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2021年第5期 总第17期 主管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 销售与市场杂志社 社长/总编 张 煜 副总编 黄瑞华 傅冰 副社长 张树军 丁晓峰 执行总编 尚 文 执行副总编 曹 飞 采编中心 王芳东 陈 思 陈 伟 蒋冬梅 王 俊 付道学 黎玲斯 王 欢 杨 萍 新媒体中心主任 魏林甫 办公室主任 王 辉 发行中心 李艳艳 美术编辑 何银师 文字校对 万立军 论文查稿电话 0371-55198016 027-50461309 邮箱 shangye_66@163.com shangye234@163.com 社址 郑州市金水东路39号河南出版产业园C1三楼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1-1406/F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5-3530 邮发代号 36-609 广告发布登记号 金市监广发登字【2019】012号 定价 RMB20元 印刷 廊坊市瀚源印刷有限公司 商业 2.0 1、本刊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稿件凡经刊登,即视作作者同意授权本刊使用其作品,其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版信息网络传播、无线增值业务权,且本刊 有权或授权第三方再使用,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 3、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各种使用方式的费用。 版权声明
2 经济管理 1 探究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实践与发展/陈生媛 2 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陈一丹 3 某省区域金融风险状况实证分析 ——基于征信系统信贷资产结构分析企业数据利用 /陈志文 程 昊 4 新新贸易理论文献综述/程鹏龙 5 基于客户需求的美年大健康营销策略研究/戴丽霞 6 《资本论》方法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研究/冯思宇 7 探析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实施策略应用/黄 容 8 浅析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蒋丽霞 9 证券投资交易行为分析及其对市场的影响思考/李朝霞 10 金融支撑下的实体经济发展研究/李 丹 11 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分析/李德中 12 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分析/刘 斌 13 慈善捐赠对王老吉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盛艳慈 14 盲盒经济下酒店营销策略研究/宋英杰 15 健康经济学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孙莉娜 16 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动机分析/王安琪 17 探讨基于 O2O 视野下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王汇龄 18 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本地效应研究 ——基于 2012 年各省截面数据/王玉涵 19 金融精准扶贫下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吴思宇 20 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武晓东 21 探究金融统计分析在大数据环境中的发展优化/徐蕊娇 22 浅析循环经济在乡村旅游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姚文慧 23 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研究/叶诗莹 24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张 玲 25 金融管理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策略的分析/张 棋 26 新形势下建筑与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张 樟 27 公立医院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方法/左竞亚 28 关于天津市信义鼎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流动资产评估现状的调查 报告/郭晨悦 29 物联网产业链价格策略研究/孙伟男 30 基于新时代加强央企资金管理的思考探析/武 畅 31 浅谈互联网 + 背景下增进收银审核绩效的合理化思路构建 /周玉翠 彭 嘉 熊 珊 32 私募股权基金股权投资估值问题研究/唐志伟 34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区域经济发展中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崔 灵 36 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性机制探讨/鲁劲松 38 土地一级开发成本控制及线性研究探讨/唐海泉 40 腾讯的生态战略分析/陶 剑 李璐瑶 42 指数基金的构建及业绩评价/曹增敏 43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涂志峰 46 关于疫情影响下地摊经济发展对策的研究 /曹梦甜 章 剑 于洋洋 郝美玲 洪志凌 47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付清鸿 48 产业政策调整与企业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何 玲 49 钢铁企业供给侧改革研究/叶宇辰 50 我国国际贸易政策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张智博 51 论西方经济思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谭 轲 52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 /王鸣泽 李璐瑶 53 消灭劳动关系取得的经济补偿金个税免税政策探究/杨 涛 54 新基建带来的停车产业投资机会分析/汪 晨 55 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的挑战/龙健民 56 城市精细化管理下的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治理措施分析/沈秋秋 57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高俊遐 58 数字金融对自我雇佣的影响研究概述/黄逸峰 59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企业的影响/赵梦丽 秦 政 60 中小企业融资策略优化研究/李潇天 61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探究/李小倩 62 新时期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策略/刘浪涛 64 试论如何管理和清收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秦 淮 65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浅析/王金凤 66 房地产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以 S 地产为例/王丽丽 68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解析房地产行业的困局/王 梦 69 连云港 HJX 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资问题分析/王雅迪 70 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问题研究/王媛媛 72 疫情冲击下农商行税 e 贷客户贷款行为影响机理研究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熊家煜 73 平衡计分卡视角下海尔并购通用家电动因及绩效研究 /叶 颖 孙倩月 74 RCEP 对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及展望/唐文静 76 数字金融对疫情期间居民消费的影响 ——基于武汉市的网络调研/张烨瑜 王彦臻 贾 龙 田 夏 78 我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探讨/叶弘潇 79 保障性住宅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分析/徐万贵 81 征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胡乃兵 82 威权主义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以韩国为例/林 罗 84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影响 /邱诗颖 柯慧南 崔梓怡 吴莲倩 谢静文 85 媒体监督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陈雨欣 87 安踏公司商业模式评价 ——基于财务报表分析/谌 璟 89 基于 EVA 模型的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以数字化转型中的京东为例/冯凌宇 黄丹阳 91 医药类上市公司绩效实证分析 ——基于 Stata 因子分析法/符雨璐 93 线性回归分析法下企业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分析/胡惠丹 95 浅谈“保险 + 期货”模式为农业生产企业“保价护航” ——以贵州铜仁地区项目为例/黄承颐 97 内部控制的质量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李音珞 99 基于熵权法的中小微企业信贷决策的相关研究/姚梓琦 101 九芝堂大股东减持动因及市场反应分析/刘孟玥 刘 涛 103 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熊源宇 10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纺织制造业股票价格的影响/徐银银 107 双循环视域下安徽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对策/张 枫 108 FDI 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朱荀樱 110 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的计量分析/陈 琴 112 财政分权、市场化与地区工业发展 ——基于 2009-2016 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王莹莹 115 建设工程经济风险防范研究/施西婷 117 现代产权理论视角下碳排放交易政策的减排效应分析/郭 晨 120 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研究述评与展望/祝司晨 潘思谕 124 北京、上海房价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李禹萱 财务金融 126 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阐述/陈名贞 127 大数据时代企业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侧重点分析 /陈 苑 陈 晶 郭黎星 128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策略分析/丁 莹 129 财政税收工作深化改革的有效策略探讨/段 霞 130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探讨/侯丽娟 131 医保支付改革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分析/李光惠 13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策略/李 钰 133 关于基层国土资源部门财务管理的思考/刘 松 134 新冠肺炎疫情对商业银行影响及数字化转型建议/刘晓宇 135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导向下的项目教学法研究/汤 玲 136 集团公司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分析/陶腊花 137 浅谈会计监管的重要性与措施/王浩浩 138 浅谈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工作机制的构建/王 玲 CONTENTS 目录 2021年5月
3 139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分析/韦 佳 140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国家审计的影响和对策/伍 岚 141 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谢红梅 142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及法律防范对策/徐昊童 姚清泽 143 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工作的创新管理研究/徐 涛 144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严子豪 145 关于利率市场化下提高银行经济效益的途径探讨/叶朝畅 146 关于财务会计学和管理经济学理论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探讨 /于 强 韩 畅 宋文晨 147 关于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曾虹瑞 148 会计电算化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郑林楠 149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周秋菊 150 基层国库统计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庄朦朦 151 高校财务内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舒婷 153 探讨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徐 兵 155 浅析高素质专业化内审队伍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张 新 157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会工作的创新思考/苏 彤 158 出纳在财务工作中的作用及重要性/蒋思昊 159 从宁夏银行卡收单市场看行业现状/田 星 160 关于垃圾焚烧发电企业通过财务管理增加效益的思考/ 耿苗苗 161 农村基层财政与税务工作的协调与配合/何 懿 162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思考/郭 强 163 浅析如何提高农村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管理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罗 珺 164 大数据背景下对企业内部审计影响探究/秦 政 赵梦丽 165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思考分析/沈 红 166 人工智能对审计行业的影响研究/陈韵如 167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杜学颖 168 R 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防范研究/谷笑笑 170 建筑业增值税纳税时点税务核算应用探析/李雪丽 171 对我国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思考/华 桂 172 谈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大同小异/李乐潭 174 中小微企业财务共享可行性研究/李 玉 175 瑞华事务所对康得新审计失败的研究/孟宪宝 陈 英 刘 博 176 新收入准则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浦 韩 178 “大智移云”背景下财务共享中心建设问题探讨 /曲京山 刘雅琦 杨 欧 179 浅谈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应用/曲文雅 180 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任 民 182 浅析业财融合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分析/吴永立 郑雨晴 檀欣茹 183 商业银行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借鉴对策/赵婉妤 184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思考/郑华楠 186 外资银行知识型员工如何进行有效激励探讨/赵逢佳 188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孟 灵 189 探讨会计出纳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及培养路径/张士健 191 浅谈高校后勤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邵卫英 192 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财税政策探析 ——以小鹏汽车为例/陈丽媛 193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梁醒辉 曾少燕 195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影响研究/叶家军 196 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和信贷供给研究/张玲玲 197 华测检测财务分析研究 ——基于杜邦分析法/吴玥杜昕 199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物流行业财务绩效评价 /海向梅 杨 琨 201 电力行业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罗 格 203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医药行业跨国并购财务绩效分析 ——以 H 医药公司为例/马昱滢 205 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质量分析/汪 群 207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 /尤晓晴 209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采矿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研究/邹 雅 211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基于舞弊三角模型/杨静宇 企业文化 213 政工工作对医院安全保卫工作的影响分析/部慧颖 214 小微企业发展方向的思考/范文瑞 215 双因素理论视角下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分析/李 露 216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乡村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途径 /刘玉洁 宋世营 217 浅谈青年职工职业规划及成长通道完善/王雪莲 218 对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郑晓艳 219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路径/朱建东 毛前丞 220 浅谈小微企业发展与票据融资业务的现状与改进/翟小洲 222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策略分析/刘璐璐 22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曾 玲 224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国有企业员工激励策略分析 /李 露 秦远航 225 激励措施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研究/姜 杉 227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如何构建薪酬激励机制/李志翚 228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黄 兴 229 强化党建引领,创有轨电车企业文化品牌/梁润滢 23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问题防范/王生富 232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温 婷 233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员工离职倾向问题研究/王 晶 235 新媒体时代党建工作创新研究/马金龙 237 创投企业组织形式的税收筹划研究/刘 晗 238 领导力对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 ——团队氛围为中介/谷 平 创新创业 241 浅析电子商务在餐饮行业的应用/黄崇政 韩伟杰 潘依蜜 242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模式构建研究 /黄 茜 杨绍玉 文 彬 肖 瑞 杨 芬 243 盒马鲜生经营问题分析及建议/黄文波 244 新时期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的优化探讨/黄振亚 王 霜 245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游戏教学应用研究 /刘立安 朱年红 赵 琪 246 土建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探析/刘永壮 247 乡村振兴模式下薪酬管理在优化乡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途径研究/宋世营 刘玉洁 248 分析金融科技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唐昊宇 249 论全媒体时代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吴美宏 250 “互联网 +”时代扶贫模式的新探索 /张春燕 刘利民 李 康 龙钟梅 王 权 251 “互联网 +”背景下辽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究/张梦琪 252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探析/张世伟 253 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张小红 陈 敏 254 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生态与发展状况研究 ——以衡阳市为例/郑诗怡 邓子仪 欧娅雯 杨菀淇 255 试论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与挑战/周 艳 256 关于山西汾酒企业管理及运营创新的探析 /黄诗铭 王伟鹏 张 甜 258 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以容百科技为例/王冉冉 259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刘 敏 261 作业成本法在电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祁珂竹 263 金融发展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薛 昶 海 栒 栒 265 弹幕视频网站产业组织优化研究 ——以 B 站 VsA 站为例/郑 洁 267 去产能压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李秋坛 268 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研究/李 渊 269 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打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 /孙佳佳 270 电商直播带货监管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索/王雅雯 271 企业能源转型的驱动因素分析/郑华楠 张 璐 272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趋势浅析/王胜禹 熊彦钧 王志纲 274 融媒体思维下乡村电商发展模式研究 ——以衡阳市为例 /郑诗怡 吕婉晴 王 蕾 杨菀淇 欧燕群 教育研究 275 厦门市中职学校校园篮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厦门市工商旅游学校为例/陈 婷
4 276 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与管理方法及路径研究/刘春宏 277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科研育人机制探析/刘新立 278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与实践/皮茂琳 279 中西翻译思想对比分析 ——以严复“信达雅”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为例/翟胜楠 280 RFID 技术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张 宏 28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策略/张江川 282 基于“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创新路径探讨 /张杰伟 283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张容芳 284 基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以《税收实务》课程为例/张珍祯 285 “张良刺秦”背后的秦始皇暴政因素探析/段佳薇 286 从抽象具体化角度看长句的汉译 ——以 Caste: the Origins of Our Discontents 为例/陈旭倩 288 基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课程思政研究/宫晋强 290 关于做空机制的文献综述/刘子菲 292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考/魏 丽 293 微课在五年制定向师范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蒋翠娥 294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王建斌 杨 杰 295 产学研融合机制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郑程挺 296 中职校《MS Office 应用》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探索/李培丰 297 高校教育管理与信息化教学研究/青 松 298 浅论“清初四王”画家之一王原祁的绘画思想/宋雅迪 299 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分析/薛 娣 300 “模块式”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肖 洪 301 人力资源供需视角下,关于高职院校有效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的几点思考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劳惠燕 303 对于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张晓虹 304 后疫情时代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路径/崔 兵 305 世界技能大赛视角下校企共培路径探究 ——以泸职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王文彦 307 民航院校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SWOT 分析及提升途径/王艳丹 308 浅析合唱教学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徐晓东 陈盛华 309 环境设计中情感化设计的应用/和易熹 辛昌岩 丛春祥 311 高校健美操教学形体训练的运用/蒋翠娥 312 “学为导向”教学理念探析/唐 燕 313 《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案例/王 岩 314 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在小儿发热康复中的有效作用 /向虹燕 315 在疫情防控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吕斌红 信息技术 316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罗小会 318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罗延中 319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杨国威 320 一种自清洁窗户的研发设计/刘子民 林 坚 罗 滔 321 车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许译文 322 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研究/房 佳 323 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尚丽娜 324 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探析/叶永亮 张秀华 325 油田集输、注水泵站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 /周新海 业界交流 326 试论建筑暖通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郑晓震 327 开普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徐正浩 328 新时代的火炬,公众利益的守护者 ——基于空想主义审计失败伦理分析 /龚大翔 曾子缘 王秋阳 329 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提升烟草企业渠道控制力的思考 /何召臣 330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双向物流服务模式研究 /贺 娜 陈紫涵 黄智祥 王敏钰 魏俊蓉 331 认真透析《绿色民法典草案》中的“绿”/郎曙霞 332 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分析/李凯霞 333 基于健康饮食的餐饮服务管理模式探析/刘海玥 张祥群 334 试论城市地铁施工技术中浅埋暗挖技术/刘虎贲 335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理论溯源及发展方向/罗 刚 336 土建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马文杰 337 从刑法角度浅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欧 繁 338 刍议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邱 波 339 房屋建筑工程中防渗漏施工技术应用研究/宋志勇 340 儿童游乐场商业模式分析/王宏达 王子岩 高宏达 341 聚丙烯 - 钢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高温性能/王 鲲 342 传统工艺现状及保护模式研究/王紫诺 王子岩 343 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浅述/杨 帆 344 论营销工作者在推销当中关于沟通的科学与艺术 /于 强 郑 梅 王玮沁 程 鑫 345 离婚协议中待办产权房屋归属条款法律效力探析/张 玉 346 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赵 刚 347 数据创造价值 ——数据驱动下保险业的发展之道/周韵晨 348 中式烹调中菜品的色彩和造型艺术的要点分析/王店普 349 新时期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张苗苗 350 基于民商法中的连带责任研究/张 颖 351 互联网时代单体酒店的生存之道/周世锋 352 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析 ——基于人地关系视角/佟明湛 354 互联网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替代性分析/张 珂 356 全媒体环境下不同媒介新闻的写作要点/刘永军 357 科研仪器自主产业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靳 昕 朱亚清 马 洋 马 力 马琳芮 358 国企混改背景下的公司治理效应分析/张理平 359 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基于泰州市村庄的调查 /李 娜 胡静泉 卢思敏 徐 洁 郑露希 361 图形元素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张宋剑 362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治理模式探讨/朱 晨 363 论述新形势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发展现状及前景/高永贤 364 烟草商业零售终端生态管理研究/张崇荣 365 基于 STC52 单片机的超声波传感器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的研究 与设计/李繁华 余昌政 张 晴 366 我国商事登记豁免范围的界定 ——以《商事登记条例(草案)》第五条为视角/马彦楠 368 新时期如何做好保密宣传教育工作/黄伟东 369 四川车联网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建议/岳 翰 371 少数民族的文化对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以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例 /邵亚茹 字玉娇 贾春艳 孙嘉晨 372 加快南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王立元 375 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陈明明 376 一体化收费系统的风控管理/黄丽诗 陈铃敏 377 公民行为压力与组织公民行为的曲线关系/焦一朔 范雅琪 378 建平县实施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现状分析及推进 策略/李升华 倪玲玲 王玉梅 380 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李小倩 381 推动国有企业 Z 公司三项制度改革市场化机制研究/李 燕 382 中国碳市场发展研究/李怡瑾 384 智慧物流运输全程管理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全志东 385 盘扣式脚手架在工程中的应用探讨/章成龙 386 旅游城市多语种旅游景点建设中的问题 ——以秦皇岛市为例/谷端捷 刘炯浩 389 电力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体系研究/廖 军 390 医学生卫生统计学学习现状分析/孟敬哲 391 政府 - 工业园 - 第三方治理机构“三位一体”信息平台构建 /李心如 刘 顺 周靓靓 梁惠萍 李欣怡 393 舞弊三角理论下的林州重机舞弊动因分析 /杨 欧 刘雅琦 王克宏 394 “南昌社会治理”APP 的应用调查与推广研究 /李宜扬 杨海妹 谢文衍 卢文君 396 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李东昊 397 基于市场营销视角下的巧家小碗红糖发展对策 /肖 昱 陈 敏 孔德飞
2021.05 商业2.0 1 探究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实践与发展 陈生媛 西南财经大学 摘要:金融业务作为银行中主要业务体系,这就应保证银行以及经济发展行业中金融业务实际开展效果。同时还应遵循合理 要求稳步实践数字供应链金融,避免数字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实践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并将数字供应链金融体系以及相关业务的实 际作用体现出来。同时还应从当今时代以及相应行业日常工作要求促进数字供应链金融向着合理方向发展,并通过合理发展解决数 字供应链金融现存问题。 关键词:数字供应链;金融业务;实践;发展 对于银行以及相关行业开展各项金融业务工作时潜藏的问 题来说,需要通过数字供应链金融体系对各项业务实际开展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处理,避免金融业务工作受到多 方面因素干扰,确保银行金融业务水平和相关工作效果提升到 一定高度。在推进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时,也应保证数字供应 链金融发展方向的合理性,借助相应发展及时处理数字供应链 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 继而彰显各行业金融业务的数字化内涵。 1. 数字供应链金融的概述 数字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完整产业链支持下对 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合作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形式。而且银 行金融机构的产业链表现在“产—供—销”上,这就应保证相关 机构产业链模式的合理性,同时强化数字供应链金融与金融业务 产业链之间关联性,借此改善银行机构金融业务在实际开展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并遵循具体服务要求对银行金融业务客户展开有 效服务,提高客户对银行金融业务以及相关工作的满意程度。 2. 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实践 2.1 优化数字供应链金融体系 对于银行机构来说,在数字化时代发展条件下应结合银行 机构各项业务实际开展要求对其中数字供应链金融进行优化调 整,保证标准合理数字供应链金融体系在相关业务实际开展中 的作用效果,降低银行机构金融业务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各 类问题的可能性。同时还应在数字供应链金融实际发展过程中 将与之相关的金融业务服务模式清楚表现出来,保证数字供应 链金融服务模式与银行机构日常工作要求之间的衔接效果。在 优化数字供应链金融体系时还应保证相关体系与银行机构实际 业务之间关联性,避免数字供应链金融体系在实际应用和开展 各项业务时出现问题。 2.2 加强数字供应链金融模拟 不同银行机构对于数字供应链金融体系以及相应业务的要 求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应在对银行机构开展数字供应链金融业 务之前对相关体系业务进行有效模拟,深入分析银行机构各项 金融业务实际开展要求,并按照各项要求调整数字供应链金融 体系现存的问题,保证数字供应链金融优化更新力度,这对于 提高数字供应链金融在当今时代中的适应力度和综合管理水平 有重要作用。通过数字供应链金融模拟,还能强化工作人员对 银行机构金融业务模式的掌握力度,使得相关人员可以灵活应 用数字供应链金融体系开展相应服务,保证银行机构工作人员 与客户之间互动交流力度,并利用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对客户 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2.3 控制数字供应链金融风险 尽管数字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应用可以为银行机构开展各项 业务提供便利支持,但是不可否认银行机构数字供应链金融在 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风险问题,这就影响数字供应链 金融体系的现实作用,银行机构金融业务也会因各项体系干扰 而出现问题。同时还应保证商业银行对其中数字供应链金融的 更新力度,这就可以在各项数字化手段支持下降低数字供应链 金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服务效率低下和风险控制不足等问 题,顺利开展银行机构中各项业务,保证银行机构金融业务的 合理性,彰显相关体系的作用。 3. 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3.1 厘清金融发展思路 尽管推进数字供应链金融向着合理方向发展可以及时改善 相关金融体系潜藏的问题,但是数字供应链金融在现实发展过 程中也会遇到一定阻碍,这就影响数字供应链金融问题处理效 果。这就应按照当代银行金融行业各项业务开展情况以及相关 要求规划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思路,并遵循改善数字供应链金 融问题的原则推进器向着合理方向发展。当然遵循合理思路促 使数字供应链金融稳步发展还能对相应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处理, 借此推动相应业务快速发展。 3.2 紧追时代发展金融 现代化时代的发展对于数字供应链金融的要求越来越高, 原有数字供应链金融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银行领域实际工作 要求,这就应结合各项基础因素促进数字供应链金融向着合理 方向发展。 同时还应从时代发展角度出发, 推出惠普金融业务, 并保证相应业务与数字供应链金融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提高银 行客户对各项金融业务的满意程度。彰显数字供应链金融稳定 发展的优势和实际作用,确保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可以满足当 代社会银行金融行业实际工作要求。 3.3 促进金融更新转型 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条件下,就应在信息化手段支持下 对数字供应链金融进行更新转型,确保数字供应链金融可以满 足信息化时代实际发展要求,避免数字供应链金融以及相关体 系与数字化时代发展要求相驳,这对于提升数字供应链金融的 现实作用和相关体系未来发展水平有重要作用。并在各项体系 优化更新条件下满足数字供应链金融在数字化时代下的发展要 求,并将数字供应链金融在银行日常服务和相关行业数字化建 设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出来。 4. 结语 为保证数字供应链金融实践和未来发展水平,就应在考虑 各项基础要求条件下对数字供应链金融进行优化更新,从而改 善数字供应链金融实践过程中不合理地方,并将数字供应链金 融在各行业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全面表现出来。当然还应保 证数字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达到合理状态,借助现代 化发展调整数字供应链金融现存问题,使得数字供应链金融实 践效果和我国金融行业实际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姚博 . 数字供应链金融对实体制造业的作用 [N]. 经济 参考报 ,2017-09-11(008). [2] 姚博 . 数字供应链金融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 [J]. 新金 融评论 ,2017(06):47-73. [3] 宋华 . 数字平台赋能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 [J]. 中国 流通经济 ,2020,34(07):17-24. [4] 王多祥 , 张智和 . 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实践与发展 [J]. 甘肃金融 ,2021(01):60-66.
经济管理 >> 2 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陈一丹 北京理工大学 摘要:农业是我国最基础的产业,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农业经济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 常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问题分析;优化策略 1. 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挑战 1.1 制度建设滞后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作业模式体现出大规 模特点,传统小农经营模式不满足新时期要求。出现该现象的 根本原因在于新旧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未有效转型升级,农村地 区专业农业生产人才缺失,城镇化发展使大量农村地区青壮年 进城打工,农村生产力流失,留守老人与儿童难以承担现代化 农业生产任务,导致部分地区农田资源闲置,且受土地承包制 度影响, 加大了农村土地的流转难度, 难以发展种田大户。 同时, 部分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滞后,规模较小,不能发挥其带头 作用,难以在区域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农业生产 机制,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 1.2 农业产能较低 就农业发展现状而言,农业产能较低体现在农业金融与产 销联结两方面,具体挑战如下:(1)农业金融的支农惠农效果 欠佳,农业作业、农产品生产均需资金支持,但我国部分地区 农业金融发展滞后,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较小,甚至部分金融 机构从农村地区吸纳储蓄,将资金转移至发达地区,难以为农 业生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效能,不利于农 村产业结构升级。(2)产销联结机制流于形式,部分地区的农 业经营者缺乏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宏观、全面认识,不能以长远 目标规划农业生产, 导致农产品产销联结机制与区域实际脱节, 农产品生产与下游消费者需求 2.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新对策 2.1 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产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同时在管理的角度上也应该不断进行完善,这将会直接影响农 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对农业经济 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完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质量,以此来为 农业经济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农业管理部门还 应该积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理念,要实现管理和发展之间 的协调性,实现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要保证农村经济的独立经 营质量,发挥出农业合作机制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农业产业 化结构的升级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加强队伍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机构的整体素质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农业经济 发展质量,同时也会对农业经济稳定发展造成影响。在新时代 环境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 提升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要丰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知识,提升管理技术,此外,还要明确相应的法律规定,完善 政策环境。 2.3 提升农业产能 2.3.1 注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应加强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 现状,评估农业基础设施需求,从农机道路网、农田水利设施、 防护林网、 农业电网等方面入手, 建设大量农业基础设施项目, 全面覆盖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规避 “撒胡椒面” 的问题。 例如,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该地区政府部门根据区域地理条件, 建设完善灌排设施,实施“管灌” “滴灌”,在节约用水的同时, 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减少农业生产的农药、人力成本投入, 强化农田生产的薄弱环节,实现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完 成农业发展任务。 2.3.2 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 针对农业科技推广不到位的问题,农村地区的政府部门加 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资金扶持, 根据农业科技机构的农技研发、 成果转化效果,给予奖金激励,加大农业技术与设备推广宣传 力度,为农民生产作业提供便利。例如,政府部门组建农业专 家组,负责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单位研发成果的评估,选 拔优秀农业技术推广奖,在区域内推广普及,切实发挥农业技 术的作用,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立农机 具第三方管理机构,负责农机具供给、维修等工作,保障农机 具的安全、广泛应用,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技术与设备的作用, 为农民创造更高生产效益。 2.4 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 在如今的社会下,实现信息化,并进行信息化的时代发展 使社会进行发展的必然需要。因此想要让农村也能够跟上时代 的需要,进行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农村发展的必然,在农村推 进经济管理制度,能够有力地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在经济 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经济管理制度实现信息化,可以使农村在 进行劳作的过程中,节省更多的人力资源,并了解如何使用先 进的技术,针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的种植与监测,使农作物的产 量得到提升。除此以外,农村实现信息化,农民可以通过信息 化的技术将农作物的种植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匹配,这样就 可以使农村的经济得到提升,也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的 水平。我国农村很多农民已经学会了如何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 农业种植技术的学习,使自己的农产品种植技术得到提升,甚 至有很多农民学会了“直播带货”,这部分农民通过直播的形 式使自家的农产品卖出获得更多的收益,除此以外,农业部门 也在信息化平台上为农民实时更新有关于农业种植的技术以及 一些与农村息息相关的政策,这些做法都能够带动农村的经济 得到增长,进而使农村的经济管理展露出更好的成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制度建设滞后、农业 产能较低、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农业工作者应健全农业经济 管理制度,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进而缩短 城乡差距,实现一体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志峰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评《农业经济管理》[J]. 植物检疫,2020,34(6):89. [2] 宋瑞莉 . 大数据环境下农业信息管理对农业经济的影 响 [J]. 农业经济,2019(4):18-20.
2021.05 商业2.0 3 某省区域金融风险状况实证分析 ——基于征信系统信贷资产结构分析企业数据利用 陈志文 程 昊 兰州大学 摘要:2016-2020 年某省征信系统信贷资产结构分析系统企业数据显示,辖内区域金融风险呈现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下滑、地方 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压力较大、大型企业风险持续暴露、银行信贷与房地产关联度不断增强、产业信贷结构不均衡等特征。本文 基于国家政策、外部环境、银行决策等视角探究区域金融风险形成原因,提出完善经济运行信息共享和风险研判工作机制、优化企 业金融风险分类处置机制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影响因素;金融风险;征信系统信贷资产结构分析 一、当前某省区域金融风险状况 一是企业不良信贷余额和不良率持续上升。2016 年以来, 全省金融机构企业不良信贷余额 ( 含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贴 现和保理业务本外币合计,下同 )、占比逐年提高。2016 年至 2020 年,全省不良信贷余额年均增长 1.96%,不良信贷率年均 增长 0.54%。 二是企业信贷资产劣变压力仍然较大。全省企业关注类信 贷经历了 2016 年高速增长,经 2017 年、2018 年两年消化后, 2019 年至 2020 年又有所反弹。截至 2020 年 12 月末,全省企业 关注类信贷余额 37763.34 亿元,比年初减少 2782 亿元,增长 6.86%。 企业关注类信贷余额占企业信贷总余额的 3.55%。 另外, 2016 年至 2020 年,全省企业欠息业务分别为 34675 亿元,39114 亿元、44199 亿元、51853 亿元和 58739 亿元,年均增长 14.1%。 二、区域金融风险爆发后果预测 (一)影响某地区乃至中国的国际声誉,降低自贸区发展 机遇 截至 2020 年 12 月,某区域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落户某地 的世界 500 强企业超过 300 家,2017 年至 2019 年进出口总额分 别为 3134.3 亿元、3487.2 亿元、3943.6 亿元,某省拥有“鄂港澳 粤” “华创会” “楚商大会” “台湾周” 等省级重大招商品牌 “环 渤海之窗”“世界 500 强对话”等新开放载体,“中国中部国 际产能合作” “长江中游与伏尔加河流域城市群区域合作” “中 法武汉国际生态示范城”等国际合作。如果某区域金融发生暴 雷事件,将会严重打击国际合作积极性,造成声誉损失,丢失 潜在客户,降低进出口总额等后果,而新开放的某区域自贸区 也会受到影响,降低自贸区经济发展潜力与商户数量。 (二)影响民营小微企业生产积极性,降低自主创业动力 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某省政府通过延长到期税费优惠、 增加公益性捐赠从扣除年限、调减核准企业印花征收税金额比 例等方式,促进民营小微企业生产发展,鼓励大学生,自由职 业者自主创业,对贫困地区的创业加以扶持,全面深化增值税 改革措施,设立大型产业孵化所,降低创业难度,如果某区域 金融风险爆发,所引发的舆论影响将严重打击民营小微企业生 产积极性,降低自主创业动力。 (三)影响政府政策落实,增大稳岗就业阻力 2017 年至 2019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31889 元、 34455 元、37601 元,2020 年 3 月,某省政府印发《某省促进经 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切 实为市场主体降本减负、千方百计促进稳岗就业、加快畅通经 济循环、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抓好春耕和农业生产、保障和改 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如果区域金融风险爆发,将增大政府 政策落实难度,影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就业环境与民 生生产。 三、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建议 ( 一 ) 建立经济运行信息共享和风险研判工作机制,完善风 险指标检测体系 银行的风险管理是与业务发展紧密相连,是同一问题的两 个侧面。没有业务的发展,也就谈不上对业务的风险管理 [6]。 按照“信息共享、风险预判、综合会诊、协调处置”的原则, 构建跨部门金融风险及企业风险监测协调机制,对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定期会商,收集分析风险隐患,研判评估 风险形势。完善风险指标监测体系,全面、真实、及时收集企 业管理、经营、资产负债等主要指标,做到对全省重点企业风 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 二 ) 构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保障机制,优化金融生态 环境 一是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及其法 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直接责任人,及时纳入“失信被执行 人名单” , 采取限制高消费、 限制出国出境、 公开曝光等强制措施。 二是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民间融资行为。严厉打击借民间融资之 名的违法行为,及时查处非法集资、高利转贷等行为,全面排 查整治 P2P 网络借贷、现金贷等金融新兴业态,避免更多的合 法民间融资行为演化为违法活动。 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加强对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实体企业等利率监测, 建立符合某实际的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指数。 ( 三 )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社会信用建设体系,降低对抵押担 保的依赖度 商业银行特别是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转变传统观 念,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大数据分析模型,全面提高企 业信用评价科学性,精准识别企业风险状况。进一步优化贷前 调查的侧重点,将第一还款来源作为审查重点,要更加重视企 业风险的精准画像、现金流情况、经营能力、盈利能力等,有 意识的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从源头上有效规避担保圈对区 域金融风险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卓欣 . 安徽省 XY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研究 [D]. 安徽财经大学 ,2015. [2]张玲.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信贷结构及信贷风险研究[D]. 北京科技大学 ,2015. [3] 李敏 .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D]. 首都经济 贸易大学 ,2014. [4] 孙蕾 . 基于宏观审慎视角的地方法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 险管理体系构建——以山东省为例[J].金融监管研究,2017(07):24- 36. [5] 时红 . 区域金融风险的综合度量及实证研究 [D]. 江苏 大学 ,2017.
经济管理 >> 4 新新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程鹏龙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从新新贸易理论的背景入手,将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做了比较研究,进一步研究了新新贸 易理论理论基础和核心思想,在企业异质性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多重异质性模型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企业的出口选择方式和 生产率的关系,并在国内生产,出口经营,混合生产和 FDI 这四种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间的贸易政策对企业出口选择的影 响和总体福利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实际情况和新新贸易理论的结合指出了新新贸易理论的不足支出和未来应该重点研究的方向。最 后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用新新贸易理论给我国的发展给出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新新贸易理论;异质性模型内生边界;企业出口选择;生产率差异 一个新贸易理论的提出是为了弥补之前的理论所不能解决 的问题,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对企业进出口问题和事实 有了一个明显的矛盾。 新贸易理论的提出主要是解决传统贸易模型所不能解释的 部分 ( 吴小康于津平 2013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由于世界各国要素 禀赋的差异,世界贸易表现为不同国家产业间和不同的产品之 间的相互贸易。但根据 Grubel&Lloyd(1975) 的研究,实际情况并 不是主这样。二战以后,相似产品,相同产业的产业间贸易成 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并且也不在是在要素禀赋差异巨大 的国家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贸易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解 释现代国家贸易中的一系列问题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少 经济学家对此展开了研究 Dixit 和 stigliz(1977) 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假定条件做出了放 宽,在假设有规模经济的情况下分析研究问题,并且建立了 DS 模型。Krugman(1980) 的贸易模型则是对之前贸易模型的进一步 放宽解释了源于内部经济的产业内贸易的情形。以克鲁格曼为 代表的经济学家建立了新贸易模型他认为在产业内进行贸易, 是由于需求者,也就是消费者为了满足偏好的多样化,以及供 给者,也就是商品的生产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利润,追求规模报 酬递增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新贸易理论不仅解释了产业 内贸易的情形, 新贸易理论还研究并发现了两个新的贸易所得, 这也是新贸易理论最为核心的贡献,新贸易理论发现:规模经 济所得和产品多样化所得是新贸易理论的核心研究内容。 1. 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研究的是企业的异质性生产率对企业出口的影响。 异质性生产率和出口固定成本是新新贸易理论重点研究的问题, 根据企业的收益出发。如果国外需求激增,但是企业面临的出 口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建厂就是一个收益 很高的选择,李长英,付红艳(2010)研究了跨国企业尤其是 低效率的公司跨国投资建厂的问题,并分析了低效率的企业投 资策略, 政策以及对自身的福利影响等。 通过分析研究他们认为, 在国外市场规模扩大同时出口成本高的情况下,企业有两种方 式选择跨国生产,一是之间选择一个国外企业进行收购或者并 购,二是独资或合资在国外进行投资建厂。这两种影响不同, 跨国并购会损害被并购国利益,但投资建厂会改善东道国的利 益。企业会选择哪一种方式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跨国公 司投资对总体来说是有益的,所以不少国家包括我国都积极的 吸引外资, 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政策优惠。 冷万欣 (2019) 认为 2018 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 8856.1 亿元人民币,2017 年这一 数据为 8775.6 亿元这说明我国正在积极的引进外资。 相反,如果企业在国外投资建厂的成本不断增加时,企业 就会放弃在国外生产,转而去针对国内市场进行生产 Bernard (1993)指出企业面临一种博弈,或者一种利弊的权衡。如果 企业选择 FDI 而不是出口的话,尽管这种方式可以降低生产成 本和更加接近市场使之降低流通环节进而降低交易成本,但是 这意味着它不得不放弃规模化集中生产,保持不了不变的固定 成本。 2. 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2.1 对根本原因触及不深 尽管新新贸易理论对当前国际贸易的一些现象做出了解释 分析和阐述,也提供了一个有关企业的垂直一体化和外包等相 关问题的研究框架。但是新新贸易理论也不能够完全的解释国 际贸易中的问题,但是根据就新新贸易理论目前的研究情况来 看,大部分研究者把研究重点放在新新贸易理论自身和国际分 工和企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以及内生边界等传统的问题方面 这些问题研究以及不能够满足新的国际贸易情形。我们还没有 涉及到内部根本的原因,比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国际的分工? 尽管传统贸易理论对此给出了解释,但是新新贸易理论对这个 问题研究的明显不够。此外,国际分工的原则,贸易所得,贸 易模式, 利润分配等这些内容研究的很少。 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 国际分工领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许多新的现象等,这些新新 贸易理论不能够完全解释,所以新新贸易理论还有很多不完善 的地方。 2.2 对某些问题解释力度不够 除了新新贸易理论框架需要完善以外,它对某些问题的解 释力度也不够,而且由于企业数据较难获得,实证检验还有不 小的缺陷 . 此外,新新贸易理论还要关注一个新问题——企业 的国际化转移。还有对垄断企业的研究,这些研究较少,只有 Brander (1981) 研究的战略贸易理论中有关,再者一国的收入水 平对消费结构有着明显的影响只有 Linder (1961) 从微观角度分 析了消费者消费对整个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比如美国人偏好 刀叉,中国人偏好筷子,这间接影响了两国的贸易结构。 2.3 未来研究方向 介于新新贸易理论的不足之处我们总结研究了新新贸易理 论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知道企业的异质性来源于企业生产率 的差异,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企业的异质性紧密联系于企业的组 织的形式 . 并且分析贸易问题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模型与企业内生 边界模型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分析可以给我们分析研究问题提 供新思路新方法,也能够在更广阔的视角下分析国际贸易的新 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亮 . 新新贸易理论综述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19): 175. [2] 李春顶 . 新—新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J]. 世界经济文 汇 ,2010(01):102-117.
2021.05 商业2.0 5 基于客户需求的美年大健康营销策略研究 戴丽霞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通过问卷调研法了解杭州美年大健康客户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美年大健康的营销策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多触 点全渠道的营销策略,加快个检市场布局,提高体检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 关键词:美年大健康;营销策略;客户需求 一、调研对象 随机选取杭州美年滨江分院的客户作为调研对象。滨江区 是杭州市的一个新区,新区内的大型企业比较多,比如大华、 网易、阿里等。 二、调研方法 调研方式是在体检访谈现场进行问卷调研,总共收到调研 问卷 170 份。 三、调研结果 (一)性别 参与体检的女性 90 人,占 53%,男性 80 人,占 47%,这 说明相对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二)年龄 90 后参加体检的人数最多,占 42%,其次是 80 后,占到 32%。70 后和 60 后最少。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相对老年人更关 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80 后 90 已经成为我 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很多企业要求员工进行入职体检,有些 企业还把定期给员工做体检作为一项企业的福利政策。 (三)体检方式 从体检方式看,以企业为单位的团检有 120 人,占 75%, 个人参加体检 40 人,占 25%。这说明杭州美年健康分院在营销 策略上主要以团检为主,营销人员主攻企业团检,另外配合公 司的营销战略,美年健康滨江分公司在选址上也选择了企业比 较集中的滨江区。 (四)认识美年的途径 从认识途径看,通过公司推荐了解并选择美年的是 130 人 占到 68%,通过亲人推荐的占到 32%。再次反映了,团检在美 年健康营销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五)获取体检信息的方式 获取体检信息的方式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微博和公众号,各 占 38%,其次是软件占 15%,电视最低占 9%。这说明自媒体已 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 (六)消费者关注的因素 参加体检的人员最关注的因素是专业性,占 25%,其次是 出行距离(占 20%),排在第三位的是服务水平和社会口碑, 占 16%。检查设备、套餐价格和体检项目所占比例比较低,没 有人关注体检流程。 因此, 美年大健康要把提高体检的专业性, 服务水平和社会口碑放在重要的位置。人们对于套餐价格关注 并不是很多, 美年健康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套餐价格。 (七)对美年健康公司的认知 在对美年的认知中,中环境优良所长比例最高,占到 44%,其次是服务优质,占 26%,专业水准占到 6%,不够专业 也占 6%,美年健康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 平,加快流程建设上,同时,使预约更加方便。 四、基于调研基础之上的美年大健康营销策略 (一)加快个检市场的布局 美年近些年主要发力的是团检市场,作为体检行业龙头企 业的美年,今后应该把个检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个检是 一个庞大的市场,比如自由职业者、中老年人群。目前,正在 进行的数字化转型带来组织结构的变革,未来自由职业者通过 平台服务多家企业或者从事多种类型的工作将成为重要的发展 趋势,美年大健康要抓住这一机会,提前布局这一市场。另外 中老年人群是一个疾病高发群,是需要社会高度关注的人群, 美年大健康要通过自己高质量的服务和仪器设备为这部分群体 提供体检服务。 (二)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多触点全渠道营销策略 调研显示,目前,美年的客户主要是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 号了解到美年的。这说明美年在营销渠道的建设上并没有做到 多出点和全渠道的营销,或者说在这些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 体检并不像衣食住行等行业一样是生活必需品,是刚需, 很多人对于体检并不重视,同时体检是一个低频次的行业,因 此,只有通过多触点全渠道的触达消费者,给消费者传递关于 健康的知识、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才能促进更多 的人走进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 门店是触点、 网站是触点、 电视、 新闻、杂志等传统媒体也是触点。美年大健康可以把这些作为 触点,同时合理安排线上线下的营销角色。体检不像百货商场 一样,很多情况下客户并不是在偶然逛街的时候进去消费的。 参加体检的必然是通过朋友介绍,或者自身有体检意愿的才可 能去选择体检。 因此, 美年大健康要把重点放在消费者的画像上, 通过精准推送实现精准营销。 (1)以大数据引导精准营销,引流线下店 首先美年大健康可以建立智慧门店,通过收集周边 5 公里 之内的消费者的行动轨迹和行为特点,了解其是否有体检的需 求,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 其次和百度、360 等搜索引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客 户的搜索数据了解其是否有健康体检的需求,比如对于最近经 常搜索“体检”“身体状况 / 疾病”等消费者进行重点推送。 (2)线下引流线上,进行健康管理 消费者进行体检后并不代表服务的结束,恰恰是服务的开 始, 对于身体出现问题的, 可以导流到医院, 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对于身体没有问题的,可以纳入到美年的会员体系中,引导他 们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健康管理。 (三)提高体检的专业性 前面的调研显示,消费者对美年不太满意的是体检的专业 性。 因此, 未来美年大健康要把体检的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一是提高体检人员的专业水平,向公立三甲医院看齐,二是购 置精准的先进仪器。 五、结论 美年大健康是国内体检行业的龙头企业,美年大健康将继 续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医疗导向、品质驱动、服务支撑、 创新引领”在营销策略上发力,顺利实现转型。
经济管理 >> 6 《资本论》 方法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的影响研究 冯思宇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仔细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各个阶段的具体政策发展,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方法论对政策的产生和 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因此本文从 《资本论》 方法论的角度出发, 研究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以使我们更加重视 《资 本论》方法论,更加灵活的利用《资本论》方法论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资本论》; 方法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引言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开始萌芽,而他的萌芽是马 克思主义和中国经济建设的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特色主义发 展的起始点。自邓小平理论萌芽到 1987 年它的基本形成,可以 说这段过程使中国开启了特殊的社会主义道路之门。我们可以 发现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方法论对政策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 重大的作用,因此本文打算利用《资本论》方法论,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究。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全 部见解不是一种教义,而是一种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张薰华教 授认为《资本论》中的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并且将唯物辩 证法分为了“矛盾分析法,资本形态变化运用分析法,研究方 法和叙述方法,数量分析法这五种”。 还有一种观点则是林岗、张宇提出的,他们认为马克思方 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并且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原则可 以论述为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社会经济中整体和个体行为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对整个社 会经济制度的重要性,经济关系对政治法律和伦理的影响,实 践逻辑在经济发展中的体现。在本文中,我们使用林岗、张宇 观点中的四个方法论基本命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 行分析。 二、《资本论》方法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响分析 本文我们利用林岗张宇的所定义的《资本论》方法论原则 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几个因素即生产力发展、共 同富裕、坚持公有制进行分析,来说明《资本论》方法论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 一 ) 首先,我们对生产力发展进行分析,列宁根据自己对 于《资本论》的理解曾写道,应将社会关系归于生产关系,将 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生产关系 最重要的前提在于生产力水平,而社会主义先进的生产关系, 则必须有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与之相匹配。新中国对于经济发 展、经济建设很早就产生了重视,然而中间出现了一些波折直 到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当决定重新将国家战略中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从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了党和国家长久不变 的战略核心,可以说《资本论》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视, 是中国重新把生产力作为中心的理论支撑,而生产力发展是贯 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命题。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现低水平的平均主义,工人、农民与官 员收入差距很小。然而,经济总量的增长缓慢,极大地制约了 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于是,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提出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 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社会经济中整体与个体的关系这个方 法论原则可以用来解释共同富裕产生的原因、这个原则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未曾改变的原因。从整体主义原则出 发,我们就不仅仅从个人的角度来思考经济问题,也需要考虑 现实社会结构的历史延续性。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经济发展更重 要的是为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而不仅仅是满足人们自 利本性。而要从根本上实现人类幸福,而实现人类幸福必须要 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一直坚 持共同富裕原因,并且对这一原则的坚持永不会变。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直接生 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及狭义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 是社会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且生产资料公有制是 社会主义的标志。而实行公有制的原因在于生产的社会化,资 本主义下生产的生产方式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是之 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实行生产 资料公有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始终坚持公有制,但是 公有制在我国经济中的比例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变化在 不停的变化,原因在于尽管开放前的中国通过社会主义改基本 上实现了全部的公有制,但原先的单一公有制限制了生产力的 发展, 而生产力的发展是消灭私有制、 实行公有制的必须条件。 马克思指出, 社会主义应置于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基础上。 因此, 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改变完全的公有制和允许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才能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明确了解《资本论》方法论对于 中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决策、社会价值观等也产生了广泛而又 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于《资本论》方法论的探究 和认识,并积极的将其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使《资本论》方 法论在指导中国各方面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9 卷,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版, 第 406 页 . [2] 张薰华 :《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的应用》. [3] 林岗、张宇 . 《〈资本论〉的方法意义》- 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的五个方法论命题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4 卷,人民大学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44 页 . [5] 李砚忠:《理解中国经济奇迹—基于政策连续性和制 度弹性的视角》,《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 年第 2 期 . 作者简介:冯思宇(1995.3-),男,山西省长治市,福建 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封面
共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