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全科互知
全科互知
1 文苑雅香 本刊同时进行数字发行,作者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作 同意授予我刊及我刊合作网站信息网络传播权;本刊支付 的稿酬已包括此项授权的收入。 本刊所载的所有文章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如有侵 犯他人版权或者其他权利的行为,本刊概不负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转载本刊所有文章。 特 别 声 明 1 论“数字人权”的保障/温子涵 3 离婚冷静期适用价值的冲突衡平/何 颖 6 上海市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时代蕴意与实施路径研究 /王迦霖 8 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的思考/张丽彬 11 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设计和运用/周佳丽 14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探析/文艳霞 16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实验与设计探讨/李振华 18 浅谈大学生失恋案例处理与策略/武振国 20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道路交通安全》中的运用 /薛冀红 22 班主任如何做好中职学生青春期情感教育/杨丽光 24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分析 /杨笑冰 26 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学生道德建设路径探析/于天雪 28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分析 ——以李子柒的 Youtube 视频评论为例/兰 茜 张 蝶 31 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协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研究 /皮荣宇 潘大波 吴文华 谭榕榕 34 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阿旺次珍 36 创设情境 灵动课堂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许 芸 38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实施减负与提质/张 帆 40 澳大利亚 F-10 国家课程个人与社会能力述评 /孙 畅 李 伟 43 大数据及信息处理技术概述浅析/郐媛媛 47 浅析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方法/陈婷娟 49 培养数学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兰 菲 51 以设置问题为导向,以培养素养为目标 ——小学数学中借助提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赵一帆 幼儿教育 主管/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指导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编辑出版 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 社长/总编 李基泰 出品人 李基春 编辑中心 主编 祁文军 执行主编 严凯 美术编辑 舒畅 编辑热线 027-50461309 发行主任 付道学 发行热线 027-50461309(传真)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珞喻路456号二楼 邮政编码 430070 国内刊号 CN42-1042/C 国际刊号 ISSN 1003-0883 邮发代号 38-136 广告经营许可证 武工商4201004000592号 印刷 廊坊市安次区拓兴印刷厂 国内总发行 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零售)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定价 20元 2022年 第8期 爱情婚姻家庭 教育 科研 基础教育 教育研究 全科互知
2 53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林振华 56 渗透数学文化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赵 敏 59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成效/王书俊 61 强化想象力的培养/刁 莉 63 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守文道统一/侯建华 65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与策略/李涓涓 67 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思/斯琴图亚 69 情感教育,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王 晨 71 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分析/朱金王 73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陈宏惠 76 探寻高职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的有效性/刘 趁 79 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邹小春 82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智慧课堂模式探索/于淑杰 84 “双减”政策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探/陈 娇 86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陈金玲 88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程本兵 90 游戏化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莫丽丽 92 微课在高校护理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的构建初探/邢伊琪 94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途径/巴 普 96 家庭因素:青少年犯罪的研究述评与展望/蔡邦蔓 98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李 丹 100 红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曹微微 102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有效性策略/高姗姗 104 武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研究/贾维婷 106 借助文本的多维解读 ,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李金辉 108 高职思政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与重构/李 凯 110 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力的思考/李 想 112 如何在农村中学实施“群文阅读视域下的名著导读” /卢 苇 114 论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王俊贤 116 略论道德价值及其实现/徐聪聪 118 仁学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探究/杨嘉蕾 120 机关单位党建标准化的落实与思考/曾莉娜 122 创新企业党建工作的途径及引领作用/邵春玲 124 大学生自身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张 熙 1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动因与优化策略/吴 斌 129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内容与家训家风融合的必要性 ——基于对重庆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考情的分析 /吴 臻 王 上 132 关于农艺节水技术在农艺发展中的应用分析/崔雅敏 134 关于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分析/范 娟 136 关于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郝爱红 138 处理银行卡盗刷的法理基础/雷 静 140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视域下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政策的演变 /李 淼 142 关于园林树木栽植和修剪技术的研究/李明选 1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路径研究/刘雪伟 146 有效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的途径研究/宋晓英 148 关于举重运动员的科学体能训练方法分析/苏建龙 150 利用新媒体在青少年中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传播/王永红 152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中运用权责发生制的思考/温劲松 154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及意义研究/薛蕊萧 156 基于家庭视域的“美好教育”实施路径建设的现代价值及 启迪/郭 怡 159 基于经济法视域探析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梁宇佳 162 房屋建筑施工的水资源利用及节水措施研究 /刘 滔 罗 靓 吴 昊 杨文硕 李贤泽 165 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刘宗霖 168 民商法连带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魏 颖 171 基于民商法视角的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周秋梅 174 浅谈“婚内强奸”入刑问题/周煜钧 177 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研究/朱珍珍 180 乡村振兴视角下贫困乡镇推普困境及解决方式的探讨 ——基于重庆城口县咸宜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 /刘安琪 182 对西澳大利亚课程中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探索和反思 /康 蕾 贺 萃 185 艺术治疗在自闭症儿童照顾者心理压力缓解中的应用研究 /李 娜 187 早期人工气道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 评价/廖雅玲 189 器官捐献家庭心理健康服务研究/赵晋媛 语文教育 管理观察 德育教育 医学研究 课程教学 全科互知
1 2022.08 爱情婚姻家庭 文苑雅香 论 “数字人权” 的保障 温子涵 贵州民族大学 法学院 摘要:数字人权是数字时代基于大数据衍生出的新型人权, 是自财物、 行为等之后产生的 “第四代人权” , 现在 “数字人权” 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数字弱势群体” 、 “人的尊严数据化” 等方面, 宪法中人之为人的目的是否会变质?保障 “数字人权” 亟不可待。 关键词:数字人权 ; 算法歧视 ; 数字弱势群体 人类文明的蓬勃发展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频率和活动范围, 我们的社会不断有新的概念来定义, 无论是 “风险社会” 也好, “信用社会”也罢,亦或是“数字社会”、“监视社会”“共 享社会”等等,这些概念的本质都在于一个事实——社会生 活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与“人”有关的事物越来越多的 被数字信息所替代。因此应当重新审视“数字人权”的维护 与保障。 一、何为数字人权 “数字人权”是传统“人权”意义上的延展,是基于大 数据时代诞生的新内容,主要包含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 人的尊严、互联网言论自由等内容。“数字人权”要求国家 有义务建设完备的智慧网络公共服务,有责任保护每一位公 民所享有的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 数字信息是人类群体进化到现在所掌握的效率最高、并 且折损最低的技术媒介,它所创造的虚拟空间使得人们能够 无限延展其现实生活。但科技自身的属性导致其当然追求便 利与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算法歧视,从而忽略“人 之为人”的这一终极目的。下面将以“数字弱势群体”与“算 法歧视”为视角展开论述。 (一)算法歧视的肆意横生违背了宪法的平等原则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下,人们渐渐以代码为工具,以算法 为规则,以数据为标准来勾勒一个人的画像,数据开发者却 利用商业偏见、计算数据的局限等等因素制造大数据杀熟、 价格歧视、信用歧视等违背平等原则的不良事件。算法设计 的出现与运行大多数是商户以盈利为目的的选择,商人逐利 本性让其本能忽略公平、正义一类道德要求,而一味追求利 益最大化;再加上算法黑箱的技术笼罩下,算法歧视也难以 察觉,普通群众更无法有效发觉,即使发现也难以举证维权, 种种条件限制使得数字平等的实现变得难上加难。 算法歧视由来已久,表面上它是违背了平等原则,但在 深层次的内涵上, 更是剥离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致使人的物化, 对人“明码标价”。破坏平等权势必催生某种权力,掌握这 种权力的主体可以凭借资源在某一领域中成为统治、垄断乃 至独裁的角色,数字领域中亦是如此,且成效加倍。 自 2020 年以来,多处出现购房者戴头盔看房的情况,目 的是躲开安装在暗处摄像头的人脸识别,从而避开房企业的 价格歧视和服务歧视。可以想见,若不对此加以管制,放任 算法歧视在智慧政府系统中渗透进公权力里,我们可能会引 来二十一世纪新型的奴役和掠夺。例如:在算法歧视的运行 下造成社会价值观单一,排斥多样化发展,人人都是完成数 据指标的工具人,否则就会被系统边缘化无法融入社会,这 样的社会当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 在其“权利与义务”章节中明 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当前 算法歧视冲击的不仅是宪法本身的条例,更是冲击着我国社 会共同体的价值共识,我们要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不被数据奴 役, 弱势群体不被技术剥夺。 技术发展始终是服务于人本身的, 我们应当坚持以人为目的,这才是法律的最高价值。 (二)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人权 “数字弱势群体”出现在当今社会急速分化的过程之中, 是指在信息的获取、分配、利用上处于明显劣势,能力不足、 力量局限、权力不够的社会群体。他们仿佛就是数字虚拟社 会中的“老弱病残孕”,在虚拟社会中因为信息差的原因无 法畅游网络世界,以至于产生相对剥离感 2。 “数字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算法歧视也是 原因之一,但更多的源自客观因素。有数据表明,(1)在使 用互联网技能层面,不同性别、年龄段、居住地的受访者有 显著差异——女性用户显著低于男性用户,40 岁以上用户显 著低于 40 岁以下用户,农村居民用户显著低于城市居民用户。 (2)在信息获取水平方面不同居住地、社会阶层的受访者有 显著差异——农村居民用户低于城市居民用户,社会基层群 体用户显著低于其他用户。3 而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弱势群体”大概率本身就是在 现实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例如:老人、女性。在我国这样一 个地域辽阔的人口大国,原本对于弱势群体弱势地位的改变 就难以支撑,现下又要面临现实与虚拟双重空间的双重撕裂, 故而进一步加深弱势地位的局面。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之前,线上支付、网上挂 号等信息技术手段已让数字弱势群体捉摸不透,但好在传统 的信息流通方式存在的空间仍然比较大。但自疫情爆发以来, 处于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之下,“无接触行为”成为 2020 年日 常生活的重要标志。扫码支付、智能机器人送餐等智慧技术 的推广让数字弱势群体不知所措,猛增的学习量赶不上生活 前进的速度, 一时间出行、 买菜这类平日活动都变得遥不可及, 坐不了车, 进不了小区, 回不了家, 十分困难。 多方民意发声: “让我们等一等那些搞不定健康码的人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在数据大亨面前, 我们每个人都是 “数 字弱势群体”。 全科互知
文苑雅香 >> 2 二、保障“数字人权”的措施与建议 (一)确立“数字人权”理念 人权的内涵极为丰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不同 时期不同的对人权有着不同的理解,“数字人权”便是随着 社会科技发展产生的新概念。宪法中的基本人权原则原先起 源于与封建等级制度以及资产阶级相对抗,那么“数字人权” 对抗的对象自然为不平等的“数字鸿沟”。 然而同大数据一样,现下并没有对“数字人权”这一概 念完整、公认的定义与具体描述,因而亟待相关组织或专家 对这一问题深入研究,确立系统化的理论,以便有效解决后 续问题。只有确立了“数字人权”的理念,才能进一步确立 保护机制,促进多方合作,最终回馈到促进“数字人权”之上。 大数据已经发展到几乎渗透进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程 度了,在智慧政府与公共参与之中亦不可避免。当下我们尚 且刚踏进数字时代不久,人类与技术之间的矛盾冲突还有磨 合的余地;但若科技之翼大展,威胁到人伦道德和社会观念, 我们还是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初衷去面对。堵而抑之,不如 疏而导之,不如冷静分析如何扬数字之长,避数字之短。毕 竟社会千变万化,人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是恒久不变。 (二)强化法治力量 强化法治力量主要是指以国家层面出发,法律为严父, 政府为慈母,带头打破“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来服务 大众。 政府除了掌握合适的公共数据、 保护个人隐私数据以外, 还负有事前监管和事后救助的义务。 法治力量之一在于完善立法,确定国家和公民之间合适 的权利义务分配机制。个人和团体的隐私以数据和信息为载体 透明化, 成为代码符号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风险, 例如 : 在无特别授权的情形下,对数字设备的非法侵入,可视为侵 入他人的私人领域。因而个人隐私权在数字领域中极为重要, 是维护“数字人权”的基石。但我国目前在宪法层面上缺乏 对其的明确,进一步致使没有对于隐私权进行专门立法,更 不用说一套完整的体系了。因此,我国可以参考国外成熟的 法律条例对隐私、信息数据、电子通讯进行专门的立法保护。 4 这里的保护不只是指他人的侵犯,更是政府在信息公开时依 照必要性原则、比例原则去选择信息公共化的程度。 法治力量之二在于事后维权,依法治国的前提下要求我 们维护人们权益时应当有法可依,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 事后救助,避免受害者损失的进一步扩大。立法是根基,相 信不远的将来,我们能迎来有关“数字人权”的立法规范。 (三) 提高公共管理者的数字责任感 联合国已率先将数字素养纳入基本人权的范畴当中,表 明国家和社会应当肩负起培养公民的数字素养的责任,即提 供学习条件, 打造学习平台, 帮助人们尤其是 “数字弱势群体” 学习互联网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更好地享 受“数字人权”。 但仅仅依靠政府职权部的力量,无法快速有效帮助我国 众多人口普及“数字人权”的保障。因此公共管理者还包括 社会上的其他组织,如企业、网页管理员等等,他们往往也 是数据的控制者和处理者。这些主体作为优势群体在日常中 应当担当起社会责任感,协同并进提升数字社会的友好度。 例如提供便捷的技能支持,适度降低数据处理中的复杂化程 度, 对数字应用行为进行细化说明, 适当降低数据行为的成本。 当社会反馈不良讯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是否被窥探而 感到焦虑之时,公共管理者也应当第一时间站出来做积极回 应,安抚群众心态,规制不良操作。单独的个人面对信息掌 控者的力量是微弱的,公共管理者的数字责任感对于确保数 字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尤为重要。 (四)数字主体自觉培养数字素养 数字主体本人的努力也尤为关键,若拿着国家的帮助, 却也只是沉溺于简单的网络游戏,好比网络斗地主,每日以 此消磨时光,那也会事与愿违。数字主体应当主动寻求帮助, 自觉培养数字素养,与时俱进,增加社会参与感。 在数字素养的自觉培育中,老人是需求最大的群体,而 家庭是最为直接的援助者。家庭教育是老年人学习、接受新 事物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也是培养老年人的数据人权意 识最好的地方,更是老年人的数据权益受侵害之时最能及时 救济的帮助者。子女应当树立正确的意识,不应在老年人学 习时失去耐心,责怪其学习慢甚至言语奚落,这将会打击老 年人的学习主动性。 三、余 论 国家发展与人权保护之间的逻辑是相辅相成,尊重和保 障人权是强壮国家的内在要求,而国家发展又是实现人权的 根本途径。纵观我国发展历程社会形态已悄然发生变化,无论 是经济发展、文化结构,亦或是政治局面,人们的需求更为 高级,权利更为广泛,社会渗透感更为强烈。故而“数字人权” 的保障工作亟待开展落实,以适应我国繁荣昌盛的脚步! 参考文献: [1] 季卫东 . 数据、隐私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宪法创新 [J]. 南大法学 ,2020(01):1-12. [2] 洪丹娜 . 算法歧视的宪法价值调适 : 基于人的尊严 [J]. 政治与法律 ,2020(08):27-37. [3] 陈华 . 大数据时代侦查权与隐私权的冲突及其宪法调 适 [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9,34(03):73-80. [4] 宋保振 .“数字弱势群体”权利及其法治化保障 [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12):76-78. [5] 高一飞 . 智慧社会中的 “数字弱势群体” 权利保障 [J]. 江海学刊 ,2019(05):163-169. [6] 孔文豪 , 吴佳宜 , 黄思颖 . 数字鸿沟与相对剥夺感: 微观证据与影响机制 [J]. 电子政务 ,2021(01):110-124.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 相对剥离感: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比较中认为自身 处于不利地位,从而产生失落、愤怒等负面情绪 3. 孔文豪 , 吴佳宜 , 黄思颖 . 数字鸿沟与相对剥夺感: 微观证据与影响机制 [J]. 电子政务 ,2021(01):110-12 4. 陈华 . 大数据时代侦查权与隐私权的冲突及其宪法调 适 [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9,34(03):73-80. 全科互知
3 2022.08 爱情婚姻家庭 文苑雅香 离婚冷静期适用价值的冲突衡平 何 颖 贵州民族大学 摘要:20 离婚冷静期在《民法典》中开启了我国立法层面关于离婚冷静制度的序章,对于防止草率冲动型离婚降低高离婚 率有积极意义,但设立初期的离婚冷静期存在着利益关系人的婚姻自由与婚姻秩序的价值冲突,为了在不背离立法目又让制度 受众于民的情况下衡平立法价值和冲突,相关部门还需加强立法解释和适用调和,传输立法理念,完善补充机制实现各价值之 间的平衡。在完善和补充适用规则的内容等方面要使离婚冷静期这一制度充分体现新时代下的法治化 1 水平。 关键词:离婚冷静期 ; 婚姻自由 ; 冲突衡平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关于“离婚冷静期”的规定改变 了我国协议离婚制度以往随审随离的现象,虽然《民法典》 对登记离婚冷静期的规定有一定的历史经验依据的考究,但该 规定的增加和实施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该制 度的支持者认为能有效对反对鲁莽离婚,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建设婚姻关系,维护名文明和谐的婚姻家庭稳定有积极意义, 对于冲动离婚人群设置了缓冲机会,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感情孩子和财产归属问题,当然绝大多数人对于离婚还是理 性的,不能让大多数人为少数人的冲动草率买单。但反对离 婚冷静期的人士认为离婚冷静期限制了离婚自由的基本权利, 也是违宪行为的表现,增加了离婚成本,浪费人力财力资源, 是对弱势群体的绝对打压,离婚冷静期能否达到正真意义上 的预期效果,良好的运行是否能不悖立法初衷都是有待考究 的,有必要理清制度背后的各种价值观。 一、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解释 离婚冷静期是离婚思考期也是离婚准备期,其依据是《民 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离婚冷静期也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广义的离婚冷静期指的是向婚姻登记机关递交离婚申 请的时间门槛,而狭义的离婚冷静期更多指给夫妻双方之间 足够的时间理性思考之后决定是否解除婚姻的空间。“离婚 冷静期”也非《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首次提出,早在《婚姻 登记管理条例》中就已为离婚当事人设定了不超过一个月的 审查期限,该制度在英美日韩等国家已有立法实践 2。 ( 二)我国关于离婚冷静期的立法宗旨 就立法背景而言,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的确立的直接目 的是为了降低非理性型离婚率上升以实现人权平等人生自由 人格尊严和人本秩序,抑制闪婚闪离,减少假离婚,维护家 庭稳定, 促进人口增长, 挽救危机婚姻而设立的调节工作方法, 离婚冷静期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离婚难度,把数字当目的去 实现“理想”状态的低离婚率,它的本意是避免婚姻当事人 在冲动告知下草率离异冲击正常的家庭钢结构和社会秩序。 社会历来都是以家庭为最小单元进行发展的,婚姻关系的不 稳定性势必会导致社会高质量发展脚步倾斜。对此,不少学 者专家认为轻率型离婚不仅给夫妻双方带来精神损失也会给 家庭成员造成不可调和的影响。离婚冷静期在《民法典婚姻 家庭编》内被限制适用于登记离婚的范围,减少第三方诉讼 程序介入,用强制的方式影响本可以调和的婚姻关系,以立 法的形式为轻率型登记离婚的夫妻双方设置门槛保护各方权 利人的利益, 最终实现降低离婚率的社会现象, 完善婚姻自由, 保障宪法赋予公民婚姻自由权利的实施。 二、离婚冷静期制度适用中存在的冲突 离婚冷静期被写入草案到通过实施以来一直备受争议, 恩格斯在《家庭,所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婚姻从来不是 个人的事务,婚姻关系的产生和建立不只是因为情情爱爱更 是为了家庭氏族部落以及国家的强大。对于愿意好聚好散的 夫妻来说,此制度影响不大,但对于婚姻中弱势的一方受害 者而言,多一天冷静期多一份危险,尽早脱离婚姻才是弱势 方解脱的途径,这样势必会增加诉讼离婚的难度。一些人对 离婚冷静期持有质疑态度,是因其对婚姻本身的不信任,现 实中影响婚姻存续的原因也跟相互矛盾的政策有关,如房屋 限购政策影响下的“制度式离婚”。普遍现象是对离婚冷静 期的适用范围以及冷静期间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了 解乃至误读。 (一)诉讼离婚案件数量激增 离婚冷静期的出台给人造成了协议离婚难时间成本高的 心理影响,一些当事人曾计划协议离婚,但是冷静期的不确定 因素导致他们认为与其花费一两个月进心等待还不如直接起 诉离婚,诉前调解离婚抵消协议离婚的冷静期时间,这样似 乎更方便。这种离婚案件显著提升的情形是离婚冷静期制度 全科互知
文苑雅香 >> 4 实施一年以来最突出的问题。然而对于用诉前调解来抵消离 婚冷静期等待时间的可实施性也存在不妥指之处,诉前调解 也不一定比离婚冷静期耗费时间短,对于一些超大城市而言, 从立案,递交材料,法院送达排期,分案处理到结束最快也 需要一两个月,有的还需补充材料,致使法院离婚案件处理 周期长,案件积累日益增多。协议离婚本可以解决的问题到 了诉讼程序中变得更复杂,牵扯到财产的来源问题,法院必 须审理查明,会牵扯到案外人,必须另案处理,同样也增加 了基层法庭的案件数量。离婚案件“一号难求”的现象普遍, 造成对法官工作和司法公信力的负面影响。 ( 二)冷静期变危险期 离婚冷静期不利于被家暴者,如果受害人自我保护意识 淡薄不愿意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另一方则有可能在冷静 期内家暴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恶意制造夫妻共同债务,转移 财产,虚假投资等,婚姻关系本就具有私密性以至于取证难, 无法证明财产去向,债务来源,婚姻生活中很少有人时刻搜 集证据以备不时之需,双方如果不能有效化解矛盾,更容易 走极端,导致家庭暴力和不良恶性事件攀升以致于因婚姻家 庭矛盾引发命案的案件数量上升。对于急切摆脱因受到暴力 威胁的当事人来说,对于财产和其他利益他们更是愿意妥协, 给本就处于弱势的一方造成更大打击,冷静期内所取得的财 产也是财产分割的难点。 (三)影响结婚率 离婚冷静期一提出广大网友的质疑声就从未间断,“既 然不能保证婚姻的长久,离婚又这么麻烦何必给自己找麻烦 呢,索性不结婚了 ......”这些观点给本就下降的结婚率带来了 更大阻碍,离婚成本的增加终究还是影响了结婚,离婚冷静 期似乎限制了婚姻退路,相对应的步入婚姻的选择就会下降, 所以离婚冷静期从侧面也促进了结婚冷静期的发展。 (四)未规定不适用离婚冷静期的特殊情形 施行阶段没有附加例外情形,普遍适用一刀切的方式给 现实生活中急需处理婚姻关系的家庭来说是不公平的,一些 正在进行的侵害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造成财产损失,精神 损失,冷静期的三十天至六十天内所发生的事是无法估量的。 我国立法未规定离婚冷静期适用次数的上线以及适用上限界 定,即不排除无限次的使用,需要协议离婚的双方甚至可以 多次你提出离婚申请,呈现死循环的怪象,浪费国家资源的 同时也给离婚冷静期蒙上了戏谑的影子,从而导致解除婚姻 的方式向法院倾斜,增加司法执行力度。 (五)婚姻自由与法的秩序的冲突 离婚冷静期设置以来多次被推至网络讨论的前端,众说 纷纭,特别是这一制度是否是对离婚自由的限制,为当事人 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生活中普遍会把自由当成是一种常态, 从而忽视了制度。从根本上来说自由本就是相对的,是人们 的法律需求的变化与立法之间的形成的反差。离婚冷静期引 发的对自由和制度的讨论,究其本质是因为婚姻自由与法的 秩序价值之间的冲突,需要抉择的是婚姻自由究竟是神圣不 可侵犯的权利还是家庭是社会的一份子。理论而言自由是一 个政治哲学问题。自由是法的价值的基本条件之一,必须依 托法律的支撑才能得以实现,而离婚冷静期是关于宪法和其 他法律规制下的相对自由,并不是简单的消极自由,更不是 网络上传达的没有规章的婚姻自由,这一点被很多没有深探 究竟的网友们带节奏讨论。法学上的婚姻自由是行为主体与 法律的既有规定相一致相统一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条 件下的离婚自由是处于婚姻关系当事人在法律规制的范围内 选择离婚与否的特殊权利,体现的是婚姻当事人的意志和选 择。价值秩序同样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事物之间以及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呈现出相对平衡的状态。稳定和谐的社会 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和助推器,婚姻关系作为社会稳定和 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就存在着被制约,就要在限定的框 架内相对自由,要衡平价值冲突。 三、离婚冷静期使用价值的衡平措施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离婚冷静期是自由价值与秩序 价值共同推进的产物,是以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为依托的。 实现制度背后利益的冲突与衡平是实现离婚冷静期平稳发展 的必经之路,立法目的是立足于当下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的,法律本就滞后于社会发展是法固有的特征,离婚冷静期 的产生的效果和问题也必须得以正视。对于家暴赌博吸毒的 家庭,离婚不仅是民事法律关系更是底线上的权利救济。 (一)尊重立法目的完善价值机制 立法的目的应以立法原则为指引,立法原则以立法目的 为导向,双方相互制衡。目的要以正义为前提,能够实现人 类对社会的需求。离婚冷静期要尊重婚姻自由价值也要尊重 婚姻当事人意愿,还要解决非理性因素离婚带来的影响。法 理是理性的,制度是冰冷的,法理的指导和制度的实施需要 温情结合,是否需要解除婚姻在适当冷静后再多决定也是服 务社会管理的需要和对婚姻的尊重,是对家庭成员的权益保 护。离婚冷静期并不是禁止性规范,婚姻当事人可以根据自 己的意愿实现婚姻自由。人类创建法律的共同理想和核心价 全科互知
5 2022.08 爱情婚姻家庭 文苑雅香 值是为追求正义,正义也法律存在的根据和评价标准,离婚 冷静期在协调保护婚姻当事人双方利益的同时还要兼具伸张 正义价值,保护弱势一方子女老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为离婚弱势一方提供适当的保护,实现公平正义提高法律效 力,彰显婚姻自由的真谛。基于婚姻家庭的基本伦理道德, 离婚当事人都不应损害家庭成员利益及社会公众利益。 (二)明确离婚冷静期内夫妻权利义务 离婚冷静期内婚姻还在存续期间的双方当事人仍然受到 法律保护,还应承担夫妻原有的义务责任,但离婚冷静期内 的双方往往处在尴尬的家庭环境中,权利义务的行使会受到 条件制约,故而有必要对离婚冷静期内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 务做出明确界定,最大限度保障夫妻双方及家庭成员的利益。 从客观实际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出发,应充分尊重当 事人意愿。财产方面进账出账做到公开透明,限制恶意转移 财产借贷投资,对财产进行清算申报并拟制财产清单,尤其 对新增的财产和债务更应该做出明确处理指示,对使用手段 坑害另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三)区分使用情形和不适用事由 离婚冷静期所规定的三十天原则应当排除例外,并不是 所有冷静期内的当事人都可以恢复如初,对存在过错或者危 险的情形应当及时终止,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在冷静期内无 改过悔过之心,没必要继续等,也没必要修复,因此这些例 外都因该被排除在外。对离婚冷静期统一规范,设置例外情 形和不适用的具体条件,冷静期的时间长短限制和使用次数 限制以及能否使用终止或者延长,应当明确使用与禁止使用, 对家暴虐待遗弃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完善配套支撑制度实现价值机制 一项制度和法律的顺利运行,不仅要对内容加强宣传和 正确引导,还要一系列配套措施来助力实施。婚姻冷静期的 推行实施要加强新时代家庭教育观念,可在单位社区开设专 题讲座,高校开展专业课程,从思想上培养正确的婚姻价值 观,树立良好的家庭形象和家风建设。婚姻当事人双方仅仅 依靠三十天的离婚冷静期化解危机是相对困难的,需有专业 人士和团队进行疏导梳理,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和测试,但 这也并不是一味的盲目劝和。搭建完善的婚姻心理咨询平台 是完善婚姻家庭的必要选择,扩大心理咨询疏导的涉及范围 和受众群体,组件专门调查调节部门。既然有了离婚的想法, 那么冷静期间的冷处理模式可能存在更多,这样也就无法达 到冷静期的预期目的,因此第三方的梳理调节显得尤为重要。 要完善登记离婚与诉讼离婚的有效衔接,不能一刀切,造成 倾斜式发展,让离婚案件涌向诉讼离婚程序,先搭建协议离 婚与诉讼离婚的衔接桥梁,采取试点性观察效果。 四、结语 随着社会进步维权意识的强化和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 自由在人民心中越来越被重视,人权和个性的追逐愈发强烈, 越来越多的人对爱情婚恋持更加开放的态度,草率结婚冲动 离婚现象多见,这种不利于和谐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根本上对 家庭成员的负面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婚姻冷静期制度是我国 新实行的一项基本制度,其立法目的和宗旨是正面的,只是 初期的实行难度系数大,宣传和人们的认知没能相互契合, 缺乏配套的制度完善,要在不断发展中完善展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本文从离婚冷静期在我国适用以来出现的 几点问题和大众观念的接受能力以及离婚冷静期长期良性发 展的方面分辨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面临婚姻家庭纠纷的 群体有所帮助,让神圣的婚姻关系继续能在彼此关照有温度 的环境下进行,对婚姻家庭充满信心,让离婚冷静期的立法 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融合,为共同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贡献家庭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龙娅妮 . 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中的困境与破解 [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39(02):116-120. [2] 柯思萌 . 离婚冷静期制度之辨正与补阙 [J]. 常州工 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18(01). [3] 郭峻维 . 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中的价值冲突与衡平 [J]. 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中的价值冲突与衡平 ,2021,314. 注释: 1. 自登记机关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 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 定期间届满后三十日内的,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 请发给离婚证 ; 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2. 姜大伟 . 离婚冷静期:由经验到逻辑——《民法典》 第 1077 条评析[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121-133. 作者简介:何颖(1992-),女,汉族,甘肃平凉人,硕 士研究生,贵州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全科互知
幼儿教育 >> 6 上海市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时代蕴意与 实施路径研究 王迦霖 上海市虹口区实验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特色课程作为开启中国特色文化瑰宝之匙,对于幼儿园生的审美观和艺术观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 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对上海市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进行研究,探析上海市幼儿园特色课 程的时代蕴意,并提出上海市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皆在提高上海市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研究指出: 上海市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要以构建中国特色特色课程为指导思想,创新幼儿园特色课程教学模式,明确幼儿园特色课程目标, 理清幼儿园特色课程思路,完善幼儿园特色课程计划。建议:加强幼儿园特色全程融合、内外融合、动静融合的教学策略,提 升幼儿园特色课程内涵文化,激发幼儿园生学习动力,凸显思政育人成效,促进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上海市;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时代蕴意;实施路径 幼儿园特色课程作为开启中国特色文化瑰宝之匙,对于 幼儿园生的审美观和艺术观养成具有重要的统摄和顶层意义。 课程以中国特色独特的审美韵律作为课程的重心和特点,旨 在通过讲述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文化内涵等提高幼儿园生 学习兴趣、 调动幼儿园生积极性为出发点, 开阔特色专业视域, 深化特色文化传承的当代使命感为教学宗旨,贯穿到教学设 计和实施过程之中。本研究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通过对上海 市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创新,皆在提高上海市幼儿 园特色课程质量,为上海市幼儿园特色教育繁荣发展提供理 论参考依据。 1.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时代蕴意 1.1 课程建设的模式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立以多学科师资团队为主体,进行集 体备课,在案例选取、教案编写、教材建设、视频录制、题 库建设、课程评价等方面通力合作,建成具有辐射作用的课 程思政示范课程。其次,在课程开发阶段进行集体备课,确 定《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案例选取,教案编写,教材建设, 视频录制,题库建设,课程评价等工作。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制定课程大纲。调正教学内容顺序与安排。完善“课程思政” 大纲;改革教学方法;优化 N+1 考核模式等。最后,在课程 研发阶段。组织编写教材,师资培训、进行课程试题库建设, 制作课程录像,建设与推广网络资源。课程示范阶段:形成 完备的课程建设体系。 1.2 课程建设的特色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有助于繁荣发展特色事业,培养具 有传承与传播特色与文化的使命和情怀,掌握特色基本理论 与方法,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底蕴和创新思维,能够胜任 特色文化传播的德才兼备的学生。与此同时,幼儿园特色课 程注重全方位育人,提升育人实效,帮助学生领悟个人的前 途命运与国家未来特色教育的辩证关系,激励学生学好专业 知识,实干报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案例教 学资源库、 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考核任务指导书、 学生作品展、 公益活动等教学成果,同时联合政府、学校、社会形成协同 育人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示范性。 2.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 2.1 课程建设的思路 幼儿园特色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入、合 作探究、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法等方式使学生在知识讲解基 础上,建立一个完整的逻辑知识结构,达到知识体系的整体 构建。同时结合网络平台,打造网络化、信息化课堂教学。 构建以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为支撑,以成效为目标,以考 评为驱动的教学思路。 2.2 课程建设的目标 幼儿园特色课程重点突出特色的文化特色 , 力图使学生通 过课程的学习 , 掌握特色的基本理论 , 通过多元教学方法的综 合运用和学理分析,认识特色的特性及内涵 , 了解特色与其他 中华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及关系。通过学习特色的技术原理和 文化内涵,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文化的多维优势, 树立文化自强, 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引导学生 内化幼儿园特色精神, 弘扬幼儿园特色 “仁、 义、 理、 智、 信、 温、 良、恭、俭、让”的伦理道德,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 强化思想价值引领,达到育人目标。 2.3 课程建设的计划 幼儿园特色课程皆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持续完善课程 体系建设,打造成业内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的金课,主要围 绕内部课程质量和外部保障措施两方面进行完善与改进。针 对目前存在的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将从管理理念、 改革措施、 教学方法、政策保障、体制机制进行整改,具体整改路径为 完善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提升 专业化队伍和教学能力、整合资源加大政策经费保障、构建 多学科的教学合作和激励制度。 3.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 3.1 课程动静融合,推进以评促学 在课程评价中,考核主要包括日常阶段考核和期末整体 考核 2 个部分。日常阶段考核主要包括:课堂出勤情况、课堂 全科互知
7 2022.08 爱情婚姻家庭 幼儿教育 交流情况;期末整体考核,主要包括口试和课外实践,口试 是对特色基础知识的掌握、表达能力的评估以及逻辑思维考 量的综合评判,以个体为单位通过抽取客观题签的形式进行 充分表达和阐述;课外实践内容,通过率先分好的小组以策 划特色宣讲活动为主,走进校园、社区、单位,宣扬特色精神, 弘扬特色文化,随后对现场的宣讲情况和前期准备的策划书 在结束后向老师进行汇报,老师结合宣讲效果和策划方案合 理对其合理评价。 3.2 课程全程融合,提升学生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平台的优势,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首先,课前导学。在授 课前,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把课程相关资源及作业等相关内 容上传至平台,学生通过平台查看课前导学相关作业或视频, 上传课前导学作业,分享交流,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为课堂 做好充分的课前学习准备。课前导学部分可以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独立认真思考的能力以及小组内部的团结合作 意识。其次,课堂授课。在授课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筛选激发学生 正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案例,采取启发、互动的方式,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进而实现价值引领的目的。最后,课后 作业。授课结束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作业、批改作业, 学生通过平台上传个人作业或小组集体作业, 完成自评、 互评, 实现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提升学习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 3.3 课程内外融合,实现价值引领 在授课中,任课教师布置考核任务。例如:中国特色的 时代脉络、功能与价值、生命意义与启迪等命题的讨论、策 划与作品的方式,通过通过考核任务的制定和完成,加深学生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形成课内外协同育人体系。开展以 专业为主题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例如:辩论赛“中国特色 之本”、 “特色文化节” “中国特色技击与民族精神”等活动。 通过特色主题活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外延伸和拓展,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同时,通过与政府、 学校、协会等联合举办活动,共同实现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 例如:开展特色公益培培训活动、特色知识竞赛、特色剧作 品展、参观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等活动。通过课内外活动的延 伸和拓展,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价值引领的育人过程。 4.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效果 4.1 课堂育人种子有效植入,思政教育成效凸显 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熏陶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 级各类实践活动中,如:“特色进校园”、“特色进社区”、 “特色赛事”、“特色知识科普”等活动,坚定了学生的文 化自信和教育使命,这说明专业思政课堂已有成效,思政育 人的力量不断显现。 4.2 家国使命感不断增强,文化传播意识不断提高 通过课程任务的设计,增强了同学们的家国使命感,提 升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责任感,学生们以充满对国家 特色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情怀和要把特色文化、精神传播在 祖国大地上的雄伟壮志积极投入基础教育教学一线工作。学 生们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 认可。 4.3 学习效果明显提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改革前夕,由于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并不强烈,教师需要反复强调才能覆 盖到每个学生,效率较低。课改之后,教师通过线下平台提 前布置教学任务、分享文献资料、传播特色故事,线上教学 时再以问题为导向、以事例为切入、以讨论为抓手,学生的 学习热情明显提高,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锻炼了学生的 思辨力、理解力和表达力。 5. 结语 上海市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要以构建中国特色特色课程 为指导思想,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课程目标,理清课程思 路, 完善课程计划。 建议 : 加强幼儿园特色全程融合、 内外融合、 动静融合的教学策略, 提升课程内涵文化,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凸显思政育人成效,促进幼儿园特色教育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红光 , 刘晓霜 . 浅谈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本土特色 美术活动的策略 [J].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2(02):117- 118. [2] 王海霞 . 基于五育并举的幼儿园特色课程构建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2(02):159-162. [3] 袁文君 . 幼儿园班本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J]. 当代 家庭教育 ,2022(01):88-90. [4] 汤丽红 .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 [J]. 家长 ,2022(01):108-110. [5] 郁东利 , 徐景 . 以文化融入党建 引领幼儿园特色发 展 [J]. 中小学校长 ,2021(12):62-63. [6] 王珍 . 浅析教师在幼儿园戏剧特色课程实施中的角色 定位 [J]. 家长 ,2021(33):81-82. [7] 莫颖萍 . 从“特色活动”到“园本课程”——幼儿园 园本课程建设的经验 [J]. 上海托幼 ,2021(11):34-35. [8] 刘珊 , 陈亚萍 , 刘俊婷 , 等 . 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 程开发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5):81-86. [9] 钱依阳 . 园本特色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结合的有效策 略研究 [J]. 新课程 ,2021(42):73. [10] 刘罗茜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框架》的内容、特色 及启示 [J]. 广西教育 ,2021(37):16-20. [11] 刘占兰 . 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与思考 [J]. 幼儿教育 ,2021(28):4-7. [12] 黄素萍 . 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展本土化幼儿 园课程 [J]. 教师 ,2021(23):77-78. [13] 锁丽娟 . 山区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下的主题环境创 设 [J]. 清风 ,2021(14):92. [14] 蒋红霞 .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内涵价值与建构 [J]. 求 知导刊 ,2021(29):24-25. 全科互知
幼儿教育 >> 8 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的思考 张丽彬 甘肃省会宁县第六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时期是每一个幼儿刚刚步入校园的阶段,对于幼儿来说,身边所有的环境都是未知的,都是全新的。学校和 教师要给幼儿留下最好的校园印象,激发幼儿对于校园的兴趣,激发幼儿对于校园的好奇心,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前提展 开教学,关注幼儿的感受,关注幼儿的状态,全方面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给幼儿最好的校园体验。在幼儿的整个教育的过程 中,亲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亲子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发育有着极其重。好的亲子活动对于幼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和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开展亲子活动的重要性,帮助每一位幼儿更加健康快乐而 又幸福的成长。本文主要研究了开展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原因以及开展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方式。 关键词:幼儿园;亲子活动 学校和教师只有先从意识形态上认识到开展幼儿园亲子 活动的重要性,才会在行动上做出改变。学校和教师组织的 亲子活动中其实有很多的注意事项,游戏的种类、游戏的难 易程度、游戏的活动场地、游戏的可行性以及游戏的危险性 等多方面内容都需要在开展亲子活动之前考虑清楚。亲子活 动的游戏不仅仅要给家长和学生带来欢乐,还有一定的趣味 性,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一切从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前提开展进行。良好的、 优秀的亲子活动能够让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但 是开展一个良好的亲子活动的前提是教师一定要有非常专业 的亲子教育理念,非常清楚地了解与亲子活动相关的专业知 识。 一、分析举行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原因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为 前提展开的,亲子活动更是如此。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的 过程也是增加家长对幼儿的了解程度的过程,同时幼儿也能 更加了解父母的状态,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深深的爱意, 优质的亲子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拉近父母与幼儿的距离,增 进父母和幼儿之间的感情, 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除此之外, 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的过程也是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 精神的过程,很多亲子游戏需要一个家庭互相配合、共同努 力才能完成,幼儿需要和父母进行良好的合作共同完成游戏。 因此,良好的亲子活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 能力,幼儿在与父母一起做游戏时能感受到父母给予的强烈 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可能会牺牲掉 很多陪伴孩子的时间,而学校和教师组织的亲子活动就是一 个增加亲子互动的很好的机会。在幼儿的整个成长过程中, 父母的陪伴是至关重要的,童年时期陪伴的缺失可能会对幼 儿产生一生的影响。幼儿的性格也可能由于缺失父母的陪伴 而产生一定的缺陷。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都一定要认识到举 办亲子活动的重要性。亲子活动是一个把父母单向的向孩子 发出信号的方式变成一个父母和孩子双向沟通的 “重要工具” , 在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清晰地接收到幼儿发出的讯 号。幼儿的想法、幼儿的情绪以及幼儿的感受家长都能实时 地接收到,然后家长可以对其进行及时地回应,而不是家长 不断地向幼儿单方面的地输出。因此,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定 期的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发挥亲子活动的重大功效,将亲子 活动的作用最大化,最大限度的让幼儿在一个健康、快乐、 温馨而又幸福的环境中成长。 二、探究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活动形式 (一)举办亲子远足活动 亲子远足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幼儿园亲子活动,家 长陪伴着幼儿,幼儿也在陪伴的家长。学校组织开展的亲子 远足活动不仅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而且可以让幼儿更 加亲近大自然,让幼儿去了解和感受外面的世界。在保障安 全的前提下,幼儿园举办亲子远足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家 长和幼儿行走边聊天,一起远足还可以让幼儿呼吸到新鲜的 空气,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同时亲子远足活动还可以锻 炼幼儿的身体,提高幼儿的身体素养,增强幼儿的身体机能。 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不仅要关注幼儿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也 要关注幼儿的运动状况。幼儿每天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好 的身体素养要从小培养,根据幼儿的身体状态去制定相对应 的运动项目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 和教师一定要注重亲子远足活动的开展,认识到亲子远足活 动给学生带来的重大帮助,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方式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和教师一定要 注意加强亲子远足活动的开展和进行。 比如,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和家长开展一次田野观 光活动,提前做好安保措施,学校以及家长要提前准备足够 的食物以及饮用水,同时要带好急救包,以防学生在行走的 全科互知
封面
共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