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全科互知
1 1 论悬爱小说的创作特点 ——以丁墨小说“悬爱三部曲”为例/陈明玉 3 自我同情研究综述/崔永青 5 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卫 东 8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探究 /吴 迪 10 美育视域下高校陶艺教学的实践探索/张 智 12 新时代大学生内卷现象探析/蒋 伟 15 父母教养方式对男性大学生述情障碍的影响/李雪果 18 探究高校校园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共建 /刘思思 21 课程思政理念在高职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孟 桃 24 一例高校恋爱及个人成长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 /王 洁 李 珍 27 “赛教融合、赛训融合” ——探索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赛能力 和综合职业能力/姚淑红 30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机制构建实践研究/尤伟杰 33 大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张羽翾 36 “双减”政策下广州市青少年多元化教育改革路径探索 研究/左文涛 陈 英 39 借助绘本阅读提升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何爱珍 41 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何新涛 43 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的有效策略 /刘静义 45 开展家校共育 优化小学班级管理/姚世玉 47 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探讨/翟向伟 49 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赵一琨 51 走近信息技术,走向实实在在的劳技课堂/刘小环 本刊同时进行数字发行,作者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作 同意授予我刊及我刊合作网站信息网络传播权;本刊支付 的稿酬已包括此项授权的收入。 本刊所载的所有文章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如有侵 犯他人版权或者其他权利的行为,本刊概不负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转载本刊所有文章。 特 别 声 明 文苑雅香 主管/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指导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编辑出版 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 社长/总编 李基泰 出品人 李基春 编辑中心 主编 祁文军 执行主编 严凯 美术编辑 舒畅 编辑热线 027-50461309 发行主任 付道学 发行热线 027-50461309(传真)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珞喻路456号二楼 邮政编码 430070 国内刊号 CN42-1042/C 国际刊号 ISSN 1003-0883 邮发代号 38-136 广告经营许可证 武工商4201004000592号 印刷 廊坊市安次区拓兴印刷厂 国内总发行 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零售)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定价 20元 2022年 第32期 爱情婚姻家庭 教育 科研 基础教育 教育研究 全科互知
2 54 深度学习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提问有效性的优化措施 /卢 进 57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浅析/马玉明 60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童丽霞 63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王春吉 66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王 鑫 69 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究/吴丽娜 72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相应对策/温雅婕 75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马俊鹏 78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马晓梅 81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撒玉宝 84 浅谈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谭俊海 87 试分析幼儿饮食文化启蒙教育价值与实践/范琼芳 89 基于天津春季高考的职高语文教学研究/董春芳 91 浅析高中语文作业现状及优化措施/甘 萍 93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况畴莉 95 探讨小学语文互联网绘本阅读教学方法/水承军 97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 与意义/孙 澜 99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田爱莲 101 双减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路径/王 青 103 情境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巧妙融合实践 /扎史吾堆 105 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的路径与方法 思考/胡娇娇 108 “双减”目标下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实施策略/王 警 111 探讨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王小薪 114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探究/田小莉 117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路径 研究/张丽丽 吕 琨 杜 杨 尹景瑞 库雪飞 119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法的构建策略分析 /高 锐 121 中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法与技巧/格桑屯悦 12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路探讨/帅慧琳 125 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熊淑萍 127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实践能力探讨/薛跃飞 129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提升/益西平措 131 基于翻转课堂的《商务英语综合》“线上 + 线下”混合 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李雪薇 陈 思 133 普通高中“仁雅德育”模式以“家庭会议”模式联动 家校“共育”的研究/喻中伟 135 浅谈智障学生情绪管理方法/刘 萍 137 优势视角下解决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路径分析 /薛莹丽 139 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周高荣 141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 /朱琳凡 143 矫正学生偏差行为的探索与实践/欧鹏飞 146 探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蒲巧红 149 学生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姚巧珍 152 塞罕坝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路径研究 /田 野 赵子亮 张 超 李贺子 王 亮 刘丽娟 154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思政课法治意识培育研究/蒲旭平 157 科普教育视角下的亲子家庭研学探究/谢新发 159 以柯尔克孜民族特色文化传承推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 /陈彩娟 161 社会支持视角下双职工家庭父职参与困境及对策建议 /王 寒 163 以乡村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助力乡村文化遗产的记忆保护 研究 ——以丰宁满族剪纸为例/王 立 165 从思政意识形态管理视角探讨高校学生管理/杨 平 167 取得时效制度建立的本土化探索/周新宇 169 谈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的宣传工作/次旺拉姆 172 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建议/冯 燕 175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研究/高彦宸 178 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研究/贾 瑞 181 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强化策略/李亚杰 184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精神赡养权益维护的思考 ——基于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刘高晗 187 军队士气的研究现状及提升途径/王 毅 190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强化思考/甄子龙 193 虚拟教学背景下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操作与管理研究 /彭庆丽 庞庆龙 196 浅析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以兰考县红色文化发展为例 /高涵颖 门亮亮 孙韩露 陈玉平 杨柳清 管理观察 德育教育 课程教学 语文教育 全科互知
1 2022.32 爱情婚姻家庭 文苑雅香 论悬爱小说的创作特点 ——以丁墨小说“悬爱三部曲”为例 陈明玉 云南民族大学 摘要:悬爱小说作为网络小说的新类型,具有独特的创作特点,“悬疑 + 言情”的双主题结构是悬爱小说的最大特色。小 说塑造了正邪两类形象,对“国民劣根性”问题进行思考,形成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比立场。在丁墨小说“悬爱三部曲”中, 创造了傲娇、“忠犬”式“才子”,机智、聪慧、独立式“佳人”,以及他们理想的完美爱情。 关键词:悬爱小说;丁墨;“悬爱三部曲” 引言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小说以突飞猛进的速 度进入大众视野并产生一定影响。近年来网络小说类型花样 繁多,其中“悬疑 + 言情”系列颇受欢迎,悬爱小说将侦探 破案与谈情说爱融为一体,既带给读者新奇的严密推理体验, 又满足了读者对爱情的美好想象。丁墨是悬爱小说的代表作 家, 其作品 《他来了, 请闭眼》 《美人为馅》 《如果蜗牛有爱情》 被称为“悬爱三部曲”,展现了悬爱小说的特点。 一、“言情 + 悬疑”的双主题结构 悬爱小说区别于其他类型小说最明显的特点是“言情 + 悬疑”的双主题结构。悬爱小说故事内容通常是以围绕悬疑 案件而展开的严密推理为主,交织穿插其间的男女主人公爱 情故事为辅,男女主人公往往在破案过程中产生爱情。如在 小说《美人为馅》中,以“七人团”犯罪团伙制造的一系列 恐怖谋杀事件为中心,优秀刑警侦探韩沉与“犯罪心理天才” 白锦曦(苏眠)在合作破案过程中逐渐唤醒丢失的记忆并再 续前缘形成另一条浪漫爱情线。再如小说《他来了,请闭眼》 中的薄靳言是全球著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他以高智商与精 湛的专业心理犯罪推理能力在极短暂的时间内破解一系列变 态犯罪事件,成为小说的主线;另一方面则是薄靳言与简瑶 的爱情线,与高智商的侦探形象相反,生活中的薄靳言是个 低情商的“傲娇男”,但尽管如此他却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 对简瑶的爱。悬疑的案情推理与富有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构 成的双主题结构成功的将悬疑小说与言情小说完美结合,使 小说人物形象无疑更生动具体,塑造了既具有严密理性头脑 的天才侦探形象,同时又赋予其“宠妻狂魔”特征,满足了 女性读者群体对于爱情的想象。 推理破解案件是悬爱小说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解疑过程 即故事情节推动过程。王心语曾说:“任何故事情节的构建、 演进和发展,几乎都离不开借助细节的设置和描绘”[1],丁墨 小说中对于细节的设置十分精心,主要表现在小说破案过程 中对于案发现场所遗留痕迹的细致观察及对犯罪人员心理的 缜密分析, 取得线索的过程便是情节发展的过程。 如在小说 《他 来了,请闭眼》中,“鲜花食人魔”一号多次故意在薄靳言调 查完的案件现场留下“痕迹”,形成反派人物的存在线索并 推动下一个案件的发展, 从而促进了小说的发展进程。 而在 《美 人为馅》 中, 细节的描绘成为破解复杂案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小说中 “七人团” 犯罪团伙尽管心思缜密, 作案几乎不留痕迹, 但韩沉和白锦曦(苏眠)总是能够透过对方的话语或者行动 等细节揭开一层层谜底,最终推动故事走向高潮,揭示了“七 人团”成员的真实身份。丁墨小说中描写破案尤其注重心理 犯罪分析法,在描写用此方法为犯罪嫌疑人“画像”的过程 中就处处体现出细节,也正是这些细节的设置推动了小说中 案情的进展,从而推动者小说故事情节的进展。 二、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比立场 悬爱小说注重人性的剖析,善于揭露人性之恶与发现人 性之美。刘庆邦认为短篇小说 : “是在现实故事结束的地方开 始小说意义上的故事”。[2] 其实长篇小说亦是如此,创作来源 于现实生活,小说中虚构的故事反映的是现实的人生意义, 如同鲁迅先生的 《呐喊》 即出于他现实黑暗处境中的真实呐喊, 悬爱小说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对于人性的歌 颂与批判反思。丁墨的“悬爱三部曲”塑造了正邪两类形成 鲜明对比的系列形象: 《他来了,请闭眼》中的薄靳言、简瑶、 李熏然代表正义的一方,“鲜花食人魔”及其他罪犯则是邪 恶的一类;《美人为馅》中以韩沉为首的“黑盾组”是刑警 队的代表,“七人团”犯罪小组则是隐藏在社会群体中的黑 暗势力;《如果蜗牛有爱情》中季白、许诩师徒与女毒枭噜 哥的斗智斗勇形成正邪两方形象。正义与罪恶的较量将人性 赤裸裸的揭示出来,透过犯罪心理分析与调查则发现歹徒扭 曲变态的报复心理通常与其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成 长期间的家庭环境影响颇深,如《美人为馅》中作为“七人团” 成员之一的 T,他本来是一个天赋极好的神枪手,由于他父亲 扼杀了他的梦想之路推动他走向堕落,从案情中可以发现他 击杀的对象都是“罪有应得”之人,可见他并未完全泯灭人 性,但无疑这种报复手法是不理智与极端的犯罪。丁墨的小 说灵感来自现实生活,小说内容无疑有夸张甚至玄幻的部分, 全科互知
文苑雅香 >> 2 但不能否认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恶劣现象。小说中对于 人性邪恶丑陋的揭露是惊心的,体现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 批判与反思,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罪恶的犯罪分子的恶行以 及犯罪心理通过小说的方式展现出来,揭示了外界不良环境 对于个人成长过程有着极大的破坏性,从这一角度出发,可 以视其小说为一种对人性假丑恶的憎恶和对关怀他人的呼吁。 而小说中对于刑警与侦探的刻画,也是现实生活中人民警察 形象的写照,小说中警察与暗中的歹徒斗智斗勇,正是现实 生活中的人民警察时常面临的情景,他们以人民利益至上, 不怕危险敢于牺牲的精神体现了人性的真善美。 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比还表现在施救者与被救者之间。 “国民劣根性”一直是现当代作家格外关注的问题,鲁迅先 生早就对 “国民性” 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提出了 “看客” 、 “吃 与被吃”等国民丑相,而在丁墨小说中也可以见到类似批判。 如《美人为馅》中的“小丑事件”中出现的践踏儿童事件, 以及身绑炸弹的被害“小丑”在生命最后一刻奔向人群想拉 人垫背,人性之丑被赤裸裸的揭露出来。与之相反,“黑盾 组”则一直作为施救者的形象坚守岗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 去解救人民,当周小篆被绑架时他甘愿将解救机会留给别人; “冷面”、“唠叨”明知铁路非正常却毅然登上只为解救别人; 韩沉、锦曦(苏眠)更是多次涉险营救人民,他们无私奉献 的精神与勇气彰显了人性的真善美。丁墨小说中对“国民劣 根性”问题的批判与反思,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假丑 恶者背后体现的是自私、冷漠、贪婪、残暴的扭曲心理,而 真善美者则彰显了无我、付出、爱心、正义的积极人生态度, 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三、才子配佳人的理想爱情 悬爱小说中的爱情富有浪漫色彩,丁墨“悬爱三部曲” 中的理想爱情属于 “才子佳人” 型。 不同于传统小说中的才子, 丁墨小说中塑造的男主人公既拥有出众的才华又多了几分傲 娇,属于“忠犬”式男神。在《他来了,请闭眼》中,薄靳 言是一个全球著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他智商极高而情商极 低,性格傲慢、自负,不善交际,然而当遇到甜美温柔又敏 锐聪慧的简瑶后, 他摇身变为 “忠犬” 式男友, 并献上爱的表白 : “我的人生曾经寂寥。我曾经身处茫茫人海,却宁愿孑然一身。 直至遇见你。 温柔的你, 无与伦比的美好的你。 言语无法表达。 如果一定要概括,那就是——我爱你,以我全部的智慧和生 命。”[3]《美人为馅》中韩沉是一个外表冷峻难以接近的刑警, 似皑皑霜雪般皎洁清冷,又似黑夜流水般沉静动人,是众人 眼中难以企及的绝对男神。只有在白锦曦(苏眠)面前才会 暴露出隐藏很深的流氓、 腹黑本质。 他一生只爱白锦曦 (苏眠) 一人, 为寻找她竭尽全力, 重逢后倍加珍惜。 《如果蜗牛有爱情》 的男主人公季白同样是深沉冷酷难以亲近的神探形象,在与 许诩联手破获一桩案件之后,他终于对自己的爱徒心生爱慕, 并对其展开各种明追暗夺。丁墨“悬爱三部曲”中的“才子” 集才华与宠爱于一身,符合女性读者群体的男神形象,展现 了当代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想象。而且悬爱小说的男主人公打 破了传统小说中大男子主义形象的范例,对于所爱的女主人 公不仅宠爱,还有绝对的信任与尊重,表现了一种基于平等 的健康和谐爱情观。 与传统佳人亦不同, 女主人公不仅姿容艳美且机智、 勇敢、 自信, 属于 “独立” 式女神。 丁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不再是 “傻 白甜”的单纯女生,她们能力强,且勇敢独立,不再依附于 男性的庇护,而是选择与其并肩作战。《他来了,请闭眼》 中的简瑶是一位温柔的女性,但紧急时刻又能机智勇敢的对 抗歹徒,是一位意志坚定、勇敢冷静、机智的女性形象。《美 人为馅》中的白锦曦(苏眠)是犯罪心理天才,充满自信却 不高傲,也会虚心学习韩沉所擅长的传统刑侦学,并与其一 起侦破各种高智商犯罪案件,面临危险毫不退缩,具有强烈 的女性主体意识。所谓女性主体意识,就是“女性作为主体 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具体 地说,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 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 参与对自然与社会的改造,肯定和实现自己的需要和价值的 意识。”[4] 不同于传统女性对于男性的依赖,丁墨小说中的女 性注重自身的能力, 选择与所爱之人携手合作, 共同破解谜案、 对付歹徒,是一种进步的两性观,亦代表一种理想的爱情观。 四、结语 作为网络小说的新类别,与传统的悬疑小说相比,悬爱 小说中爱情故事的穿插增添了小说的浪漫气息,而言情小说 也由于悬疑的加入愈发引人入胜。小说常常始于离奇案件, 继而由男女主人公对案件进行抽丝剥茧的严密分析,最终破 解案情同时收获爱情。丁墨的“悬爱三部曲”是悬爱小说的 代表作,小说中许多案件根据现实案例改编,富有现实主义 色彩,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现实生活中扭曲变态报复 心理的形成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反思了“国民劣根性”的 问题。另外,小说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鲜明,无疑成 为网络小说中极具魅力的类型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心语:希区柯克与悬念 [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1999(1):52. [2] 刘庆邦. 短篇小说 : 从现实故事结束的地方开始 [N]. 文汇报,2017-08-30(10). [3] 丁墨:他来了,请闭眼(下)[M]. 南昌:百花洲文 艺出版社,2014(1):281. [4] 魏国英:女性学概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 89-90. 全科互知
3 2022.32 爱情婚姻家庭 文苑雅香 自我同情研究综述 崔永青 哈尔滨师范大学 摘要:自我同情指的是个体对待自己的不足、痛苦、失败采取宽容开放的态度,并将自己的痛苦经历看待为全人类会共同 经历的部分,并对此给予无偏见的觉察和理解,从而减轻个体所体验到的痛苦。自我同情与积极心理密切的联系,对个体心理 健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自我同情的概念、理论、干预与作用进行了梳理,并对自我同情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自我同情;人本主义理论;积极心理 1. 引言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恻隐之心”指个 体要理解和关爱他人。而刘璐等则认为,关爱自己和关爱他 人同样重要,不会爱自己的人往往难以真正地理解和关爱他 人。 2. 自我同情的概念与结构 2.1 自我同情的概念 自我同情指的是个体对待自己的不足、痛苦、失败采取 宽容开放的态度,并将自己的痛苦经历看待为全人类会共同 经历的部分,并对此给予无偏见的觉察和理解,从而减轻个 体所体验到的痛苦。 2.2 自我同情的结构 自我同情由自我友善、共通人性和正念三个成分组成。 在自我同情中,自我友善体现了情感层面,指对自己的 不足予以理解和宽容;当发现自己存在某方面缺陷、 或不足时, 能以宽容、同情、友善、温暖的态度对待。共通人性体现了 认知层面,是核心部分,指认识到任何人并非都是成功的, 他人也会经历失败和痛苦,自我同情的人会可以将自己的负 面经历看做人类共有的状况,用共患难的意识来解读自己的 经历。正念则体现了自我同情中的注意层面,指个体以一种 不偏不倚的方式来觉察痛苦的经历,不忽视也不放大痛苦。 以一种平衡的方式去觉察,而不被夸大自我价值感的戏剧性 的故事情节带走,减少消极的评判。 这三方面互相联系:首先,没有偏见的正可以念降低自 我批评, 增强自我友善。 而正念则是指个体观点采择能力均衡, 可以抵制人性中自我中心带来的孤立感,增加共通人性感。 其次,自我友善和共通人性感可以更进一层次地增加正念维 度,同理,记着所有人也曾经历过失败帮助个人从经验的角 度来理解,能够提升情绪警觉能力而不会受思维和情绪的摆 布。此外,自我友善维度能够促进共通人性,同时能够共同 作用于正念。如果在内心处,严厉地批判自己,那么自我防 御本能会增强同时隔离感也增强。然而,自我友善使自我意 识缓和下来,带来更多正念。认识到遭遇痛苦、个人失败等 都是他人也会经历的,这样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对 自身的批评,对于正在经历痛苦和失败的所有人也包括自己, 如果能够从个人的意识和经验中摆脱个性化,增加普遍感, 这样可能就会产生友好和宽容的情感。 3. 自我同情的理论依据 3.1 Rogers 的自我理论 Rogers 的心理治疗观是他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 他以自我理论为理论假设,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咨询 疗法,他的观点为:个体能够达到宽容的自我态度是心理治 疗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他在来访者中心疗法里,提出无条件 自我关注技巧并不是完全积极的评价自己,而是在情感上无 条件地关心自己。他提出自我理论,认为随着与周围环境和 他人的相互作用,个体逐渐将非自我与自我区别开来,这样 就形成了自我概念。 形成最开始的自我概念后,开始激活自 我实现的趋向。而自我概念就是指来访者怎样看待自己,是 自我评价与自我知觉的统一。自我同情中客观真实地对自己 进行认知与其有着相似之处。 3.2 情绪管理理论 情绪调节意为关注自身情绪,控制情绪唤起的持续时间, 控制情绪强度,在面对痛苦与压力的时候,想办法将负面情 绪状态进行改变。通常面对负面情绪时,自身防御机制会选 择对其进行回避,转移注意力,避免直面发生的问题。 自我同情被看做是一项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高自我同 情水平者不回避挫折,不沉溺于消极的情绪中,重视与他人 的联系,将所经历的负性事件当做人类的共同经验。故而自 我同情被认为是消除或释放与自我中心相关的情绪情感的一 项自我调节策略。 3.3 自我关系模型 研究女性的心理发展特点时,Jordan 等人提出一种模型— 自我关系模型(the self in relationship model)。他也在其文中 简要给自我移情进行了界定,他将个体形成开放的、非裁决 的自我态度的过程成为自我移情。个体接受之前自我被否认 的一部分,以联系的、同情的方式重新进行自我调节。这将 会大幅增强个体的心理健康。 Jordan 还指出,认识到人类失败都不可避免并且在情感上 获得与他人的联系感,都能帮助个体进行自我移情,并且与 自我同情最接近。 全科互知
文苑雅香 >> 4 4. 自我同情的测量 4.1 自我同情量表 Neff 发展了测量自我同情的工具:自我同情量表 (SCS) , 量表采取自我评定的方法来测量个体自我同情中三个成分的 得分。 量表进行五点计分,题目共包括六个维度,孤立感、自 我苛责与过度认同反向计分。总分体现个体的自我同情水平。 此量表具有良好结构效度以及内部一致性。目前已被各国翻 译为多种版本,在自我同情研究中成为使用最广的量表。 4.2 自我同情量表简版 2011 年,Raes 等人重新划分了自我同情量表中的维度, 编制了自我同情量表简版(SCS-SF),简化后的此量表共包含 12 道题目,心理测量属性良好。国内自我同情量表主要为陈 健等修订的 SCS 中文版,a系数为 0.84。井凯、王敬群和刘芬 修订的 SCS 中文版自我同情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指标也比较好。 侯佳捷编制了适合我国大学生使用自我同情量表,由 26 个项 目组成,包含 6 个维度,各维度信效度均良好,且总体信效 度良好。宫火良等人编制了适合青少年测量的自我同情量表, 分为三个维度,共 12 个项目,信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 5. 自我同情的相关研究 5.1 自我同情与积极心理力量 研究显示,个体积极心理能够随着自我同情水平的增强 而增强。 并且幸福感、 心理弹性、 生活满意度、 学业表现、 自主、 环境适应、好奇心、乐观等很多心理健康的指标都与自我同 情呈现显著正相关。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同情与幸福 感、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上。 5.2 自我同情与认知模式 有研究提出,自我同情与思维抑制和反刍思维均存在显 著负相关。2007 年 Neff 等人的研究发现,学生经过自我同情 训练后,思维抑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并且个体自我同 情水平的增加能够负向影响反刍思维程度。回避策略也与自 我同情存在负相关,自我同情水平高的大学生在失败后体验 到更少的压抑自身的情绪,而是更多的去思考应对策略。 5.3 自我同情干预 5.3.1 格式塔双椅技术 该技术会让来访者在两张椅子之间轮流扮演批评者与旁 观者。在自我批评的情境中,首先由批评者进行自我批评, 随后由旁观者对自我批评的内容进行反应,最后由治疗师结 合自我批评的内容教会被试如何同情地对待自己,与过去的 失败、挫折进行和解。 5.3.2 同情心训练 同情心训练是根据同情理论所得出的干预方法,主要用 于治疗具有高度自我批评倾向的患者。具指导被试想象自己 如何以同情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他人及动物的,引导个体体验 这种同情的心理活动,并促使其将这种友善、同情的心理指 向自己。 近年来, 研究者还陆续开发出了基于自我同情的冥想、 自我同情暴露疗法、自我同情的写作治疗等新方法;干预时 长也得到了缩短。 6. 不足与展望 6.1 不足 首先,关于自我同情影响心理健康机制的研究不足。目 前大部分研究都是探讨自我同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于自 我同情的作用机制还缺乏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其次,近年来 研究大多采用横向研究,实验研究较少,缺乏纵向追踪研究, 对自我同情干预机制的实证研究更少,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 验证。最后,自我同情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偏少。已有 研究多以西方文化背景的被试为研究对象,自我同情的研究 中国化还远远不够。 6.2 展望 首先,开展自我同情的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应借助 ERP 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揭示自我同情如何影响认知和情绪 的过程,揭示其神经生理机制。其次,在自我同情干预领域 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究自我同情干预的特异性和普适性 的要素;开展自我同情的纵向研究,以及开展针对不同人群 的干预。最后,对自我同情继续进行我国本土化研究,有着 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Gilbert,P.,& Procter,S.(2006).Compassionate mind training for people with high shame and self‐ criticism: Overview and pilot study of a group therapy approach. Clinical Psychology & Psychotherap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y & Practice,13(6), 353- 379. [2]Jopling,D.A.(2000).Self-knowledge and the self. New York: Routledge. [3]Neff,K.D.,Kirkpatrick,K.L.,& Rude,S.S. (2007).Self-compassion and adaptive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41(1), 139-154. [4]Raes,F.(2011).The effect of self-compa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 symptoms in a non- clinical sample. Mindfulness,2(1),33-36. [5] 姜晓文 , 姜媛 , 田丽 & 方平 .(2018). 青少年压力与 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 心理与行为研 究 (03),349-354. doi:CNKI:SUN:CLXW.0.2018-03-010. 作者简介:崔永青 (1995.7-) , 女, 汉族, 山东省德州市,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 全科互知
5 2022.32 爱情婚姻家庭 文苑雅香 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 卫 东 杭锦旗乌兰牧骑 摘要:我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在乐器方面,有唢呐、 锣鼓、二胡等特色乐器,在音乐形式方面,有豫剧、京剧等国粹。得益于我国传统文化强大的包容性,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的种 类十分丰富,我国的音乐艺术水平能够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着近年来世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民族音乐的发展也面 临新的问题。如何在传承民族音乐的同时,推动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是新时期民族音乐 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民族音乐元素;现代作曲技法;音乐制作;现代音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传统文化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复杂性和丰富性,其中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具有不同的鲜 明的民族特色和魅力。基于此,为了广泛传播和弘扬中国优 秀的传统音乐,促进中国现代音乐的快速发展,音乐创作者 需要站在兼容和吸收的理念上,努力将民族音乐元素完美地 融入现代作曲中,以实现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完美融合的目 标,以及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从而为中国文化事业的长期 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现代音乐作曲技法的发展历史 1.1 现代音乐在西方的发展 现代音乐在西方的发展反映的是创新、求索的百年历史, 在 20 世纪出现了大量应用现代音乐作曲技法的作曲家,这些 作曲家被称为后现代或先锋派。其在吸收了 19 世纪文艺复兴 思潮的基础上,推动了印象派音乐、多调性音乐、噪音音乐、 无调性音乐等的发展。西方现代音乐更多体现了对传统的反 叛,主张对全新的作曲技法进行不断探索,类似于西方后现 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趋势。 1.2 现代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现代音乐起步较晚,但发展速 度较快。在西方国家音乐作品的影响下,20 世纪后期,我国 出现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新倪裳羽衣曲》 《怀旧》等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现代音乐开始走向成熟。 现代音乐在中国经历了 6 个发展阶段, 分别是萌芽、 持续发展、 初期发展、高峰发展、隐性发展、回归发展。 萌芽发展时期即 20 世纪初至 1949 年间,在这个时期也诞 生了两首优秀的交响曲作品,同时标志着我国开始步入现代 音乐时期,也是表明现代音乐未来发展方向与道路的重要时 期。在萌芽发展时期,我国的音乐创作者更加注重研究如何 在现代音乐作曲技法中应用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元素,试图 将我国的民族乐器、民族舞蹈、民族节日等民族音乐元素与 音乐相结合,开辟一条全新的音乐创作道路。 持续发展时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这个时期, 我国的经济、文化、思想、生产等方面都有待发展。在这个 时期,我国的音乐创作者开始主动地探究如何将音乐创作与 西方音乐相结合,试图为音乐创作注入新鲜的血液,为音乐 创作增添新的活力。在这一时期,存在着一股西方学习热潮, 音乐创作者更加注重西方乐器、西方唱法的研究与音乐,这 个时期快速推动了我国现代音乐的进步与发展。 初期发展、高峰发展、隐形发展是我国现代音乐发展的 平稳时期,诞生了大量优秀的现代音乐作品。在上述时期, 我国的现代音乐达到了新的发展高度,实现了传统民族元素 与现代作曲技法的有机结合。《多耶》这一首现代钢琴曲就 很好地应用了少数民族侗族的风格,使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 乐器实现了有机结合。 在回归发展时期,我国的音乐发展理念和方向发生了巨 大的变革,在这个时期,音乐创作者主张利用音乐服务人民, 提倡在人民群众的审美基础上进行音乐创作,以人民群众的 欣赏习惯为准进行音乐创作。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符合人 民群众喜好的音乐作品。 我国的现代音乐创作呈现出了两个方向,一是不断地学 习与结合西方音乐的优点,推动现代音乐从无到有的发展, 借助西方音乐的优势,引领我国现代音乐走向强盛;二是在 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不断地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融入我国 的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利用我国传统文 化强大的包容性,创作许多具有我国民族音乐特色的现代音 乐,打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现代音乐风格。 总的而言,西方的现代作曲技法更加注重创新,对于传 承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要想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 全科互知
文苑雅香 >> 6 作曲技法进行有机结合,就必须注重文化的传承。因此,音 乐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融入中国自己的风格。 2. 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2.1 少数民族元素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得益于我 国民族音乐深厚的内涵与鲜明的特点,我国的民族音乐得到 了长时间的传承,这也反映了我国民族的传承绝非偶然,其 建立在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之上。因此,研究民族音乐 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是推动现代音乐进一步发展的重要 途径。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广大音乐创作者要肩负传统民 族音乐的历史责任,将传统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相结合, 推动我国音乐创作的长远发展,做到推陈出新、不断进步、 不断发展。 除汉族以外,我国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大部分少数民族在特定民族 节日都会采用歌唱的方式赞美民族节日的美好,例如彝族的 火把节、苗族的龙船节、羌族的尔马俄足节等。在少数民族 音乐中,能够反映少数民族独有的特色,展现少数名曲的风 土气息。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用“藏族风” “蒙古风” 等形容词形容带有少数民族色彩的现代音乐作品。以歌曲《康 定情歌》为例,其通过现代作曲技法,展现和记录藏族人民 的爱情故事。该歌曲改编于康定地区民歌小调“溜溜调”, 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这里仍以钢琴曲《多耶》为例,《多耶》的创作吸取了 侗族的民族特色,是一首具有侗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多耶》 吸收了侗族传统舞蹈文化,展现了侗族的集体生活,反映了 侗族集体的力量。《多耶》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乐器 钢琴的有效结合,在创作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现代作曲技法。 在展现我国民族音乐元素内涵的同时,实现了现代作曲技法 的进一步发展。 少数民族元素还体现在其丰富的乐器演奏形式上,少数 民族在歌唱时,会采用“吹”“拉”“弹”等多种形式,土 家族的打溜子、白族的洞经音乐都是少数民族音乐乐器演奏 形式的体验。总而言之,音乐创作者在应用少数民族音乐时, 要大胆地应用少数民族的歌舞元素、器乐元素、歌曲元素, 拓宽现代音乐创作的视野与思维。 2.2 古典戏曲元素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土面积十分辽阔。因此我国 的民族文化有着非常强的兼容性与丰富性。广大音乐创作者 在创作现代音乐作品时,不应该拘泥于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 还要去研究日常生活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在生活中发现适合 创作的民族音乐元素,提升现代音乐作品的价值,丰富现代 音乐作品的内涵。古典戏曲与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 的关系,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类型的古典戏曲。古典戏曲是 地区文化与传统音乐文化的综合体现,其在创作的过程中需 要应用大量的民族乐器,如锣鼓、二胡、唢呐等;不同地域 也衍生了不同的戏曲种类,如京剧、粤剧、豫剧、越剧、黄 梅戏、秦腔等。因此,音乐创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时,要选 择合适的古典戏曲元素,在已有的古典戏曲元素上进行创新。 以现代流行音乐《刀马旦》为例,这是音乐的创作借鉴了京 剧中“旦”的角色,将现代作曲技法与传统京剧文化相结合, 还大量应用了古典戏曲元素,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2.3 民族音乐唱法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与思想。因此,在音乐 唱法方面,根据语言的差异也会出现不同的特点。不同地域 说话口音、腔调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东北地区的二人转音乐, 黄土高原的秦腔音乐,都是不同地域民族音乐唱法的具体表 现。音乐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吸收民族音乐唱法技巧 的优势,将其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中。例如,音乐创作者在创 作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吸收广西山歌的唱法,在音乐中展现 广西人民的热情、好客,体现山中风情。 2.4 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 节奏是推动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有机结合的第 一步。现代作曲技法中会大量引用数字化节奏与节拍,而我 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在处理节奏节拍时,也会采用数字化处理 方式。因此,为了确保民族音乐与现代作曲技法的有机结合, 使现代音乐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准,应该加强节奏节拍的数字 化处理, 提升音乐的渲染力。 在现代音乐中引入民族音乐元素, 提升现代音乐作品的艺术效果。 3. 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应用中的思考 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作曲技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其 在许多艺术形式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民歌、 戏曲、 民间乐器等。 其种类丰富,且各具特色,于千百年间流传。通过研究我国 的传统民族音乐技法,会发现我国的单音音乐十分发达,多 音音乐相对薄弱。这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一种体现, 反映了中华民族注重线型表现力,注重作曲的穿透力与旋律, 展现了中华民族对音色、音势的强大把控力。中华民族的传 统音乐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都能够自成体系、自成一派。 全科互知
7 2022.32 爱情婚姻家庭 文苑雅香 在不同地域,会出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音乐。在现代 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广大音乐创作者应该意识到,中国音乐 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之林中屹立不倒,是因为我国民族音乐元 素具有非常强的独特性,凭借其中优秀的品质,能够吸引更 多的爱好者传承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因此,在现代音乐创 作时也应该适当地融入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音乐作品中吸 取民间音乐的优点,通过音乐这一形式打破民族与民族、国 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利用旋律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 我国的民族音乐元素种类丰富,存在大量具有个性的 传统技法。现阶段,还有很多民族音乐元素的新旋律、谱式 有待开发。越来越多的现代音乐学家开始研究、整理、发掘 民族音乐元素的价值,为现代音乐的创作寻找更多的灵感。 《风·雅·颂》《筝》《吟》等作品的出现,都反映了现代 音乐与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有机统一。 中国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社会的发展,其反映了中国 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吸收西方 现代作曲技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广大音乐创作者在创作现 代音乐的过程中,开始逐渐意识到,要想实现音乐作曲技法 的进一步传承与创新,就必须意识到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重 要性,在传承上创新。民族音乐元素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历 史所累积下来的精华,其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内涵。对于中 国音乐而言,不应该在西方音乐的冲击下,使原有的传统民 族音乐元素走向毁灭,应该在发展现代音乐的同时传承中华 民族的优秀音乐元素。在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建立 中国独有的文化价值体系,利用传统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吸 收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优势,真正意义上做到古今结合、中 外结合才能推动中国音乐发展。 4. 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作曲技法的发展历史,探究了西方 现代音乐与中国现代音乐之间存在的差异,并讨论了中国现 代音乐的发展趋势。其次研究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 法的结合途径,探究了少数民族元素、古典戏曲元素、民族 音乐唱法等方面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具体结合。最后针对民族 音乐元素在现代作曲技法中的应用进行了反思,分析了音乐 创作者在创作音乐时应该考虑的问题,研究了未来中国音乐 的发展方向。总而言之,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岁月 所累积的重要历史瑰宝,在新时期要想推动中国音乐的进一 步发展,就必须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将现代作曲技法与民 族音乐相结合,能够延续民族音乐的生命力,使民族音乐在 新时期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民族音乐焕发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杨一伦 , 赵越 . 探析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 有机结合 [J]. 戏剧之家 ,2020,(06):36. [2] 陈明 . 优秀民族音乐元素融入作曲技法探索 [J]. 中 国民族博览 ,2019,(15):103-105. [3] 梁慧珠 . 探究民族音乐元素和现代作曲技法间的融合 [J]. 北方音乐 ,2019,39(20):255-256. [4] 张勇 . 论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 [J]. 艺术品鉴 ,2019,(23):184-185. [5] 王一冰 .《在青翠的山谷里》中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 音乐元素的融合及彰显 [J]. 黄河之声 ,2016,(15):83. [6] 许贝 . 民族音乐元素和现代作曲技法在《在青翠的山 谷里》的融合与体现 [J]. 艺术评鉴 ,2016,(06):8-10. [7] 朱序珽 . 漫谈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 [J]. 北方音乐 ,2014,(08):13. [8] 唐 波 . 民 族 音 乐 素 材 与 现 代 作 曲 技 法 的 完 美 结 合 —— 浅 析 希 那 斯 特 拉 早 期 钢 琴 创 作 风 格 [J]. 音 乐 探 索 ,2007,(03):43-45. 全科互知
教育研究 >> 8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 重要作用的探究 吴 迪 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提出的需求,就如 何在高职教育中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育人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辅导员发挥作用;育人 前言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既是人生导 师,也是生活挚友,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辅导员的特殊身份如何能在职业院校中发挥育 人作用,值得去探究。 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起源与发展 早在 20 世纪初期的“壬寅-癸卯学制”,就已经出现了 “高等实业学堂”和“高等师范学堂”,可以称得上是我国 历史上最早的高等职业学校。在 1912 年至 1913 年期间,分别 出现“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标志着我国高等职 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20 世纪中期年至 20 世纪 80 年代,师 范类高职院校在继续发展前行,而其它专业则是名存实亡。 1985 年国家进行教育体质改革,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 体制改革的决定》,在教育结构层次、招生、分配制度进行 了调整与规划,再一次为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提供政策保 障。2006 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 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 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齐头并进。高职院在培养生产、建设、 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我 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职业院校的重要性 从高职教育发展史来看,较本科类院校呈现起步晚,展 阶段性发展较强等特点。但高职院校在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 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高等职业 教育事业齐头并进。高职教育具有职业特征,高职人才培养 的过程是促进高职人才专业化,同时也体现在提高普通劳动 者整体素质、优化我国不同教育层次水平人才结构等方面中 体现出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2021 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中强调,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 广阔、大有可为”。各省市根据“十四五”规划时期教育事 业发展规划制定了高质量发展现阶段职业教育的目标。 三、辅导员的职责与特点 (1)职责 教育部第 43 号令,在原有职责上丰富、发展到九项基本 职责,提出高等学校辅导员日常工作职责:第一、思想与价 值引领;第二、党团和班级建设;第三、班级学风建设;第四、 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第五、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第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七、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第八、职业 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第九、理论和实践研究。 (2)特点 辅导员在高等职院校的日常工作中,学生日常事务管理 工作最为频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的重要工 作,同时辅导员还需承担教学科研等工作。其工作多样性, 但是各类工作都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特殊的培养 目标、特殊的培养过程、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特殊的教学 模式。这些特点决定了高职辅导员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以“技能成就未来”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主线。 辅导员在高职院校中面对的这一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特殊 性,表现在:学习是从形象思维中成长,而不是抽象的思考; 缺乏学习动机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有强烈的盲从心理,缺乏 自控能力和自信;缺乏自我规划能力,生活目标清晰,但职 业去向迷茫;对自己所学知识理论与技能结构了解不够深入, 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准确。所以,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在 指导就业、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着 更加繁重、艰苦的工作。 高职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和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对高 职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如何 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指导教师的主体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新要求 (1) 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的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根据经济特点、技术领域和专业群体的具体 需要,对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按部 就班的发展思维模式是不可行的,应更加注重强化学生“创 新创业”的职业能力,为更好地培养社会适用性、高素质、 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在理论教学中更加注重实用性教学内 容, 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投入生产实践中去。 在专业设置中, 根据国内外市场发展形势来指定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更加 重视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委员会的建设,创新性教育与人才 全科互知
2022.32 爱情婚姻家庭 教育研究 9 培养紧密结合。 (2)联合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创建“定向”培养模式 各类高校不仅是教书育人之地,更重要是为学生提供就 业机会。“定向班”的培养模式,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就业率, 而且还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教育资源的浪费。这样的培养模式, 就确保了企业与学校信息、资源互通,能清楚认识到企业需 要什么人才、想要什么人才,学校就能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 的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技术性人才。在高职院校中更加 注重用人单位参与教学、实训课程专业设置等工作中来,对 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立德树人,抓好中心工作,全面培养高素质高职生 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适应社会,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 高素质劳动力的基石。从“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 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鼓 励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中不断提高心理和身体素质;夯实 专业技能同时拓展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横向知 识面。 五、如何在高职教育中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1) 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德才兼备 在实现第二百年目标新征程上,在“十四五”规划的背 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必将呈蓬勃发展状态,对于 新时期的高职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职业技术人 员的实践者,在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教学相长,与时 俱进,不断更新思想政治知识,及时掌握时政、国家方针、 政策,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修养,进一步做好高职学生思想 政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走在时代前沿”,获取准确信息 21 世纪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同时催生出一 批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遍及世界各角落。学生面对丰富多彩 的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那么就必须 走在最前沿,及时获取准确信息,去伪存真,网络舆情中及 时加以引导;在就业指导方面,利用网络大数据及时为学生 提供安全可靠的就业渠道和途径;充分利“智慧教室”平台, 将课堂拉进与社会的距离、加进与互联网的距离,为学生提 供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3)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发展规律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坚定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积极探索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高职院校普遍培养的的是技术性人才, 那么理论转化成实践就需要我们积极去引导,培养学生动手 动脑的习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应该从实际出发,合理选 择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实 践课,情景模拟面试,结构化面试等来强化学生的面试技能。 (4)立足于职业教育的需求,激发学生潜能 立足于职业学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加强辅导员的能 力建设,做好高职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做好其自身的专业 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按照学生管 理工作的需要,有选择地安排辅导员,这更有利于开展学生 工作,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教育。 (5)健全职业继续教育 在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中不仅需要建设职业院校系统,还 需要建设职业继续教育系统,为社会输送高技术技能、高素 质综合型人才;为学生创造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增强广大学 生对自己本专的认知、未来职业认知、前景预测,从而提高 他们对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我们辅导员队伍发挥为党 育人、为国育才,在党对职业教育事业的领导下,确保新时 代下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任务根本,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可靠的接班人。 (6) 完善辅导员评价体系 做好高职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待遇安排、绩效考评,是 高职辅导员在高职中的重要作用的保证。因此,在高职辅导 员能力等级的评定中,必须建立一套与其岗位需求相适应的 评聘制度、薪酬制度、绩效考评体系。这体现了学校对人才 的重视、对辅导员的关怀。同时,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情绪, 育人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六、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 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其身份是特殊的,在培养学生的良好 习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的班风、 学风等方面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辅导员的工作,看似简单, 其实细化准则繁多而交错。而在高职教育中,怎样充分发挥 其应有的功能,这便需要每一位高职辅导员都能够在不间断 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进行持续性的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聪 . 大学生闲暇教育与高校辅导员工作方略探索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21(8):241-242. [2] 郭维刚 . 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 育中的职业优势与实践策略 [J]. 黑河学刊 ,2022(1):46-53. [3] 张祎阳 . 试论基于辅导员角度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 风险防控 [J]. 才智 ,2022(13):129-131. [4] 任燕 , 李志攀 . 如何当好五年制学生大专阶段的 辅导员——以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J]. 现代职业教 育 ,2017(13):67. [5] 丘红映 . 大专院校辅导员的素质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 影响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22):234-234. [6] 王莉 .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评估改革 的思考 [J]. 理论导刊 ,2009(9):108-110. [7] 张绍荣 . 论高校党建工作与高素质大学生的培养 [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9(6):101-102. [8] 王向红,丁金昌 . 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 养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4):169-170. 全科互知
封面
共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