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湖北省优秀期刊 / 湖北高中课改指导刊 / 中国知网上榜刊物 思 辨 阅 读 名 师 在 线 创 意 写 作 备 战 高 考 微 信 扫 码 “天地杯” 中 国 中 学 生 作 文 大 赛 中 小 学 生 作 文 大 赛 参 赛 作 品 选 登 专 版 欢 迎 加 入 “ 中 国 青 少 年 写 作 营 ” 让作文的 一切奥秘 清晰可见 2 0 2 1 年 第 3 1 期 11 出版 月 高 中 全 学 段 适 用 特级讲堂 / 张大勇 文言语气词连用探微 作文密码 / 戴倩倩 记叙文怎样构思有价值的故事 德 才 “ 谈 知 扬 人 任 六 观任 善 避 短 ” 人 人 任 长 ——《平凡的世界》选读 经典深读 / 徐建华 入乎其内入情入境 出乎其外且歌且吟 全科互知
《高中生学习》特约指导老师 湖北省武汉市马房山中学 游昕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 谢涛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 涂荣 贵州省石阡中学 杨廷珺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 张大勇 (排名不分先后) 四川省绵阳中学 张勇 湖北省武汉为明高级中学 王旭东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中学 庞鹏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王耿 湖北省宜昌市长江中学 丁小发 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 严榕 湖北省团风中学 熊雷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 李丽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 中学 许婷婷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 侯艳玲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 二高级中学 李选萍 湖 北 省 武 汉 市 江 夏 区第一中学 梅晓华 湖北省黄石市教育 科学研究院 陈建 湖北省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徐建华 江苏省滨海中学 戴倩倩
1 2021 年 7 月 1 日,天安门广场,当小白杨般挺 立的少年用穿透云层的声音高呼“请党放心,强国有 我”的时候,无数人热泪盈眶,激动万分!这铿锵誓 言,正是时代最强音,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万里江 山壮美如画,祖国事业后继有人! 我们的祖国经历了无数的苦难,经过前辈们的不 懈努力,才换来如今的海晏河清、太平盛世。我希望 高中求学阶段的你们能做到 : 修德, 尚美, 笃学, 创新。 修德。就是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质、正确的处世 态度和完善的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明 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位卑未敢忘 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守公 德是我们在社会中必须遵守公共道德,懂得“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严私德指以“爱 国、奉献、自强、自律、宽厚、正直、勤劳、善良、 明礼、遵规”等为内涵的个人品德。让我们做一个德 行高尚的人,我们的内心也会因纯粹和宁静而丰腴。 尚美。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 美的追求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诗 经》中的“乐土”,《山海经》中的“蓬莱仙山”, 到《道德经》中的“小国寡民”,再到《礼记》中 的“大同世界”,这些中国传统典籍体现的对理想 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先民崇尚美、追求美的梦想,是 根植在人类身体和灵魂中的内驱力。同学们,当你 们懂得美,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就能成 为一个美好的人,而美好的公民共同去建设的世界, 一定是美好的世界。 笃学。就是苦学、诚学、恒学、乐学。既已立定 报国志向,就要练就报国本领。希望同学们好学、勤 思、善问、笃行,坚持深度研学而不是浅尝辄止,坚 持学以致用而不是纸上谈兵,真正为实现报国之志而 勤奋学习。“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未来要更好地 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 呈现“中国力量”,展示“中国智慧”,这些就看你 们的了! 创新。创新的意义不言而喻。同学们正处在思维 发展的最活跃期,最有条件突破思维的禁锢,不被固 有思维局限,从而去更新、去改变甚至去创造。创新 并非人云亦云,要多角度思考,读万卷书,要动手实 验,坚持劳动……都有可能养成创新意识,培育创新 精神,形成创新能力。 最后, 希望同学们以 “奋斗之我” 的姿态, 坚定 “强 国有我”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贡献“我”的力量! (责编 / 胡璐) 卷首语 奋斗之我 强国有我 游昕 / 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 汉市马房山中学党委书记。 名 | 师 | 介 | 绍
2 投稿邮箱 gzsyy2006@163.com CONTENTS 目录 探寻阅读规律 创新写作技巧 提升思维品质 落实核心素养 贴近备考实际 祝 《高中生学习》 越办越好! ——顾之川 > 整本书阅读 22 《文化苦旅》文本赏析与阅读指导 / 王旭东 > 国学微课 28 国学经典与立人教育 ——谈取人任人之道 / 王耿 新写作 > 特级讲堂 32 文言语气词连用探微 / 张大勇 > 金题速递 36“整治畸形饭圈文化”主题写作指导及佳作示例 / 谢涛 40 “奔向小康,健康有我”材料作文导写 / 李选萍 > 升格作文 43 “钟芳蓉的选择”主题作文导写 / 梅晓华 卷首语 1 奋斗之我 强国有我 / 游昕 新高考 > 高考热点 4 解答古诗词鉴赏题的三个得力助手 / 杨廷珺 新阅读 > 经典深读 8 入乎其内入情入境 出乎其外且歌且吟 ——《平凡的世界》选读 / 徐建华 > 师生共读 12 爱恨交织抒性灵 美丑对照悟主旨 ——《巴黎圣母院》阅读指导 / 陈建 涂荣 > 古文导读 18 酒入豪肠铸诗魂 ——《将进酒》赏读 / 庞鹏峰 > 文本解读 20 师道 ——《师说》的线索 / 张勇
3 指导单位 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主管单位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单位 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肖昌斌 总经理 周发秋 副总经理 袁遵敬 编辑出版 《高中生学习》编辑部 主 编 杨 民 编辑部主任 刘金华 责任编辑 胡 璐 贺 丽 严 芳 特约编辑 王先海 美术编辑 童 黎 封面作者 徐浩楠 编辑电话 027-87158902 营销热线 027-87153502 电子邮箱 gzsyy2006@163.com 地 址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 67 号 邮政编码 430070 发行单位 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发行范围 公开 邮发代号 38-243 广告经营许可证 鄂广登准字(2019) 420000001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42-1784/G4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4-4772 出版日期 2021 年 11 月 1 日 印刷单位 武汉市新华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定 价 8.00 元 > 作文密码 47 记叙文怎样构思有价值的故事 / 戴倩倩 > 获奖作文 51 读书方能愈心 / 曾威 52 接过前人火炬 开创美好未来 / 庞非池 > 佳作展台 54 桂香 / 严榕 56 梅我关情 托意高远 ——读《南乡子·冬夜》有感 / 熊雷 57 薪火不熄 继续向前 / 丁小发 58 等 / 殷越 60 阅读之思 / 杨薪潼 > 社团联展 / 浩然文学社 62 登高且半 风光尽揽 / 董天一 63 山腰风景独好 / 李宗泽 CONTENTS 目录 本刊所付作者的稿酬,已包括纸介质及数字形态出版的 《高中生学习》的稿酬。 因各种原因,我社未能联系到的作者的稿酬查询及其他 有关稿酬的未明事宜,请与本刊联系。 本刊部分图片、 文字为读者推荐, 因故未能联系原作者的, 希望原作者见刊后及时与本刊联系,以便补寄样刊与稿酬。 本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审查刊登广告,请针对广告内容 慎重选择。如有超过广告内容的后续行为,与本刊无关。特 此声明。 2021 年 11 月 第 31 期(总第 547 期) 指 导 单 位 主 管 单 位 主 办 单 位 出 版 单 位 董 事 长 总 经 理 副 总 经 理 编 辑 出 版 社 长 主 编 编辑部主任 责 任 编 辑 美 术 编 辑 编辑部电话 电 子 邮 箱 地 址 邮 政 编 码 发 行 单 位 发 行 范 围 邮 发 代 号 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肖昌斌 周发秋 叶凌凯 高中生学习杂志社 周发秋(兼) 杨 民 刘金华 胡 璐 贺 丽 严 芳 童 黎 027-87158902 gzsyy2006@163.com 武汉市洪山区长江传媒大厦 3 楼 430070 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 38-243
4 投稿邮箱 gzsyy2006@163.com 解答古诗词鉴赏题的三个得力助手 怎样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好古诗词鉴赏题? 不少同学有畏难心理,看到此类题不知从何下手。 其实,题目、诗题和注释就是考生解答古诗词鉴 赏题的三个得力助手。 方法归纳 1. 题目助我明确解题方向 古诗词鉴赏题的题目除了讲明要求回答什么 问题外,大多还对答题作出了某种规定,我们必 须 准 确 而 完 整 地 把 握 题 目 给 出 的 信 息。 比 如, 2020 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第 16 题的题目是这样的: 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 要分析。通过分析题目,我们可以确定:考题要 求回答的是 “作者主张的学诗途径” , 考生必须 “结 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题时, 要抓住关键词 “学 诗”,并引用相关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2. 诗题助我把握诗歌主旨 俗话说,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灵魂。而古 代诗歌的诗题,大多能暗示或揭示诗歌的相关内 容,如创作目的、所抒情感、所叙事件等。答题 时,我们应从诗题中挖掘出对答题有意义的重要 信息。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题就 包含了若干重要信息:诗的内容是“梦游天姥”, 创作目的是“留别”,诗歌体裁是“吟”等。又 如 2020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所选的诗《赠别郑炼 赴襄阳》,诗题中的“郑炼赴襄阳”是诗歌所叙 事件,“赠别”是诗歌的创作目的。抓住了诗题 中的这两点,考生就等于抓住了诗歌的主旨。在 回答“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 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这道题时,考生遇 到的困难就会少很多。 3. 注释助我破解试题难点 为了减轻古诗词鉴赏题的难度,高考试卷中 考查的古诗词一般都有注释,因此考生必须认真 对待它。比如 2021 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中古代诗 歌阅读题, 陆游 《示儿子》 一诗尾联中的 “七月诗” 就有注释:“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 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这条注释为什 高考热点 新高考 ★ 杨廷珺(贵州省石阡中学)
5 么要专门指出这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 农事诗”呢?抓住这一点认真思考,考生就可以 较 容 易 地 回 答 第 16 题“ 诗 人 指 出‘ 道 在 六 经 宁 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 是如何理解的”的问题了。 示范指导 下 面, 以 2021 年 全 国 新 高 考 Ⅰ 卷 中 的 古 诗 鉴赏题为例来具体分析。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州司马平安否? 惠远东林住得无 ②? 滋浦曾闻似衣带, 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 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 ③, 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②惠远:东 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 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 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解析】 1. 挖掘题目信息。首先,考生如果不知道诗 的作者杨巨源的生活年代,可根据题目中“阅读 下面这首唐诗”确认他是唐朝人。其次,题目中 的 “含委婉劝告之意” , 已提示了解答此题的关键: 必须回答出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劝告了什么。 2. 反复读诗题。诗题表明这首诗是作者赠给 被贬友人白居易的,而此时的白居易正被贬江州, 担任毫无实权的司马小官,其心境可想而知。 3. 分析注释。根据注释②可知,惠远是东晋 高 僧, 并 非 唐 代 人, 作 者 为 什 么 要 问 惠 远 禅 师 的 东 林 寺 是 否 值 得 一 住 呢? 再 由 注 释 ③ 的“ 莫 谩”“雨花社”可推测,白居易在江州应经常出 入于佛教讲经的集会。于是,我们可以悟出:原 来,第二句中诗人其实并不是在问东林寺是否值 得住,问是否住得,其实是想说住不得,是在委 婉地表达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之情。 这样,我们便可得出答案:第二句“惠远东 林住得无”中,诗人用“惠远”“东林”两个意 象,表现高僧淡泊遁世的态度;“住得无”以问 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出入佛寺 的关切之情,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 厌弃官场的情绪。尾联中“莫谩”“青云依旧” 等词语,直接劝告友人不要沉迷在佛道之中,消 磨了志气,要相信前途依然美好,从而表达勉励 之意。 即时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岐王 ②宅里寻常见, 崔九 ③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李豫大历五年(770 年) 。 安史之乱后, 杜甫流落到江南一带。 李龟年, 唐代开元时期受唐玄宗宠爱的著名乐师,安史之 高考热点 新高考 杨巨源 寄江州白司马 ①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①
6 投稿邮箱 gzsyy2006@163.com 乱后流落江南,以卖艺为生。②岐王:唐玄宗李 隆基的弟弟,以好学爱才著称。③崔九:崔涤, 曾任殿中监,受到唐玄宗宠爱。 请对本诗中“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所传达 的复杂感情加以赏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忆除司马向江州, 及此凡经十五秋。 虽在簪裾从俗累, 半寻山水是闲游。 谪居终带乡关思, 领郡犹分邦国忧。 争似如今作宾客, 都无一念到心头。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 829 年(唐文宗太和 三 年), 此 时 白 居 易 已 58 岁, 称 病 免 归 在 家, 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管东都。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所抒发的看似矛盾 的思想情感。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 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 曲桃花水。 【注】①此词是作者被削职闲居江西上饶带 湖期间所写。 白居易 思往喜今 ① 辛弃疾 生查子 独游雨岩 ① 请联系词人生平,分析“高歌谁和余?空谷 清音起”一句的含意。 【参考答案】 1. ①最后一句中的“落花时节”,既是即景 书事,又别有寓托,字里行间蕴含着无限感慨; ②诗句以落花时节为背景,表现一位老乐师与一 位老诗人在漂泊颠沛中的重逢,此景此人此情构 成了一幅展示时代沧桑的画卷;③这里既有诗人 对自己和李龟年个人身世遭遇的深深感慨,更蕴 含着诗人对国事兴衰的悲叹。 2. ①此诗抒发了诗人在谪居生活中因蒙冤被 贬、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激愤而又无奈之情;②此诗 前三联概述了诗人被贬至江州后的十五年生活经 历,这既紧扣了诗题中“思往”一词,又暗示诗 题中“喜今”一说并不是真的;③诗人既然还“终 带乡关思”“犹分邦国忧”,就绝不会对如今的闲 居生活真正感到“喜”了。 3. ①作者虽然“高歌”却发出“谁和余”的 提问,意在殷切希望有应和者,然而只有“空谷” 中响起的“清音”相回应,作者以此来表明自己 的孤独;②这种孤独,不仅指没有旅伴,更指因 自己的思想主张(或“抗金主张”)得不到响应 而产生的孤寂之感和愤懑之情。 【解析】 1.(1)根据注释可知,此诗作于唐代安史之 乱后,此时诗人饱受战乱之苦。 (2) 根 据 诗 题 分 析, 诗 人 遇 到 了 唐 代 兴 盛 时 期 曾 红 极 一 时 的 乐 师 李 龟 年。 杜 甫 初 逢 李 龟 年 之 时, 正 是 唐 代 开 元 全 盛 时 期, 那 时 的 杜 甫 因 才 华 横 溢 而 受 到 岐 王 李 隆 范 和 殿 中 监 崔 涤 的 延 请, 得 以 在 他 们 的 府 邸 欣 赏 李 龟 年 的 歌 唱。 几 十 年 之 后, 他 们 竟 又 在 江 南 重 逢。 这 时, 国 高考热点 新高考
封面
共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