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全科互知
全科互知
2023年8月 第8期 总第85期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主管单位: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编辑部 编 委: (按姓氏拼音排列) 曹明海 曹一鸣 陈进前 程晓堂 戴启猛 戴羽明 顾之川 郭玉英 黄 伟 黄远振 蒋京丽 李 卿 李 艳 刘道义 潘小明 渠东剑 孙杰远 唐剑岚 汪晓勤 王 磊 吴立宝 吴正宪 邢红军 徐国辉 余党绪 张海银 张维忠 赵占良 郑桂华 郑毓信 主 编:石立民 执行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黄珍平 编辑部副主任:刘 华 潘 安 编 辑:朱晓灿 罗小荧 周彩珍 陆顺演 特约美编:杨 阳 责任技编:蒋 媛 地 址:广西南宁市鲤湾路8号 邮政编码:530022 编辑部电话:0771-5877925 5865557 投稿邮箱:zxxktjxyj@sina.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1400/G4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1421 邮发代号:48-179 Contents 目 次 课堂评论 1 融合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设计家用电解装置制备微酸性次氯酸水” 为例 吕芳芳,迟少辉,王祖浩 课堂研究 7 单元整体教学中多元提问的实践策略 梁亚平,国红延 12 读写评合一: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新模式探究 高蕾蕾,张 强 17 HPM视角下弧度制教学的再思考 蒋逸卿,郑蓉蓉,唐恒钧 22 大概念统摄下语文教学实现新跃升的路径探究 李泽民 课堂聚焦 特设专栏: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 十七 ) 26 基于层级进阶理论的学习任务设计 ——以《春望》的跨体读写为例 沈丽楠,梅培军,王 慧 教学设计 32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小学科学单元项目式教学设计 ——以教科版“船的研究”单元为例 李 薇 37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以中图版“水环境”为例 褚慧敏,刘 峰 教材教法 41 基于任务群学习理解演讲稿的“情”与“理”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比教学 张忠森 全科互知
印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印刷厂 发行: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订阅: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编辑部 定价:15.00元 刊训 立足课堂,面向教学; 立足纸媒,面向多媒; 立足当代,面向未来; 立足全国,面向世界。 本刊声明: ·本刊倡导原创,拒绝抄袭、剽窃及 其他侵权行为,作者文责自负,本刊概不 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本刊对采用稿件有文字上的删改 权,不同意删改者,请于来稿中声明。 ·凡本刊录用的稿件,如无特别声 明,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刊对其作品行 使网络传播、汇编出版等再使用的权利; 本刊按规定向作者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 各项权利的报酬。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 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 《中 国基础教育期刊文献总库》及CNKI系列数 据库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 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免费提供作者文章评 价统计分析资料。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 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 当处理。 ·来稿不退,三个月未收到录用通知 者可自行处理,本刊不再另行通知。 本刊微信公众号:搜索微信号“zxxktjxyj” 或“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或扫一扫微信 二维码: 课堂新探 45 学科大概念视角下散文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以《老山界》为例 刘予清 49 数学理解视域下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施 ——以沪科版“多边形的镶嵌”为例 黄贤明,陈 锋 54 “三读”教材,助推数学知识的建构 ——以“平面”一课为例 吕增锋 57 项目化学习:让知识学习从“散点”走向“聚合” ——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Project 1 Around our city教学为例 陆坊庆,陆丽萍,姜尚京 61 大概念观照下中学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探究 田 名,彭 勃 65 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探索 宋玉琴,米占东 68 历史教学中学习图谱的设计策略 周云华 72 在中国经典故事的描绘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以西游故事绘画为例谈传统文化与美术教材的 衔接与实施 朱 慧,胡 静 备考研究 76 高考试题中数学建模能力的考查分析 ——以2021—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18套试卷 为例 周先华,郑传远,原 坤,谢发超 课堂内外 81 减负提质:北欧国家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启示 于国文 全科互知
2023年第8期 总第85期 【 作者简介 】 吕芳芳,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课程与教学研究;迟少辉,华东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测评;王祖浩,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化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 课堂评论 】 融合STSE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设计家用电解装置制备微酸性次氯酸水”为例 吕芳芳,迟少辉,王祖浩 ( 华东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 【 摘 要 】 STSE理念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科技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和教学设计意义重大。本文从教学主题选择、教学情境设置、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探索融合STSE理念进 行教学设计的模式。本文呈现的教学设计创设了真实情境,以核心问题为引领,以问题链为线索,从科 学、技术、社会、环境多个维度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认识视角,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程中对学科内容形成整体认知,体会化学学科价值,从而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 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 关键词 】 高中化学;STSE;电解池;微酸性次氯酸水 学习科学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知识,更应形成良 好的科学思维及正确看待科学议题的视角。当代的 科学教育强调学生要认识科学 ( Science) 、技术 ( Technology)、 社 会 ( Society)、 环 境 ( Environ? ment ) 之间的关联,以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并解决 问题,让科学知识真正服务于社会生活 [ 1 ] ,避免就 知识学知识的弊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2017 年 版 2020 年 修 订) 》(以 下 简 称 “ 新 课 标”) 指出: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STSE内容主 题的选择和组织,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 生认识到化学能够创造更多物质财富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释和解决有关的 STSE 问题。 ” [ 2 ] 71显然,与化学 知识相关的科学性议题可较好地体现STSE理念。 本文结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 1 《化学 反应原理》 的课程内容,从 STSE 理念出发建构了 “设计家用电解装置制备微酸性次氯酸水”课例, 并从教学主题选择、教学情境设置、教学环节设计 等方面探索融合 STSE 理念的教学设计思路,以进 一步认识STSE教育的实质。 一、 “设计家用电解装置制备微酸性次氯酸 水”的教学设计思路 融合 STSE 理念的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设 计原则。首先,教学内容的主题应与 STSE 理念相 匹配;其次,合理选择与 STSE 相关的教学情境素 材,并进行适当处理使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产 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并保证所选核心问题在教学 过程中的引领性;最后,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在整 合学科内容的基础上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从科 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多元视角出发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 融合 STSE 理念的化学教学设计模式 (图 1 ) ,并结 合“设计家用电解装置制备微酸性次氯酸水”课例 进行分析。 1 全科互知
2023年第8期 总第85期 (一) 合理选择教学主题,明确融入 STSE 理 念的切合性 融入 STSE 理念进行教学设计,须保证所选教 学主题与 STSE 教育理念的适切性。教学主题应与 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便于学生从中提取 真实的化学议题,并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 多元视角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中对“电解 池”一节的内容要求表述为“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 理,认识电解在实现物质转化和储存能量中的具体 应用” [ 2 ] 28, “电解池”内容在人教版教科书中位于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是“化学反应与 电能”主题的重要内容之一。电解可以实现物质 转化和能量转化,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都具 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人们在利用电解原理进 行工业生产及享受电解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需考虑电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可 见, “电解池”教学主题能够将科学、技术、社 会、环境有机关联在一起,结构化的内容有助于 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感受化 学学科对社会的贡献。 (二) 选取真实情境,提取核心问题并合理设 置教学目标 融合 STSE 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情境的 选择以及处理好情境与知识的关系是关键环节。一 般而言,情境素材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一是真 实性,需从实际生产生活事件、科技发展前沿、化 学史等角度出发,选用与主题内容相关的真实素 材,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整合;二是贯 通性,应能从所选情境素材中提取出课堂有待解 决的核心问题,情境要贯穿问题解决的整个过 程;三是适切性,需对情境素材进行适当的处理, 使之合乎教学要求,尤其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 1.“微酸性次氯酸水”情境素材的教学价值 本节课所选情境素材为“微酸性次氯酸水” 。 微酸性次氯酸水是一种新型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 氯酸,主要由电解法制备。微酸性次氯酸水抗菌高 效快速,具有无污染、无残留等优点,近年来已在 生产、生活中较为广泛地应用。此情境素材内容新 颖,能体现当今社会生活中电解法的应用价值。目 前,市面上已有多种家用便携式微酸性次氯酸水生 成器,这些生成器利用电解装置,实现微酸性次氯 酸水的现制现用。 因此,本节课以微酸性次氯酸水为真实情境, 以解决次氯酸的不稳定性带来的消毒剂效用降低问 题为指引,以实现微酸性次氯酸水的现制现用为导 向,形成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设计家用电解装 置制备微酸性次氯酸水” ,并以此为线索开展教 学。该情境能够从电解原理、电解装置设计、新型 消毒剂的制备与使用、解决电解过程中产生的环境 问题等方面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领域有 机关联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 2.“微酸性次氯酸水的应用与制备”教学目标 设计 选定教学情境及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后,依据化 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从学生发展 现状出发,结合核心问题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新课 标中要求学生“能分析、解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 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和电解池” [ 2 ] 30。本 节课在学生学习电解原理之后进行,并为深入学习 电解原理的应用做铺垫。学生此时对电解池的构成 要素、电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本质及微粒的放电顺 序已有基本认识,但尚未学习离子交换膜的应用, 且对所学的电解原理也缺乏整合,对工业生产中可 能产生的实际问题缺乏思考。因此,结合真实情境 进行电解装置设计的教学,能考查学生整合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对 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 1 ) 认识电解法在新型消毒剂制备中的重要价 值,能提取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形成设计电解池 的一般思路。 图1 融合STSE理念的教学设计模式 2 全科互知
2023年第8期 总第85期 ( 2 ) 对微酸性次氯酸水这一真实情境引发的问 题进行深入分析,能整合已有知识,基于证据提出 微酸性次氯酸水电解装置的设计方案。 ( 3 ) 能结合安全、环保、绿色化学等理念,从 多个角度对方案进行评价,改进和优化方案,发展 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整合学科内容,基于问题设计任务和关 注能力要素 确定教学情境及教学目标后,须根据一定线索 设计教学环节。在融合 STSE 理念的教学设计中, 从教学情境中提取的核心问题往往是综合性问题, 此时需按照学科逻辑、STSE 理念对综合问题进行 解构,形成问题链。利用问题链将教学内容进行重 整,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将各个教学环节串联起 来,形成新的内容结构 ( 如图2所示 ) 。 1. 整合化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认知“电解 池”内容 本节课以核心问题为引领,将“电解池”一节 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包含次氯酸的性 质、电解池化学反应原理、电解池的构成要素、电 极反应和总反应等内容。此外,从更高层面出发, 结合 STSE 理念将化学知识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 提高学生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视角综合看待 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对“电解池”内容形成较为 全面的认识。此过程能拉近化学原理与实际生活的 距离,丰富学生对学科价值的体验,发展学生的科 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 2.设计问题链,驱动学生进行多角度分析和思考 针对“设计家用电解装置制备微酸性次氯酸 水”这一核心问题,从学科逻辑出发,选择化学原 理和电解装置两个角度解构问题,从制备原理、 反应原料选择、电极选择、离子交换膜选用等多方 面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形成电解装置设计的一般 思路。 从 STSE 理念出发,教师帮助学生对相关的一 系列问题做出比较明确的判断:对微粒放电顺序 和相关化学原理进行分析,宜选用惰性电极设计 电解装置;在选择反应物时,以安全、经济的氯 化钠作为反应原料;在分析是否采用离子交换膜 时,结合理论分析与文献资料,明确不采用离子 交换膜会造成原料利用率低和消毒效用低的结 果,因此宜选用阳离子交换膜设计电解池。接着 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即在制得的消毒剂中有氯化 钠残留,会对金属造成腐蚀,因此需引导学生基 于绿色环保原则对装置进行改进,形成最终的设 计方案。 图2 “设计家用电解装置制备微酸性次氯酸水” 内容结构和教学流程 3 全科互知
2023年第8期 总第85期 3.关注能力要素,呈现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结合 STSE 理念设计电解装置,可从多个方面 对学生进行指导,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在情境 导入时,面对高效环保的微酸性次氯酸水,引导学 生对次氯酸的不稳定性提出质疑,发展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在设计家用电解装置的过程中,需从化学 原理、实际生活、环境保护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 形成系统性思维;从文献中寻找依据以改进设计方 案,可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 学科逻辑和 STSE 理念出发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总 结出设计和优化电解装置的一般思路,提高学生运 用化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 “设计家用电解装置制备微酸性次氯酸 水”的教学过程 依据图2所示内容结构和教学流程,本文分三 个阶段对“设计家用电解装置制备微酸性次氯酸 水”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 ( 一 ) 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核心问题 【教师 】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 的常用消毒剂。引入微酸性次氯酸水,以资料卡片 (图3 ) 的形式介绍这一新型消毒剂的功能及优势。 结合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解释其消毒机理,引导学生 将微酸性次氯酸水与传统的医用酒精及 84 消毒液 进行对比。 图3 微酸性次氯酸水的相关信息 【学生 】 阅读资料卡片,了解新型消毒剂,并 从抗菌性能、使用便捷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 对不同消毒剂进行对比,体会新型消毒剂的优势。 【 教师 】 引发学生思考:从有效成分来看,联系 已有的化学知识,对于微酸性次氯酸水是否有疑问。 【学生 】 次氯酸具有不稳定性,易分解。新型 消毒剂中次氯酸的浓度较低,分解后消毒效用会降 低,保存期限可能较短。 【 教师 】 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 】 思考并讨论,提出将微酸性次氯酸水 避光保存,放置于阴凉处等。 【教师】 还需采用额外方法避免次氯酸的分解 带来的消毒效用降低的影响。由资料卡片可知,微 酸性次氯酸水主要由电解法制备,因此,可设计一 种家用电解装置,实现微酸性次氯酸水的现制现用。 【设计意图 】 微酸性次氯酸水能够在增强消毒 效用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选用这一具有 新颖性、时代性的情境素材,能让学生在不同消毒 剂的对比中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活带来的便 利。利用学生对次氯酸性质的认识引发学生的质疑 与思考,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出核心问题。 ( 二 ) 核心问题解构,提炼电解装置的设计思路 【教师】 请结合设计家用电解装置的课堂任 务,从化学原理、电解装置的构成要素、生活实际 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理清设计电解装置的思路。 【学生 】 深入思考,小组讨论。在对化学原理 的分析中,思考选用哪种化学反应来实现次氯酸的 制备,采用哪种反应物质进行电解等。在设计电解 装置时,从电解质溶液、电极等方面思考,同时考 虑在家庭中使用的可行性。 1.化学原理分析 【 教师 】 使用逆推法 ( 图4 ) 引导学生分析化学 原理,利用Cl2与水的反应制备HClO,采用电解法制 备Cl2。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应如何选择反应原料。 图4 基于化学原理的分析思路 【学生 】 小组交流与讨论。结合离子放电顺序 及安全性、经济性原则,在 NaCl、KCl、HCl 中选 择 NaCl 作为原料,即通过电解 NaCl 溶液制备微酸 性次氯酸水。 2.电解装置分析 【 教师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电极,尝试画出 电解NaCl溶液的装置,分析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学生】 小组交流与讨论,画出电解装置图 (图5 ) 。为避免电极参与反应,选用惰性电极。分 析电解池中的化学反应 ( 图6 ) ,由副反应可知,生 成的 HClO 能够与 NaOH 继续反应,无法有效得到 微酸性次氯酸水,但可以得到以NaClO为有效成分 的消毒剂。 4 全科互知
2023年第8期 总第85期 图5 电解NaCl溶液的装置 阴极:2H2O+2e -=H2↑+2OH - 阳极:2Cl --2e -=Cl2↑ 总反应:2NaCl+2H2O = = = = 电解 2NaOH+Cl2↑+H2↑ 阳极附近:Cl2+H2O         HClO+HCl 副反应:2NaOH+Cl2=NaCl+NaClO+H2O NaOH+HClO=NaClO+H2O NaOH+HCl=NaCl+H2O 图6 电解池中的化学反应分析 【教师 】 分析副反应对新型消毒剂的制备造成 的负面影响。从原子利用率的角度来看,副反应产 物中有NaCl,原料利用率低。从消毒效用而言,查 阅文献可知,次氯酸分子 ( HClO) 的杀菌能力约 为次氯酸根 ( C1O -) 的80倍 [ 3 ] ,因此,生成NaClO 降低了消毒剂的效用。接着,介绍离子交换膜的 作用,引导学生合理选用离子交换膜,将 OH -与 HClO、HCl隔绝,并据此进行电解装置的设计。 【设计意图 】 引导学生联系已有认知拆解核心 问题,结合经济、环保、绿色化学等生产原则,从 多个角度进行综合思考,形成设计电解装置的一般 思路,发展学生的系统性思维。通过查阅文献,增 加信息的可信度,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 三 ) 综合分析,设计并优化电解装置 1.电解装置设计初探 【学生 】 小组合作,设计电解装置。选用阳离 子交换膜,综合考虑微酸性次氯酸水中的低浓度 HClO,以稀 NaCl 溶液为阳极室电解质溶液,设计 出如图7所示电解装置,并对电解池中的产物进行 分析。 【教师 】 对学生设计的电解装置进行评价,并 进行补充说明。在阳极室,能够成功得到 HClO, 且用阳离子交换膜阻止了OH -向阳极室的迁移,避 免了酸碱中和的副反应。在阴极室,电解产生少量 的 H2和 OH -,Na +透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 得到稀NaOH溶液。这种在阴极室得到的呈弱碱性 的溶液叫作碱性电解水。查阅文献可知,碱性电 解水可除去水果表面的农药残留 [4],也具有去除 油污的作用 [5]。因此,这种电解装置能够同时得 到微酸性次氯酸水和碱性电解水。然而,这个装 置依然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向学生提问:电解后阳 极室中的溶质有哪些?提示学生联系微酸性次氯酸 水的优势进行思考。 【学生】 阳极室中的溶质有 Cl2、HClO、HCl、 NaCl。 【 教师 】 阳极室中还有少量残留的 NaCl,将阳 极室中的溶液喷洒至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其余溶 质均能以发生化学反应或挥发的形式脱离物体表 面,只有 NaCl 残留在物体表面。查阅文献发现 Cl - 能穿透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和防护层,与内部金属发 生电化学反应,造成金属的腐蚀 [ 6 ] 。因此,从环境 保护的角度来看,需对装置进行改进,使得阳极室 中无NaCl残留。提示学生思考如何避免Na +出现在 阳极室中。 2.电解装置优化 【学生】 小组合作,优化电解装置。如图 8 所 示,增加阴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池隔为三室,向中 间室中加入稀 NaCl 溶液,在阴极室和阳极室中均 加入水。由于离子交换膜的存在,阳极室中得到微 酸性次氯酸水且无 NaCl 残留,阴极室得到碱性电 解水,同样避免了NaCl的残留。 【教师】 评价学生改进后的设计方案并总结。 此方案能够同时得到微酸性次氯酸水和碱性电解 水,原料利用率高,符合绿色化学原则。此外,避 免了微酸性次氯酸水中 NaCl 的残留,符合绿色环 保的原则。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离子交换膜,发挥了 创造力。 图7 家用电解装置设计方案一 5 全科互知
2023年第8期 总第85期 图8 家用电解装置设计方案二 师生共同成功解决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提 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还需 要向学生呈现,调研发现目前市面上已存在以此 装置为核心部件的家用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器,加 入水和NaCl后,通电十分钟即可完成电解,使用方 便,杀菌高效。 【设计意图 】 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离子交换膜解 决问题,使学生对电解池的构成要素形成全面认 知。结合 STSE 理念及化学本质,引领学生多角度 思考,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查阅文献,培养学生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呈现实际生活中家用电 解装置与学生设计方案的一致性,拉近学生与科 学技术的距离,丰富学生对化学学科应用价值的真 实体验,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科核心 素养。 三、教学实践的启示 ( 一 ) 关联科技发展现状,挖掘科学性议题 化学学科内容本身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的特 点,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具有综合性、新颖性、 时代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关联科技发展现状, 挖掘生产、生活中真实的科学性议题,能够丰富教 学内容,为教学提供新线索。此外,将科学性议题 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从多角度综合分 析、解决问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 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正确的科学 态度,丰富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真实体验,加深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系统认知。 (二) 融入 STSE 教育理念,须把握情境设置 的原则 融合 STSE 理念进行教学时,所选教学情境应 具备真实性、贯通性、适切性等特征。教学情境应 关联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与教学 内容紧密关联,能产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且随着 问题解决过程贯穿导入、递进、总结等教学环节, 应避免情境仅在课堂导入阶段出现而脱离其余教学 环节的情况。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带给学生真实的 体验,加深学生对学科的理解,促进学生学科思 维、能力的发展。 ( 三 ) 多视角整合学科内容,使教学内容结构化 将 STSE 理念引入化学教学过程,能够为教师 整合学科内容提供新思路,为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提 供新方法。基于化学学科与科学、技术、社会、环 境之间的有机关联,确定教学主题及待解决的关键 问题后,可从多个视角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重 构,形成新的内容结构。如在本节课中,将学科知 识与电解池设计理念、绿色化学原则、经济环保原 则等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多元认识视角,避 免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孤立性与零散性,加深了 学生对化学学科本质理解的系统性、整体性。 参考文献: [ 1 ] 朱霄,冯媛媛,齐伟. STSE理念在物理化学课堂及实 验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J ]. 化学教育,2017( 14 ) :23-27.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2020年修订 ) [ 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 3 ] 张建中,王芳,彭云,等. 微酸性电解水性能及其在 消毒领域的应用价值 [ J ] . 广州化工,2021 ( 7 ) :130-133, 163. [ 4 ] 刘李岚,邱钦勤,樊文容,等. 碱性电解水去除水果 表面有机磷农残的工艺研究 [ J ] . 中国农学通报,2022 ( 2 ) : 133-140. [ 5 ] 李新武,张青,王志,等. 碱性电解水用于医疗器械 清洗效果的研究 [ J ]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 ( 11 ) :677- 680. [ 6 ] 闫凯,宋庆军,李秀娟,等. 盐雾腐蚀及其试验中需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 [ J ] .环境技术,2013 ( 4 ) :18-20. ( 责任编辑:潘安 ) 6 全科互知
2023年第8期 总第85期 【 课堂研究 】 单元整体教学中多元提问的实践策略 梁亚平 1,国红延 2 ( 1.北京汇文中学,北京 100061;2.北京教育学院 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120 ) 【 摘 要 】 为落实英语学科育人,教师要不断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策略,通过提问等方式促进师生多 元对话,在有效交往与沟通中建构意义。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利用多种形式的问题,通过基本 问题串联起单元各个语篇的学习,以问题链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深入探究,基于课堂真实 互动与生成进行追问,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提问积极卷入课堂,融合发展核心素养。 【 关键词 】 单元整体教学;课堂提问;多元对话 【 作者简介 】 梁亚平,北京汇文中学英语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级骨干教师;国红延 (通讯作者) ,博士,北京教育 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 【 基金项目 】 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2021年度一般课题“探究促进核心素养四要素融合发展的高中英语单 元整体教学实践” ( DCYB2021-012 ) 一、引言 单元教学承载了完整的课程内容六要素,承载 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而有所侧重的目标任 务,是通过英语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成长比较完整的 过程周期。 [ 1 ]单元整体教学是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 要求,教师要以单元为单位克服碎片化教学,形成 整体化教学思维,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 2 ] 。培育核心 素养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变革,使之由传统的教 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转型为师生通过与客 体 (知识或文本) 、他者 (教师或同伴) 、自己的多 元对话建构意义的学习方式 [ 3 ] 。为了有效达成单元 目标,教师要不断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促进 师生在对话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造意义。 [ 4 ] 在诸多教学策略中,提问作为课堂交互的主要 方式,始终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但问题教学法在 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单元教学的整体开 展。首先,教师大多围绕单课时或单语篇设计问 题,欠缺基于单元主题提出基本问题的探索。其 次,教师习惯针对重要语言点的理解随机提出问 题,课堂问题之间缺乏逻辑关联性和意义深入性。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仅提问备课中设计的问 题,缺乏追问意识,课堂提问欠缺生成性。此外, 教师依然是问题提出的主体,调动学生作为主体主 动提问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二、课堂提问的主要形式与作用 课堂提问不是简单的发问,而是教师以问题为 教学的逻辑起点,为学生提供表达机会、促生多元 对话关系的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 引发学生互相讨论,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引导学 生生成自己的观点,从而激活课堂气氛,锻炼学生 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课堂提问 按照主体可以划分为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两种类 型 [ 5 ] ,对于教师诊断影响学生学习的问题,促进学 生课堂参与,提高学生评价能力,激发学生对所学 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发展积极的学习方法,反 思所学内容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6 ] 可见,课堂提问不只是一种日常教学行为,更 是一个情智相融的过程。 [ 7 ]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 下,教师要有效创设和利用多种形式的问题,通过 基本问题将学生顺利引入单元主题语境中,串联起 单元各个语篇;通过具有关联性的问题链促进学生 7 全科互知
2023年第8期 总第85期 对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深入探究;在课堂中关注 学生围绕问题链与文本、与同伴、与教师以及与自 己的多元对话,基于真实的互动与生成进行追问;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卷入持续、真实、深入的 对话关系中,从不同视角探究与建构主题意义,提 高理解、鉴别、评判及表达等能力,融合发展核心 素养,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 三、单元整体教学中多元提问策略 笔者结合2019年人教版高中英语的单元教学案 例,具体阐释单元整体教学中多元提问的实践策略。 (一) 立足单元育人价值,以基本问题促生生 本对话 “基本问题” ( essential questions) 是单元学习 中指向观念建构的启发性问题,有助于学习者激活 已学知识和生活体验,与当前学习的内容建立意义 关联,并在主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 顺利迁移 [ 8 ] 。基本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三至四个 为宜,需要在单元学习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引导 学习者在与不同文本互动的过程中反复思考自认为 已经了解的知识内容,通过概念间的联系和课程的 连贯不断加深认识,并能在新情境中举一反三,实 现知识的迁移。教师首先要结合课程要求整体审视 单元教学内容,围绕主题语境认真研读单元中的多 个语篇,立足单元育人价值,设计贯穿整个单元学 习过程的基本问题。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 Adversity and Courage 为例,本单元属于人与自我 的主题范畴,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初识逆 境,宏观感知应对逆境的方法” “逆境与生存,了 解南极探险克服逆境的事迹” “逆境与人生,体会 不畏逆境的处世态度” “逆境中成长,形成个性化 认知”四个方面,论述“形成坚毅品质和乐观态 度,勇于面对挑战、挫折与逆境,在逆境中不断成 长,达到知行合一”的主题 ( 如图1 ) 。为帮助生活 阅历尚浅的学生形成对“逆境”主题的深层理解, 教师在语篇研读的基础上设置了四个基本问题: “What adversities did ... encounter?How did ... over? come the adversities?What qualities led to ...’ s suc? cess?How does adversity interplay with life? ” 。学生 在基本问题的引导下与单元不同文本进行深度对 图1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4 Adversity and Courage内容整合关联图 8 全科互知
封面
共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