依据 《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 命题,根据各地实际统一考试时间 及赋分;2025年起,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 程标准 ( 2022年版 )》命题,结合学段衔接和育人 导向调整个别科目考试时长及赋分,构建引导学生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促进形成更 加完善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多元的学生全面 发展评价体系。这标志着从 2023 年起,广西正式 实行全区中考统一命题。 二、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命题 2023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结构和难度系 数的控制上,与广西招生考试院公布的 2023 年广 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试卷结构及参考样卷 趋于一致。同时,也凸显课程标准作为学科教学 “定海神针”和“风向标”的作用。 ( 一 ) 命题方向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以课程标准为指引的中考试题命题需围绕“培 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本质和核心问题 展开。试题除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应把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坚持做到“五育” 并举,德育为先,在命题方向上凸显立德树人的根 本目的。 2023 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选材以“壮美广西” “中国水稻” “乡村振兴” “想象与创造”为主元 素,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深厚的家国情怀 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出来。同 时,试题营造极富时代特点和人文色彩的语境,命 题方向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纵观整份试卷, 开篇引入短视频《壮美广西》的部分解说词,从地 理位置、传统节日、民族体育活动等角度,激励学 生关注地方文化,热爱广西风土人情。接下来的现 代文阅读Ⅰ板块,选择与中国水稻相关的三则非连 续性文本作为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水稻在中 【 基金项目 】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考试招生研究专项课题“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 题实践研究” ( 2021ZJY1071 ) 1 全科互知
2023 年增刊 国的发展历史,感受水稻在全国粮食中的重要地 位,从而达到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现代文 阅读Ⅱ板块, 《长长的山路》 将学生视角聚焦乡村 振兴中的乡村建设、乡村发展话题上来,引导学 生关注生活,体悟乡村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从 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古诗文阅读板块选用言简义 丰的诗歌和文言文,字里行间闪现着中国人的智 慧,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全面落 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播撒想象的种子”主题 班会活动,力图让学生展示名著阅读笔记,想象 未来生活,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的写作板块, 让学生以“原来,平常也可贵”为题目,写一篇 记叙文,启发学生留心生活,珍藏美好,体悟平 常生活的可贵之处。 ( 二 ) 命题方式体现学用结合的灵活多样性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命题方式,指向以语文素 养为核心的内容考查,考查的重点由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转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考试内容体现多 元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而丰富的考试内 容带来了命题方式的灵活多样性。 2023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题型有主观题和客观 题两大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不同的能力点需 要用不同的题型进行测试。纵观整份试卷,试题设 置呈阶梯状,先易后难,过渡自然、合理。主观题 均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 深刻体验读是写的基础,写则是在读后产生的自然 行为。如非连续文本阅读题中,要求学生在阅读 《中国水稻史话》(节选) 、 《水稻之于中华文明》 (节选) 和“2022 年中国稻谷、小麦、大豆种植面 积及产量统计表”三则混合材料后,思考概括“食 以稻为先”的原因。此题所提供的阅读素材体现了 文本类型的多样性,实现知识性、时代性、科学性 的融合,也表明了阅读的社会性特征。学生需要在 较为复杂的材料中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综合, 最终领会文本意思,得出结论。命题者设题的着 眼点是考查学生能否在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文本信 息中进行有效的综合。其他如以表格形式梳理文 章内容的阅读理解题、以综合性学习为背景的活 动系列题等,试题灵活多样,全面考查了学生语文 的真实水平。 2023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命题方式不仅指向学 生当下的学习状态,还指向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 潜力,以及学生整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从而更好地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根植于语文 教学中。 ( 三 ) 命题内容指向真实情境的语言运用 课程标准引导下的命题内容要立足语文素养, 兼具学科性、时代性、民族性与全球性。尽管考试 中的阅读情境不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情境,但设置 具有真实感的文本阅读情境,无疑有助于考查学生 在生活中的真实阅读能力,能够更好地实现文本阅 读目的和功能。 对于 2023 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命题者借助 情境,将阅读引向生活,从而能够综合考查学生的 阅读能力。命题内容的真实性,首先源于材料的真 实性,即学生生活中确实存在的问题、话题、现 象、情境,命题者将其引入试题,使得文本阅读有 了延展的空间。其次,更为重要的真实性则是学生 基于情境引发的真切思考和深入的审思。 《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 第四学段 ( 7~9 年级) 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左右, 并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中进行了详细罗 列,体现出初中阶段汉字积累的基础性要求,即 认识常用的、富有生命力的字词。2023 年广西中 考语文试题把识字与写字放在能体现地方文化特 色且具有人文气息的 《壮美广西》 解说词语段中 来考查,将会认读、会书写、会运用的基本语言 能力,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由易到难地综合设题, 体现了语言积累的情境性和运用性,也彰显了地 方文化特色。 古诗文经典作为一种文化,其根本作用不是增 加背诵的内容,而是要内化为促进学生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力量。2023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古诗文默写 以“自然” “品性” “情怀”为主题,引导学生在准 确识记古诗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古诗文与现 实生活中搭建桥梁,使学生将古诗文内化为自己的 情感体验,进而准确应用到实际的情境中去,最终 达到“古为今用”之效。在综合板块中,命题者借 助“想象中话未来”任务,将命题内容再次指向真 实情境的语言运用,让学生清楚、连贯、不偏离主 题地补充对话。同时,在“实践中谈想象”这一任 务中,让学生就“想象与创造的关系”表达看法, 2 全科互知
2023年增刊 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这种在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的 语言积淀和语言敏感能力,运用词语的能力及思辨 能力的方式,无疑体现着命题者对生活世界的关 注,对学生形成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语文素养的重 视,这有利于引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 能力。 ( 四 ) 评分标准兼顾不同思维层次 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 种功能,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 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和水平。尽管目前语文中 考的考试形式还局限于纸笔测试,但一些主观性试 题评分标准的设置会根据学生不同的答题情况给予 不同的分值,这种方法兼顾了学生的不同思维层 次,能够更加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读写水平。 细看 2023 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的评分标准, 可发现命题者在制订评分标准时用心地采用了分层 赋分的方式。如现代文阅读Ⅱ第 13 题,要求学生 结合山路前后变化简要分析“长长的山路”象征意 义,答案及评分标准见表1。 又如文言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甲) 和 《是 犹秋蓬》 (乙) 对比阅读板块第20题,要求学生结 合甲、乙两文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启示,从两文中分 别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感悟,答案及评分标 准见表2。 分值 4 答题表现 能从两个角 度指明象征 义,并结合 文章内容简 要分析 答案示例 ①“长长的山路”象征过去贫穷闭 塞的生活,山路漫长难行,阻隔了 山寨与外界的联系,村民生活艰 难;②“长长的山路”象征现在和 未来幸福的生活,父亲和村民们修 好的山路,连通了山外的世界,给 乡村带来巨大的变化,让村民们走 向幸福生活 ①“长长的山路”象征现在和未来 的幸福生活,父亲和村民们修好的 山路,连通了山外的世界,给乡村 带来巨大的变化,让村民们走向幸 福生活;②“长长的山路”象征时 光的演变 (山寨的变迁史) [或父亲 与乡民的奋斗历程 (包含奋斗精 神) /努力过程] ,破烂的山路变成了 更平更宽的柏油新路,展现了旧貌 新颜之间的巨大变化 分值 3 2 1 0 答题表现 能从两个角 度指明象征 义,但仅从 一个角度简 要分析 能从三个角 度指明象征 义,但缺乏 分析 能从一个角 度指明象征 义,并简要 分析 能从两个角 度指明象征 义,但缺乏 分析 能从一个角 度指明象征 义,但缺乏 分析 只写出文本 理由中的某 一点 象征义理解 有误 未作答 答案示例 ①“长长的山路”象征过去贫穷闭 塞的生活,山路漫长难行,阻隔了 山寨与外界的联系,村民生活艰 难;②“长长的山路”象征现在和 未来幸福的生活 ①“长长的山路”象征过去贫穷闭 塞的生活;②“长长的山路”象征 现在和未来幸福的生活;③“长长 的山路”象征时光的演变 (或“山 寨的变迁史” ) ①“长长的山路”象征过去贫穷闭 塞的生活,山路漫长难行,阻隔了 山寨与外界的联系,村民生活艰难; ②“长长的山路”象征奋斗、坚持 不懈的精神,父亲和村民们为了让 生活变得更好,在山路上奋斗多 年,终于走上了幸福路 “长长的山路”既是过去贫穷闭塞的 生活的象征,也是现在和未来幸福 生活的象征 “长长的山路”象征过去贫穷闭塞的 生活 “长长的山路”指的是村民们出行困难 泥泞、坑坑洼洼的山路变为更平更 广的柏油路 “长长的山路”象征父亲不屈不挠的 精神 表1 第13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续表 3 全科互知
2023 年增刊 评分标准的命制同样承载着命题者对当前课程 改革、教学改革、学生发展目标的思考。这种兼顾 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命制标准,可以从“读到文 本” “读懂文本” “读透文本”等多层面评价学生的 思维,较好地体现了阅读测试对于不同阅读能力的 区分功能。 三、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评一致 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是教材编 写的指南和评价的依据,也是对教学最低限度的 要求。教材则是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进行编写的,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课程标 准为教学评一致提供了依据,教材则起到了中介 的作用。近两年的广西中考处在新旧版课程标准 的更替过渡期。教师除注重研究新旧版课程标准 的衔接变化点外,还应该在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 标准基本精神、基本思想、特点和内容后,对教材 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如何用好教材,最终实现教学 评一致。 分值 4 3 2 答题表现 能从甲、乙两 文各选一个角 度谈关于人际 交往的感悟, 并 联 系 原 文 分析 能从甲、乙两 文分别结合原 文分析,但仅 有一处感悟契 合 “ 与 人 交 往”的要求 能从甲、乙两 文分别谈感悟 且契合“与人 交 往 ” 的 要 求,但仅有一 处结合原文分 析 仅从一个角度 谈关于人际交 往的感悟,并 联系原文分析 能从甲、乙两 文分别结合原 文分析,但感 悟不契合“与 人交往”的要 求或没有感悟 答案示例 甲文:邹忌用委婉的方式向齐威王 进谏,启发我们给别人提建议要注 意方式方法 ( 意近即可 ) 乙文:鲁哀侯表面接受谏言实际却 不采用,最终孤立无援,提醒我们 应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不能敷衍 了事 甲文:邹忌用委婉的方式向齐威王 进谏,启发我们给别人提建议要注 意方式方法 乙文:鲁哀侯表面接受谏言实际却 不采用,最终孤立无援,提醒我们 不能像鲁哀侯一样 甲文:邹忌用委婉的方式向齐威王 进谏,启发我们要虚心向邹忌学习 乙文:鲁哀侯表面接受谏言实际却 不采用,最终孤立无援,提醒我们 应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不能敷衍 了事 甲文:邹忌用委婉的方式向齐威王 进谏,启发我们给别人提建议要注 意方式方法 乙文:提醒我们应认真对待别人的 意见,不能敷衍了事 甲文:启发我们给别人提建议要注 意方式方法 乙文:鲁哀侯表面接受谏言实际却 不采用,最终孤立无援,提醒我们 应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不能敷衍 了事 甲文:邹忌用委婉的方式向齐威王 进谏,启发我们给别人提建议要注 意方式方法 乙文:鲁哀侯表面接受谏言实际却 不采用,最终孤立无援,提醒我们 应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不能敷衍 了事 甲文:邹忌用委婉的方式向齐威王 进谏,启发我们要虚心向邹忌学习 乙文:鲁哀侯表面接受谏言实际却 不采用,最终孤立无援,提醒我们 不能像鲁哀侯一样 续表 表2 第20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分值 2 1 0 答题表现 能从甲、乙两 文分别谈感悟 且契合“与人 交 往 ” 的 要 求,但没有结 合原文分析 仅从一个角度 谈关于人际交 往的感悟 仅从一个角度 结合原文分析 感悟和分析都 不 正 确/只 摘 引原文,无分 析、无角度、 无 感 悟/未 作 答 答案示例 甲文启发我们给别人提建议要注意 方式方法; 乙文提醒我们应认真对待别人的意 见,不能敷衍了事 甲文启发我们给别人提建议要注意 方式方法 乙文提醒我们应认真对待别人的意 见,不能敷衍了事 甲文:邹忌用委婉的方式向齐威王 进谏,启发我们要虚心向邹忌学习 乙文:鲁哀侯表面接受谏言实际却 不采用,最终孤立无援,提醒我们 不能像鲁哀侯一样 4 全科互知
2023年增刊 ( 一 ) 把握教材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语文学科的知识点是比较零碎的。为了将较为 零碎的学科知识体系化,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审定的 统编版语文教材于 2017 年秋季全国中小学开始统 一使用。教材采用“人文主题” (即课文组合的内 容类型) 和“语言要素” (即基本语文知识、必备 语文能力、适切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等) 双线组织 单元结构,重视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 构建了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 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一共 6 册,每册有 6 个单 元,一共 36 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写作两 大板块,并在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 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辅以 “补白” ,安排必要的知识短文,以丰富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了解必要的语言文化知识。同时,有教读 课、自读课、导读课、写作课、活动课、口语课6 种课型,将经典性、多样性、语文性、适用性作为 选文的重要标准,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 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亲近纪实文 学,可触摸地域文化;聆听生活智慧,可感受来自 游记散文的恬淡清新;揭开一段历史真相,可形成 初步的历史观;阅读浅易文言故事,可打开哲学之 门,进入理性天地……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材作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载体,按照整体规 划、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重点把立德 树人寓于古诗文、革命传统教育名篇学习中,寓于 文情并茂、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积累体悟中,寓于 不同文体的名著阅读中,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 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阵地。 (二) 设计课堂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品质不断 提升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 合理设计课堂问题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 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 关键要素。在教学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前 预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 作,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这里所指的“问 题” ,不一定是以问号结束的传统问题,也可以包 括“学习任务” “语文活动” “项目化学习”等能激 发学生思考的各种形式的问题。常见的问题设计类 型有质疑式问题、开放式问题、辩论式问题、连环 式问题等。有效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怀疑、困 惑、探索的心理,驱使其积极思考,自觉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教师可 以先围绕“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将评 价性词语分褒义、贬义两大类写在黑板上,并要求 学生立场明确地在文中寻找依据。接着设计“辩论 会”活动,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相互说服。设计 “大智若愚”对“虚伪圆滑” ,刘姥姥与众人谁更 “粗俗”等辩论式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 究,发现课文细节,多角度认识刘姥姥。活动的最 后,学生会发现由于涉及个人价值观,对刘姥姥褒 贬义的评价并不客观。特别将学生视角由“刘姥 姥”转向“贾府中人”时,会发现“美”就在 “丑”的身边。虽然学生最终并不会辩论出结果 来,但在争辩中,学生会离刘姥姥更近,离作品更 近,思辨的思维品质也会因此得到培养。 又如,在教学议论性或小说文体时,教师可 以设计质疑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对文章 的观点、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提出质 疑。学生在质疑式问题中,需要独立思考,自主 探究。在这种具有开放性探究的课堂问题中,教 师不仅可以落实文体知识的学习内容,还能培养 学生批判质疑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 教学《孔乙己》时,在学生对文章各方面提出质疑 后,教师可适时抓住“孔乙己为什么偷书,而不偷 别的财物? ”这类问题,追问“孔乙己为什么要偷 丁举人的书? ” “日常中孔乙己的处境和他发昏偷丁 举人的书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这些连环式问题, 将学生感兴趣的“浅问题”引向“深问题” 。这种 连环式问题,会让学生从关注孔乙己的外在特点转 到关注内心冲突,从而转到关注丁举人这一耐人寻 味的形象设置,进而转到关注鲁迅先生创作的根本 目的上来。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在问 题的设计中加入开放的元素,就能给学生提供相对 自由的思维空间,还能引出开放的答案。课堂由此 呈现出递进式特点,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帮助学 生不断提升思维品质。 5 全科互知
2023 年增刊 (三) 创设真实情境,培养灵活应对实际问题 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 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解决 实际问题相联系,帮助学生打破学习与生活的壁 垒,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知识,与知 识建立亲密关系,切身感受知识的价值,从而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灵活应对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创设配图情境。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 以给学生创设配图情境,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 思,查阅资料给古诗词配图,可以手绘,也可以寻 找适合的插图。教师课前预选其中的两至三幅,让 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这一真实情境的设置可以将 诗、画巧妙结合起来,学生既能理解诗词的字面意 思,又能明确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传统的古诗词 教学主要采用诵读和想象的方法,这对于不善于想 象的学生来说,效果自然会被打折扣。允许学生手 绘或寻找现成图片,不但给学生创设了学诗词的现 实情境,还借助学生喜欢的图画形式,让古诗词学 习更直观、更有意境感。借助配图情境帮助学生完 成预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 在对比画面的过程中完成探究任务,将所学诗词的 内容、写法和情感剖析得更透彻。 (四) 导向多元评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 的需求 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 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 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语文学习 资源的丰富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语文评价 要导向多元化。多元评价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 础,强调主体多元、目标多元、方法多元的一种创 新教学评价。多元评价一方面能通过对学生各个方 面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保障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发现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 的不足,以便辅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的根本 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常见的 评价方式有课堂表现评价、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评 价、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家长反馈评价、作业评 价、考试成绩评价等。 对于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栏目,教师在教学 时需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让学生自行策 划、组织、协调和实施活动,特别要关注学生探索 和研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此时,最宜采用多元评 价的方式。例如,对于演讲单元的教学,课程的最 后是举办演讲比赛,要求全员参与撰写演讲稿,并 进行海选。海选结束后,从活动主题词拟写开始, 依次进行开场白写作、串联词写作、评分标准制 订、评委专家邀请、主持人现场点评、活动结束语 设计等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无疑给多元评价提供了 机会,也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了成长空间。又 如,对于戏剧单元,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可以自己 挑选喜欢的剧本,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制作道具, 进行表演。汇报展示活动环节,所有参与人员还可 以分别解说台词,改编创意,撰写人物动作语言表 演设计说明、道具使用说明、舞台提示语设计说明 等。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可设计评价表,邀请家长 代表和音乐学科、美术学科等学科教师,共同参与 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参与感, 使学生能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生生互评、师生 互评、家长评价、跨学科教师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闪 光点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023 年广西中考实行全区统一命题这一新举 措,不仅让中考充分发挥“指挥棒”教学评一致的 正面导向作用,也引导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朝更有 价值的“教”和更有意义的“学”的方向迈进。尽 管这两年是新旧课程标准的更替期,但学科的核心 素养和主体知识是不变的。教师可以把 2022 版课 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与 2011 版课程标准中的知识 架构关联起来,借助教材,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运用课程标准倡导的问题导向、自主探究、综合 性、开放性等学习理念,从学科育人、落实核心素 养的高度,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主动、灵活地学习 语文课程,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的育人功能。 ( 责任编辑:罗小荧 ) 6 全科互知
2023年增刊 【 语文 】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语文审题能力的策略 ———以2023年广西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为例 唐庆华 (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广西南宁 530028 ) 【 摘 要 】 实践证明,审题不清是绝大部分学生中考失利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决定学生中考成绩的 重要因素就是审题能力。教师要重视审题策略的指导,在审出题意图、抓关键要素、读命题铺垫、审问 题层次几个方面带领学生掌握审题方式。教师也要研读课程标准明教学方向,善用教材和留痕审题法, 以限时和讲题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 关键词 】 审题策略;试题解析;中考复习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在初中教育阶 段结束时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核心素 养的发展水平,为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为 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参考。语文 作为考试的首日首科,分值达到120分,在高中招生 录取中有学科排序优先权,对于学生升学而言尤为 重要,因此社会上对语文这一科目的关注度极高。 教学实践中发现,同等能力的学生到了考场, 决定成绩的重要因素就是审题能力,也就是我们常 对学生说的:得审题者得高分。那么基于学生核心 素养的语文考试审题有哪些步骤,审题的方法有哪 些,容易导致审题出现偏差的误区有哪些,教师又 要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审题能力 呢?下面以 2023 年广西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 题审题指导为例进行分析。 一、语文考试审题策略和方法 ( 一 ) 审出题意图,柳暗花明知考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2022年版 )》 ( 以下 简称课程标准) 明确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原则是 坚持素养立意。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通过识字 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 语文实践活动,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 平。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 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 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 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 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 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教师指 导学生审题,首先要揣摩出题者的意图,思考这道 题考的是什么语文核心素养,保证审题方向的正 确,假如方向不对就会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核心 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在语文试题的命题 中,学生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的考查都 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因此学生审题第一要明确这道 题综合考查了哪些语文核心素养,具体的语言考点 是什么。 以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 9 为例: “为什么说‘食以稻为先’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 括原因。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 运用和思维能力三个核心素养,材料二中提到“水 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育中华文 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 。该题选择了中国 传统农作物水稻作为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材料,目 的是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对 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题目考查了学 生对材料的阅读能力、语言整体感知能力、信息筛 选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学生要认真阅读材料,在 原文中找到与“食以稻为先”相关的内容,分点罗 7 全科互知
2023 年增刊 列或进行概括后组织语言答题。材料三是一个表 格,主要考查的是思维能力,具体考点是图文转化 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高层次能力的体现,指学生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 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教师要培养学生 读图表的能力,指导他们将表格中稻谷、小麦和 大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组织语言写出正确的 结论。 再以现代文阅读试题12为例: “请从修辞角度 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 ” (画横线的句子:俯瞰 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 时光一起延展)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 和审美创造两个核心素养,具体的语言考点是修 辞。审美创造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初步 具有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 美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从修辞角度对一个句子进 行赏析,看似常规简单的题目想要拿满分却不容 易。判断修辞手法不难,难在要结合文本进行深入 的赏析,这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审美鉴赏能力要求较 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全文和具体词 句,落实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阅读 理解原则,使学生明白全文的内容和中心是词句 赏析的核心所在。 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育学生审题时能联 系具备考点意识。这要求教师研读、吃透课程标 准,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坚持核心素养立意,教学 设计时以课程标准为重要依据,通过丰富的阅读、 体验、思考、合作、感悟等教学过程达成培养学生 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备考体系也要以学生语文核 心素养的提升为抓手。这样才能避免全凭感觉“零 敲碎打”式的复习和依靠经验与题海战术训练的事 倍功半的低效备考。 ( 二 ) 审关键要素,拨开云雾避误区 每次考试结束,很多学生都会懊恼地说: “这 次考试因为审题丢了好多分,要是考试时我把题目 再看仔细一些就好了。 ”因为审题不细致、不严谨 导致答题有误有漏是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题目中有一些关键字词,我们称之为“题眼” ,这 些“题眼”往往就是学生审题时特别容易掉入的 “坑” 。 1.避免审题范围有误的“坑” 以试题 2 为例: “‘开篇画面’解说词中有不 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试题2所属大题创设了 制作短视频的情境,要求学生阅读短视频的解说词 并回答问题。试题 2 中的“题眼”是“开篇画 面” ,情境中的解说词有三类,分别是开篇画面、 节日画面和体育画面,试题 2 指向开篇画面解说 词,要求从中找出三个成语。如果有考生审题不严 谨,忽略了这个重要信息——命题范围,写的是节 日画面和体育画面中的成语,就会直接丢分。 2.避免审题有漏的“坑” 以试题 11 为例: “父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请简要概括。 ”该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类作品 的整体感知能力和人物形象概括能力,题目难度不 大,区分得分的关键是考生审题是否细致。题目中 的“哪些”提示考生要概括两个以上优秀品质。另 外,由于本题赋分3分,也暗示了要从三个不同角 度概括父亲的优秀品质。涉及多角度答题时,教师 要指导学生审题时既要看关键词语也要看赋分,一 般情况下,赋多少分,就要从多少个角度答题。 3.避免审题相反的“坑” 教师在指导学生审语文客观题时,要特别提醒 学生找出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语。如试题 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试题 7“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 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 ,试题8“下列对材料 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 ,试题 14“下列对 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 。 这些试题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字词就是决定学生审 题是否准确的关键性词语,如果忽略,答题的方向 就错了。 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审准“题眼”呢?教师 可以尝试在学生考试时与学生同步考试,而且考试 时与学生的要求一致,闭卷并限时。只有离开了参 考答案,全凭自己审题答题,亲自参与到考试中, 加上时间有限的压力,教师才会因为心态的变化忽 略了自己反复对学生的提醒。实践表明,有些教师 因为担心时间不够,对题目一瞥而过而忽略了题目 的“题眼” ,导致出现题目“我都会” ,审题“我失 误” ,答案“我答错”的结果。如有教师把对联题 中要求“誊抄对联”的要求忽略,直接写对联的序 号,令他们懊悔不已,此时才有了与学生一样的真 8 全科互知
封面
共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