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全科互知
1 文苑雅香 本刊同时进行数字发行,作者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作 同意授予我刊及我刊合作网站信息网络传播权;本刊支付 的稿酬已包括此项授权的收入。 本刊所载的所有文章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如有侵 犯他人版权或者其他权利的行为,本刊概不负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转载本刊所有文章。 特 别 声 明 1 米亚·科托《梦游之地》的文化解读/刘斌贤 3 跨文化视角下电影《帕丁顿熊》的多重现实隐喻解读/王 莎 5 优化幼儿自主区域环境培养幼儿游戏自主性/顾艳萍 7 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李小林 9 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的有效设计与投放研究/白占利 11 绘本阅读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李宁宁 13 拉萨市中学英语教师课题研究现状调查/德 庆 15 山西省高平市重点高中 100 米运动员训练现状调查分析 /贺 峰 17 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策略探析/靳彩玲 19 浅谈县级文化馆音乐舞蹈的创编策略/李 君 21 信息技术在山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叶 敏 23 维族舞蹈表演中眼神的艺术特征思路构建/努尔古力·吾甫尔 25 浅谈维吾尔族舞蹈的审美特征研析讨论/塔依尔·马木提 27 情境创设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周强强 29 关于小学数学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与管理/陈 静 31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贾淑红 33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措施/金 春 35 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李鸿茹 37 谈英语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廖娟娟 3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研究/庭 雪 41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现状分析以及对策/王广营 43 小学书法教学策略分析/王梦倩 45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徐书海 47 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探究 ——以陇南市康县农村为例/付 成 50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邱金云 53 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下思辨能力的培养/高 娜 幼儿教育 主管/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指导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编辑出版 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 社长/总编 李基泰 出品人 李基春 编辑中心 主编 祁文军 执行主编 严凯 美术编辑 舒畅 编辑热线 027-50461309 发行主任 付道学 发行热线 027-50461309(传真)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珞喻路456号二楼 邮政编码 430070 国内刊号 CN42-1042/C 国际刊号 ISSN 1003-0883 邮发代号 38-136 广告经营许可证 武工商4201004000592号 印刷 廊坊市安次区拓兴印刷厂 国内总发行 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零售)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定价 20元 2022年 第14期 爱情婚姻家庭 教育 科研 基础教育 教育研究
2 55 智慧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张 强 57 基于“双减”的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探究/张清琪 59 快乐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王瑞娟 61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及优化策略/谢先平 63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何明军 65 用建构主义点亮小学语文“幸福课堂”/黄 霞 67 翻转课堂下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和技巧略谈/蒋思琪 69 谈高中生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梁清清 71 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化学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王 鑫 73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研究/玉素英·吾拉衣木 75 谈高中生物学困生转化策略/朱 洁 77 阅读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策略分析/达拉姆 79 核心素养下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现状及优化路径分析 /周海军 81 网页设计技术应用与研究/蔚嘉欣 王 潇 83 大数据的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现状浅析/郐媛媛 87 浅谈小学教学中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王广营 8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的生成逻辑/向 羽 91 关于群众文化推广的有益探索/朱玉生 93 基于疫情背景下社会支持的作用分析 ——以在读大学生群体为例/李钊雪 96 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发展路径思考/白 桦 98 加强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为企业生产助力/陈 静 100 维吾尔族舞台服装应选择合适的面料/古力包斯坦·斯马伊 102 中国戏曲服装色彩寓意思考/胡 寒 104 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完善策略/焦 健 106 郑州市养老机构护理员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探究/王华一 108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鲁 娜 110 关于基层民政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孙 静 112 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研究/王晶晶 114 浅谈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改革管理措施/肖海波 116 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徐 晔 118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研究/许 莉 120 化工装置塔管道的布置及设计/岳明明 122 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曾志云 封举超 124 房建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赵凤丹 126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管理/赵 洋 128 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与工厂供配电节能控制分析/周元富 130 红色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价值意蕴、现存问题与 路径选择/贾鹏敏 132 乡村振兴背景下黑龙江剪纸工艺的传承创新性研究/梁 爽 134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探析/杨 栋 136 对新土地法下的集体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的分析 /赵联盟 138 试论哲学阅读在哲学教学中的价值/范吟春 140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于 淼 142 从子午流注探析站桩功之扶正祛邪/姚 珂 144 浅谈疫情下高职高专方剂学的新形式改革方向 /何 欢 杨 雪 花 粱 146 重症护理专科护士能力提升与胜任力的体系构建策略 /黄妹勤 黄良飞 148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胃病临床病案举隅/仝晓晓 150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法/韦东培 王安琪 152 垂体后叶素对老年急性咯血患者的影响及对策 /韦雪勤 潘 丹 龚 穗 154 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小儿发热护理中的有效性 评价/彭 婷 156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与空腹血糖、血尿酸及血脂检测 结果分析/都雯佳 杨翱玮 158 层级链式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肺炎护理中对家属满意度的 改善评价/刘雅婷 160 围术期整体护理改善肛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预防尿潴留的 疗效分析/曾桂红 162 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应用中的效果/陈惜珠 164 家庭预防护理及保健对小儿哮喘产生的临床应用效果/胡利辉 166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苏 娅 168 循证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及对提高临床效果的有效性探讨 /王平浇 170 延续性护理对儿童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金一帆 语文教育 管理观察 德育教育 医学研究 课程教学
1 2022.14 爱情婚姻家庭 文苑雅香 米亚 · 科托 《梦游之地》 的文化解读 刘斌贤 新余学院 摘要:米亚·科托是当代非洲最为知名的作家之一,《梦游之地》是其首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非洲十二部最佳书 籍之一。本文从文化批评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探讨,分析作品中的文化身份追寻与重构,期待为国内米亚·科托研究提供一种 新的视角。 关键词:米亚·科托;《梦游之地》;文化解读 《梦游之地》(Terra Sonambula, 1992) 是米亚·科托创作的 第一部小说,该小说以莫桑比克内战为背景,描述了战争过 程中与战争之后的残酷现实。在这部作品中,米亚·科托的写 作特色——精巧的结构、诗意的行文与对莫桑比克历史现实 的反思,都已经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本文从文化批评视角 对这部作品展开的研究却并不多见。 本文从旅程书写、 小故事、 时间断裂和异化主题四个层面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透视作 者在写作风格创新背后的文化身份追寻与非洲文化情结。 1.《梦游之地》与莫桑比克文化身份的建构 《梦游之地》是米亚·科托寻找文化身份认同的最重要 尝试,这部小说以细腻的结构和诗意的语言呈现,并以隐喻 的方式探寻莫桑比克民族文化。在《梦游之地》中,米亚·科 托格摆脱了战后非洲文学流行的华丽叙事风格 , 他通过诸多小 故事,以战争为基础,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历史。法国哲学家 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1924 ~ 1998)认为, 小叙事就是“总括式叙事”。其目的不在于小故事的叙事, 而是利用故事唤起主流叙述方式。 在 《梦游之地》 中, 米亚·科 托跳出了群体性叙事框架,取而代之的是细致的个人经历。 这部小说的重要特点就是用叙事化写作和非洲国家口头文学 两种形式来描述,从头到尾,没有固定的单一角度和叙述者, 只有碎片化的叙述,有回忆、日记、信件和其他叙述,读者 只能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才能完成获取真相。这种叙事手 法的作用是突出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即用小叙事代替集体的 宏大叙事, 讲述个人经历, 再展现战后莫桑比克更真实的画面。 本书由两个主要的小叙事组成,一是由一老一少两位旅行者 创作的真实故事,这一层叙事方式采用第三人称,老人和年 轻人之间的对话推动了小说的发展,他们之间的对话是非洲 口头文学技巧的体现,因此这一层叙事以“口语”风格为主, 二是“文字”叙事,采用日记的方式,以第一人称进行描述, 促使战争形式化。 2. 图像化叙事 由于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非洲成为了殖民 掠夺的重要目的地,由于非洲长期处于被殖民的局面,经济 崩溃,司法系统瘫痪,而莫桑比克内战是这些矛盾激发的后 果,这场内战不仅毁灭了国家,而且也令无数鲜活普通老百 姓遭受扼杀。海明威曾说:“战争是文学作品的重大主题之 一,其中真实性难以描绘。”不论多么伟大的作品,都无法 对战争的性残酷以及战争对世界所造成的伤害进行全部的描 写,只能对战争带来的伤痛和人民遭受的苦难进行有限的展 现。米亚·科托在对战争进行描写的过程中,没有通过语言 加以表述,只能够通过更加具有创新性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示, 为展现莫桑比克内战的规模与严重后果,他在小说中采用图 像化叙事,把战争画面能够在读者眼前真实地展示。小说开 头别具一格,米亚·科托通过感官以及虚实结合的方式,将 读者逐渐带入至那片经过战争洗礼的土地上,米亚·科托说: “战争就是一种野蛮的黑色,是一种乌鸦也吃不下去的黑。” 这种具象的描绘令抽象的战争更加视觉化与图像化,能够引 起读者的反思。阴森的黑与血腥的红令人在视觉上形成对比, 折射出幸存者的凝重与亡灵的凄楚,表现出战争中死者难以 名状的苦楚,与幸存者的伤痛。在这种阴森沉重的氛围之中, 饱经摧残的非洲大地正在对这场灾难进行控诉:“地里埋满 了四人,骨头无时无刻不在原来的身体里抢夺位置,一个人的 骨头跑到另一个人身上;大地冒出很多手, 宛如一根根肉柱子, 指头摇摇晃晃,如同绝望的鸟儿讨要吃食;无法入土的人被 投入大海, 在宁静的夜晚进入睡眠, 欢快的吐着泡泡。 ” 米亚 · 科 托独特的叙事方式如同一幅图画,把在时间长河中那些令人 窒息的瞬间得以呈现,同时也清晰呈现了莫桑比克在 20 世纪 所经历的灾难。 3. 异化 在谈到关于大屠杀的描述时,美国犹太作家埃利·维塞 尔强调:“最好的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见证文学 , 每 个人都是见证人,每个人都一定要为未来做见证。”米亚·科 托目睹了这场残酷的战争。他在小说集里是这样写的:“大 房子没有固定的地方,所以你可以无所事事;别人留下的孩 子饿得失去人形,流鼻涕不是从鼻子里流,而是从整个头骨 里流出来 , 母亲的身体越来越瘦,但影子却越来越大,大如地 面。在这场战斗中,再伟大的亲友和路人,大人小孩之间有 着彼此肉体的差异和脆弱,构成了他们更大的公约数,作为 证人,科托用看似夸张的异化手段,客观地展示了战争对人 的扭曲和摧残。被异化的个体不得不无奈地经历着个体与自
文苑雅香 >> 2 我、他人和环境的疏离,显现出相对于主流社会的‘他者化’ 特征。”从主要表现来看,“异化”体现在外在特征的变化 和内心世界的扭曲。在《梦游之地》中,战争令每个人疲惫 和恐惧。一家之主的父亲,为了保护家人,将最没教养的孩 子老六,从人异变成鸡,以防止强盗侵袭,搬进鸡棚的孩子, 渐渐的不会使用人的词汇了,只能叫着“嘎嘎”,把头藏在 翅膀下睡觉。显然,小六被异化成鸡,并不是主动选择摆脱 家园、社会,而是在战争的暴力下无奈地“异化”。当我们 这些像飞蛾和蚂蚁一样微不足道的人在战争这个庞然大物面 前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时,这也是一种徒劳的意识。原著中 的另一位主人公图阿伊尔,尽管对生活已经失去热情、疲惫 不堪,面临风险,但他仍然可以描绘出幸福:“我们的家乡 是祥和和谐的,莫桑比克人都互相认识,相互交流,不会再 有忐忑不安。”不难推测,从今以后图艾尔也怀有一个梦想, 那就是身处一个人人相知、人人安居的世界。而据老斯克里 托所说:“我老了,再见不可能是悲剧,但现在我从未听说 过这样的悲剧。”一个经历过风雨的老者,竟有种疲惫的感 觉,但是,战争已经发生,痛苦显而易见,当他听到图艾尔 勾勒出的梦境时,不禁羡慕不已。“他的梦境就像图阿伊尔 一样,和谐而安静。”对于图阿伊尔来说,他的疲劳让他“无 法同时睁开眼睛”。所以,他除了闭眼入睡,还闭着一只眼 保持清醒,至少他不会拿他们的梦境来逃避战争。另一方面, 小穆易丁嘎加沉浸在金祖日记中幸福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印 证了莫桑比克人民对幸福的期待,每个人都拥有通向天堂的 幸福灵魂,甚至脱离战争,苦难就像“柔软的火药,爆炸了 但不自杀,却显示了很多生命,从人的灵魂深处挖掘出很多 生命力”。内心深处的灵魂可以成为发展时期的根源,创作 者用这个比喻把火药比作灵魂,却在莫桑比克民族的精神、 文化和艺术中隐藏着对拥有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 也说明了火药这一作为莫桑比克民族的特点,一老一少在困 难面前表现出坚韧,能够成为普通人想象中的生活代表。 4. 时间断裂 在西方人的眼中, 时间是平行的, 由细长而清晰的 “过去” 、 充满各种可能性的短暂“现在”和无穷无尽的“未来”组成; 在非洲人眼中, 时间的开始是遥远的 “过去” , 终端是 “现在” , 时间是已经产生的和已经出现的, 时间正在从 “现在” 走向 “过 去”,而不是展望“未来”,只有经历过的时间才更有意义。 莫桑比克地狱般的内战,就像牢房的墙壁,囚禁着每一个人 的灵魂;就像一条蛇,它用自己的牙齿咬死自己,生活变得 不堪重负,记忆的重量让时间变得极为敏感。在战争的岁月 里,时间仍然具有实际意义。老人架起生死路桥,人人都能 记住梦境的颜色和模样;战后,时间不能以痛苦的方式平息; 回忆宁可化为虚空,战争剥夺了每个人做梦的能力,每个人 都失去了生命, 十天前, 美人的尸体在地上;时间变成了监狱, 每个人都被它所束缚。莫桑比克的文学艺术与自然世界息息 相关,正如斯克里托常说的:“我就像一棵树,我只能死于 谎言,当我的亲人离开时,我断然拒绝一起离开”,斯克里托, 更像是莫桑比克传统文化中的典型,其作品主要表现出对土 地的忠诚和痴迷,就像一棵大树,一旦栽入到泥土中,就会 静静的孕育新生命。通过斯克里托,读者将逐渐意识到这种 树概念在莫桑比克文学艺术中的象征意义。沉静如树,他从 不随随便便表露自己的感情,而是默默守护着自己的土地, 即便是在荒废之地,他也从未放弃。在莫桑比克的文学艺术 乃至非洲文化中,他们坚信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应与自然 和谐相处,在内心与世界进行交流。大地是造化生机的天赐 神器,被树木默默守护,不离不弃。于是,在群众陆续离去 后,斯克里托“化身”为一棵大树,守护着自己生于斯、长 于斯的土地。刚抓到图阿库迪和穆伊丁加时,他就宣称要“种 下”他们,按照他的思维逻辑,那会诞生大量的生命,甚至, 从他始终坚持说土著语这点,也可以看到本源文化对他的影 响根深蒂固,而由于对战火的憎恨,他更不允许外界扰乱自 己的精神世界半分。 5. 结语 本文从文化批评视角探讨了 《梦游之地》 中的 “小故事” 、 图像化叙事、时间断裂等写作风格与特征,分析了小说的异 化主题和对莫桑比克民族文化身份的追寻与建构,揭示出这 部小说蕴含的文化意蕴,体现了米亚·科托对非洲文化特别 是莫桑比克文化的追寻与重构。通过对这部小说的细读,可 以感受作者深深的非洲文化情结和对非洲人民以及非洲文化 的崇尚。 参考文献: [1] 杨舒 . 梦境是衔接现实与精神世界的桥梁——读米 亚·科托《不眠之地》[J]. 世界文化 , 2015(9):3. [2] 王磊 . 米亚·科托小说《不眠之地》中的文化政治景 观书写 [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9(2). [3] 周晶 . 解析《不眠之地》中的象征主义手法 [J]. 2021(2016-1):34-35. [4] 闵雪飞 . 书写与文化身份的找寻——评米亚·科托的 小说《耶稣撒冷》[J].2021(2012-6):26-27. [5] 孙山 . 记忆重塑中的口头文学与书写——从《不眠之 地》看莫桑比克文化身份的建立 [C]// 中国非洲研究评论·博 雅非洲论坛特辑(2015)总第五辑 . 2017. [6] 闵雪飞 . 书写与文化身份的找寻——评米亚·科托的 小说《耶稣撒冷》[J]. 外国文学动态 ,2012,000(006):26-27.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19 年度项目:当代非洲 作家米亚 ? 科托的文化诗学研究,项目批准号:WGW19106。 作者简介:刘斌贤 (1968-),男,江西吉安县人,新余学 院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 外国文学。
3 2022.14 爱情婚姻家庭 文苑雅香 跨文化视角下电影 《帕丁顿熊》 的 多重现实隐喻解读 王 莎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 陕西行政学院 摘要:《帕丁顿熊》系列电影以原汁原味的英伦风情、轻松愉悦的幽默童趣构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伦敦世界,以感人至深 的温暖格调、笑料百出的精彩剧情赢得了连续居高的票房和观众一致的好评。从表面上看,CG 动画与真人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唯 美、刺激的视觉盛宴,滑稽可笑的英式幽默展示了独特的英国文化,从深层次看,影片隐藏着对身份认同、家庭伦理、种族包 容的深刻隐喻。 关键词:帕丁顿熊;现实隐喻;他者;后殖民主义;种族包容 《帕丁顿熊 1》讲述了一只憨态可掬、积极乐观的小熊经 过重重困难,最终在伦敦安家的故事,《帕丁顿熊 2》讲述了 小熊为了实现梦想不断超越自我、不畏艰苦,最终融入人类社 会的奋斗史。影片展现了茹毛饮血的丛林生活、纯真可亲的 熊家族、香甜可口的柑橘酱、醇厚正宗的伦敦腔,淳朴善良 的布朗家庭、 阴险狡诈的博物馆馆长、 严肃凶狠的监狱大厨等, 这一切都随着镜头的流转娓娓道来,让人宛如穿越到了维多 利亚田园诗时代,不知不觉地迷醉于小熊的冒险之旅中。 一、后殖民主义思想下的“他者身份” 后殖民主义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后诞生的一种探讨帝 国主义与殖民化状况,并以权利、历史、文化宣传媒介对殖 民地主题的作用、身份、民族、颠覆、压抑和反叛等为主要 课题的理论思潮 [1]。目前,国内外有一些电影是关于后殖民主 义的,该类电影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西方文化为中心的 民族对立、人们微妙复杂的情感纠葛、异乡人在西方国家飘 无定所的状态等。比如《2012》、《后天》、《紫色》等,这 些电影深层次地揭露了人处于与自己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中产生的矛盾心理,以及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人内心所感受 到的无家可归的漂泊感和孤独感。 《帕丁顿熊》系列电影体现了典型的后殖民主义思想, 小熊来自秘鲁,而秘鲁曾经是大英帝国殖民地扩张的一部分, 小熊的故事与当年殖民地土著居民的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呼应。 在西方殖民者眼中,这些殖民地的土著居民都属于可以被任 意践踏的“他者”,这种“他者”身份与殖民扩张历史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被人歧视、毫无尊严、漂泊无助、悲 伤气馁。影片在其表面嘻哈、刺激的视觉效果下,深层次反 映了当年殖民侵略的那段惨痛历史,也隐藏着一种后殖民主 义现实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即帕丁顿熊想努力融入这个完全 陌生的城市的困惑和不易。 帕丁顿熊可以说是西方文化中心论中的一个“他者”, 一个伦敦本土人眼中的“外乡人”,他风雨兼程、历经艰辛, 从秘鲁的森林熊家族里来到繁华的人类大都市——伦敦,初 来乍到 , 行为举止与伦敦人格格不入,他戴着西方人戴的红帽 子,仿佛这样做就离人类更近一步了;他用自己在丛林时期 学过的西方礼仪来向所遇到的人示好,这样做,仿佛就能获 得别人的同等尊重。从帕丁顿熊这个伦敦的“他者”身上, 观众既看到了酸楚、孤独与哀愁,也看到了自立、执着与乐 观, 为了找到归宿, 他不畏艰难、 坚持不懈, 面对追赶他的 “坏 人”,他迎难而上、斗智斗勇,面对饥饿和寒冷,他乐观向上、 坚韧不拔。 小熊身为“他者”,饱受歧视、备受排挤、遭受诬陷, 但是他为获得社会的认同,勇敢地反抗,最终赢得尊重,此 过程是艰辛的,但结局是温馨的,两部电影把伦敦人比喻为 整个西方文化和文明,通过伦敦人对小熊的冷漠和排斥来反 衬小熊的“他者”身份。小熊初到布朗家的时候,布朗先生 对小熊并不友好,甚至精心计算了小熊给他们带来的风险指 数,他对小熊严苛、谨慎的态度也反映出了一部分伦敦人对 于外来“他者”的态度。从对小熊充满杀机的自然博物馆女 馆长和对他顾虑重重、凶狠严肃的监狱厨师长身上我们都可 以看到伦敦社会对“他者”的排斥,这也反映了当时整个西 方社会对外来种族的冷漠态度。 二、文明冲突下的英国“家庭伦理教育” 文明冲突的反义词是文明和谐,当两种文明相冲突的时 候,要把“冲突”转化为“和谐”,需要人类的积极努力。 由于英国历史和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传统家庭伦理教 育在与现代文明相冲突的时候,需要积极建立一种适合的家 庭伦理教育观,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20 世纪中期,在 英国大多数传统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观念淡薄,孩 子一直不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感很疏远。70 年代后,英国发起了以建立“情感模式”为主的家庭伦理教 育运动,激励家人互相理解、相互关心,这种家庭伦理教育 运动,使英国的很多家庭摈弃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加深了相 互之间的亲情关系、增进了彼此的交流互动,促进了英国社 会的文明发展。 影片中,来自秘鲁的小熊和生活在大都市伦敦的布朗一 家人,由于所处环境、家庭背景和文明程度的不同 , 家庭伦理 教育观也有一定区别,在两种文明产生冲突的时候,小熊选 择了积极应对和努力融入,而不是消极对抗和抵触,比如小 熊初来乍到,用牙刷掏耳朵、让卫生间进水、使厨房着火等, 这些祸事最终都得到了布朗家人的原谅和理解。在布朗家他
经常会给婶婶写信,来描述和布朗一家生活的点滴,在信中 他 _ 报喜不报忧 _, 他并没有提到自己初来伦敦的不好遭遇, 而是总能看到积极阳光的一面,他称赞布朗先生是一个斯文 谨慎、保守严肃的父亲 , 布朗夫人是一个善良温柔、宽容大度 的母亲 , 布朗先生的母亲则是一个幽默风趣、 勤劳可敬的老人, 布朗一家人其乐融融、彼此包容、和谐相处,他很渴望融入 他们的家庭。 如果说《帕丁顿熊 1》展现了小熊“想要有个家”的迫切 渴望, 那么 《帕丁顿熊 2》 则体现了小熊一家人如何 “同舟共济” 共建美好家园。两部电影用大量篇幅展现了英国家庭伦理教 育的成功之处,首先,作为母亲的布朗太太在家庭中体现了 母性的温柔和包容,对孩子犯的错误,他没有大声指责或进 行打骂式教育,而是采用潜移默化的以身说教,从她温柔的 目光、慈祥的表情、和善的动作 , 孩子就能感受到她的母爱。 其次,布朗先生作为家庭的父亲,在面对小熊这是陌生来客, 他的态度是排斥——接受——引导,尤其是《帕丁顿熊 2》中, 小熊因遭陷害而入狱, 全家人都在全力以赴寻找他, 并贴出 “寻 熊启示”,在最后与邪恶方斗争的时候,布朗先生展现出了 一种家庭领头者的英勇气概,用父爱如山的宽阔肩膀为帕丁 顿熊及整个布朗家庭撑起一把大伞来抵挡暴风骤雨。 三、种族包容视角下的最终“归化” 讲到种族包容性,首先要提到“种族优越论”,其核心 就是“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即在西方强势的文化面前,其 他文化都失去了自身的光环而沦落为现代“灰姑娘”[2]。电影 中的种族包容力从很多角色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比如布 朗一家,最开始除了布朗夫人发自内心的维护和包容小熊以 外,其他人尤其是布朗先生都认为小熊是“他者”,布朗先 生这个角色不言而喻,满口的概率论及正统的危机观点代表 着伦敦人保守、 理性的一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深入的接触, 布朗的两个孩子也逐渐和小熊成为朋友,并建立良好的友谊。 在布朗一家人身上,可以看到伦敦这个大社会的缩影,伦敦 对从排斥到接受、从冷漠到认可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包容的 大都市,这只善良可爱、彬彬有礼,不愿意给人添麻烦的小 熊最终用自己的行为融化了伦敦人冷漠的心。 电影中一个重要反派人物是探险家的女儿米莉森特,对 动物标本的热爱达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她“按图索熊”, 费尽心机地把小熊引诱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博物馆,这个博 物馆里罗列了很多珍贵的动物标本,她准备让小熊也成为其 中一员,后来多亏了布朗一家的临阵拯救,小熊才得以脱险。 米莉森特实际上并没有尊重父亲生前的选择,表面上是和小 熊作对,实际上她的行为与父亲的初衷相悖,她父亲因为被 熊的种族所救,在丛林里与熊的种族交流并教给它们西方文 明, 但是由于他是动物保护者, 拒绝和地理协会的人同流合污, 拒绝残害动物,因此遭到他们的迫害,但米莉森特却认为是 熊这个种族导致自己家庭的悲剧发生,所以要置熊于死地, 最终却自食其果、悲剧收尾。可以说整部片中,米莉森特是 真正的悲剧人物,在她身上把伦敦的种族包容力发挥到了负 面的极致。 初来伦敦,小熊仿佛是透明人,即使他向路人打招呼, 人们也漠视他的存在,小熊在人来人往的车站给大家打招呼, 却没有人在意这个居然会直立行走并开口说话的动物,只有 布朗夫人在意她并愿意带他回家,这个结果也许出乎小熊的 意料,因为在小熊眼里,伦敦并不像探险家描述的那样,给 他一个热烈的欢迎,伦敦排外吗?这个城市因为过去的殖民 扩张历史而感到自豪与荣耀,在接纳小熊方面却陷入了一种 深深的矛盾中。小熊是伦敦人眼中的“异类”,国际化大都 市和所谓的礼仪之帮,还不如一只丛林里来的小熊懂礼仪。 影片中小熊的伦敦之旅向观众展示了世间万象、人情冷 暖,为了能够尽快融入伦敦,融入人类社会,尽管处处碰壁, 但是小熊还是不断努力着。小熊或许永远也理解不了为什么 当他向别人打招呼时,没有人驻足观望这个会说话的小熊,甚 至没有人给他一个笑的回应,因为在这个道貌岸然的世界里 , 一千次脱帽行礼或许都不及一次登上报纸头版能赢得众人的 “尊 重”[3] 虽然小熊最终得到了伦敦的认可和接纳,但这一路走来 很不容易,当他慢慢适应了伦敦生活,并融入了这个最初“陌 生而寒冷的城市” 后, 他有了 “归属感” 。 一些观众观影过程中, 或多或少会感同身受,或多或少会感同身受 , 当形单影只在他 乡漂泊的时候 , 这种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状态可谓是历 历在目,但相信他们通过自身的打拼和努力会逐渐被异乡所接 纳,并像帕丁顿熊一样,最终“归化”,获得归属感。 四、结语 从帕丁顿熊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异乡的“他者”如何一 步步融入现代文明社会的历程,他融入伦敦社会的过程,看 似轻松诙谐,实则苦涩酸楚。小熊为了寻找幸福的归属感, 不断积极乐观的尝试和奋斗,伦敦人也逐渐包容和接纳了这 只小熊,并且重拾消失的温情。电影向全世界展示了英国独 特的文化、家庭伦理教育观和种族包容力,也让我们在深思 这样一个问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在一个多 种族、多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大都市里 , 外来客如何才能找到 正真意义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4],如何按照一种正确的生存方 式去生活。 参考文献: [1] 胡鑫鑫 . 流动性视角下贾樟柯电影的身份叙事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 张艳菊 . 浑然不觉的东方主义——海明威小说《乞力 马扎罗的雪》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 .2014(06) [3] 电 影 帕 丁 顿 熊 观 后 感 .http://www.xuexila.com/ guanhougann/c19882.html [4] 许金晶 .《帕丁顿熊》:一个关于殖民与归化的隐喻 [N].21 世纪经济报道 . 2015-03-16 (024) [5] 陈旭辉 . 多重视角下《帕丁顿熊》的多维度解析 [J]. 电影文学 .2018(06) [6] 詹同玲 . 帕丁顿熊 谢谢中国的款待 [J]. 东方电 影 .2015,(04):66-69. 作者简介:王莎(1984-),女,陕西西安人,中共陕西 省委党校文化与科技教研部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文 化传播与中西文化比较。 文苑雅香 >> 4
优化幼儿自主区域环境培养幼儿游戏自主性 顾艳萍 贵州省凯里市黄平县谷陇镇第二幼儿园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 在不断提高,积极参与自主区域活动,能够提高幼儿游戏的自主性,让每位孩子都能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同时,真正实现认知 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对幼儿园自主区域环境作出有效优化的情况下,教师能够真正帮助幼儿创造自主游戏的空间,打破幼儿园 游戏活动的区域限制,让每位孩子都能够在独立自主地参与游戏活动时获得更加深刻地学习感悟,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 展。文章简单分析了当前幼儿园自主区域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和幼儿的成长规律,提出了通过优 化幼儿园自主区域环境培养幼儿游戏自主性的策略,供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活动;自主性 自主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形式,相较于其他层 次的教育活动,幼儿教育本身更具开放性的特点,基于自主 区域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能够极大地增强幼儿的创 造力。现阶段,许多幼儿教师在开展自主区域活动时,并没 有真正考虑到幼儿的成长需求,场地设置存在局限性、材料 投放缺乏开放性、游戏时间存在限制性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了 幼儿园自主区域活动的开展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 儿游戏体验。面对现阶段幼儿自主区域环境创设存在的不足, 这是应当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以增强幼儿游戏自主性为导向, 建设开放自主的区域环境,确保幼儿在参与活动时综合素质 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一、当前幼儿园自主区域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场地设置存在局限性 活动场地是幼儿园自治区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当前许 多幼儿园由于受到办园条件的限制,在场地设置方面存在一 定的局限性,导致幼儿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很难真正释放天性, 只能在固定的场所内参与活动。在对场地开发和整合时,许 多教师只是强调幼儿园内部的场地资源使用,而没有真正做 好对场地资源的有效拓展和延伸,这就导致幼儿只能在园所 内参与各项区域活动,而无法真正深入户外亲近自然。此外 在自主区域活动的场地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幼儿 只能在具有局限性的空间内对材料进行使用,而无法真正拓 宽视野,长此以往幼儿对自主去活动的参与热情容易受到一 定的影响。 (二)材料投放缺乏开放性 材料投放是幼儿园自主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 有效的材料投放,能够极大地提高幼儿的探究兴趣,并且在 一定程度上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相关要求。实际上,自主区 域活动本身强调幼儿对不同材料的使用和投入,基于对材料 的组合以及利用,幼儿能够在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方 面得到全面的成长与进步。但是目前许多教师通常只是强调 对产品材料的投放,直接购买自主区域活动相关的产品带到 课堂,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对材料的整合与全面应用,这就导 致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不够深刻。还有部分教师直接投放高 结构材料,没有真正考虑到如何利用低结构材料,对幼儿的 创造力进行锻炼,这也是影响幼儿园自主区域活动效果的重 要因素。 (三)游戏时间存在限制性 现阶段幼儿园自主区域活动主要由教师主导,在教育 过程中由教师统一安排时间,幼儿只能在规定的区域时间 内,对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阶段孩子年龄尚小,他们在 学习过程中投入的精力较为有限,许多教师通常只是利用 课堂时间组织幼儿参与自主区域活动,而没有真正做好对 游戏时间的有效协调和规划,这就导致幼儿的游戏体验较 为单一。还有许多教师没有把握好时间安排上的调整,由 于部分幼儿园办园场所较为有限导致自主区域活动的场地 需要轮流使用,幼儿能够真正投入于区域活动的时间较为 有限,这样一来很难真正满足幼儿在自主区域活动中的相 关学习需求。 (四)活动规则缺乏创新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现有的幼儿园自主区域 活动中,教师通常制定了明确清晰的游戏规则,这就导致幼 儿在参与自主区活动中只能按照特定的方向参与活动,而无 法真正发挥幼儿自身的创造力。在制定区活动规则时,许多 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只是一味地照搬先进办 园单位的经验,利用互联网对相关的游戏规则进行学习,而 没有真正把握好幼儿自身的学习需求以及成长规律特点。教 师对规则的制定缺乏开放性,通常容易出现过分追求区域活 动效率而影响幼儿自主性的情况。区域活动规则的限制下, 幼儿只能按照教师设置的活动流程参与活动,而无法真正发 挥自身的创造力,长此以往,幼儿在自治区活动中的体验难 以得到保障。 5 2022.14 爱情婚姻家庭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 >> 6 二、通过优化幼儿自主区域环境培养幼儿游戏自主性 的策略 (一)利用开放性场地支持幼儿自主游戏 在开发幼儿园自主区域活动场地时,教师需要做好幼儿 园内部资源的有效开发,同时也要关注对外部资源的全面拓 展,确保区活动场地能够更好地符合幼儿的认知需求,真正 满足幼儿对游戏的探究欲望。根据区域活动的不同类型教师 选择的活动场地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阅读区、建构区、手 工区这些活动形式,本身对场地的需求较小,依靠幼儿园的 室内环境能够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对于户外自主游戏这类 对空间要求较高的区域活动类型,教师应当把握好户外资源 的全面利用,能够根据幼儿的真实需求对产地作出适当的开 放,比如与社区协作,对社区中的娱乐资源进行开放,又或 者带领幼儿深入自然,在户外郊游等活动中渗透自主游戏的 趣活动,确保游戏场地能够更好地支持幼儿进行自主游戏。 (二)利用低结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游戏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方面,教师同样需要做出适 当的调整,一方面把握好低结构材料的有效应用,另一方面 也要贴近生活,从生活素材着手对材料进行加工,通过这样 的方式确保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更具合理性。低结构 材料是指具有较强可塑性的材料,在幼儿园自主区域活动中, 教师投放的材料必须具备这一特点,其实也要紧密联系现实 生活,将生活中的废弃物品作为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资源, 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游戏活动的探索需求营造 良好的游戏氛围。在材料投放开放性得以保障的情况下,幼 儿自主区域活动的落实才能得以保证每位幼儿都能够在教师 的积极影响下自主地探究游戏,并且在不断思考和操作的同 时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 (三)推动课内外结合引导幼儿自主游戏 幼儿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除了课堂上利用区 域活动和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外,还应充分重视对活动时间的 延长,将课外时间用于对幼儿的活动指引,确保每位幼儿都 能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感悟。 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统筹和协调能力,在开展课堂中的区域 活动时,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的方法,同时也要重视对生活化 实践的有效延伸,根据幼儿的成长环境以及认知规律,为幼 儿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区域活动的整体 时间得到有效延长。在推动课内外相互融合与渗透的同时, 教师也可以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提出更高,要求鼓励幼 儿在缺乏教师监督的情况下自行组织游戏活动。 (四)设置开放性规则减少对幼儿的束缚 在制定幼儿园自主区域活动规则时,教师应当把握好规 则的严谨性和趣味性,既要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 要关注区域活动本身的教育价值,确保幼儿能够在良好的外 部环境影响下更好的探究区域活动的相关知识内容,减少规 则对幼儿带来的束缚。在制定相关区域活动规则时,教师需 要优先考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应当取得怎样的学习效果,并 且根据幼儿作出的相关反馈,对规则作出进一步的调整,通 过这样的形式让规则始终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开放性的规则 意味着教师需要减少对幼儿行为的干涉,只是作为活动的监 督者,对幼儿进行指导,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够自由地参与游 戏活动,并且提高游戏活动的自主性。 (五)开展开放性的评价引导幼儿树立信心 在建立幼儿园自主区域活动评价时,教师应当以过程为 导向对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表现作出全方位的评估,以此为 基础,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自信心,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每位 幼儿都能够转变自身的认知观念,并且不断提高参与游戏的 热情。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表现的评价,在区 域活动评价活动中,教师不只要关注幼儿取得了怎样的区域 活动成果,还要考虑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每位 幼儿的成长环境不同,在参与区域活动时的学习体验和表现 自然也各不一样,教师不能过分追求结果而带给幼儿活动压 力,应当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肯定幼儿的表现,让幼儿意识到 区域游戏活动本身的趣味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优化幼儿自主区域环境是培养幼儿游戏自主 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作为新时代幼儿教育工作者,教师必 须把握好对区域游戏形式的有效创新,在教育过程中开发场 地资源、做好规则制定,并且积极投放低结构材料,让高质 量的区域活动成为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牛敏 .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以 火锅店游戏为例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1(14):167- 168. [2] 刘露露 .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混班自主性游戏的实 施与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1(56):163-164. [3] 徐敏芳 , 刘雅琴 .“游戏·生活·融合”视域下幼儿 自主性活动的实施策略 [J]. 家教世界 ,2020(30):10-11+17. [4] 汪彩萍 . 幼儿园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观察、支持与 引导实践研究 [J]. 基础教育课程 ,2020(10):27-33. [5] 张萍 , 夏传沛 . 开放式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能力 的策略探析 [J].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09):32-36. [6] 徐艳南 . 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教师指导 [J]. 读与 写 ( 教育教学刊 ),2018,15(11):230.
7 2022.14 爱情婚姻家庭 幼儿教育 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 李小林 江苏省南京大厂鸿宝幼儿园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变革阶段,新课改的提出、实施与推进,让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有了一个 明显的提高,也正是在这种全新的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全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断的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渗透、应 用和普及,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价值得到了很多幼儿教育者的高度认同,很多幼儿园也开始在实际教学中践行,其践行方向主 要体现在幼儿的活动材料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的创设等方面。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教育;渗透 作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陶行知先生在 20 世纪 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这其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幼儿教 育思想,这一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对目前我国幼 儿教育的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正因如此, 很多教育研究者开始对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进行更为 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在“生活教育”这一思想对幼儿教育 改革的影响上的分析与研究仍处于空白,有待幼儿教育研究 者和工作者着重的关注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一、生活教育理念在当代幼儿教育工作中有效应用的 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创设科学、合理、完善的幼儿教育教育体系 作为孩子学习生涯的最初阶段,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整个 学习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因生活环境不同,幼儿 的家庭境况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无论面对什么 样的家境的幼儿,都要做到以身作则、平等对待,不管幼儿 家境如何,家长是高官还是普通民工,在面对孩子时一定都 要是平等的,这一理念不仅要应用于学生,在面对家长方面 也应如此,做到一视同仁,让生长环境各异的孩子都能得到 平等的教育机会,确保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学习环境。此外, 幼师的心中要做到心中有爱,“爱”是幼教的重要基础。无 论是日常的园所生活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爱应贯 穿于幼儿的园所生活的各个阶段,要将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做到最大化 [1]。此外,孩子自身个性的发展也应得到应有的重 视,幼儿阶段的孩子较为特殊,各方面都不够成熟,很容易 犯错,教师在面对这些小错误时,首先要去探寻错误产生的 原因,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让孩子能够感受到 来自教师的爱,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养成,将幼儿适应 园所生活的时间尽量缩短,提升其入园性的积极性,增强幼 儿的学习热情,为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学 前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 重的影响,孩子来到幼儿园进入群体生活,不仅需要园方进 行培养教育,更加需要家长在家的配合教育,因此我们要积 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对儿童发展的科学研究,宣传、推广科学 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二)有利于对幼儿教育环节和教学目标做合理规划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可复制的重要意义,于教育事 业来说,因幼儿阶段的孩子有着其独有的特殊性,对教育本 身而言也有着发展的特殊性,幼儿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和表 达能力都不够完善,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更高,更严苛。 对家庭来说孩子是希望,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在 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一定要秉承着科学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 宗旨。在教学目标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生 活情况,以践行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 [2]。不但如此,教师 还应将正确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幼儿家长,做到家校协同教育, 防止偃苗助长的情况的产生。 二、如何有效将生活教育渗透至幼儿教育当中 (一)将教学课程融入生活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教育生活化并且非常提倡生活教育, 园所可以以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教学内容,有效的将生活化教 学应用于日常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方式在园所教学中的合理 应用,能够将园所课程与幼儿家庭生活做到有机结合,帮助 幼儿快速的融入园所的教学与生活,这也是目前幼教课程开 展的重要原则 [3]。当然,园所的课程安排一定要因幼儿情况 而定,一定要做到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至繁的顺序, 循序渐进的开展。如:在幼儿刚入园时,一切活动以帮助幼 儿适应园所生活为主,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根据幼儿的适应 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以帮助幼儿迅速的适应园所生活;随 着幼儿集体生活的适应,相继开展不同的幼儿教育活动,如 升班时可以开展小型的典礼,让幼儿的园所生活变得更为丰 富;在遇到传统节日时,可以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引导幼 儿对传统节日的认知,逐渐向幼儿传递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古人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所得出的宝贵 经验,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内容与 幼儿园平时教育有机结合,能让幼儿更好的了解自然发展和
幼儿教育 >> 8 传统精神,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整体发展;例如,我们结合 节气组织诸如落叶作画, 堆雪人, 观察春天等类型的户外活动, 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节气变化、自然规律,以上种种都是教 育生活化的展现,也是最符合幼儿自身特点的教育方式。 (二)将生活化的教学材料融入教学 教学材料是园所教学活动中重要的载体,教学材料的特 性、选择和应用都决定了幼儿获取知识的程度,因此,根据 不同类型的活动,有针对性的对活动材料进行筛选,选择最 适合幼儿认知规律、最能提起幼儿活动参与兴趣的材料,可 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做到学有所得,这也正是活动开展的意义所在 [4]。以这种 教育理念为基础,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材料的认知 开始对幼儿进行引导,有效利用低结构的材料,幼儿教育中 我们教师有选择性的投放低结构材料的同时引导幼儿根据自 己的需求自由设置游戏环节。例如:树叶、石子、花卉、果 壳等这些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 情,如制作花卉、树叶标本,利用不同形状的石子进行石子 绘画,或是在室内或是室外进行种子的种植,苗木的栽种等 等,丰富幼儿的园所生活,提高幼儿参与各类活动得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运用园所现有的材料,如不同颜色的塑插玩具、 各类形状的积木等等来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教学过程中可 以利用玩具来进行颜色分类,形状分类,通过不同的排序、 整合等游戏,来加强幼儿对数学的认知;此外,园所可以定 期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园所的各类教学活动, 期间,可以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低结构材料,例如一些 可以再做利用的废旧盒子、水瓶等等,清洗干净后带入园内, 然后与幼儿共同分类整理,班级创立一个游戏材料自选区, 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去选择材料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玩具、 画作等等,激发幼儿的创作能力和学习热情,以此还能够更 好的促进家园合作。 (三)做到生活、教学有机结合 生活教育简单来说就是用生活来教育,为更好的生活而 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日后更高阶段 的学习生活和进入社会以后的社会生活。因此,教育一定要以 实际生活为基础,才能真正的实现真正的教育目标。幼儿教 育的改革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说、教”,提升 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园所的 环境设计也应根据幼儿特点进行改进,一切以幼儿自身特点 出发, 为其创建一个轻松、 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避免中规中矩,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一切以引导为主, 通过各类游戏、活动得开展循序渐的进行学习上的引导,将 知识真正的融入生活,也将生活有效的渗透至日常教学,做 到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 (四)做到教、学合一 在教学合一这一理论的践行中,不得不提到陶行知先生 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指的是 教的方法要以学的方法来定,学的方法要以做的方法来定, 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教学合一理念有很强的针 对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调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 自身的教,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所谓教学,实际上就是 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和幼儿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 互补充。《指南》中也一再强调教学不是填鸭式的机械灌输, 而是一个有趣的互动过程。因此,目前的幼儿教育,主要是 对幼儿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方面的强调。除此之外,培养幼 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因材施教等方面的教育也是陶行知 先生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也与《指南》的 教育目标高度吻合。现如今,教育的重点从最初的知识传输 转变到了对幼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创造性 教育的开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给孩子 一种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的能力。那么,创造从何做起,又 该怎么做呢 ? 创造的基础是行动,实践则是创造的土壤,由此 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得审视,可以明确综合与实践对于 创造的分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着怎样的 重要作用,幼儿不仅是家庭的希望,还是社会的希望,国家 的希望。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提升幼儿教育理念,创新落实 教育方案,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合理、科学、 有效的渗透到整个幼儿教育阶段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也 是提升幼教质量、促进幼教改革发展的毕竟之路。教育工作 者应高度重视生活教育在自身工作中的渗透,运用多元化的 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同时我们要充分运用 各方面的生活资源与方法论来进行实际的教育工作,杜绝教 育工作中的闭门造车。 参考文献: [1] 仇晶晶 . 点亮童心 , 呵护成长——浅谈陶行知生活教 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 [J]. 文理导航 ( 上旬 ),2014(11):95. [2] 侯轶菡 .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研 究 [J]. 新课程 ( 综合版 ),2018(10):11. [3] 陈晨 .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J]. 考试周刊 ,2018(42):190. [4] 杨燕虹 .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研 究 [J]. 成才之路 ,2017(14):68.
封面
共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