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全科互知
全科互知
全科互知
全科互知
把握命题规律 提高备考效益 — — —三角函数专题命题分析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 张应楷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中变量关系和规律 的最为基本的数学语言和工具, 在解决 实 际 问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三角函数是重要的 函数模型之一, 也是一类典型的周期函数, 是 高中数学重点学习的内容, 也是每年高 考 重 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近年来, 高 考 全 国 卷 中 三角函数试题突出基础性与综合性, 主 要 考 查三角公式和三角函数图像性质, 考查 同 学 们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运算求解及推理论 证等能力。本文结合实例, 对 近 年 来 高 考 全 国卷中三角函数的命题规律进行分析, 目 的 是帮助同学们把握好高考动向, 提高复 习 备 考效益。 一、利用主要三角公式的变形求值 例 1 若 α ∈ -π 2, 0 , s i n α = 2 - c o s α t a nα 2, 则t a n α= 。 解析: 依 题 意 可 得 2 s i nα 2c o sα 2 = ( 2- c o s α) s i nα 2 c o sα 2 。又α∈ -π 2, 0 , 故 s i nα 2 ≠ 0 , 所以2 c o s 2 α 2= 2-c o s α, 即 1+c o s α=2 - c o s α, 所 以 c o s α= 1 2。又α∈ -π 2, 0 , 故α=-π 3, 所以t a n α=- 3。 评注: 本题主要 利 用 三 角 函 数 的 二 倍 角 公式、 同 角 基 本 关 系、 降 幂 公 式 进 行 化 简 求 值, 试题难度不大, 属于基础题。 例 2 已 知α∈ 0 , π 2 , s i n 4 α 1 + c o s 4 α= s i n α c o s α- 2 , 则t a nα 2=( ) 。 A . 1 5 5 B . 5 3 C . 1 5 1 5 D . 5 5 解 析: 因 为 α ∈ 0 , π 2 , s i n 4 α 1 + c o s 4 α = s i n α c o s α- 2 , 所 以2 s i n 2 α c o s 2 α 2 c o s 2 2 α = s i n α c o s α- 2 , 化 简整理得s i n 2 α c o s α- c o s 2 α s i n α= 2 s i n 2 α , 可 得s i n α=4 s i n α c o s α , 则 c o s α= 1 4, s i n α= 1 5 4 , 所 以 t a n α= 1 5。 又 因 为 t a n α= 2 t a n α 2 1 - t a n 2 α 2 = 1 5, 所以 1 5 t a n 2 α 2+ 2 t a n α 2- 1 5= 0 , 解得t a n α 2= 1 5 5 。故选 A 。 评注: 本题主要 利 用 二 倍 角 公 式 和 两 角 差的正弦公式, 化简已知等式并可得t a n α= 1 5, 结合α∈ 0 , π 2 , 以及二倍角公式可求 出t a nα 2 的 值。试 题 突 出 基 础 性 与 综 合 性, 问题的求解不仅需要掌握主要的三角 公 式, 还需要较强的运算求解和推理论证能力。 例 3 已知θ∈ -π 2, 0 , 且c o s 2 θ- 3 s i nθ-π 2 = 1 , 则t a n π 4- θ =( ) 。 A. 2 6 B . 2 5 - 4 6 2 3 C . 3- 2 D. - 2 - 3 解析: 因 为 c o s 2 θ=2 c o s 2 θ-1 , 所 以 2 c o s 2 θ+ 3 c o s θ-2=0 , 所 以 ( 2 c o s θ-1 ) · ( c o s θ+ 2 ) = 0 , 所以c o s θ=1 2或c o s θ=- 2 ( 舍去) , 因为θ∈ -π 2, 0 , 所以θ=-π 3, 所 以t a n θ=- 3, 所以t a n π 4- θ =1 - t a n θ 1 + t a n θ = 1 + 3 1 - 3 =- 2 - 3。故选 D。 评注: 本题主要 利 用 诱 导 公 式 对 已 知 条 件进行化简, 再 通 过 因 式 分 解 求 得 c o s θ 的 3 知识篇 科学备考新指向 高考数学 2 0 2 3年1 0月 全科互知
值, 再结合θ∈ -π 2, 0 得θ= - π 3, 最 后 根 据差角的正切公式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 得答案。熟悉主要的三角公 式 是 前 提, 运 算 求解和推理论证能力是关键。 例 4 已 知 s i nα-π 6 +c o s α= 3 5, 则c o s2 α+π 3 =( ) 。 A. -7 2 5 B . 7 2 5 C . - 2 4 2 5 D. 2 4 2 5 解析: 因为s i nα-π 6 + c o s α= 3 2s i n α -1 2c o s α+c o s α= 3 2s i n α+ 1 2c o s α= s i nα+π 6 = 3 5,所 以 由 二 倍 角 公 式 知 s i n 2 α+π 6 = 1 - c o s2 α+π 3 2 = 9 2 5 , 所 以 c o s2 α+π 3 = 1 - 2 ×9 2 5 =7 2 5 。故选 B 。 评注: 本题首先利用差角公式展开, 进而 用和角公式化一, 最后用降幂公式解决问题。 试题难度不大, 属于基础题。 二、利用常见三角公式变形并根据三角 函数图像或性质求值 例 5 把 函 数 f ( x) = 3s i n ω x + c o s ω x( 0 < ω < π ) 的图像向左平移 π 6 个单位 长度, 得到的函数图像恰好关于y 轴对称, 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 B . f( x) 关于点 5 π 1 2, - 2 对称 C . f( x) 在 - π 1 2 , π 6 上单调递增 D. 若f( x) 在区间 - π 1 2 , a 上存在最大 值,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π 6, +∞ 解析: 因为f( x) = 3 s i n ω x+ c o s ω x= 2 s i nω x+π 6 ( 0 < ω < π ) , 所以把f( x) 的图 像向左 平 移 π 6 个 单 位 长 度 得 函 数 g( x) = 2 s i nω x+π 6 ω+π 6 的 图 像。 因 为 g( x) 的 图像关于y 轴对称, 所以π 6 ω+π 6= k π +π 2, 即ω= 6 k+ 2 , k∈Z 。又因为0 < ω < π , 所以 ω= 2 , 所以f( x) = 2 s i n2 x+π 6 , 所以 T= 2 π 2 =π , 所 以 选 项 A 正 确。 因 为 f 5 π 1 2 = 2 s i n2 × 5 π 1 2+π 6 = 0 , 所 以 选 项 B 错 误。令 2 k π - π 2 ≤2 x + π 6 ≤ π 2 +2 k π( k∈Z) , 得 k π -π 3≤ x≤π 6+ k π ( k∈Z ) , 所以选项 C 正 确。因为函数f( x) 在 - π 1 2 , a 上存在最大 值,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π 6, +∞ , 所 以选项 D 正确。故选 B 。 评注: 本题综合性很强, 考查三角恒等变 形、 图像变换, 以及三角函数 的 奇 偶 性、 周 期 性、 单调性、 对称 性、 最 值 等 知 识。求 解 本 题 不仅需要同学们熟悉和掌握三角函数基本知 识, 还需要具备分析问题、 解 决 问 题、 运 算 求 解与推理论证等能力。 例 6 已 知 函 数 f ( x ) = 2 c o sω x 4 -π 2 c o s ω x 4 +2 3 s i n 2 ω x 4 - 3+ 1 ( ω > 0 ) , x 1, x 2 是 f( x) 的 两 个 极 值 点, 且 | x 1- x 2 | m i n=π 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ω= 4 B . f( x) 在 [ 0 , π ] 上 的 单 调 递 增 区 间 为 0 , 5 π 1 2 C . f( x) =-4 5在 5 π 1 2, π 上存在两个不 相等的根 D. 若 | f( x) -m | < 2在 π 4, π 2 上恒成 立,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1 , 4 ) 解析: 因 为 f ( x) =2 s i nω x 4 c o sω x 4 + 4 知识篇 科学备考新指向 高考数学 2 0 2 3年1 0月 全科互知
3 1 - c o s ω x 2 - 3 + 1 = s i n ω x 2 - 3 c o s ω x 2 + 1 =2 s i n ω x 2 -π 3 +1 , 由 x 1, x 2 是f( x) 的两个极值点, 且| x 1-x 2 | m i n= π 2, 得f( x) 的最小正周期 T =2× π 2 =π , 所 以 2 π ω 2 = π , 解得ω= 4 , 故选项 A 正确; 对于选项 B : 因为ω= 4 , 所以 f( x) = 2 s i n2 x-π 3 + 1 , 令2 k π -π 2≤ 2 x-π 3≤π 2+ 2 k π , k∈Z , 得 k π - π 1 2≤x≤5 π 1 2+k π , k∈Z , 因 为 x∈ [ 0 , π ] , 所以x∈ 0 , 5 π 1 2 ∪ 1 1 π 1 2 , π , 所以 f( x) 在 [ 0 , π] 上 的 单 调 递 增 区 间 为 0 , 5 π 1 2 , 1 1 π 1 2 , π , 故选 项 B 错 误; 对 于 选 项 C : 因 为 f( x) 在 5 π 1 2 , 1 1 π 1 2 上 单 调 递 减, 在 1 1 π 1 2, π 上 单调递增, 且f( π ) = 1 - 3 > -4 5, f 1 1 π 1 2 = - 1 < -4 5, 结合数形结合可知f( x) =-4 5在 5 π 1 2 , π 上存在两个不相等的根, 故选项 C 正 确; 对于选项 D : 因为x∈ π 4, π 2 , 所以2 x- π 3∈ π 6, 2 π 3 , 所 以 2 s i n2 x-π 3 +1∈ [ 2 , 3 ] , 因为| f( x) -m | < 2 在 π 4, π 2 上 恒 成 立, 即 m- 2 < f( x) < 2 +m 在 π 4, π 2 上恒 成立, 所以 m- 2 < 2 , 2 +m > 3 , 解得1 < m < 4 , 故选项 D 正确。故选 B 。 评注: 本题综合性很强, 全面考查了三角 恒等变形, 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 需要同学们 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运算求解与 推理论证等能力。 例 7 已 知 函 数 f( x) =s i n ( ω x+φ) 其中ω > 0 , | φ | < π 2 , T 为f( x) 的最 小 正 周期, 且 满 足 f 1 3T =f 1 2T 。 若 函 数 f( x) 在区间( 0 , π ) 上恰 有 2 个 极 值 点, 则 ω 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 因为f( x) 的最小正周期 T=2 π ω , 又f 1 3T =f 1 2T , 且 1 2T - 1 3T = 1 6T < 1 2T, 得 x= 1 2T+1 3T 2 = 5 1 2 T 为f( x) 的 一条对称轴, 所以ω× 5 1 2 T+ φ=5 π 6 + φ= k π +π 2( k∈Z ) , 解得φ= k π -π 3( k∈Z ) 。又因 为 φ ∈ -π 2, π 2 , 则 k =0 , φ = - π 3, 故 f( x) = s i nω x-π 3 。因为x∈( 0 , π ) , 所以 ω x-π 3 ∈ -π 3, ω π -π 3 。若 函 数 f( x) 在 区间( 0 , π ) 上 恰 有 2 个 极 值 点, 则3 π 2 < ω π- π 3≤ 5 π 2 , 解得 1 1 6 < ω≤ 1 7 6, 故ω 的取值范围为 1 1 6, 1 7 6 。 评注: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灵活性、 创新性, 问题的求解不仅需要熟悉三角 主 要 公式和三角函数性质, 还需要有较强的 运 算 求解与推理论证等能力。 近年来, 高考全 国 卷 中 的 三 角 函 数 试 题 突出基础性与综合性, 很多时候一道试 题 涉 及多个知识点。因此, 在复习 三 角 函 数 时 一 定要理解三角函数概念的本质, 弄清三 角 公 式的来龙去脉, 熟练掌握三角公式, 并利用三 角公式对问题进行化简、 变形, 掌握三角函数 图像的性质, 平时要勤于思 考, 动 手 实 践, 积 累解题经验, 提升分析问题、 解 决 问 题、 运 算 求解及推理论证等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 切 实 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发展自身的数学素养, 提高高考竞争力。 ( 责任编辑 王福华) 5 知识篇 科学备考新指向 高考数学 2 0 2 3年1 0月 全科互知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 林建群 解三角形是高中数学重点学习的内容, 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经 分 析 发 现, 全 国卷中的解三角形试题难度不大, 考查 知 识 不复杂, 考查内容、 考查问题 比 较 稳 定, 试 题 命制也有一定规律。主要考 查 正 余 弦 定 理、 三角形面 积 公 式、 和 角 与 差 角 公 式、 诱 导 公 式、 同角基本关系、 三角形有关角的函数值等 内容。本文结合实例, 对近年 来 高 考 全 国 卷 解三角形的命题动向进行分析, 目的是 帮 助 同学们把握好高考动向, 提高复习备考 的 针 对性和有效性。 一、利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公式对已知条 件进行化简求值 直接利用正余弦定理和三角公式对已知 条件进行化简求值, 这类问题指向清晰, 目标 明确, 重点考查三角公式、 正余弦定理等必备 知识, 以及分析问题、 解决问 题、 运 算 求 解 和 推理论证等能力。 例 1 在 △A B C 中, 内 角 A, B, C 的 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s i nA+B 2 = c s i n B, 则角C 的大小为( ) 。 A. π 6 B . π 3 C . 2 π 3 D. 5 π 6 解析: 因 为 b s i nA+B 2 =c s i n B, 所 以 b s i n π 2-C 2 =c s i n B,由 正 弦 定 理 得 s i n B c o s C 2= s i n C s i n B= 2 s i n C 2 c o s C 2 s i n B, 又 B ∈ ( 0 , π) , C 2 ∈ 0 , π 2 , 则 s i n B ≠0 , c o sC 2 ≠0 , 故 s i nC 2 = 1 2, 又C 2 ∈ 0 , π 2 , 故 C 2=π 6, 即C=π 3。故选 B 。 评注: 本题的求 解 首 先 利 用 三 角 形 的 内 角和定理和诱导公式化简, 再利用正弦 定 理 将已知条件中的边化角, 然后根据二倍 角 公 式化简 求 得 s i nC 2 的 值, 最 后 根 据 特 殊 角 的 三角函数 值 求 得 角 C 的 大 小。试 题 难 度 不 大, 属于基础题。 例 2 已知在锐角△A B C 中, s i n A- s i n C= s i n 2 B- s i n 2 C s i n ( B+ C), A B= 1 , 则边 A B 上的 高的取值范围为( ) 。 A. 3 4 , 1 B . 3 4 , 3 2 C . 3 2 , 3 D. 3 4 , 3 解析: 因为s i n A- s i n C= s i n 2 B- s i n 2 C s i n ( B+ C) = s i n 2 B- s i n 2 C s i n A , 所 以 根 据 正 弦 定 理 得 a- c= b 2- c 2 a , 即a 2+ c 2- b 2= a c。由余弦定理 得c o s B=a 2+ c 2- b 2 2 a c = 1 2, 又 B∈ 0 , π 2 , 所以B=π 3, 所以边 A B 上的高h= a s i n B= 3 2a= 3 2 × A B s i n C· s i n A= 3 s i n2 π 3 - C 2 s i n C = 3 4 t a n C + 3 4 。 又 C ∈ 0 , π 2 , 2 π 3 - C ∈ 0 , π 2 , 所以C∈ π 6, π 2 , t a n C > 3 3 , 所以 h= 3 4 t a n C+ 3 4 ∈ 3 4 , 3 。故选 D。 评注: 本题的求 解 首 先 利 用 主 要 三 角 公 式和正余弦定理求得角 B, 然后根据正弦定 理将三角形的高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 最 后 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将问题解决。试题虽然 综合性很强, 但都是解三角形的一些基 本 知 6 知识篇 科学备考新指向 高考数学 2 0 2 3年1 0月 全科互知
识。试题难度不大, 属于中档题。 二、以数学文化或实际问题为问题情境, 利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公式解决问题 创设合适的问 题 情 境, 提 出 有 价 值 的 问 题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特点, 以中国优秀 传 统 文化、 生活实际等为问题情境, 在近几年的高 考中尤为常见, 这类题对同学们的数学 综 合 能力和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 3 古代数学家刘徽编撰的《 重差》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测量学著作, 也为地 图 学 提供了数学基础。现根据刘徽的《 重差》 测量 图1 一个球体 建 筑 物 的高 度, 如 图 1 , 已知 A 是球体建 筑物与水平地面 的接触点( 切点) , 地面上B, C 两点与点 A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且 在点A 的同侧。若在B, C 处分别测得球体建 筑物的最大仰角为6 0 ° 和2 0 ° , 且 B C= 1 0 0 m, 则该球体建筑物的高度约为( ) 。( c o s 1 0 ° ≈ 0 . 9 8 5 ) A. 4 9 . 2 5 m B . 5 0 . 7 6 m C . 5 6 . 7 4 m D. 5 8 . 6 0 m 图2 解 析: 如 图 2 , 设球的 半 径 为 R, 则 A B = 3 R, A C = R t a n 1 0 ° , 因为 B C = R t a n 1 0 ° - 3 R = 1 0 0 , 所 以 R = 1 0 0 1 t a n 1 0 ° - 3 = 1 0 0 s i n 1 0 ° c o s 1 0 ° - 3 s i n 1 0 ° = 1 0 0 s i n 1 0 ° 2 s i n ( 3 0 ° - 1 0 ° ) =5 0 s i n 1 0 ° s i n 2 0 ° = 5 0 s i n 1 0 ° 2 s i n 1 0 ° c o s 1 0 ° = 2 5 c o s 1 0 °= 2 5 0 . 9 8 5 ,所 以 2 R = 5 0 0 . 9 8 5 ≈ 5 0 . 7 6 。故选 B 。 评注: 本题以数学文化为情境, 提出与三 角有关的问题。试题着力考查同学们的数学 阅读理解 能 力、 分 析 问 题 能 力、 解 决 问 题 能 力、 运算求解能力与推理论 证 能 力。试 题 难 度不大, 属于中档题。 例 4 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 图3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某 市 计 划 在 如图3所示的四边形 A B C D 区 域 建 一 处 湿 地 公 园。 已 知 ∠D A B =9 0 ° , ∠D B A =4 5 ° , ∠B A C =3 0 ° , ∠D B C = 6 0 ° , A B= 2 2千米, 则C D= 千米。 解 析:在 △B A C 中,由 正 弦 定 理 得 A B s i n ∠A C B = A C s i n ∠A B C, 所 以 2 2 s i n ( 1 8 0 ° - 3 0 ° - 4 5 ° - 6 0 ° )= A C s i n ( 4 5 ° + 6 0 ° ) , 即 2 2 s i n 4 5 °= A C s i n 4 5 ° c o s 6 0 ° + c o s 4 5 ° s i n 6 0 ° , 所以 4= A C 6+ 2 4 , 所 以 A C = 6+ 2。 又 ∠D A B= 9 0 ° , ∠D B A=4 5 ° , 所以 △A B D 为 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 A D =A B=2 2。在 △D A C 中, 由 余 弦 定 理 得 C D = A C 2+A D 2- 2 ·A C·A D c o s ∠D A C = 2 3, 所以C D= 2 3。 评注: 本题以生活实际问题为情境, 提出 三角有关的问题。试题考查主要的三角公式 和正余弦定理, 考查同学们运用数学知 识 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函数与方程视角下的解三角形 利用正余弦定理、 主要的三角公式、 基本 不等式、 三角函数性质等知识, 通过转化与化 归、 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解有关最值 等 问 题, 是高考对解三角形重点考查的题型。 例 5 已知△A B C 的内角 A, B, C 的 对边分别为a, b, c, 且 s i n B s i n A+ c o s B c o s A= 2 c a 。 ( 1 ) 求 A; ( 2 ) 若 2 a+ b= 2 c, 求s i n C。 解析: ( 1) 在 △A B C 中, 因 为s i n B s i n A + c o s B c o s A=2 c a , 由 正 弦 定 理 得s i n B s i n A +c o s B c o s A = 2 s i n C s i n A , 整 理 得s i n ( A+B) s i n A c o s A =2 s i n C s i n A 。 因 为 7 知识篇 科学备考新指向 高考数学 2 0 2 3年1 0月 全科互知
s i n ( A+B) = s i n C≠0 , s i n A ≠0 , 所以c o s A =1 2。因为0 < A < π , 所以 A=π 3。 ( 2 ) 因 为 2 a+b=2 c, 由 正 弦 定 理 得 2 s i n A+ s i n B= 2 s i n C。 又s i n B=s i n( A +C) =s i n A c o s C+ c o s A s i n C, A= π 3, 所以 2× 3 2 + 3 2c o s C +1 2 s i n C=2 s i n C, 整 理 得 3 s i n C - 6= 3 c o s C, 即 3 s i n C - 3c o s C =2 3 · s i nC-π 6 = 6, 所以s i nC-π 6 = 2 2 。 由C∈ 0 , 2 π 3 , 得 C- π 6 ∈ -π 6, π 2 , 所以C- π 6 = π 4, C= π 4 + π 6, 所以 s i n C= s i n π 4+π 6 = 6+ 2 4 。 评注: 本题主要解关于角的 方 程, 第( 1 ) 问是利用正弦定理和主要的三角公式进行转 化、 化简方程, 最后求得角 A 的大 小; 第 ( 2 ) 问首先利用正弦定理转化方程, 然后利 用 三 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公式化简方程、 解 方 程, 最终将问题解决。试题具 有 浓 重 的 方 程 色彩, 着力考查同学们的运算求解与推 理 论 证能力。 例 6 已知 在 平 面 四 边 形 A B C D 中, A B=1 , B D =2 , B C= 1 9, D B 为 ∠A D C 的角平分线。 ( 1 ) 若c o s A=1 4, 求△B D C 的面积; ( 2 ) 若C D-A D= 4 , 求C D 的长。 解析: ( 1 ) 在 △A B D 中, 由 c o s A = 1 4, 得s i n A= 1 5 4 。 结合正 弦 定 理 可 得 B D s i n A = A B s i n ∠A D B, 即 2 s i n A = 1 s i n ∠A D B, 所 以 s i n∠A D B = 1 2 s i n A= 1 5 8 。 因 为 D B 为 ∠A D C 的 角 平 分 线, 所 以 s i n ∠ C D B =s i n∠A D B = 1 5 8 , 因 为 A B < B D, 故∠A D B 为锐角, 所以∠ C D B 为锐角, 故c o s ∠ C D B= 1 - s i n 2∠ C D B =7 8。 在 △B C D 中, 由 余 弦 定 理 得 B C 2 = C D 2+D B 2-2 C D ·D B ·c o s ∠ C D B, 所 以 2 C D 2- 7 C D- 3 0 =0 , 解得 C D =6 或 C D = -5 2( 舍) 。 所以S△B D C =1 2D C·D B· s i n ∠ C D B= 1 2× 6 × 2 × 1 5 8 = 3 1 5 4 。 ( 2 ) 设C D= x, 则 A D= x- 4 。 在 △A B D 中,由 余 弦 定 理 可 得 c o s ∠A D B= D A 2+D B 2-A B 2 2 D A·D B = ( x- 4 ) 2+ 4 - 1 4 ( x- 4 ) 。 在 △ C D B 中, 由 余 弦 定 理 可 得 c o s ∠ C D B= D C 2+D B 2- C B 2 2 D C·D B = x 2+ 4 - 1 9 4 x 。 因 为 c o s∠A D B =c o s∠ C D B, 所 以 ( x- 4 ) 2+ 4 - 1 4 ( x- 4 ) =x 2+ 4 - 1 9 4 x , 解 得 x=6 或 x=5 2, 由题意知x > 4 , 所以x= 6 。 综上可得, C D 的长为6 。 评注: 本题的第( 1 ) 题, 首先在△A B D 中 由正弦 定 理 解 得 s i n∠A D B= 1 5 8 , 进 而 在 △B C D 中由余弦定理解得C D= 6 , 再根据三 角形的面积 公 式 计 算 即 可; 第 ( 2 ) 题, 设 C D =x, 由 于 c o s∠A D B =c o s∠ C D B, 故 在 △A B D 和 △ C D B 中 利 用 余 弦 定 理 列 方 程, 最后通过解方程将问题解决。试题的求解着 力考查同学们的运算求解与推理论证能力。 总之, 同学们在复习解三角形内容时, 务 必要理解主要三角公式的来龙去脉, 养 成 勤 于动脑思考、 善于动手实践等良好习惯, 着力 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 责任编辑 王福华) 8 知识篇 科学备考新指向 高考数学 2 0 2 3年1 0月 全科互知
封面
共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