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全科互知
2020年第7期 总第7期 主管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 销售与市场杂志社 社长/总编 张 煜 副总编 黄瑞华 傅冰 副社长 张树军 丁晓峰 执行总编 尚 文 执行副总编 曹 飞 采编中心 王芳东 陈 思 陈 伟 蒋冬梅 王 俊 付道学 黎玲斯 王 欢 杨 萍 新媒体中心主任 魏林甫 办公室主任 王 辉 发行中心 李艳艳 美术编辑 何银师 文字校对 万立军 法律顾问 河南国是律师事务所 刘晓明 特别支持 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郑州站 河南省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河南省酒业协会 新闻监督热线 0371-56680315 13653711782 办公室电话 0371-56285600 论文查稿电话 0371-55198016 027-50461309 邮箱 hnfood@126.com(新闻) shangye_66@163.com shangye234@163.com(投稿邮箱) 网址 www.hnscjgw.com 社址 郑州市金水东路39号河南出版产业园C1三楼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1-1406/F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5-3530 邮发代号 36-609 广告发布登记号 金市监广发登字【2019】012号 定价 RMB20元 印刷 廊坊市瀚源印刷有限公司 商业 2.0 市场与监管 1、本刊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稿件凡经刊登,即视作作者同意授权本刊使用其作品,其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版信息网络传播、无线增值业务权,且本刊 有权或授权第三方再使用,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 3、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各种使用方式的费用。 版权声明
2 经济管理 1 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中政府合作模式探究 / 彭登苹 2 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 赵陆源 3 浅谈无形资产评估的风险及其防范 / 段丽芸 4 房地产与游资的关系研究 / 刘锦秀 5 十二师招商引资问题的思考 / 刘惠芝 6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 / 韩 凯 7 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环境与现状分析 / 刘 娜 8 基于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 周 成 9 高频环境下基于资产结构的股指期货市场风险度量及防范 分析 / 付丹桐 10 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构建 / 孙晓霞 11 浅谈家族信托的财富管理功能及挑战 / 单沛兴 13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业金融发展模式 / 孔晓妍 15 简析网红经济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 张 露 16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探索 / 石玉柱 18 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 谭 捷 20 互联网理财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 周伟伟 笪书扬 王尤佳 21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京津冀一体化产业链构建研究 / 杨维凤 23 湖北与俄罗斯贸易往来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 王 军 24 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我国外贸危中寻机的对策研究 / 马 蕾 25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朱顺东 27 普惠金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路径研究 / 赖 磬 28 从江汉油田住房公积金中心看公积金行业分中心个人住房 贷款业务的问题与发展 / 阙克坚 陈 强 30 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影响探究 / 夏雨嘉 31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 虞一峰 33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障碍及对策研究 / 赵奇锋 34 上市公司融资研究初探 / 郑方杰 36 优化县域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鲁北地区某县为例 / 王军保 37 试探中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驱动因素 ——以新自由制度主义视角 / 徐英婕 39 新经济环境下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探析 / 周文一 罗福森 陈辛硕 40 金融深化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 朱芝樾 41 刍议互联网时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 罗 亮 43 关于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与影响探析 / 楼峻铭 44 中国票据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 黄 丽 46 对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思考 ——以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为例 / 张璐怡 杨盛丹 47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长三角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评价研究 / 曾 勋 黄 琨 50 简析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困境及发展建议 / 吕韦风 51 金融支持农村精准扶贫的困境及对策探索 / 魏文杰 5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 应夏薇 54 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融合发展探微 / 严曹琼 55 刍议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新特征及对策 / 虞伟良 57 谈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许莉莉 58 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 网红经济 / 张颂景 60 论信托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章皓亮 61 谈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 胡星迪 63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关系 ——基于 VAR 模型 / 时 光 67 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的发展研究 / 李文婷 68 区块链技术对于支付结算体系的影响 / 赵文佳 财务金融 70 浅谈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 贾 谦 71 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编制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 王 颖 72 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 / 董 蓥 王铎瑾 邹智辉 73 试述如何做好医院会计档案 / 李瞻宏 75 明晰问题,勇突重围 ——关于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调研报告 / 蔡菊珍 76 从中行原油宝事件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 刘倬闻 77 新背景下农商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抉择探究 / 陈开成 78 永续债新规下的财税处理实践与发行建议 / 李 盟 79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 汪金燕 80 契约型私募基金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 黄 浩 82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渠道一体化融合分析 / 吴嘉琛 84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影响 / 杨 义 86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陈雅茜 87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与建议 / 吴 嵘 胡雅雯 张泽川 88 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浅析 / 张 朋 杨 兰 89 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及对策探讨 / 洪学敏 90 试论企业财务会计效率的提升策略 / 刘 健 91 “营改增”政策对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研究 / 叶兰飞 92 大股东隧道掏空与独立审计、内部控制 ——以贵糖股份为例 / 王亚萍 94 商业银行发展影子银行业务存在的风险 / 丁柯丹 96 精细化管理在现代企业财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 黄涵悦 97 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全成本管理运用探析 / 杨 凯 98 经济下行环境中的税收结构优化研究 / 赵 婕 99 钢铁企业业财融合的工作实践与思考 / 廖冬林 100 汽车 4S 店财务管理与监控要点研究 / 胥克青 101 浅析法务会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 陈海广 张 雯 102 大数据背景下建设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 张文涛 104 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应用探析 / 宁 静 105 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评价体系构建 / 林丽萍 106 新时期下煤炭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构建对策研究 / 王丹丹 108 业财融合财务管理转型问题研究 / 蒋现金 109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牛小燕 110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 王希娟 112 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与制度创新策略 / 王 龙 113 浅议企业如何向业财融合转型 / 张晓宁 115 后疫情时代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思考 / 窦彬彬 116 新时代下商业银行应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对策分析 / 李 静 118 “大智移云”背景下企业业财融合模式的应用探究 / 顾 瑶 119 钢铁企业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探讨 / 赵举峰 120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造假 ——以 LeTV 为例 / 林 鹏 CONTENTS 目录 2020年07月
3 123 当前时期企业内控现状分析与对策 / 王杰良 124 知识经济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 张晓翠 125 余额宝的营销策略分析 / 刘 月 127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以华策影视为例 / 张峥渊 128 互联网消费信贷套现的法律规制研究 ——以“蚂蚁花呗”为例 / 刘萌萌 王 超 胡舒雅 金 琳 130 浅析医院现金流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 王 云 131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 / 吴 英 133 关于生产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几点问题的探讨 / 张志娟 134 企业管理中应收账款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以 X 公司为例 / 涂 严 135 房地产企业投融资策略探究 / 雷雨星 137 医院财务内控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刍议 / 陈雅茜 138 浅议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手工账课程的有机结合 / 张琳娜 139 税制改革激活消费升级新动能 / 周玄娣 140 关于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 / 孔锦凡 142 管理会计在我国小企业中的应用 / 董青青 沈 洁 143 基于价值链的 T 企业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优化研究 / 尹燕勤 144 新兴服务业促进消费升级的路径研究 / 李红超 企业文化 146 六届六中全会与党的纪律建设探索及现实启示 / 杨永强 147 浅析工业互联网人才供求与人才培养 / 杨 静 148 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研究 / 刘雪松 149 新时代国企党建工作中运用新媒体的探索 / 刘怡璇 150 人本理念在企业管理应用研究 / 杨 蕊 151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 杜晓韵 153 新形势下提升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举措 / 陈奥依 154 人工成本对建筑工程造价影响的分析研究 / 张伟华 李宗锋 155 某国企招聘问题及对策研究 / 李 晋 156 国际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张春祥 157 新时代下企业政工师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 唐海英 158 强化员工培训,推动学习型企业建设 / 宋晓炜 159 “先锋工程”传承发扬 “千亿百年”熔铸辉煌 ——南昌市政集团“一搭二建三创”促党建生产融合发展 / 程经纬 160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 以人为本 / 高山平 161 青岛 HQ 饭店员工流失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 / 张丽远 163 企业管理中组织沟通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 李金韬 164 浅析企业转型中出现的人力资源问题 / 刘雅琴 166 人力资源培训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研究 / 高桃琼 创新创业 167 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赋能 / 董忠梅 168 G60 科创走廊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 闫梦洁 170 民航持续适航管理创新研究 / 唐伟凯 霍新凯 171 大数据环境下技术创新管理方法研究 / 李翰青 17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 李咸阳 李龙熙 173 新零售模式下智能超市策略研究 / 茅力可 175 农产品电商机遇与挑战 / 王 凌 176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盐城园区共建模式与对策研究 / 何彬斌 178 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 / 李伟杰 180 新形势下卷烟企业营销体系创新研究 / 王少棠 182 浅谈基于“互联网 +”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 / 钟丹蕾 184 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张 思 吕新平 滑冰倩 张 薇 昂葛尔 问冰冰 185 企业文化创新的意义及策略研究 / 陆金平 187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常见问题分析 ——基于互联网 + 比赛 / 刘鑫春 188 新电商时代下的老字号复兴策略 / 陈卓文 李 艳 190 新形势下“互联网 +”金融发展研究 / 陈思颖 191 优质自媒体和直播带货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 初玮洁 193 我国商业银行保险创新的路径探析 / 戴星晨 194 “大数据”背景下银行业金融创新研究 / 任松涛 196 区块链技术对社交电商企业未来发展研究 ——以拼多多为例 / 林梦春 197 从“故宫淘宝”看传统文化产业的互联网创新 / 于 晴 199 数字化支付时代下老年人电子货币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 武 琳 教育研究 202 从职场人士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低下看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 的改革 / 刘介华 204 朋辈教育对低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影响的可行性分析 ——以武汉某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为例 / 张馨予 贺立炜 朱玲芳 陈泽天 张亮平 205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 黄 磊 206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评估制度体系内蕴的激励价值 / 王文民 207 促进体育课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 刁常光 208 思政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 / 肖 伟 209 《基础护理学》课程虚拟教学方法发展研究 / 隋 佳 210 娱乐圈名人代言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 夏 屹 211 发挥哲学教师育人作用之我见 / 许蓉岚 212 探究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 张 燕 21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浅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文学素养 / 卫 华 215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 张传一 216 功能性训练的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 / 黄绮雯 217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 章迪薇 218 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制度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研究 ——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 严雅婷 220 探析双高建设背景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 刘晓寒 221 某机构中西部地区中职生生命教育服务项目评估研究 / 王 丹 222 “差异”策略促进职业院校体育课教学效果的理论价值和 实践意义 / 刁常光 223 浅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原则 / 翁 莉 224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分层教学课堂实施初探 ——以“国际市场选择”为例 / 姚 娜 225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移动混合式教学的探析 / 刘永锋 226 营销专业《营销综合实训》课程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徐成钢 227 变通课堂教学提高高职数学学习效率 / 金仲伯 228 《员工培训与开发》实践教学项目设计 / 李曰芹 229 提高技工院校饭店(酒店)服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质量 探讨 / 姚伟杰 230 微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探究 / 庞小峰 231 如何打造会说话、能走路的青少年阅读类产品 ——从“作家走进校园”系列丛书说起 / 高 娟 李利霞 233 混合教学模式之国开学习网教学支持服务探析 / 张春霞 王淑玲 齐媛媛 顾文博 王 栋
4 234 西安 K12 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及其策略 ——以“仓鼠同学”网络教育平台为例 / 胡又文 杨金浩 任泽民 康大伟 崔 欢 236 高校发展中英语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 / 谢昕颐 238 大数据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研究 / 林 梦 戴大鹏 刘章琴 239 需求分析视角下“00 后”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可持续 发展研究 ——以外语类学生为例 / 陶丽婷 吴诗诗 241 大类招生背景下财经类高校专业分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 周 浩 王金京 陈绍龙 242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系统建设研究 / 李文钰 245 构建主义教学模式在会计实务教学应用研究 ——以高职会计实务教学为例 / 黄雅盟 246 加强技工院校成本管理的策略探究 / 孙宜龙 248 “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 张传一 249 互联网 + 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外贸实战类课程探索与实践 / 徐安琪 信息技术 250 浅析信息时代下的金融监管问题 / 黄 昊 252 汽车产业中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 张梦杰 卢裕科 刘 熠 253 新能源动力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周伟伟 254 固井撬装电动供水车的研发与改进 / 王军锋 255 浅谈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 / 夏 屹 256 基于流式引擎的大数据分布式架构 / 柴志菲 李 翔 257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探讨 / 杨文军 业界交流 258 关于消费者洞察及顾客洞察在商圈调研中的应用 / 温德文 260 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恢复策略 / 柴 健 262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 陈孝夷 263 新冠疫情对跨境电商物流的影响分析 / 向琼芳 264 论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管理 / 徐 佳 265 基于品牌管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 史俊男 266 辽宁省本溪县草河城镇白水金矿水工环地质调查研究 / 张善良 267 新冠疫情常态化条件下地方政府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许 萍 268 探析新时代党校档案管理工作 / 王 蕊 269 社区力量动员参与社区治理研究 ——以唐山市双新东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为例 / 胡 婧 王 飞 270 浅谈北京古城意象在当代建筑语言中的体现 / 罗亦鸣 271 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控制交付分析 / 孟祥男 272 基于企业管理角度的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车园元 274 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管理的新模式 / 邓 婧 276 区域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 郭宇成 278 完善医疗保险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对策 / 付启虎 279 “互联网 + 政务服务”建设研究现状及问题 / 罗 刚 280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冯正亚 281 浅谈大数据下食品安全的智慧监管 / 宋 湘 28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实现困境与出路 / 白 屹 284 大数据时代隐私权保护研究 / 周 玮 286 关于液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的研究 / 柯 洋 李杨扬 汤佳琪 288 新时期新闻记者提升采访应变能力的措施研究 / 程长松 289 熊猫快餐、小仙炖、元気森林的定位策略分析 / 郭 晨 290 农信合机构亟需加强声誉风险管理 / 张 龙 291 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各阶段的适用 / 郭亿瓴 292 同人作品著作权冲突问题探究 ——以《此间的少年》案为例 / 李 春 293 共享单车押金的法律规制研究 / 刘 浪 294 交通肇事中存在逃逸与人员死亡情节时的罪行分析 / 陆正文 295 简析档案工作的人性化服务 / 谭逢聪 296 我国保证保险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浅析保证保险法律关系属性及各方当事人权利保护 / 王般若 297 浅析老旧小区推进电梯加装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 王天悦 298 网络游戏直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 杨济源 299 基于“上瘾模型”的绩效管理研究 / 张 杰 300 论在押罪犯生育权 / 周天智 301 网约车服务中法律关系的认定 / 朱乐东 302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 / 吴 非 303 智慧城市内涵及内在发展动力分析 / 王 莉 杨国栋 曾 鑫 304 安徽省各地区高质量发展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 钱智勇 梅自寒 胡成雨 306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度假康养产业规划设计研究 ——以民乐村为例 / 吴松鹏 付 静 307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情感分类的研究 / 李 翔 柴志菲 308 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数据 / 梁凯文 310 退役士兵招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为例 / 朱 明 312 基于诚信互助小组的卷烟营销管理转型探索 / 程艳艳 313 “浪费型吃播”法律问题探析 / 杨 帆 314 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合规管理问题的探讨 / 余明江 317 2010-2019 年我国医疗器械召回情况分析 / 孙 曼 319 我市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 王 玮 321 浅议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 / 王旸旸 322 劳务派遣工“同工不同酬”问题浅析 / 张如梦 324 战略管理体系之系统迭代反馈探索 / 盛建伟 325 自媒体视角下家电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 尹 坤 327 “一带一路”倡议下双边政治关系与留学教育服务贸易 / 庞 颖 武相宇 冯素影 328 基于区块链技术探究如何有效解决各种交易活动均有中介 的问题 ——以大学生兼职代理为主探究 / 瞿怀鼎 330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罗福森 周文一 陈辛硕 331 当代建筑造型形态语言的流变性特质研究 / 李京涛 332 旅游会让家庭更和睦吗? / 邱洁威 熊 丹 335 互联网时代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问题研究 / 罗 刚 336 青少年女子足球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以安庆市为例 / 李 翔 337 基于大数据构建雄安新区智慧交通平台系统研究 / 吴 潭 苗志刚 李孟姣 王 贺 339 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研究 / 班典次旺 340 “互联网 +”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形式创新 / 贡秋卓玛 341 牛出败的防治与治疗 / 普 片 342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研究 / 明 珍 343 当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创新对策 / 米玛琼达 344 媒介生态视域下公共议题的媒介呈现与传播 / 袁丽娜 345 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影响 因素研究 ——以安徽省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为例 / 黄钰婷 穆甜甜
2020.07 市场与监管 1 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中政府合作模式探究 彭登苹 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党校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地区出现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区域发展差异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区域的整体发 展速度较慢,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本文将针对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中政府合作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政府合作;策略 1. 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现状 成渝经济区包括包括四川 15 个地市和重庆 31 个区县,面 积 20.6 万平方公里。成渝经济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但是由 于区域发展具有差异性,导致整体经济发展较落后。这主要离 不开以下几个问题: 1.1 产业结构出现问题 成渝经济区发展缓慢,与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密不 可分的联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过高,影 响产业结构的发展。据资料统计,成渝经济区第一产业发展高 达 11%,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成渝经济区域过于注重第 一产业,这与其地理位置有着一定关系,但是这会阻止该地区 城市化的进程。 1.2 忽略制造产业发展 成渝经济区在第二产业发展也比较好,注重工业产业的发 展,所占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多是劳动类型产 业,对于高科技技术、先进制造应用很少,其发展不占据优势。 并且区域发展不均衡,工业和农业占比不同,工业没有很好地 带动农业的发展,发展现状不是很好。 1.3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第三产业是城市经济现状和社会服务的良好体现,越来越 多城市和国家开始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并且致力于将其作为主 要产业。成渝经济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完善,服 务业的占比很小,并且服务业类型单一,比如,交通运输、餐 饮等产业,对于地产、金融等服务业的涉及很少,导致第三产 业的发展缓慢。城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城市和谐,从而 推动城市发展, 第三产业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得不到足够重视, 导致成渝经济区发展缓慢。 2. 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和政府合作探讨 2.1 科学构建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完善对于城市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成渝经济区 产业结构必须科学设计。 首先,要根据当地的特色区域性发展现代农业。技术的经 济发展的先进动力,所以在农业发展中要重视技术创新。对于 现代农业技术,应该拥有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然后进行农业 的技术研究, 地方拨发科研费用, 大力支持现代农业技术发展。 大力宣传农业发展,做好农民对于农业的思想转变工作,注重 乃年轻农业人员的培养,扩大农业发展规模。 其次,要根据当地的特色进行工业产业优化。成渝经济区 发展不均衡问题非常明显,主要是大家对于产业均衡发展不够 了解,没有重视工业产业升级优化。对于这种情况,必须要改 善产业的集群化现象。政府可以指定相关的政策,培养工作人 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工业产业的聚集,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聚集发展过程中,形成一地一品的新格局,注重每一个 地区的发展,同时融入当地的发展特色,来规划更合适的工业 发展之路。当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化,将带动成渝经济区整个地 区的发展。 最后,要根据当地的特色开展第三产业工作。西部大开发 以来,成渝经济区的第三产业的到了较好的发展,人们开始重 视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 断改进。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够给国 家带来更多职业,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同时服务业的发展能 够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弘扬当地的文化。在新 型互联网时代,物流行业绝对不容忽视,人们对于网络购物的 需求非常多,让物流业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样重要的还有 金融业、旅游休闲业等。服务行业越来越科技化,能够带给人 们更好的体验感,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所以,在产业发展中, 服务业要与科技进行融合,打造科技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竞 争力。 2.2 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 1999 年重庆出现了行政分割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地区产业 发展缓慢,管理不到位等现象,从而影响成渝经济区发展。随 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市场在发生着变化,对于区域产 业的发展也有了更多要求。加强政府对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和政 策支持,促进各地的和谐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其次,成 渝经济区还可以建立区域性的行业协会,从而更好地协调区域 发展问题。 2.3 加快高新技术发展 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高新技术更是经济发展的重点。 对于高新技术的发展,首先要拥有一批创新型人才,能够解决 区域产业发展中的难题。成渝经济区发展高新技术,必须要加 强成渝两地的研发能力,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同时还要注 重区域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发展,从而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区 域要营造一定的创新环境,必须要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对于先 进设备也要积极引入,注重信息时代的发展规律,开展当地经 济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 还要注意当地的软环境, 进行协调沟通。 政府应该重视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要为其发展 做好铺垫工作,保证其发展的创新活力,促进技术发展,推动 国家进步。 3. 总结 成渝经济区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更好地促进地 区产业和政府工作融合,能够加速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从而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一祯 . 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产业发展效应研究——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4(02):39- 41. [2] 廖一祯 . 区域产业发展视角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 方政府竞争研究 [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4(01):30-32+26. [3] 韩 立 民 , 于 会 娟 . 山 东 半 岛 蓝 色 经 济 区 建 设 中 的 政府作用分析——基于海洋产业发展视角 [J]. 山东社会科 学 ,2012(04):63-66+132. [4] 赵佳佳 , 张子礼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方政府间关系 探析 [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2,28(02):19- 22. [5] 张继华 , 姜旭朝 . 国际海洋经济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 [J]. 山东社会科学 ,2012(02):55-59. [6] 李泊溪 , 侯永志 . 我国社会经济合理的地区布局及协 调发展战略 [J]. 经济研究参考 ,1993(Z6):474-490.
经济管理 >> 2 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 作用分析 赵陆源 柳州工学院 摘要:房地产行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是国民生活的刚需,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出台针对房地产业的各项政策,房地产业的发展逐渐由疯狂扩张回归了理性发展的道路,促使了房地产行业的创 新变革。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作用,既互相推动也彼此制约,本文通过探讨房地产经济对我国国民经 济增长的作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增长作用 1. 引言 近十年是我国国力快速发展,经济迅猛腾飞的关键阶段,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崛起,其中房地产行业 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发展当中。近年来,我国针对房地产行业 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有力的宏观调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指导, 带动了行业向更加正规的方向不断发展。房地产经济与我国国 民经济的发展关系重大,房价的波动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增长 的水平,需要结合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行业的相关特点, 客观看待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理性 分析保障该行业的稳健发展。 2. 房地产经济与中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 主要是围绕针对房地产的开发、生产、分配、销售等活动所展 开的各项经济活动 [1],房地产经济包含于市场经济当中,也就 是说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状态密不 可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国民对房地产进行投资的需求, 也会带动房价的增长,同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会刺激和带动 国民经济的增长,这是因为房地产行业所涉及的包括房地产开 发、房地产建设、房地产消费和投资等领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 体系,其发展必然会带动与之相关联的生产行业、物流行业、服 务行业、劳动力市场等多个板块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和 就业机会,这些行业的协同发展也就造就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此外,房地产不但属于国民日常生活的刚需,同时还是很多人进 行投资的产业布局,因此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力,简单来说当房价下降,房地产经济 增长速度放缓,也就说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波动,该段 时间内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力较低,因此市场需求减弱;而房地产 经济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变大,则可以反映该段时期内国民经济 增长的活力较强。通过这几个层面不难发现,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房地产经济如果能够 持续稳定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不但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和 行业的共同发展,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更可以推动和刺激国 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 3. 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3.1 投资作用 房地产投资就是投资人将自有的资本投入房地产相关的项 目当中,以期从该项目中获得经济利润的一种行为 [2]。由于房 地产项目所涉及的领域较多,项目资金比较庞大,因此有时也 需要多个投资人的共同资本进行投资。房地产投资划分为房地 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和房地产置业投资这两类,房地产开发项目 的投资就是在房地产建设的初始阶段,按照一定的计量方法对 房地产建设项目所能够产生的经济利润进行计算,根据投资与 收益比进行相关的投资行为,这类投资利润空间巨大,但相对 而言周期长、投资金额庞大、风险也相对较高;而房地产置业 投资就是通过对房地产进行购买、租赁、交换等方式所开展的 投资行为,一般属于个人投资的行为。无论是以上哪种投资行 为, 其本质都可以激活国民经济的发展, 带来国民经济的增长, 根据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数据显示,针对房地产项目的 相关投资仍旧是一段时间内比较热门的投资项目。 3.2 生产与消费作用 房地产从开发、规划、建设到后期的销售是一个非常长的 链条,涉及周期长、覆盖范围广、项目规模大,因此房地产经 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各个关联行业的共同发展,也就必然会带 来经济的增长。在房地产开发和建设的阶段,需要联合相关的 建筑施工单位、设计规划单位等,房地产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 建材,这些建材需要物流进行运输,同时房地产的建设也需要 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这些相关的领域也会由于房地产项目建 设带来经济利润;而房地产建设完成后,还需要相关的服务行 业提供销售、管理、物业服务等项目,也需要相关行业给予支 持;而房地产销售完成后, 购房者还需要对房屋进行设计、 装修、 添置家电家具等,这些消费行为在无形中也会带动相关行业的 发展, 在这一整个链条当中, 房地产经济带来了各行业的发展, 共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3.3 就业作用 房地产项目规模巨大,从开发、规划设计、建设、销售、后 期服务等多个环节都会涉及大量的工作内容,而这些复杂而细致 的工作很多都需要通过人力来进行管理和操作。房地产涉及规划 阶段需要对整个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可行性进行实地的勘察和科学 的评估,这个工作就需要由专业的机构来完成,从勘察、测量、 审核、设计等多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操作;而到了实际 的建设阶段更是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资源进行房地产的施工建 设、现场管理、设备操作等;到了后期的销售和服务环节,则需 要大量的房地产销售人员、物业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进行销售 和用户的日常服务工作。在这整个环节当中存在着巨大的人员需 求,也就无形中提供了非常多不同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就业机会 不但可以解决社会上很多人员的就业问题,还能够稳定社会形势 和就业结构,同时还能够带动该区域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3]。 4. 结论 房地产经济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 系,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会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也可能会制约国 民经济的发展,只有保障房地产经济不断向着稳定、健康、持续 的方向发展,才能保障其他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创造更多的就 业机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增长。 参考文献: [1] 于佰民 . 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J]. 现代营销 ( 经营版 ) ,2019(2):39. [2] 陈永涛,冯长春,宋增文,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带动 作用新释——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建筑经济》 , 2017 (06) : 21-23. [3] 马荣华 . 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影响 研究 [J]. 现代经济信息,2018(21):2-3. 作者简介:赵陆源(1996.1-),男,壮族,广西崇左,本 科在读,学校:柳州工学院,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
2020.07 市场与监管 3 浅谈无形资产评估的风险及其防范 段丽芸 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风险往往具有客观性的特征,即它普遍存在且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再加之无形资产本身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 此在评估过程中不免出现各类问题。这显然会造成价值的误判,并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立足国内无形资产评估实践情 况,总结归纳了几种最常见的风险,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可行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资产评估;无形资产;风险防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单一所有制的影响,国内产 权转让案例凤毛麟角,严重拖累了资产评估理论研究的开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产权转让、变动日益频繁,资产评 估操作中的问题也就暴露无遗。尤其无形资产种类繁多而认定 困难,在实际操作中可谓是困难重重。若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 出转让方的价值,那么就很可能给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由此 可见,梳理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风险,并加以防范对市场主体 和评估领域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无形资产评估的常见风险 1.1 评估方法选择不当 通常而言,资产评估不外乎借助重置成本法、市价法和收 益法三种手段,但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 重置成本法主要参考历史成本来确定资产的价值,但有的无形 资产依赖资金的持续投入,但在短期内却不能带来稳定的收益; 抑或是只需要略微付出,就可能给企业创造非常可观的经济效 益。因此企业的无形资产司机上很难以具体的财务指标反馈出 来, 重置成本法的运用就必然不够准确。 市价法同样难以奏效, 一方面是无形资产的交易规则还不太成熟,具有垄断地位的无 形资产不胜枚举,即便以同类型无形资产的市价为标准也可能 存在偏颇。而收益法通过分离出有形资产的收益,来确定无形 资产的价值,这种手段固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只能笼统的 反映出该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总价值,而不能具体到各项无形 资产上,因此在实践中也将面临很多难题。 1.2 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国内资产评估起步较晚, 因此专业的人才还非常匮乏, 人才培养机制也有待完善。这就导致资产评估从业者的专业素 养、 道德操守参差不齐, 由此造成的风险近年来也是屡见不鲜。 譬如部分从业者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评估经验也尚浅,从评估 依据的收集到结果的提出就很难令人信服。更有甚者,部分从 业者未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在评估工作中或是敷衍应付、 或是私相授受,最终令评估结构严重偏离实际情况。 1.3 配套法律有待完善 目前, 国内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法律法规建设也相当滞后, 这无疑会导致评估操作中争议不断。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缺乏明确规章制度的约束,行业乱象自然就频频出现。譬如关 于 “无形资产” 的认定, 政府不同部门出台的建议往往大相径庭, 这种政出多门的问题令评估机构和人员颇受困扰。不仅如此, 由于评估机构和人员各行其是,导致评估师面临的风险加剧, 而又得不到合法的权益保护。如此一来,无形资产评估就长期 得不到良好发展,风险问题也就得不到解决。 2. 无形资产评估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合理制定评估方案 传统的资产评估办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往往很难发挥其作 用,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个性化的评 估方案。评估师应在准确理解现行政策法律的前提下,严谨认 真的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避免出现随意武断的情况,而给报 告的使用者形成误导。笔者建议,在无形资产评估中需要综合 运用重置成本法、市价法和收益法,同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来确定一个合理的价值。 2.2 提升评估人员素质 无形资产评估业是依托科学技术和其他专业知识面向社会 提供服务的新兴行业 , 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创造性及复 杂性。因此不仅要求执业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水平 , 而且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 严谨的科学态度 , 广阔的 知识视野 , 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等。然而 , 我国目 前无形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从总体上来说 , 素质与实际需要还不相 符 , 有待进一步提高 , 这就要求执业人员一是要认真学习、熟悉、 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 做到依法评估 ; 二是要加强专 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 不断提高评估的 技术和水平 ; 三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 使执业人员能够提高自 我约束力 , 不出现越轨、失职行为。 2.3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中出现的评估对象、评佑方法、评估执 业和管理办法等都需要统一的规定。当务之急第一应尽快出台 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估专业标准 , 使无形资产评估有法可依。 此外 , 还需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搞好行业自律管理。评估业应按市 场经济要求 , 将对评估机构的行业管理职能从政府部门逐渐过 渡到评估协会行使 , 形成权威性的行业自律组织 , 保证资产评估 市场行为和业务操作的规范化 , 使其真正成为履行独立、客观、 公正原则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社会中介行业。 3. 结语 综上所述,无形资产评估是风险爆发的重灾区,尤其是在 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业界的实践面临着诸多问题。从以 往情况来看, 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风险为评估方法的选择不当、 评估人员的素质不高和法律法规存在缺陷等问题,鉴于此笔者 建议要合理制定评估方案,并加强评估人员素质以及完善配套 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 孙美娇 . 企业无形资产评估风险及控制研究 [J]. 今日 财富 ( 中国知识产权 ),2020(05):42+44. [2] 王飒 , 张煦 . 浅谈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J]. 大众投资指南 ,2017(12):109-110. [3] 陈思思 , 潘自强 . 基于不确定性试析无形资产评估风 险问题——以商标权评估为例 [J]. 商场现代化 ,2014(26):43- 44.
经济管理 >> 4 房地产与游资的关系研究 刘锦秀 淄博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分析了庞大的民间游资与房地产行业的关系,然后层层深入分析民间游资在引爆房地产行业过程中的作用,从而 揭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全国宏观行业调控和行业微观管控两个角度出发,对中国经济的管理提出建议,并最后得出结论—— 改变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危机局面,还是要从治理游资开始。 关键词:房地产;游资;中国经济 游资的流动就像水流,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流传千古; 治乱救难,“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也是中国古之铭言。 有效疏导和釜底抽薪是当前中国治理房地产乱局的不二国策。 通观国际国内全局,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宏观结构调整,给游资的投资渠道开路分流 调整老行业,开辟新行业,作出优惠投资政策,疏导民间 资本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引导中国经济新一轮提升发展。 1. 控制城市房地产的盲目扩张开发 目前的危机是房产过多、房价过高的危机,如果继续发展 会是房产行业、房产财政、房产泡沫的危机,这是多年房产业 快速发展以至于行业过热的必然结果。面对这种局面,要么国 家踩刹车,引导逼迫企业战略转型,目前国家正是这么做的! 要么企业踩刹车,企业自主做发展战略调整,是成熟的政府管 理者和企业家做的!但目前房产开发企业依然一意孤行,不管 市场容量、经济后果。 2. 东部产业调控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表现为资源的有限性和市场竞争的 残酷性, 多数行业已经面对发展瓶颈。 企业面对的环境不同了, 政府的职责也应该有所调整,应由过去的主导经济增长转换为 服务经济增长,利用掌握的国际国内经济信息资源、政策信息 资源优势,服务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服务于企业、产业 突破瓶颈,实现战略升级扩张。发达地区经济保留技术型、精 加工型、外向型经济实体,保留并发展海洋资源获取、加工、 配套制造等产业链。 3. 环境建设牵头,策划全新的西部开发战略 以因地制宜、盘活资源为主,发展资源性产品开采、初、 精加工产业链,最重要的是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和恢复建设,这 是前者成功的基础。继续执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草地、丛林、 森林生态,打造美丽、宜居、休闲西部,把东部城市退休人口 稀释到西部,既减轻东部城市人口压力,又能给西部工业发展 进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输血,同时退休人员的社会价值又能得 到更大开发,一举数得。 4. 确立海上工业链发展战略,引导海洋产业向纵深发展 传统的海洋工业一向都是指海洋渔业、运输业、矿产资源 开采三个领域,但是都是依附陆地的海洋工业。地球 71% 的表 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洋是地球最大的资源,谁能在海上实现少 补给甚至免补给工业生产,使得海洋工业变成海上工业,谁将 是未来的地球主人。 5. 设立全球性中国对外投资专门的服务机构 在全球范围内的中国政府的机构组织内设立专职的经济信 息调查员,企业也可加入此经济情报收集工作,对口管理该国 或者该地区的政府经济政策动态、经济发展动态、企业动态的 详细资料,定期传回国内,建立信息库,由国内对口部门管理, 服务于国内企业、投资商,并建立相应的投资流程配套制度, 以提高对外投资的申办效率和投资成功率。 二、建立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经济数据公开制 度,以制约妖言惑众事件的发生 由各个城市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编制各城市的数据统计, 大密度定期公开发布本城的相应项目的供求经济数据信息,让 市民明白消费,避免滞销、抢购市场动荡现象发生。比如目前 的房地产市场,制定房产供应数据与本市人口数据信息定期公 布制度,让市民明白消费房地产,同时让开发商明白投资开发 的市场供求环境, 理智投资开发。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市民盲目、 上当购买,而且可以震慑投机炒房利益集团。 三、引导游资回归有效管控下的金融市场,实施资 金釜底抽薪 1. 严厉打击高利贷,让资金进入可控下的金融市场 高利贷是实业经济的吸血鬼,大量游资的存在是它发生发 展的土壤。大量脱离银行管控的游资使得正常贷款渠道流动性 不足,缺少流动资金的企业只有饮鸩止渴,寻找非正规渠道资 金帮助,如此造成恶性升级循环愈演愈烈,最后不可避免造成 实业公司的全面受伤! 2. 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系统的大门 降低银行实业的资格门槛,让民间游资正规化进入市场, 加强管控即可。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增加就业;二是增加 市场竞争,使得实业公司有更多的融资选择,降低融资成本; 三是让游资成为可监管下的正规资金,服务于经济建设。 3. 严厉打击投资购房群体 住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如此国本资源岂能被炒来炒 去,撼动国家稳定。所以必须打击,而且需要严厉打击,让投 机者知道可为与不可为,疏导国民投资方向。 四、引导游资归于实业 1. 制定优惠政策,引领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海洋产业研究开发 海洋有无穷的电能和矿产资源,海洋发电、海洋资源开发 是两个大产业,而且海洋发电、海洋资源开发是相互促进的两 个领域。 就二者关系而言, 海洋发电是支撑海上工业的动力基础, 能够大规模地提供持续稳定动力的海洋发电是海上工业能够自 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是至今实用性海洋发电建设还停留在 几十年前理论水平,缺乏创意突破。只要突破了海洋发电的技 术瓶颈,尤其是能够大规模地提供持续稳定动力的海洋发电技 术瓶颈,海上工业将会蓬勃发展。 2. 制定特殊政策,针对国内游资建立西部荒凉地区特区, 实施特区开发战略 众所周知,特区开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这是中国 实现现代化工业的良好开端。这是针对中国对工业化的需要而采取 的成功政策,中国西部也完全可以采用这一方式,西部的特点决定 了这一特区政策不能照搬照抄,需要以环境建设为特区开发政策重 心,环境立区,然后才能有投资、有人口聚集,才能有发展。 西部地广人稀,气候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对资金、人才 的吸引力相对东部地区严重不足,但是矿产和土地是西部地区 对东部资金、技术的吸引力的主要来源,只有成规模引进企业 才可以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只有集约化开发才是西部开发的出 路,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吸引企业、 人才的基础名片。 总之,直接治理房地产是头疼医头,不治根本,治理游资 才是中国经济治病的关键。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局面促成了 中国城市人群大幅度的财富增长,更加助长了游资规模。用好 游资,游资是助力,国民经济可以更快更好发展! 作者简介:刘锦秀 (1973.12-) , 女,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经济管理。
2020.07 市场与监管 5 十二师招商引资问题的思考 刘惠芝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委员会党校 摘要:招商引资既是政府的重点工作,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通过招商引资可以聚集先进技术、筹集资金、优 秀人才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对十二师招商引资现状分析,查找制约招商引资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提 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建议,带动十二师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招商引资;十二师;思考 1. 十二师招商引资现状 十二师招商引资工作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首善之 师、融合之城、宜居之区、产业高地”找准发展定位,以兵团 乌鲁木齐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主阵地,全师 2020 年列入固定 资产投资计划的招商引资项目 137 个,其中新建项目 70 个,预 计当年投资 53.2 亿元,续建项目 67 个,预计当年投资 46.8 亿元。 在项目储备方面, 立足优化提升第一产业、 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升级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组织编制《十二师“十四五”招商 引资项目库》,精心打造储备 300 多个社会投资招商项目和 200 多个以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的民生项目。 在出台优惠政策方面, 出台与乌昌两地协同一致的100多项优惠奖励政策, 制定了 《十二 师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招商引资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 了政策的时限性和实效性,确保政策操作性强、便于落地。在 创新招商模式方面, 重点在以项目换产业、 以商招商、 会议招商、 组团招商、商会招商、产业链招商、云招商上下功夫。 2. 十二师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大项目招引难度大 目前全国各地高新区、工业园区都面临着招商引资难的问 题,特别是招大项目、好项目更难,十二师工业园区同样面临 此问题。特别是缺少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高新产业 项目, 同时项目储备不够完善。 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 招引企业的规模、数量、质量上有很大的差距。 2.2 招商引资方式单一 虽然十二师大力倡导以多种方式进行招商引资,如:全民 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机构招商等,但还是以政府为主 导的招商模式占主导地位。 举全师之力, 各局部委根据师党委、 商务局、 管委会制定的招商引资政策、 原则进行招商引资工作, 招商手段和方式比较单一。 2.3 投资环境不优 十二师投资营商环境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硬环境方面, 十二师四个工业园区中,基础设施较为成熟的是兵团乌鲁木齐 工业园区和准东工业园区,能够满足企业直接落地的土地占总 面积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土地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而 丝路天山国际食品城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规划起步阶段,所以 整个投资的硬环境还有待加强建设。软环境方面,目前制定的 有《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加快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 相关政策制度还有待完善。 2.4 招商专业人才紧缺 招商引资存在盲目性精准施策不够,虽然提出全员招商, 但专业招商人才不足。招商引资工作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对招 商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熟悉政策又要有过硬的专 业素养。目前十二师招商队伍是以师领导、师机关部门、团场 领导、园区主要负责人为主力军,还没有形成一支专业人才招 商队伍。 3. 十二师招商引资的对策建议 3.1 转变招商引资观念 十二师要树立“无人不招商,无事不招商,无时不招商” 理念,简化项目审核,提高服务水平。积极转变招商引资观念, 要有“破”有“立”。要破除原有依靠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者 理念, 撒网式招商模式, 树立双赢理论, 加强对本地区产业研究, 制定切实有效的招商方案和项目储备, 不断创新探索招商方式, 构建具有现代化特征、高精度的招商模式。 3.2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积极摸索招商引资方式,采用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 招商、代理招商、云招商等。一是大力招总部经济。瞄准世界 500 强、国内 500 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知名民营企业和有 实力的投资机构, 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 产业链长的龙头企业, 形成 “引来一个、 带来一批、 辐射一片” 的招商引资 “磁场效应” , 打造产业集群。二是产业链招商是目前促进园区产业集聚化发 展的有效方式。研究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产品,依托现有的资源 禀赋和产业优势, 围绕十二师 “1+4+N” 现代化经济体系和 “345” 重点产业布局,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中,填补产业链条 中的缺口,形成纵向上下游协调、横向互补发展的产业体系。 三是发挥援疆干部特长,加大园区“组团式”援疆力度,力争 实现鲁疆、湘疆产业园实物量投资的大幅增长。 3.3 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良好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强大的吸 引力。十二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及产业转型的重要 抓手,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 施,树立良好政务服务形象,吸引企业入驻。一是优化投资硬 环境。继续打造好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准东工业园区、丝 路天山国际食品城和大航城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优化 投资软环境。围绕十二师城镇开发建设、新型工业、高端商业、 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公共服务业、保障政策实施等方面,不断 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切实落实好招商首接负责制、 代办制、 网上审批制度、最多跑一次、一次性告知性等制度。 3.4 建设招商引资网络平台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专门的招商引资网络信息平 台,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终端工具, 打破传统招商引资的时空限制,提高招商引资的灵活性和服务 水平。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化沟通,便捷投资企业利用网络技术 和资源进行招商洽谈,大大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同时还可以吸 引外资的参与性,国外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全面准确地 获得招商引资信息, 进行招商洽谈, 促使招商引资逐渐国际化。 3.5 培养招商引资专业人才 招商引资的效率和效果关键在人。要建设一支业务精、专 业强、 善沟通的招商队伍。 为全面提升招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可制订招商人员的培养计划,一方面要加强对本地资源禀赋、 政策方针、产业特点、规划目标、优势等培训;另一方面还要 加强对经济、管理等专业化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招商人员的 分析、沟通、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涛 . 浅析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成效的提升 [J]. 区域经 济 .2020.07. [2] 喇文婷 . 新常态视域下招商引资新思维探讨 [J]. 经济 与管理评论 .2020.25. 作者简介:刘惠芝 (1972.11-) , 女, 籍贯 : 河南省永城市,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委员会党校,学历:2009 级 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经济管理 >> 6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 韩 凯 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摘要: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使银行的线下业务不断线上化,同时面对庞大的客户群,涵盖了十分巨大的数据。在当前 的大数据背景下,银行充分运用数据分析,从而能够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 关键词:大数据 ; 电子银行业务 ; 精准营销 ; 客户粘性 电子银行业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让线下业务线上化,涉 及到贷款、转账、理财、代售等方方面面,同时电子银行业务 的便捷性,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大量客户可以 在不同地点同一时间使用同一业务,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成为了最能体现大数据优势的业务领域。 1. 大数据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和机遇 1.1 数据应用成为电子银行业务的重点 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式是信息化,电子银行发展的 重点将随着大数据的运行,放在信息化发展和共享各渠道数据 [1]。与传统的电子银行业务相比,大数据趋势下各银行电子银行 业务的竞争将集中在对客户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环节,同时 由于银行天然拥有客户的一切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 关数据, 精确分析客户的意愿, 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当然也只有继续不断紧随市场的趋势,积极加大应用大数据技 术,不断随着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变更,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 市场中拥有立足的资本。 1.2 数据应用将改变电子银行传统运营模式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电子银行业务运营模式已经不能再满 足客户的需求,客户已经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电子银行业务原有 的转账、购买理财这种简单的功能,只有基于大数据分析,不断 改变原有的运营模式,积极根据客户的需求,及时为客户提供个 性化的产品组合方案,实现“千人千面”的服务,才能不断的提 高客户粘性,当然这对电子银行业务的产品体系有了更高的要求。 1.3 数据分析将改变电子银行业务营销模式 与传统的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相比,现行的营销趋势已经与 原有的大不相同,对比过去,银行只能简单的发布一些软文或 者公告向客户进行宣传营销,而现在,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分 析获取客户信息,并且通过对他之前的行为逻辑进行分析,从 而预测客户的下一步需求,进而可以提前一步向客户营销他可 能想要进行的下一步动作的相关产品,达到有效的精准营销和 事前营销,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追踪用户的购买行为, 根据上次购买支付情况有针对性地推送优惠券以及相关的周边 产品,或者相关的业务服务。 1.4 数据分析将提高电子银行业务风控能力 与传统的风险控制相比,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多维度地分 析客户行为特征,进而判断客户征信特质和风险偏好,极大地降低 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风险防控管理能力。目前,“大数据 + 风险定价” 已经成为银行线上贷款授信的主要方式, 例如招行的 “闪 电贷”就是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进行差异化定义贷款利率,授信额 度和贷款利率将由系统根据客户过往数据每个月动态调整一次。 2.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的挑战 2.1 需要专业的平台应对市场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在众多相识度极高的产品中 脱颖而出,这对数据分析应用来说具有极高的挑战性,而传统的 简单的数据分析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如何能够及时的对 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应用,这需要一个专业的、强大的数据 分析平台进行相关操作,同样也就对银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2 要有丰富的产品满足客户 大数据时代,想要获得客户的青睐,就必须拥有特色的产 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需要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进行精准的服务,这就对电子银行的产品有着极高的要求,银 行必须在电子银行产品上下功夫, 才能够更好的做好相关服务。 2.3 要对产品迅速迭代迎合市场 大数据时代,电子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必须要及时迭代, 迅速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同样在面对市场快速的发展, 只有紧跟市场步伐,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这就需要银行及时 对相关产品进行更新,同时根据相应的业务数据,对相关业务 进行更改, 对不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行及时的更正或者淘汰,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对客户青睐的产品要及时的维护, 从而让客户更加舒心。 2.4 要有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撑 大数据时代,如何对及时的采集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 析应用,这对银行的科技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现有的科技平 台已经无法满足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想要进一步进 行相关数据应用,必须拥有强大的科技平台,如果科技水平无 法满足,那无从谈起对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3.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银行业务应对措施 3.1 搭建专业的数据分析平台 大数据时代,必须重视对数据的应用,传统的数据应用模 式已无法满足现在的市场竞争,片面化的数据不再能够体现客 户的偏好和需求, 只有搭建专业的数据分析平台, 从统一的角度, 将所有的电子银行业务数据集中分析,才能够了解客户的需求 及偏好,从而进一步进行精准营销。 3.2 不断打造丰富的产品体系 大数据时代,必须打造丰富的产品体系,根据数据分析得出 的结果,按照客户的不同类别开发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进行 差异化的服务,不断围绕市场及客户需求,推出创新性金融产品 及服务,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精细化的营销,为客户提 供一揽子服务,才能够满足客户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3.3 积极创建强大的技术平台 大数据时代, 必须加强科技投入, 深入应用云计算、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设集交易处理、信息咨询、营销宣传、 客户服务、产品创新和风险防控于一体的平台,才能为客户提 供更加人性化、针对性的服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 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防控风险。 3.4 加大数据应用人才的培养 在大数据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只有不断的提高数据分析与 应用人才的建设与培养,才能不断满足市场的变革,当然要更 好的将电子银行业务与数据应用相结合才能适应市场,这对从 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人员对 大数据应用的认识,才能够打造一支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复 合型人才队伍。 4. 结语 目前,大数据应用已经与电子银行业务紧密相连,只有顺 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数据应用发展,才能够增强自身 的竞争能力,才能打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进一步精 准服务客户,提高客户粘性。 参考文献: [1] 姜建清 .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问题探讨 [J]. 中国流通经 济,2018,35-39.
封面
共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