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1 本刊同时进行数字发行,作者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作 同意授予我刊及我刊合作网站信息网络传播权;本刊支付 的稿酬已包括此项授权的收入。 本刊所载的所有文章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如有侵 犯他人版权或者其他权利的行为,本刊概不负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转载本刊所有文章。 特 别 声 明 文苑雅香 1 在经典语录中感悟新时代青年之责/曹微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员干部职业素养研究/李 岩 5 青春期女孩的心灵治愈之路/左志育 杨 静 吴英杰 7 新时代家规家训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王 上 周春梅 9 《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性贡献 /姜嘉欣 吕 青 12 做一个真正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李梦雪 14 信息技术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苏 丹 16 探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学实践/田立峰 18 素质教育环境下搞好幼儿教育的方法/滕丽屏 21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探究/王海霞 24 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和口算教学策略/陈 滢 26 探究小学英语听说教学/邓垂青 28 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尝试/何秀琼 30 探讨蒙古族小学生汉语学习的教学策略/黄智荣 32 小学信息技术创新/金永庆 34 中学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策略分析/李良军 36 探讨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刘建祺 38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策略/宋春艳 40 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的实践探索/宋泉慧 43 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的探究/王晓燕 46 探究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杨丽丽 48 探析网络信息时代中学数学教学/翟 瑛 50 探讨初中语文教材的灵活运用/安月清 52 浅谈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白 婕 54 小学语文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蓝蔓菁 56 基于“课堂”的归纳式语文教学/李 欢 幼儿教育 主管/主办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指导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编辑出版 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 社长/总编 李基泰 出品人 李基春 编辑中心 主编 祁文军 执行主编 严凯 美术编辑 舒畅 编辑热线 027-50461309 发行主任 付道学 发行热线 027-50461309(传真)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珞喻路456号二楼 邮政编码 430070 国内刊号 CN42-1042/C 国际刊号 ISSN 1003-0883 邮发代号 38-136 广告经营许可证 武工商4201004000592号 印刷 廊坊市安次区拓兴印刷厂 国内总发行 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零售)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定价 20元 2022年 第6期 爱情婚姻家庭 教育 科研 基础教育 语文教育
2 58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易高峰 60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探究/高琳玲 63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培育语文核心 素养的探索/胡永佳 66 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 运用研究/王 敏 69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解决途径初探/王天瑞 7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高 瑛 74 谈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丁德保 76 初中英语作文写作阶梯式训练策略浅探/桂 蒙 78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孙宁华 80 谈谈初中历史的情境教学的开展/王小燕 82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及网络舆情应对 ——基于辅导员视角/柯海娥 84 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 ——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为例/李娅婷 87 核心素养视域下结合史料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杨晓萌 89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赵 璞 91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对核心素养的落实/李瑞峰 93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浅析/路云飞 95 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张彩红 97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探究/闵应波 99 浅析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常 会 101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分析/陈北燕 103 关于住宅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思考/姜 楠 105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推进思政建设的内涵解析与实践 逻辑/李明娟 107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李 萍 109 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李瑞芳 111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的应用/刘 婷 113 如何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裴朝辉 115 信息化技术与高职病理学教学有效融合的应用分析 /孙彦宜 117 特殊的班长——学生个案教育管理/韦 娟 119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实效性研究/杨令河 121 探究农村学校隔代教育家庭学生“逆商”状况及培养 策略/孙 娟 124 基于三教改革的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研究与实践 /黄显明 廉玉昆 126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李 虹 128 戏曲韵律操融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李 峥 130 提升中学音乐教育质量的策略/彭明凯 132 钢琴伴奏与合唱艺术的融合特色探究/郭 徽 135 分析阿奇霉素序贯给药应用于辅助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 对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齐圆圆 137 以史育人——高中历史德育渗透探究/周永川 139 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焦 洁 141 给予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提升研究 /朱琳凡 143 双减下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究/高占权 146 刍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情境的创设分析/彭盼盼 148 论破产公司环境侵权债权的优先受偿/邓泽善 150 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探讨/冯荔枝 152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继电器的应用/付佳琪 154 “互联网 +”县级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胡姣慧 156 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与创新/李华丽 158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探究 /戚 麟 16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优势和发展趋势 /谢梦露 162 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探析/杨 乐 164 大跨度现浇空心楼板施工技术/杨玉中 166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有效管理与控制的研究/于信伟 168 建筑采暖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及常见问题/张梦竹 170 婚姻法共同财产范围变化趋势研究/赵贵香 172 基于理实一体化的中职电子电工教学研究/黄志强 175 智能化采煤机自动控制检修模式探讨/刘 忠 177 调节池板式混凝土裂缝治理措施/隋长坤 179 微服务在工业企业系统软件开发中的应用/自 明 课程教学 管理观察 德育教育 教育研究
1 2022.06 爱情婚姻家庭 文苑雅香 在经典语录中感悟新时代青年之责 曹微微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经典语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见证,它是我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本文从经典语录的特点,论述了 对青年学生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经典语录 ; 青年 ; 责任 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 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是中国建设的历史见证,它 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 向我们展示着我们党在长期的建设形成的不屈不挠、勇 于斗争、 不畏艰险、 为了人民的事业勇于牺牲的高尚道德情操, 向我们展示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治国理政新思路新理念,体现了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是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在对当代大学生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方面起着生动和重要的作用。 一、经典语录的的特点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这些红色经典以多种方式存在,如人物模范,标志建筑等以 物质的方式存在,有些以简史、影像等信息的方式存在,有 些则以精神的方式存在。尽管有多种存在方式,它们有共同 的特点: 1. 内涵丰富,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所包含的中国共产 党人的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革命文化内涵,能激发大学 生的学习兴趣,有动之以情的教育效果。大学生被先进的人 物事迹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所震撼,被先进的人物事迹的 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所感动,大学生可以从内心感受到树立 科学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伟大, 这些都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培育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 2. 教育作用适应性强。经典资源作为鲜活而生动的事例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 不受时间的限制。它的教育对象的适应性 也很广泛 , 适应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职业的人群。大学生还处 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 , 他们对纷繁复杂的 社会现象的判断力不够强 , 容易受到些不良的诱惑 , 特别需要 正面的引导。经典语录所承载的历史、道路、文化和精神 , 对 于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3. 具有应用的多样性。通过参观、文献史料的阅读、建 设影像的观看等方式,大学生能生动而直观地感受到我们党 领导中国人民的光辉历史,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 和无私奉献精神,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震撼着当代大学生, 吸引着大学生。我们要结合本土优秀文化实际深入挖掘,利 用经典语录内涵的丰厚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进行爱国王 义教育。 二、教育意义 1.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1921 年,在浙江嘉兴,中共一大在一条游船上闭幕,从 此,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的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 化。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体现了“开 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 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中国人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索救 国救民的新道路。“十月革命”启发中国人思考,怎样才能 使当时的中国摆脱灾难深重的状况?怎样才能救中国?中国 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的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同中 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 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新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革 命和建设没有现成路可走,没有现成模式可循,中国共产党 人具有这种“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才 有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因为创新,才有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因为创新,才有了当今中国的巨变。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发扬 创新精神,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井冈山位于湘东赣西边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红军战士,冲破敌人 的多次“围剿”,在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当时 斗争十分严峻,在敌人的包围之下,甚至有人产生悲观情绪。 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表现出对革命信念的坚定性。中国革 命是正义的革命,有广大老百姓的支持,革命必将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坚持真理,
文苑雅香 >> 2 信念坚定,最终让中国革命走出困境,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井冈山精神是一种革命精神 , 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的坚 定信念,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 我们当代共产党人建设、改革的精神支柱。 进入新时代,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时期,虽然生活条 件没有那么艰苦,但也要面对许多困难,也要处理各种问题, 面对各种复杂矛盾,更需要弘扬井冈山精神。互联网时代的 大学生要面对各种社会思潮, 要经得起考验, 要坚定理想信念, 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党的信仰,坚定对走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把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3.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 军将士不屈不挠,克服种种逆境,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杀 出了一条生路。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红军 将士爬雪山,过草地,体现了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困苦 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这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是一种中国精神,是我们进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需要的一种精神。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 务,大学生肩负着重任。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仍然需 要用艰苦奋斗精神战胜各种困难。大学生应当继承和发扬当 年红军长征的精神,将崇高理想与现实工作统一起来,使之 不断地与时俱进,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胜利。 4.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白力更生的精神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当年的延安物资极其短缺, 又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生活资料很匮乏,生活条件很艰苦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 , 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开展大生 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延安军民不仅能自给自足, 还给我们留下了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 多资源缺乏的发展中国家搞建设,必须继续发扬勤俭节约、 自力更生的精神。我们搞建设必须节约资源,反对铺张浪费,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我们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但是必然 要以自力更生为主,走自主创新之路。在当代,大学生要继 续弘扬这种精神 , 自强不息 , 肩负起中华伟大复兴的重任。 并通过红色经典语录的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坚定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方向和增进爱国主义感情。改革开放以来,各种 思潮涌入中国,大学生思想易受影响和波动,甚至有个别学 生出现偏离社会主义的情况,对国家和社会情感淡漠,通过 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 向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他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前进,增进其爱国主义感情。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通过利用红色文化教育资 源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如“穿 红军服、 唱红军歌、 吃红军饭、 走红军路” 活动, 使学生在 “玩 中学”,“学中玩”,体会革命先烈在战场上的纵横驰骋和 英勇不屈,紧紧把个人的人生目标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联系 起来的伟大情怀,通过这些教育资源的利用,可帮助大学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红色 文化中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无处不在。战争时期“走农 村包围城市道路路线”的创新和艰苦奋斗,引领中国人民摆 脱困境,取得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时期“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 的创新和艰苦奋斗, 引领中国人民走出了生活的困境。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红色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创新和艰苦 奋斗的特点。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 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 求。经典语录的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勇于创 新、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的精神境界。 最后中国的历史印证价值功能。概述了“没有共产党就 没有新中国” 的历史。 近代中国, 国家积贫积弱, 人民饱受磨难。 为拯救国家和人民,无数革命者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斗争并 为之流血牺牲,但都无法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是中国 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为中国人民的平等自由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付出了重大牺牲。 仅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记载,为革命牺牲的江西籍烈士就达 25 万之多。一部党史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 奋斗的历史,这是其一。其二也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的真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邓小平曾指出: “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 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中国共产党人在 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 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呈现出勃勃生机。三是弘扬经典语录对当 代社会新青年从心底认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为人民服 务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 传承经典语录的精神内涵,解读革命历史,有利于帮助人们 了解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也为我们新时代青年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去树立了精神信仰。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 重点课题。课题编号:ZHB1320010。
3 2022.06 爱情婚姻家庭 文苑雅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员干部职业素养 研究 李 岩 中共朝阳市委党校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 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党员干部职业素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诚;诚信;自律;民本 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 念和道德规范,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以 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合。”[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党性教育中,对提升党员 干部党性修养、 精神境界, 培养道德情操, 形成良好职业素养, 有积极作用。 一、用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忠诚教育 从古至今, 中国人对 “忠” 的追求从未停止。 “忠” 本义, 敬, 尽心曰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五德把忠放在首位。战国末期 有自投汨罗江的屈原、三国时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岳飞等等。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在传递着“忠”的价值取向。《论语》开 篇就讲忠的重要性。 孔子说 “吾日三省吾身 :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我反省时首先要反思“为 人谋而不忠乎?”可见忠乃立身之本。孔子还强调: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 意在强调君子应以忠信为主, 这是对朋友忠。 《左转》 中强调 “上思利民, 忠也。 ” “临患不忘国, 忠也。 ” “思 利民”“不忘国”也是忠,是对国家的忠。“忠”是党员干 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当然这种“忠”不应该是对君主忠、 对朋友忠, 而是要忠于中国共产党、 忠诚于祖国、 忠诚于人民。 当然忠诚意识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有崇高的理 想作为牵引。因此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诚教育与国情、 党情和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结合起来,与共产党的会议精神 学习相结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用优秀传统文化强化诚信教育 毛泽东同志强调共产党“靠实事求是吃饭”,邓小平同 志强调共产党人做“实事求是派”。讲真话、做实事,不仅 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也是衡量政治原则的重要维度, 更是政治修养的重要支点。毁信容易立信难。党员干部应带 头讲诚信、守信用,做诚实守信的模范,更要立诚信之志, 培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党员干部有诚信,我们的政府才 能被百姓信任。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 的祖先很早就认识了“诚信”的重要性,并且被历代圣哲先 贤不断强调。 诚信是立国之本, 执政之基。 《左传》 记载说 “信, 国之宝也, 民之所庇也” , 强调 “诚信” 是国家赖以存在的根基 , 是老百姓得以生存的根本保障。孔子看来国家可以“去食”、 “去兵”,但不能“去信”,把诚信提高到立国的地位,“民 无信不立” 。 《贞观政要》 记载唐代宰相魏征奏疏上写到: “德 礼诚信, 国之大纲。 ” 把 “诚信” 看作治国的纲要, 执政的关键。 对于每个体来说,诚信是为人之道。孔子强调“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那么他什么事都做不成。 孟子发扬了孔子诚信的观点, 把诚信看作做人的准则。 他说 “诚 者, 天之道也。 思诚者, 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 未之有也; 不诚,未有能动心者也”。[2] 诚信是“天之道”,是自然准则。 追求诚信则是做人的准则,是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荀子集孔 孟诚信的思想,将“诚”、“信”合一,赋予诚信道的意义, 并用它来区分君子与小人。北宋的理学家程颐更是提出“人 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延伸了儒家这一思想。关于诚实守信 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如“曾子杀猪”“商鞅立木为信”“季 布一诺千金”等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被大家认可、 推广、遵守,它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生生不息地 滋养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稳定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关系, 自我修身立行中至关重要。因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诚信, 强化党员干部诚实守信意识,形成“诚信”办事、“诚信” 为人的共识,营造诚信工作氛围和社会氛围。同时还要不断 完善诚信监督体系,建立诚信的奖惩机制,推动党员干部系 统的诚信建设。 让党员干部诚信做人做事的过程中, 以身作则, 引领宣传。 三、用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修身律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文化特别强调君子修身 养性、 自我约束。 孔子提倡君子要谨言慎行, 自我约束。 子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君子遇到问题首先要从 自己身上找原因,要进行自我反思,所谓“正人先正己”, 只有时刻对自我严格要求,才是君子所为。而小人却恰恰相
文苑雅香 >> 4 反, 诸事习惯在他人身上找原因, 推卸责任, 也不会自我反思。 于是孔子强调“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明确君子要广泛地学习阅读圣贤的典籍,“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用“礼”约束自己,不至于偏离人生的正道。尤其 对于官员孔子更是强调“上好礼,则民易使”,只有为官者 自觉遵守礼仪规章、道德标准,形成由内化外的行动自觉, 才能成为百姓的榜样, 更好地进行管理。 孔子还主张有羞耻心, “行己有耻”,知廉耻,懂荣辱,不断自我监督,自我反思, 抵挡不良诱惑,增强自控能力,才是正途。因此孔子一直强 调要“克己复礼”。荀子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但 是他强调人性恶,荀子要劝学、化性起伪,用礼义、法度自 我约束,约束“性恶”的欲望,才能做到“内圣外王”,实 现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 当今的党员干部在社会状况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面临更 多来自金钱、权利等多方面的诱惑,容易出现权钱交易、以 公谋私等损害党员形象、 政府形象的行为。 所谓 “大臣不廉” “小 臣必污”,官员贪污腐败,不能廉洁自律,做出表率,则“无 以治民,则风俗必坏”,更谈不上社会稳定、国泰民安了。 因此首先要用“外在的尺子”约束党员干部。《中国共产党 廉洁自律准则》规定:“党员要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 干净做事。”[3] 用法律法规、办法条例等规范他们的行为,并 形成威慑让他们不能违法、不敢违法。并把这种外在的约束 力转变成党员干部内在的“控制力”,让他们在思想上有敬 畏、知戒惧,形成意识自觉,养成行为自律,让他们不愿违法。 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正如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在 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树立 敬畏观念,对于抵制各种诱惑,克服“四风”侵蚀,始终保 持良好形象是至关重要的。”[4] 四、用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执政为民”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民为君本” “民为邦本” “仁爱亲民” 的民本思想绵延赓续,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最好的素 材。孔子提出治理社会混乱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的理政思 想。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何谓“仁”?许慎《说文解字》 中解释“仁,亲也,从人,从二。”“仁”本意是人与人相 亲相爱。樊迟曾向孔子问仁,孔子答曰:“爱人”。爱人, 泛爱众是“仁”的基本内涵。孔子说:“临之以庄,则敬”, 作为统治者到下级群众中时,要用庄重的态度对待百姓,要 尊重他们,这样百姓才会尊敬你。他还主张“因民之所利而 利之”,要求统治者务必关注民众的愿望和利益诉求 , 尽可能 满足他们利益需要。这是统治者在政务上的“仁爱”。只有 足够的聆听民声、了解民情,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亚圣孟 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宣扬“仁政”,提出“民 贵君轻”的思想。荀子更是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 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5] 这些“民本”“保民”“爱 民” 的思想, 被中国历史上许多统治者接纳并用在治理国家上, 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国泰民安太平盛世。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更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成立之 初, 就把 “为人民谋幸福 , 为民族谋复兴” 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无数中共党员和革命志士为中华民族自由解放献出宝贵的生 命。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命题,发表《为 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1945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将“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同志 曾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 人民 !”里面包藏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的爱。习近平总书记 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民之所忧, 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6]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人民 群众放在了首位, 把 “民生疾苦” 放在心上, 人民生活幸福是 “国 之大者”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 人民的心。”[7] 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贯彻“执 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才能守住民心。 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党员干部职业素养 和道德修养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党员干部的责任使命。 要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相结合,与党性教育相融合,提升党员干部理论自觉,增强 文化自信,坚强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为党员干部“固 本培元”。 注释: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的 决 议》[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 content_5651269.htm [2](战国)孟子著 . 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 北京: 中华书局,2012.3,157 页 [3]《 中 国 共 产 党 廉 洁 自 律 准 则》[EB/OL].http:// www.12371.cn/special/ljzlzz/ [4]《 领 导 干 部 要 心 存 敬 畏 》[EB/OL].https:// news.12371.cn/2014/07/07/ARTI1404691717892574. shtml?from=groupmessage [5] 荀子著 . 安小兰译注《荀子》, 北京:中华书局, 2012.3,77 页 [6] 国 家 主 席 习 近 平 二 〇 二 二 年 新 年 贺 词 [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698202026440795& wfr=spider&for=pc [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 [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064181 237550214&wfr=spider&for=pc 作者简介:李岩 (1985-) , 女, 汉族, 辽宁朝阳, 研究生, 讲师,研究方向:红色文化、社会文化方向。
5 2022.06 爱情婚姻家庭 文苑雅香 青春期女孩的心灵治愈之路 左志育 杨 静 吴英杰 石家庄市长安区友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摘要:服务对象小花(化名),女,13 岁,性格活泼,外向,待人热心。经历过转学,小学时期经历过校园欺凌,有自残、 自伤等偏差行为。学习成绩较好,人际关系一般,因为自残行为,不能正常上学上课,甚至被学校劝退。目前和爷爷奶奶,爸 爸和弟弟同住, 妈妈和弟弟有精神疾病, 妈妈不在家居住。 小花对自己的生活和处境感到很无力, 在和社会工作者面谈的过程中, 表现的积极主动,希望自己的生活和思想行为能够改善。小花目前有严重的自残行为,和父亲和爷爷奶奶关系紧张,很少沟通 心事,由于自残行为,班级里的朋友很少,经常由于自残停课回家,和朋友之间的交往也少,经常和另一个也有自残行为的高 年级女学生交往。 小花的表现, 让家人都感到很无奈, 不知道应该如何和小花相处, 应该如何帮助她, 关系十分紧张, 经常吵架, 发生冲突。 关键词:生活和思想行为改善;心理辅导 一、分析预估 赋权理论,其主要观点有:个人的无力感(没有权能) 是由压迫造成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障碍, 使个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 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表现 为缺乏权能;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赋权理论强调社 会工作者要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和群体消除环境的障碍, 帮助他们确立自信,增强他们的权能。小花的生活环境对于 小花来说就是一个“障碍”,由于家人的不幸,在小花的成 长过程又表现的缺乏权能,如果要想帮助小花重拾信心,不 再伤害自己的身体,需要增强她的权能。 优势视角。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 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 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的发挥自身功能。该理论 相信认识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有尊严和价值,都应该得到 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具有在困 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优势视角强调社会工作者在助 人实践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服务对象个人及其所在的环 境中的优势和资源,而非问题和症状,改变的重要资源来自 服务对象的自身的优势,个人的资源是一种优势资源。需要 发掘小花自身的条件与资源,帮助其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 行为方式。 生理:因为上初中以来,长期有自残的行为,小花的身 体、 胳膊手臂都有明显的划伤, 脸色暗沉, 刘海长度遮住眼睛, 身体瘦弱。 心理:自认为只要死了或者不断伤害自己就能缓解自己 的困难和障碍,缺乏改变自我的动机,解决冲突的合理方式。 社会:小花的家庭情况周围邻居都知情,小花接触和交 往对象都是学校同学或老师,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二、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 改善服务对象家庭关系。(具体测量:避免吵架冲突, 学会积极地沟通解决矛盾。 亲子关系和谐, 相互理解和包容。 ) 2. 改善自残自伤行为。 (具体测量 : 不再有自残自伤行为。 ) 3. 增强学习动力。 (具体测量:回归学校,有学习动力。) (二)介入策略 1. 心理调适。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心理调适与支持,缓解 其自残想法,增强其学习动力。 2. 挖掘服务对象潜能。着力于服务对象的优势,社会工 作者创造情景帮助服务对象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以 增强其自信心以及解决困难、克服挫折的意识。 3.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认识到自己的偏差行为背后的 原因,并且做出改善,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式,激发学习动力。 (三)服务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四)服务程序 接案——收集资料——制定计划——介入——结案与评 估——跟进服务 三、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和谐良好的专业关系,获得服务对象的 信任。 在与服务对象的第一次会谈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关注、 倾听等摄入性会谈技巧来收集服务对象的的详细资料,以便 对其问题进行准确评估。谈话期间,社会工作者还表现出对 于服务对象的积极关注与认同鼓励,充分理解和共情,表达 了自己对于服务对象的尊重、热情与真诚,与服务对象建立 良好的关系。 第二阶段:自残危机干预,找出自残的根源问题,根据 认知行为理论进行分析,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在第二阶段会谈之前,小花再一次发生了自残的问题, 这次的谈话,社会工作者主要处理这次危机,重点调试了服 务对象与自己的父亲的关系,改变以往的家庭角色认知偏差, 回归女儿的身份,客观的分析和认知女儿的责任和义务,放 下自己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 部分谈话内容: 社工:你觉得压力很大? 小花:对,每次我感觉,自己已经比同龄人承受的够多 了,学习,照顾家里,下地干活儿,不让爸爸不开心,但是,
文苑雅香 >> 6 我爸爸就觉得,还不够。有的时候,就会跟爸爸起冲突,心 里很难受,顶嘴就更难受,不顶嘴就忍着,也很难受。我不 想让爸爸不开心,所以就自己承担了。 社工:那你作为爸爸的女儿,怎么看待和父母之间的理 解和尊重呢?(家庭角色的认知) 小花:就是控制不住的,想要去多分担一点,可是自己 又承担不了什么,所以就觉得压力很大。 社工:如果是你的责任,你就承担,做好自己,但如果 不是你的责任,那我们就把他当下,还给爸爸,他也要自己 承担属于他自己的那部分。 第三阶段: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 及时处理和积极调整服务策略。 在第三阶段的会谈中,社会工作者运用卡牌,角色扮演 等方法想要明确服务对象的核心困惑问题,但是都没有很好 的效果,最后做出了双方态度澄清和信任危机处理。双方重 新建立关系,最后就服务目标达成共识,以后会坦诚相待, 积极沟通和解决问题。 第四阶段:服务进程一波三折,就服务对象的具体问题, 再次达成共识——改善自残行为和人际交往问题。 在上次会谈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开始了新阶 段的会谈准备,但是突然接到服务对象父亲的紧急电话,自 残行为再次发生,社会工作者紧急介入,服务对象的态度仍 然是不坦诚、不沟通、不解决。随后社会工作者调整了服务 的策略,首先,更换会谈场所,之前都是上门服务,给服务 对象造成了“自我为重心”——即所有人要服务于我的假象。 其次,走访家人,了解到服务对象的日常接触人中,有一个 从没有提到的男性朋友——小明(化名)。社会工作者就这 次危机,重申了服务原则和底线。最后,根据沟通再次与服 务对象达成共识——自残行为的改善和人际交往问题的正确 处理。 第五阶段:解决服务对象的行为偏差问题,建立新观念, 提升自我觉察能力,赠权赋能。 在这次的谈话中逐渐清晰小花自残的另一个重要原 因——情感困惑。和一个异性产生情感,由于处理不好这种 感情,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被关心,所以采用了自残这种 极端的行为来解决情感冲突,在这次的谈话中,主要提升小 花的自我觉察能力,树立自信心,发掘自己满足需求的能力。 第六阶段:重拾信心,坚定理想信念。 这次谈话之前,小花的情感关系已经处理好,逐渐意识 到自己的意识转变,把心思和精力放到学习上,并且计划要 重新回到学校学习上课,坚定自己不会再自残,并且对自己 在谈话中的不坦诚表达了歉意,对过去发生的事情释怀和感 恩,经过几次的介入谈话,小花终于重返校园,回归正常的 生活和学习,回到自己的家庭中,努力的成长。也许家庭的 不幸和生活的不如意都会给每个人带来沮丧,但是,每个人 都在治愈和自我治愈的路上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总结评估 (一)目标的评估 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几次面谈和家访,社会工作者为期提 供了情感宣泄的机会,通过了解、接纳、积极倾听、同理、 鼓励和积极帮助等支持性技巧的运用,逐步建立了与服务对 象相互现任的关系,使目标能够顺利完成。通过家长、老师 的反馈,从服务对象接受服务前后的变化情况来看,服务对 象满意度很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过程评估 刚开始介入比较困难,还因为信任关系建立不够稳固, 产生了信任的危机,在通过社工的多次沟通以后,服务对象 开始敞开心扉,慢慢阐述自己的真实境况。在服务的过程中, 社会工作者始终以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为指导,遵循社会中的 职业道德,利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积极 的开展个案工作。在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家庭、社会的 多方共同努力下,终于使得个案顺利完成。 (三)结果评估 通过与服务对象的会谈、家访和长期跟进服务,终于看 到了服务对象的进步。她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自己的 面对的问题能够积极地解决,并且一些偏差行为也得以纠正, 她重拾学习的信心和生活的希望。 由此可见, 个案的效果很好。 五、专业反思 (一)社会工作者要把握在服务中心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应该注意,自残行为儿童的背后一定是伴随 多重原因,并且儿童的行为模式是极端和缺乏正确认知指导 的。社会工作者应该把握自己的角色,注重解决服务对象的 深层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注重整合服务对象的资源,而非 简单的充当一个劝导者的角色。 (二)克服急躁情绪,敏锐觉察信任危机 简单的一到到两次访谈是很难对服务对象起到明显影响。 在此次个案的前期和中期,社会工作者的投入是巨大的,需 要敏锐的觉察到服务对象的行为异常和变化。服务对象能够 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获得较大进步,说明社会工作者起到了 巨大的作用。对于难度较大的个案,需要社会工作者克服急 躁的情绪和低效压力。 (三)利用心理辅导的相关技巧 在前期的设计中,社会工作者考虑是否要对困境儿童还 的服务增添心理辅导,以改善其情绪行为问题。在实际的谈 话中,也是需要社会工作者借助一些心理辅导的工具和技术 来建立良好关系,聚焦服务对象的问题核心,用以帮助服务 对象的梳理自己的情绪认知。 作者简介: 左志育(1979-),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本科, 中级社工师,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 杨静(1979-)女,汉,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助理社工师, 本科,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 吴英杰(1999-),女,汉,河北省邯郸市人,本科,研 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7 2022.06 爱情婚姻家庭 文苑雅香 新时代家规家训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王 上 周春梅 重庆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 摘要:新时代下的家规家训与高校思政教育具备融合发展的内在依据与必要性;但目前存在三方面困境与制约因素:家规 家训的意义重构缺乏系统引导、高校思政教育与家规家训衔接不畅、传统家规家训的权力关系与角色定位存在适应性缺陷。鉴 于此,可从家规家训内容供给、构建机制的与时俱进,以及高校思政教育的家校联动实践来思考发展进路。 关键词:思政教育;家规家训;内容供给 一、引言 新时代下,习近平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 注重家风”、“树立好的家风家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 设实施纲要》指出,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充分发掘其合理内容,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 求继承创新。然由于历史境遇,中华优秀传统家训受到多次 冲击,使得其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如何以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为阵地,在新时代中焕发优秀家训的现实价值,实现 传统家训的与时俱进、 实践创新, 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研究任务。 二、新时代家规家训的主要困境与制约因素 1. 家规家训的意义重构缺乏系统引导 与传统家规家训诞生并发展的中国传统家庭相比,目前 的小型化家庭结构的引致家规家训的意义与作用被普遍忽视 与低估。虽目前有许多家庭或家族仍以家谱传承等方式记忆、 保留家规家训,但缺乏保护及推广的主动性,青年一代普遍 知之甚少,有必要对家规家训的重要意义进行广泛重塑。 重构家规家训的意义与途径需要依托政府、社区、媒体、 学校等多方发挥协同作用,形成合力机制。但目前相关的主 要引导渠道均对个体家庭或家族重拾家规家训的主观意识影 响程度较为有限,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社区、学校等主体均 对此缺乏系统性引导,未能使核心家庭成员对修订及落实家 规家训树立起必要的权责意识。即使部分家庭意识到家规家 训的效能,但难以正确构建适应时代且适应个性化家庭的家 规家训,缺乏具体且有可操作性的重构家规家训路径与方法。 2. 高校思政教育与家规家训衔接不畅 如前所述,在目前以 3-6 人小家庭为主要社会单元下,大 学生已成为家庭中拥有越来越多话语权的家庭核心成员。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如能使大学生能正确认知到家规家训对家庭 及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协助父母制定或修订、 传承并发扬与时俱进的家规家训,则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思 想政治教育效果颇有助益,还可影响到其家庭目前甚至未来 其他成员的思想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就目前的高校思政教育现状,思政教育与家规家训存在 脱节的情形,主要表现为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家 规家训内容分散且单一,仅将家规家训作为某些教学内容的示 例或碎片化构成。 例如, 在 《思想政治与法治》 课程中第五章 “遵 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的“弘扬家庭美德”教学内容中 简单提及家风、家规、家训、家教。总体上,目前的大部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规家训存在脱节问题,内容及形式均 衔接不畅,即未能充分发掘家规家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的潜力,以至于未考虑能否家规家训作为一种“高校 + 家庭” 合力的独特思政教化方式。 3. 传统家规家训的权力关系与角色定位存在适应性缺陷 传统的家规家训对年轻人权力关系与角色定位不再适应 于新时代的社会生活物资条件,例如强调家族的尊卑长幼、 弱化个体自我意识同时增强家国责任等,旨在家规家训彰显 成人权力。家庭长者对于家规家训的制定、解释与践行具有 绝对权威,即“父权制”是传统中式家庭权利关系中主导青 年价值取向的基础结构,形成依附关系,且如此的依附关系 不但体现在物质生活的依靠,还包括精神生活中的顺从。 新时代下,青年追求经济独立的渠道增多,且新媒体时 代中青年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等精神层面受家庭或家族影响力 减弱,青年在家庭领域中也正主动探索与自身社会年龄向匹 配的权力定位、价值定位与文化定位,并反向传递给父母和 社会,以期逐步构建代际平等的话语体系,曾经用家族伦理 的长者权力来执行家规家训的形式基本上式微。新时代下, 有必要重新审视青年与成年的权力关系、角色定位,为家规 家训在家庭内部的运行路径提供全新思路。 三、家规家训与时俱进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路径 1. 家规家训内容供给的与时俱进——权威机构牵头建立 “家规家训池” 从古至今,家规家训文化蕴涵范畴庞大,大到民族精神、 国家信仰,小到待人接物、读书治学,覆盖了中华民族精神 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时代中面临新格局与新矛盾,家 规家训的传承与阐释同样需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但因其 内容广泛、体系庞杂,对于个人或非专业组织而言,难以充 分把握家规家训古今之别,依托当代形势及现代伦理,并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对其准确重新解读、表达及应
文苑雅香 >> 8 用。因此,有必要由专业组织对家规家训的内容进行与时俱 进的供给。对于家规家训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其一,可由 文化和教育相关主管部门联合牵头,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 发布新时代家规家训内容选择原则及阐释指南,并牵头建立 “家规家训池”,将新时代下具有普适性的家规家训纳入池 中,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与阐释;其二,可引导各地方政 府及高等院校构建多层次的区域性、行业性的家规家训研讨 机构,结合各地地域特征、当地民族精神,以及聚集性较强 的行业群体特性,将有相应方面侧重的家规家训加入池中, 不断提高家规家训的多样性与生动性,激发其生命力与活力。 “家规家训池”的构建过程本身,即可达到提高家规家训认 知度与认可度的目的,例如可由前述权威主体发起并指导, 利用新媒体等渠道,公开进行“入池”家规家训的征集、投票、 解读、 评选 ; 其次, “家规家训池” 建立后也需要不断优化更新, 可引导大众结合各方面时政与时事,进行可持续创造性发展。 对于高校,可由党委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结合学校专业 设置、就业导向及校训等多方面个体化因素,发动全校师生 及家长的积极性,构建并持续优化高校独树一帜的“家规家 训池”,且充分应用家校联动机制,引导学生与家长在家庭 生活中选择并实践相关家规家训,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全方位发展。 2. 家规家训构建机制的与时俱进——引导构建个性化“家 庭治理机制” 新时代下,我国当代家庭与传统中式家庭在人数、结构、 权责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为提高家规家训在当代家庭的普 及率,需要把握当代家庭的主客观需求与行为习惯,构建个 性化的“家庭治理机制”,结合每位家庭成员的态度、观点 与遵从意愿,对家规家训进行制定、修改与落实。 为充分尊重家庭成员的意愿,以确保家规家训的践行效 益,个性化“家庭治理机制”的设置可参考社会主义法治及 现代公司治理的原理及逻辑。以民主决策方式取代传统家规 家训制定与践行中常见的“父权制”,充分考虑家庭成员角 色定位,构建代际平等的话语机制,激发青少年一代关涉家 规家训的主动性、创造性及权责意识,在家庭内部构建家规 家训的个性化运行路径。其一,可根据家规家训既有情况(如 有) , 设置家规家训的确立或修订机制, 包括提出、 审议、 表决、 公布等程序环节。 其二, 可根据家庭成员具体情况分配表决权, 例如,夫妻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双方应占有较大 比例表决权。家庭中老人、青年、儿童以及家庭事务重要辅 助人员则可依据成员社会年龄、对家庭贡献程度、有无恶习 或重大过错等,民主分配家规家训相关事项的表决权。其三, 可设置“家规家训监督员”,以固定或轮值方式,监督家庭 成员有无严重违背家规家训的情况,并依照家庭自主约定的 方式进行干涉。其四,可进行“家规家训年度会议”,家庭 成员分别对本年度家规家训的落实情况进行汇报说明,共同 讨论家规家训的有效性、不足与缺陷,提出修订意见并表决。 3. 家规家训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以家规家训为契 机开展“家校联动” 首先, 家规家训体现出中国传统教育 “家国同构” 的理念, 这与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宗旨高度契合。其次,家规家 训的建立与运行具有天然的社会性与个体差异性,这也是高 校与学生家庭建立深度联系,并就思政教育展开联动的一个 很好的契机与途径,藉此将思政教育和家风建设有机结合, 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家庭结构、高校教育方式 与学生特征等均有符合时代特征的较大改变,有必要依据新 时代的特点,采用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探索家校联动的 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搭建简易便利的新媒体交流平台, 唤起大学生家长对于大学阶段家庭教育的充分重视,在日常 线上互动中引导大学生家长增强本位意识。另一方面,适当 开展线下联动,组织家校联络活动,建立线下交流制度,使 教师与家长、学生可以定期面对面沟通,如将家规家训的构 建方式向家长分享,组织家长与学生自行选择并建立个性化 家规家训,并定期总结及分享运行与落实情况。 四、结语 通过高校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作为日益独立的家庭成 员在家庭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个性化 家规,一是有利于大学生主动以此为出发点深入理解个体、 家庭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二是可以此为契机调整大学生与父 母因其接受高等教育后带来的社会关系结构的改变而引发的 矛盾;三是以点带面扩大新时代下家规家训的影响力,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家规家训的重构在广大家庭中得以培 育、弘扬与践行。 参考文献: [1] 庄梅兰 , 陈桂蓉 . 从习近平用典看中华人文经典的高 校思政功能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48):69-72. [2] 习近平 .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J]. 实践 ( 党的教育版 ),2020(09):4-11. [3] 谷松岭 , 熊琳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问题及应 对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4):21-23. [4] 郑佳明 .左宗棠如何以家书齐家[J].书屋 ,2019(12):36- 38.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 要》[J]. 雷锋 ,2019(11):1.
封面
共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