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2021年第11期 总第23期 主管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 销售与市场杂志社 社长/总编 张 煜 副总编 黄瑞华 傅冰 副社长 张树军 丁晓峰 执行总编 尚 文 执行副总编 曹 飞 采编中心 王芳东 陈 思 陈 伟 蒋冬梅 王 俊 付道学 黎玲斯 王 欢 杨 萍 新媒体中心主任 魏林甫 办公室主任 王 辉 发行中心 李艳艳 美术编辑 何银师 文字校对 万立军 论文查稿电话 0371-55198016 027-50461309 邮箱 shangye_66@163.com shangye234@163.com 社址 郑州市金水东路39号河南出版产业园C1三楼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1-1406/F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5-3530 邮发代号 36-609 广告发布登记号 金市监广发登字【2019】012号 定价 RMB20元 印刷 廊坊市瀚源印刷有限公司 商业 2.0 1、本刊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稿件凡经刊登,即视作作者同意授权本刊使用其作品,其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版信息网络传播、无线增值业务权,且本刊 有权或授权第三方再使用,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 3、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各种使用方式的费用。 版权声明
2 经济管理 1 浅析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经济危机与安倍经济学/冯 原 2 做优金融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朱夏茜 3 关于“数字财政”系统试行下对乡镇财政影响的探析与思考 /陈颖欣 4 绩效管理与同业对标考核体系的融合要点/慈晓玲 朱安民 5 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烟草行业管理模式研究/邓旭华 6 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变化趋势及中国对策/董 纯 7 大数据环境下电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董 珊 8 企业税务风险问题的研究 ——以 A 实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金 涛 9 军队物资采购供应商管理研究/李 博 宁高峰 王开智 10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浅析/李 佳 11 探究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李 莉 12 会宁县农村地区反假币工作难点及应对措施/李兴勃 13 农村经济及金融融资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梁 友 14 当前基层央行国库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刘昳琴 15 数字经济对事业单位会计业务的影响研究/刘利婷 16 火电工程的合同造价管理与控制/刘 帅 17 刍议全过程审计的成效与不足/刘 欣 齐 阳 18 数字经济时代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邱文文 张振凯 19 外币借款会计核算及风险控制浅析/苏丽娟 20 医院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路径分析/孙嘉怡 21 基于金融风险管理视角下金融对外开放研究/孙 洁 22 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约束机制/王何香 23 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及优化分析/王建楠 24 公司创投股东减持行为及收益特点研究/魏 野 25 基于网络经济的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向 磊 26 代建制运行中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风险评价与控制/徐龙波 27 有关混合所有制医院成本控制分析/杨 娟 28 重视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推进金融业务产品发展/易赛男 29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跨江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以江苏江阴 - 靖江工业园区为例/袁 仁 孙 剑 30 工商管理对金融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岳 静 31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现状及改进对策/张若初 32 信息时代下高级会计师体系建设的分析/郑小容 33 钢结构加工厂降本增效措施探索/李松娥 34 持续推进产业强市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研究之镇江经验/冯乐乐 36 浅析国有企业理财的风险及控制/冯逸阳 38 新时代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研究/高雁云 40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白瑾儒 41 “互联网 +”商业模式下的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分析 /顾露露 43 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江 才 45 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新疆农信社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卢雪梅 47 试论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应用现状与对策/陈 松 48 除去属性,从技术层面再探比特币/牟倩倩 50 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徐惕若 52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付清鸿 53 产业政策调整与企业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何 玲 54 我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余 敏 55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 皓 5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曾 玲 57 新收入准则解读/毕英君 王吉才 58 新能源企业税务风险识别及防范对策/陈新东 59 跨教育业并购的动因分析/耿郁新 岳文赫 61 产业经济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的相关探究/刘春艳 62 机构投资者对创业创新质量的影响/聂涧泉 63 新发展理念下甘肃临夏实现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有效衔接问题 的思考/祁金芳 65 存货内部控制案例研究 ——以 YL 公司为例/芮 俭 66 电力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的衔接 /苏进胜 曹春莲 张云凤 马守丰 67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海外并购案例研究 ——以 J 国际并购 LF 集团为例/王璐珂 69 ST 公司利用盈余管理行为“摘帽”研究 ——以 *ST 盐湖为例/王荣艺 70 浅析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王依祎 杨 梅 71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杨镇玮 73 新基建审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姚 飞 74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研究/袁世伟 75 探究新常态下财政投资项目管理/宗慧娟 77 基于模拟投资竞赛视角下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研究 /黄 慧 张 磊 79 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税收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探究核心要点 构架/徐晓霞 80 浅析现代经济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迟皓阳 82 “互联网 +”下的国际贸易转变策略探微/华 静 83 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思考/李倩男 84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我国物流发展分析/廖玥茹 86 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王杰民 87 房地产经济的风险成因及解决措施/杨艺丹 88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探析/招源斌 90 互联网金融投资的特点与风险防控/郑 榕 91 “房住不炒”政策对房地产业的正面影响/练 斌 92 资源型城市产业投资分配的经济效应/郭 伟 94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负影响/段瑞鹏 96 浅谈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何宇豪 98 基于生存分析法的 P2P 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研究/刘 琼 100 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优化研究 ——以摩拜为例/缪慧能 102 星巴克的商业模式优化研究/张小艳 104 全球金融科技监管的现状与未来走向研究/叶 杨 106 中国城市住房租赁价格指数与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格兰 杰因果关系/练 斌 刘瀚愉 陈铭涵 107 经济体制转变中经济法与经济法学的转变研究/张佳丽 108 基于战略实施视角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以 LT 集团为例/常耀辉 财务金融 110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崔鑫宇 111 基于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理念的 1+X 证书制度建设探究 /高唯微 112 基层银行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武敏纯 石 松 113 国有企业重组财务管理研究/靳 泽 114 信息化环境下财务舞弊现状及应对策略/池佳静 115 关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审计方法的思考/戴 璐 116 浅谈财务知识学习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邓晓丹 117 金融单位财务管理机制体制研究 ——基于英大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情况/杜青青 118 绿色金融背景下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模式探析/嵇史君 119 财务大数据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姜 科 120 浅析建筑业差额征税的财税处理/刘 芬 121 审计过程应当怎样进行职业判断/刘姝涵 122 浅析如何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建设/罗 珺 123 供电公司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分析/罗 芸 124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分析/任辰洋 125 电力系统财务管理中风险控制方法的应用/宋婉瑶 张 旭 126 基于大数据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分析 /王 丽 谈 蓉 127 浅谈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王 竹 128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研究/吴 霞 129 项目投资决策中的财务经济评价方法应用/熊 尹 130 服饰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及内控应对措施/晏 慧 CONTENTS 目录 2021年11月
3 131 业财融合与管理会计转型研究/尹夏云 13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书中观点之于财务工作应用/张志英 133 财税信息化下的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陈瑞林 135 分析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向/孔令强 137 企业如何进行绿色财务管理/李隆昊 139 浅谈电力企业财务成本预算管理与控制/孙冬霞 141 大数据视角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研究 /覃瀚立 王丽荣 143 试论数字货币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未来发展前景、变革与重构 /姚 培 145 企业财务管理运用税务筹划所含风险与防范分析/丁骁宇 146 公共安全责任视角下的企业管理会计研究综述/何 婷 147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江景霞 149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刘海龙 150 关于机电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分析 ——以 SLJD 消防工程有限公司为例/刘 庆 151 财务风险角度下的农业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马金凤 唐佳贤 153 浅谈建筑行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吴东皋 154 关于税务师事务所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与合理规避分析 /张春松 155 人工智能时代下企业财务会计改革探析/张明亮 157 乡镇财政管理现状及对会计核算的研究/张如晶 158 财务一体化监管平台助推教育系统内控制度建设/诸文国 159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对民营企业投资的影响/邹继东 161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何 懿 162 基于集中管理模式下如何加强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解析/项钰莹 163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以珠海格力电器为例/高 明 孙继雅 薛 雷 164 浅谈通信行业财务报表分析/范烨凯 165 区块链视阈下财务费用报销系统研究/李淑莹 168 关于二连市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会计人员短缺问题的浅析 /朱小力 169 战“疫”后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与转型/沈红梅 杜 敏 171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我国建筑行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左丽文 企业文化 174 企业职工医保服务的完善与创新/曹改英 175 提高主题党日活动质量研究/慈林宏 176 探索信息时代电力企业培训工作新举措/方学珍 177 浅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方法和路径/冯 赛 178 勘察设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薪酬体系优化/耿晶晶 179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发展研究/陈爱宁 180 弘扬党建文化 提高服务质量/江明珠 181 油田企业政工工作难点及解决方案/刘 啸 马 龙 梁 涛 182 如何推进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刘 兵 183 习近平总书记德育思想的特征及其当代价值/刘晓波 184 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探究/罗小放 185 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孟 静 186 浅析共享经济时代下企业员工培训开发策略/朴艺芳 187 企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的建设/任 轩 188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历史发展研究/陈 程 189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石江斌 190 对标“七个有力”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孙艺超 19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田 婷 192 企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推行全员经营的管理路径/王大春 193 汇利德电气公司员工薪酬管理体系研究 /王 韧 刘 曦 朴艺芳 194 事业单位改革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探究/王宗满 195 以“党建 + 成本”模式提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毋哲强 196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刘田翔 杨璐萌 197 物联网公司员工忠诚度的培养问题与解决对策/闫 浩 198 新时期如何做好国企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朱 龙 199 新时期报社思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朱宗淼 200 论国企蝶变中创新治理发展方向/牛 霞 201 HRBP 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角色误区/柴秋月 203 互联网行业人才梯队建设体系的搭建/罗嘉慧 205 A 公司产业升级之路探索研究/郑华平 207 基于加强油田政工队伍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有效性 /马 龙 梁 涛 刘 啸 208 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整合分析/田 婷 209 加强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唐声文 21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文旭东 211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应对变局的伟大实践及经验启示/姚 晓 213 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与培训的风险管理/袁迎科 214 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与优化策略/章 昕 215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进展探析/左双铭 217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陈金梅 218 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研究/姬自然 219 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李珮珊 创新创业 221 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刘丽娜 22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问题研究/常借铭 223 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研究/顾英楷 224 淘宝网店宝贝上下架如何布局/蒋秀红 225 雄安新区大学生创业管理政策创新研究 /任铁争 张 坤 王宏兵 226 监督创新促进企业高质量稳健发展/苏柳青 227 加快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王振华 228 金融科技对政府产业扶持引导的作用研究/吴尧林 229 对顺丰物流促进电商发展的思考/张凤娟 230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研究/赵 蓉 231 刍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产业/朱 蓓 232 管理创新的路径与机制 ——M 公司纵向案例分析/朱婧雯 233 电网企业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项目全价值链预算管理体系 研究/邹 婧 234 新时期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研究/陈 希 235 基于微笑曲线的我国文创产品产业链升级研究/郝丽敏 236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崔守伟 238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李 楠 240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李 渊 241 去产能压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李秋坛 242 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青岛市外贸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高 浩 宫 萌 244 探究知识产权法律对技术创新的功能及影响/林 林 245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陈天琪 246 试析大数据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郭 贝 247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 力的思考/马博慧 249 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路径与策略/马真龙 250 新规下社区团购何去何从/孟 良 251 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王宏亮 253 浅谈“喜憨儿”就业工作帮扶研究/吴 浩 254 探究互联网金融模式共性基础与服务实体经济效果差异 /姚世杰 255 二元合法性视角下企业扶贫动机研究/曾宪煜 257 国产动漫产业分析 ——以盲盒为例/周 菲 刘 群 林浩南 葛星宇 258 电商供应链融资模式存在的风险及对策/郭昱廷 260 浅析电子商务平台对“大数据杀熟”的监管义务/王 琪 263 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与创新研究/黄 卿 264 澳门大学生及研究生创业意欲的初步分析/刘瀚愉 265 网络直播平台收入确认的审计风险研究 ——以 WXY 直播平台为例/陶 乐 267 新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蒋传龙 邓连庆 孙 裕 268 智慧制造在电子工厂的应用及展望/陈 微 270 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业融资新路径/张连红 教育研究 272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葛桂锋 273 乡村振兴视野下金融教育的可行性路径研究 ——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戴文博 274 中职舞蹈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薛 娣 275 转型背景下能源经管类人才培养的现状及优化策略/高 洁
4 276 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实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郝建秀 277 中职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探究/惠晓燕 278 商业模式的社会科学属性和相关展望/金程枫 李 焱 279 以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探讨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问题 /李迅举 280 基于“互联网 +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电子商务理论课程教学 探析 ——以《网络营销》课程为例/刘美兰 2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与实践研究/宋春雨 282 “三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建设研究/宋丽丽 283 中职电子商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王金伟 284 小学数学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布置作业与学生自律性格形成的 探究/王 敏 285 基于非遗文化形态下幼儿教育的环境创设与开发 /王 瑞 朱肃肃 286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如何改善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效果的分析 /徐利可 287 关于新时代党校如何开展党史教育的研究/杨 婧 文华琴 288 心理学视角的青少年暴力犯犯罪成因探究/刘俊燕 289 旅游管理类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构建策略 /张 燕 290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金融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王云云 291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贺新宇 293 3DS 建模技术教学探讨/王琰萍 294 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背景/青 松 295 中职舞蹈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薛 娣 296 经济分析方法在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问题/白庆玲 297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开发与应用/李月月 298 寝室人际关系的引导与寝室成员心理健康的干预机制/杨 艳 299 经济法学发展中的理论问题研究/杨有敏 300 经济法与民商法法律责任互补关系探讨/殷海芳 301 浅谈从教育入手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赵立尉 302 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研究/胡莉铭 303 地区职业教育协同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以彝族地区为例/游 佳 王 艳 304 “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需求探析 /陆 玲 306 农产品与高校食堂物资供应链衔接研究/郭子涵 高 红 307 课程思政视角下构成教学设计研究/刘 璇 308 单元整体教学下精准阅读目标浅谈 ——以四上四单元《女娲补天》为例/周蒨蒨 309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刘 森 310 对疫情后各高校学生对运动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温国鹏 高相龙 徐叶凡 311 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问题探讨/林少林 信息技术 313 摩轮低压铸造生产技术研究/沈承敏 孙归平 朱东阳 314 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探讨/李 磊 315 软件系统集成项目风险管理浅析/刘 娟 316 在建筑设计中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分析/潘红卫 317 高校智慧后勤的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关键研究 /肖后武 汪钗平 318 智能生活下的智能衣柜的技术研究 /郑友凯 邱小龙 朱泽丹 王 露 319 浅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要点/马珍珍 刘 雪 320 智慧机场的大数据管理在机场商业中的应用/邵亚萍 321 冲压模具常用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工艺应用研究 /袁 振 周恩泽 322 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王琰萍 323 温室大棚开沟器刀片的设计/高 远 杨 慧 业界交流 324 改革医院人事档案管理 , 促进人才资源利用/程巧花 325 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达晓丽 326 办公室文书档案收集与归档工作管理探究/杜志红 327 信息化背景下残疾人就业模式及政策支持路径分析/顾景荣 328 运营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与优化路径/胡永凯 329 论如何通过精益生产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胡 志 330 结构功能理论视角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黄朝龙 331 采煤塌陷区搬迁村庄耕作半径变化特征及影响研究/李晓琨 332 基于八项智能教育理念的城市公园儿童空间色彩探究 ——以诸暨市城市广场、市民公园为例 /李之俊 刘文静 金 滢 王杰杰 333 关于提高疗养院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梁 伟 334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管理策略分析/刘爱华 335 绿色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刘冯杰 336 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研究/刘丽娜 337 火电企业电气运行的节能策略/刘章琦 338 当前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理念及经营策略探究/刘志国 339 浅谈企业专利申请与专利保护策略/陆晓梅 340 新时期中青年人群面临压力与对策探析/商 政 341 油料社会化保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苏 丽 342 加快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的路径选择/苏萌荃 343 分类分层岗位管理的实践与效果/汤 红 344 城市排水压力在我国极端降水变化趋势下的影响研究/万义辉 345 电梯维修保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王继奥 346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进程中乡土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王俊晖 高 红 347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关键技术/王琳玉 348 浅谈国内物流大通道构建/王文杰 349 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模式浅析/翁玲燕 350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进展、困境及破解对策/吴玉婷 351 浅析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杨 杰 352 基于电厂运行经济价值的煤化验误差来源及处理研究/杨 翊 353 内冯村红绿色旅游与文化相结合让古村变得更俱魅力/叶则东 35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于 洋 苗恒源 355 浅谈 EHS(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生产企业中的 应用/于瀛莹 356 浅析共享服务中心(SSC)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张 峰 357 广场舞对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调查研究 ——以吉安市部分社区为例/张焕卫 358 互联网时代国企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周军伟 359 一种基于长短期偏好序列的推荐模型/边 晶 李国梁 360 基层计量检定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周维霞 管泓瑞 36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济南市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优化研究 /周雪聪 高 红 362 浅谈微生物制药技术与发展/李 欢 363 分析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宋明严 364 浅谈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杨 帆 365 乡村振兴视域下遂川县茶叶产业扶贫模式研究/黄 春 367 威权领导与员工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龙丽平 369 县乡村交通客运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邢 伟 371 试论大型文化演出活动的节目编排技巧新探/赵晓平 372 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公司法路径/高雪雁 373 基于经济法学视野的惩罚性赔偿适用问题研究/王林根 374 从行政管理角度谈做好办公室工作的认识/吴亚东 375 论公司侵权中主导决策股东的连带责任/张佳琦 376 如何做好合同档案管理工作/陈 蕾 377 改革开放以来党政领导选拔任用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来 璇 378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罗 宇 380 退休职工社会化移交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罗 芸 381 品牌在市场营销中作用的认识与分析/王 端 382 试论事业单位怎样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管理模式/谢要先 384 后谷咖啡品牌营销问题与对策/袁 蕾 张 佳 刘艳华 385 论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及电子化/臧林怡 张俊岭 386 浅谈如何构建契合员工心理需求的激励机制/张 欢 388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新生代员工管理分析/俞 义 389 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实践探索及问题对策研究/冀 强 390 关于人本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几点探讨/刘陈辉 392 浅析定位策略在新媒体运营中的运用/王 芳 393 公务员差异化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赵隽平 395 浙江省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项目价值研究/赵 惠 卢海英 396 特钢企业炼铁工序降本增效研究/娄国领 397 新时代下,老旧小区如何重焕新颜/王 莉 唐佳欣 398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探讨/王 莉
2021.11 商业2.0 1 浅析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经济危机 与安倍经济学 冯 原 武汉理工大学 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但随着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加上其他种种因素, 日本经济鼓起的泡沫破裂,金融危机爆发并造成股市和楼市的崩盘,给日本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打击。面对日本经济现状,日本首相 安倍晋三提出了安倍经济学。 关键词:经济危机;安倍经济学;通货紧缩 一、经济复苏 二战后日本经济崩溃,冷战格局下,美国对日本实施扶植。 日本背靠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经 济政治环境变化以及日本经济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主导产业选择失误等一系列原因,日本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泡沫助长 (1)《广场协议》签订,促进了资产泡沫化。日本经济快 速发展使美国出口遭受打击,美国召集四国签订《广场协议》。 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给日本出口造成极大冲击,再加上金 融市场自由化政策, 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最为繁荣的楼市和股市, 吹起了一个巨大的泡沫。 (2)日本央行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政府税制改革进一步 鼓吹泡沫。为了持续刺激经济和应对出口下滑,日本央行做大 信贷规模,下调基准利率,日本政府也推行了税制改革,过剩 的流动性鼓吹起了越来越大的泡沫。 三、危机爆发 1989 年,日本意识到经济过热带来的威胁,在极短的时间 内把贴现率拉回了 6%,快速的加息使市场上流动性瞬间降低, 泡沫破裂。 率先是日本股市的崩盘,几乎所有证券公司都巨额亏损。 并且由于银行的许多贷款收不回来,出现了大量坏账。同时企 业破产,大量不动产涌入市场,失业率激增;每个日本人都被 动变成空头,恐慌抛售股票,政府收紧房贷、推行地价税政策, 房价急转直下,资本市场崩溃。 四、危机影响 (1)GDP 增速骤然冷却,失业率激增,通货紧缩显现, 日本陷入了“低欲望社会”的深渊,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经济危机后,日本经济低迷,各个市场相继崩盘并陷入了 恶性循环,实体经济崩盘。企业受了严重挫折,为了存活大量 裁员,失业率激增;遭受失业潮的人们不再消费,市场流动性 枯竭,显现出了通货紧缩的现象;日本陷入了“低欲望社会”, 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潜力大幅缩水。 (2)银行信贷萎缩加剧,金融机构不良债务增加 经济危机爆发后,企业贷款需求降低,许多企业开始不符 合贷款的信用条件,银行放不出贷款,信贷需求萎缩。同时金 融机构盈利能力逐年下滑,不良债务率直线上升。 五、金融危机爆发原因 (1)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催化剂 冷战格局下,美国对日本采取了冷战扶植政策,使日本经 济迅速恢复, 然而冷战结束后, 世界格局由两极逐渐转变为多极, 日美贸易出现摩擦。 美国召集四国签订了 《广场协议》 , 日元升值, 助长泡沫。 (2)政府错误地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直接原因 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并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政 府采取了错误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放弃自由经济策略;采取宽松 的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泡沫迅速膨胀;然后又在短时间内将 基准利率提高,使市场上的流动性迅速降低,最终刺破泡沫。 (3)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局限——根本原因 高度的国家干预对战后初期资金短缺的日本非常有用,但 随着社会复杂度极大提高, 官僚体系无法掌控复杂的经济体系, 金融机构间缺乏竞争力,金融监管机构贪污腐败盛行。这时政 府应减少直接控制而强化监管和服务功能,让个人和企业成为 市场主体,但政府并未做出及时有效的改革。 六、日本经济改革与“安倍经济学” 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经济改革迫在眉睫。安倍上台后, 针对日本经济现状提出了安倍经济学,其既定目标就是使通胀 率达到 2%,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他在初期提出的旧“三支箭”。 (1)货币政策 在货币政策下,安倍又细分出三点,其一是大力实行量化 宽松货币政策,其二是为鼓励投资实行负利率政策;其三是为 了推动产品出口而实行的日元贬值政策。但由于政策实行期间 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实施灵活的财政刺激政策 其措施是制定大额政府预算,创造就业岗位用以解决失业 率过高的问题,使 GDP 增长率达到 2%。,这一政策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CPI 由负转正,通货紧缩有了一定改善,但 GDP 增 长率未达到 2% 的既定目标。 (3)结构性改革 这一政策旨在解决经济危机暴露出的社会问题来振兴经济, 为日本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如鼓励妇女和外国人在日本参与 工作;进行企业所得税改革使企业拥有更多资金等。 七、安倍经济学效果 (1)正面效应 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大体持续了 80 个月的增长,同 时日本失业率下降到了较低水平,鼓励外国人在日本就业也取 得一定成效,弥补了日本的劳动力缺口。此外,其对企业的一 系列改革措施也使企业利润明显增加。 (2)负面效应 安倍经济学虽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效果,但从长期看,负面 效应也十分明显。 央行大规模购买国债、 股票, 使日本国债市场僵化, 股价扭曲;日本政府债台高筑也导致日本本土市场萎缩,加剧通货 紧缩,若此时全球经济环境出现一定波动,就会让日本陷入更困难 的境地。同时,国民对经济增长“无实感”。国民工资并未出现显 著提高,且临时工岗位较多,普遍工资较低、稳定性较差,人们担 心失业。因此,虽然日本的失业率降低了,但消费动力依然不足。 总体而言,安倍经济学在短期内缓解了日本通货紧缩,但并 未达到既定目标,即 2% 通胀率,日本仍无法逃出经济危机笼罩 的阴影。值得肯定的是,安倍意识到了日本深层社会问题对经济 的影响,应当为可持续增长创造环境,经济改革不能单靠大量发 放货币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还应该更注重那些会潜移默化影 响经济的因素。同时安倍还应意识到,日本政府的巨额债务始终 是个定时炸弹,日本需要避免政府债务过高而带来的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1] 徐梅 .“安倍经济学”有得有失 [J]. 世界知识 ,2019 (18):14-16. 作者简介:冯原(2000.10-),女,汉族,海南海口,本 科在读,武汉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经济学。
经济管理 >> 2 做优金融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朱夏茜 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西安分局 摘要: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起步之年。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金融服务如何助力 乡村振兴是一个关键节点。本文从金融服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探索,进而分析金融助 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 关键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一、金融服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一)金融服务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 2018 年我国印发出台了《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的意见》,特别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 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金融如同经济的血液一般,金融服务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也是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作的主要工具。 (二)乡村振兴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 从长远来看,我国的金融政策和导向往往是偏向工商业等 “非农业” 的, 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足, 乡村振兴需要对创业农户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同时,基于农 业的基础性和维护粮食安全的公共性,我们也必须给予农村创 业人口更多的金融支持。 (三)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互相促进 无论是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农户创业 , 还是金融服务创新 在我国都还处于发展初期。从协同视角来看,金融机构应当基 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状况,围绕着农村农户自身的成长 与演变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创新,并通过支持农 村农户的创业去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完成乡村 振兴。 二、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一)积极支持解决贫困地区的“三保障”问题 金融产品拟在助力教育脱贫,广泛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教 育学校优化布局和标准化建设。近年来,政府助力健康扶贫、 助力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以提升危房改造质量和饮水稳定性 为重点,基础设施显著提升。 (二)通过投放金融产品支持产业脱贫 对于农村地区,通过引进优质的公司,使得更多的贫困家 庭获得就业和参股的机会, 以增强内生发展的功能。 依托猪、 牛、 羊、 土豆等地方扶贫产业, 通过 “政府指导、 市场运作、 产销联动” , 促进建立优质工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工业化工企业协 会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系机制。同时,积极促进贫困地区新兴产 业和新形式的发展,农村建设一批产业整合发展示范园区和农 村“双创新”建设基地。 (三)巩固易地扶贫和搬迁后脱贫不返贫 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专项行动,提升搬迁安置区的 后续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支持“万户助 万村”扶贫攻坚行动,加强与各级工商业联合会的深入合作, 重点扶持实力雄厚、效益好的优秀民营企业。 三、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农业银行在有针对性的金融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 著成绩, 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经济基础,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有效的金融产品不足,目前金融服务脱贫攻坚产品仍 然以零散的小额短期贷款为主导,难以满足在减轻贫困中起更 大作用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商业实体 的发展需求。二是金融服务脱贫攻坚“造血”能力低下。资金 投入与风险防控未能有效结合,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市场意识 及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目前仍存在被动脱贫现象。三是联动协 作不够紧密。减贫的质量和效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地方政府 的协调和合作还远远不够,风险分担和补偿有待改进。金融共 享机制需要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农村金融环境。 四、提高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 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胜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已 由原来的精准扶贫逐步转向为实现乡村振兴。农业银行必须坚 决执行中央政府的脱贫攻坚决策、强化责任,在脱贫攻坚取得 的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金融 服务乡村振兴模式,切实提高乡村振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完善金融产品体系,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一是根据乡村企业就地创业就业等信贷资金需求,合理地 去确定授信金额、期限、利率及担保方式,致力于创新发展小 额信贷产品。二是充分发挥金融引导和杠杆作用,促进农村绿 色产业发展,加大投放农村绿色信贷力度,完善绿色农业信贷 机制,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生态农业建立“绿色贷款通 道”。 (二)实施互联网服务“三农”,克服疫情对农业产品销 售及产业链运转的影响 农业银行应充分利用防疫应急渠道和恢复生产绿色通道的 优惠信贷政策,支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恢复生产。具体来说, 应进一步关注服务重点,扩大服务范围,增加农村地区电子网络 设备的布置;关注农村市场中移动支付的潜力和空间,以移动银 行和微信银行为载体进行推广金融产品的动员和互联网化;帮助 相对贫困的村庄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并在线创建特殊的农副产品销 售渠道,适应当地条件以使乡村振兴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化。 (三)加强银政沟通、银企合作、银金融合及银村共建 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各级乡村振兴局、财政办、金 融办、监察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支持;加强与各级政 府以及财政、农业、工商、国土、税务、法院等有关部门的对 接和联系,协调政府风险的建立。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强 与其他金融机构、保险公司、金融租赁机构和其他非银行金融 机构的合作,促进“机构联动”和“银政合作”等信贷模式, 探索和完善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直接融资借助良好的间接融 资机制,并建立共同的风险和价值共享服务体系,以提高金融 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琚丽娟 . 农村反贫困中金融扶贫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 [D]. 西南大学 ,2014. [2] 金占跃 , 党建勋 . 农发行内蒙古分行 . 完善工作机制 提升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N]. 农村金融报 ,2020-05- 18(B07). [3] 刘华 . 提升精准性和有效性 破解金融扶贫难题 [N]. 中华合作时报 ,2019-01-25(B03). [4] 经报评论员 . 加大金融扶贫力度 提升精准度和有效 性 [N]. 云南经济日报 ,2016-09-01(A01). 作者简介:朱夏茜(1990.11-),女,汉族,陕西商洛人, 硕士毕业,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银行内部审计。
2021.11 商业2.0 3 关于 “数字财政” 系统试行下对乡镇财政 影响的探析与思考 陈颖欣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财政所 摘要:随着“数字政府”工作的推进,“数字财政”试点市县成功上线,广东省第一批试点市县从 2021 年 1 月起开始使用“数字财 政”试行系统,然而,新系统试行下的不稳定性对各级财政的正常运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乡镇,在“数字财政”下,财政角色也由一个 独立的单位转变为区级财政的下属部门,角色的变换对乡镇财政统筹运行有着极大的影响,笔者就本地区乡镇面对“数字财政”的现状展 开思考和探索建议。 关键词:数字财政;乡镇财政 一、“数字财政”的推广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开局,科技发展将我国推进到大 数据时代,“数字政府”、“数字财政”建设成为大势所趋。 2020 年 3 月广东省财政厅印发《“数字财政”系统上线方案》 的通知,意味着广东省财政迈向“数字财政”新台阶。2021 年, “数字财政”在省内第一批试行市县内全面推行,各单位预算 编制从项目库录入起,到一上一下、二上二下,“数字财政” 系统逐步投入使用, 在第一批试点市县的先行先试、 查漏补缺下, 紧接着在第二、三批试点市县逐步推广,并且不断完善。 二、“数字财政”对乡镇的积极意义 1. 有利于专项资金垂直监控。“数字财政”系统由上至下 垂直关联,乡镇作为财政支付系统中的最后一级,按照以往的 做法,需要定期逐级上报支付进度,而在“数字财政”系统中, 上级部门能够随时对专项资金进行垂直动态监控,监督资金拨 付的进度与合规性,同时也有利于审计等相关监督部门对各项 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查。 2. 有利于进一步监控乡镇预算编制与执行。 在 “数字财政” 系统中, 区级根据乡镇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收入增长任务, 确定下一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数,加上省、市返还金额, 定为该乡镇预算财力。再将镇预算财力减去区财政代扣代支部 分、上解部分、应还债务部分,剩余的才为乡镇自行编制预算 财力,但也必须以优先保“三保”为前提,压减非刚性项目, 乡镇预算编制更合理规范。 3. 有利于严格把控资金拨付。在“数字财政”系统中,乡 镇拨付程序与以往大有不同区级严格把控预算执行,乡镇从单 位支付经办岗先提交用款计划,经区级财政审批通过,才能申 请授权支付拨付资金,而区级对乡镇用款计划层层严控,申请 计划必须先计提 20% 备用金,再按季度均分用款计划,通过严 控用款计划的审批来严控支出,有利于控制国库中镇级留成财 力,稳住“家底”。 三、“数字财政”对乡镇的影响 1. 乡镇角色的转变 乡镇作为独立核算的单位,财政预决算需要通过乡镇人大 会议通过执行, 然而在 “数字财政” 中, 需要以国库作为财政单位, 而国库是由区级财政统筹,所以乡镇只能作为区级财政的下属 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经过各级分成后,归属镇留成的部分 由区级统筹,直接统发镇级负担经费。因此,乡镇以往作为独 立核算的单位, 在 “数字财政” 下, 只能作为区级财政的下属部门, 丧失了统筹全盘的独立核算的单位角色。 2. 乡镇财政资金运转模式的转变 在“数字财政”中,乡镇角色产生极大转变。以往乡镇作 为独立的核算单位,拥有“大财政”账户,通过集中支付,统 筹和监督镇内各单位资金审核、拨付和记账,使用“数字财政” 后,取消原来“大财政”预算内、外账套,将相关银行账户内 的余额上划区级财政,再归垫到乡镇政府基本户,资金拨付暂 不受区级在线监督。这是为推进“数字财政”系统顺利上线, 采用的过渡方式,但长远看来,并不符合集中支付要求,也不 符合相关监管要求,需要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3. 乡镇总预算会计角色模糊 在“数字财政”中,乡镇不再保留总会计角色,但是区级 财政认为,乡镇作为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总会计角色还是有 存在的需要,解决方案就是继续利用旧系统录入总会计帐作为 辅助帐。 但是辅助帐对于 “数字财政” 而言, 并没有实质性意义, 仅仅是辅助核算作用。 四、探索解决方案 1. 利用部门编码根节点的汇总作用 通过各部门编码根节点提取下属部门数据,生成类似总会计 帐的汇总数据。数字财政系统采用适合于垂直管理模式的树形拓扑 结构,在区级财政的统管下,各镇政府及镇级事业单位通过单位编 码和单位名称建立单位(使用部门库)库,如 A 区编码为 8,A 区 a 镇政府编码为 801001,a 镇派出所编码为 801002,a 镇公共服务中 心编码为 801003...... 如此类推,A 区 b 镇政府编码为 802001,b 镇派 出所编码为 802002,b 镇公共服务中心编码为 802003...... 由此可见,各镇虽然在区级统管下,但是仍然可以有用于 区分各镇主体的根节点,探索利用树形拓扑结构根节点的优势 和特点,结合大数据赋能,通过镇级根节点编码的区别,提取 各镇政府及镇级其他部门数据汇总,这有利于汇总全镇数据, 使镇级既能以部门的角色在“数字财政中”运作,又能满足乡 镇作为独立核算单位的特殊需要。 2. 充分利用会计双分录的优势汇总数据 根据 2018 年财政部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科目和报表》 与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有关衔接问题处理规定的通知,行事单位会计帐最明显的改变 就是由单分录转变为双分录,包括“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 分录,而在这双分录中的“预算会计”分录与“公共财政预算” 分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探索利用大数据赋能之势,提取镇 级各部门“预算会计”分录记账情况,汇总全镇数据,生成辅 助总账、明细账。 3. 引进专业财务人员提高岗位适配性 现阶段,乡镇单位因缺乏专业财务人员,会存在经办与审 核职能的重叠情况, 针对此类问题, 可通过设置特约会计员角色, 配齐人员, 合理分配单位经办、 审核等职能, 从而更好地发挥 “数 字财政”的优势,提高效率。 “数字财政”上线工作涉及本地业务梳理并与全省统一规 范保持一致,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数字财政”工作的极端重 要性,为更好地发挥“数字财政”的效能,需要不断探索,进 一步强化专班配备力量,压实主体责任,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经济管理 >> 4 绩效管理与同业对标考核体系的融合要点 慈晓玲 朱安民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巴州供电公司 摘要:本文对绩效管理与同业对标考核体系的融合要点进行了全面探讨,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绩效管理;同业对标;考核体系;融合要点 1. 工作背景 所谓的绩效管理实际上指的就是管理人员通过一系列有效 的手段使得工作人员各项活动的最终结果和组织目标相一致。 该项工作进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得部门工作绩效得到实质性 的提升。同业对标工作的进行质量对于绩效提升而言有着非常 重要的意义,是提升组织绩效的主要工具之一。该项工作在实 地进行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不断对同 行一流企业的实践进行有效研究。并且和本单位的同种工作进 行对比判断,最终使本企业的各项工作得到更好的保障。当前 电力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关管理人员不断采取有效方 式对其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 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要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将绩效 管理工作与同业对标工作进行有效的融合。采取自上而下的方 式对各项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职责以及具体的工作流程进行有 效确定,加大对企业整体管理体系实际运行质量以及效率的关 注力度。最终保障公司的整体绩效得到有效提高。绩效管理工 作由于在实际进行中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往往属于人力资源部 门的工作,而同业对标工作管理由于其工作性质为了方便其进 行一般将其归口于办公室。同业对标工作在实际进行中更加侧 重于对整个公司的业绩进行提升,而绩效管理工作在进行中则 着重于从上而下的过程管控。这两项工作的进行过程已经具体 方式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最终目标一直都是为了让企业 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在企业开展 这两项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重复。这一问题 的存在很可能导致管理责任划分不清、 重复考核等一系列问题。 2. 工作方法 为了有效促进绩效管理与同业对标考核体系的融合,在 2020 年我国某一企业提出绩效管理与同业对标工作精细化管理 提升这一重要理念。为了促进这两项工作的有效融合,要求各 个管理部门对这两个体系的实际交叉范围进行全面确定,从而 使得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得更加细致。将同业对标考核指标进行 有效分解,将其整合到绩效考核体系当中。以同业对标过程管 理作为绩效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在对年效绩效合约进行有效 划分的过程当中将全员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实现全覆盖,并且为 了提高工作进行质量将其和绩效薪金发展以及评优评先等一系 列工作挂上密切的联系。 2.1 细化同业对标指标管控 根据“二八法则”当中的相关内容,该企业明确了同业对 标工作在实际进行中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在建立绩效管理与同业 对标考核体系融合的基础上, 派管理人员深入地学习 “二八法则” 等一系列内容。并且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将学习到的这些管理 内容融合到企业管理工作当中。“二八法则”又名为帕列托法 则等等。该项法则由于在实际应用中所具有的突出优势,被广 泛地应用于社会学以及企业管理工作当中。核心理念是主体的 资源、物资、精力等一系列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与其将其分散 到各项工作当中,倒不如集中精力重点突破一些核心工作,最 终保障核心工作进行质量。 同业对标作为整个公司的核心工作, 是决策整个企业发展方向及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 为了有效促进这两项工作的融合,该企业建立起了关键业务指 标考核库。根据公司的同业对标指标体系以及省市公司的月度 绩效指标评价标准对相关的业绩指标进行了全面梳理,并且和 协作部门做好指标工作的宣传与沟通。在月度考核工作进行中 将其作为月度绩效考核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相应的管 理指标分解到了各个部门当中。 2.2 加强指标工作过程化管控 进一步加大同业对标工作的动态管理以及控制工作。在各 项工作实际进行的过程当中,为了有效保障工作质量相关工作 人员根据对标的绩效以出对标这一重要的技巧管理理念促进这 两项工作的融合。通过同业对标对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进行有效 的指导,反过来又以同业对标考核的最终结果对同业对标指标 的月度进展进行详细的指导。结合企业各项工作的实际需求将 同业对标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并且将其各个组成要素作为月度 考核指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而使得各项绩效 指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3 优化绩效管理工作体系 首先,为了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有效保障绩效考核工作 质量,该企业结合同业对标考核体系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月度 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有效进行了有效的优化。根据该项工作开展 的各项需求对各个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创新,每 月通过绩效管理委员会审议工作之后通过绩效这一有效形式对 最终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根据监测平台的最终显示数据 对一些指标优异的专业进行适当的奖励,而对于一些指标工作 开展效果不佳的专业施以适当的惩罚。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 得整个公司的核心指标过程化管理与控制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为了有效促进这两项工作的融合,企业建立起了季 度绩效考核体系。由省公司同业对标指标每季度发布一次,而 在月度考核工作进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建立起记录绩效管理体 系。由每年的 3 月、6 月、9 月、12 月月度考核由季度考核进行 有效替代。同时为了有效保障考核工作进行质量,企业还应当 同步增加同业对标考核工作进行质量。同业对标作为企业的重 要工作,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该项 工作可以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有效指导,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 员应当根据省公司同业对标季度发布的相关指标对各个管理部 门的工作进行有效指导。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当前供电企业的改革工作 不断深入进行,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要 想保障各项工作开展质量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大绩效管理工作的 重视力度,采取有效方式促进绩效管理与同业对标考核体系进 行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赵辛 . 平岭供电公司绩效管理优化设计 [D]. 华北电力 大学(北京),2019. [2] 缪华伟 . 泰州供电公司同业对标管理研究 [D]. 苏州大 学,2017.
2021.11 商业2.0 5 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烟草行业管理模式 研究 邓旭华 江西省烟草公司景德镇市公司 摘要:受到世界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结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烟草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之下,必须要及时的对 管理模式进行更新与调整,这样才能够赶上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步伐,使自身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目前,烟草行业中普遍存 在管理理念未与时俱进、管理制度未整合规范和管理创新未落到实处的问题。想要进一步的优化管理模式,就必须要转变管理者的管 理理念、 建立起更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管理手段。 只有这样, 才能够为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型;烟草行业;管理模式优化 烟草行业一直都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管理下进行生产和经 营,采取的是一种特殊的垄断管理方式。与其他行业相比,烟 草行业的生存压力较小,但是在管理和发展上受到了多方的限 制。长期以来,烟草行业都缺乏着创新的动力和改革的勇气。 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之下,烟草行业止步不前的现象更 为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烟 草行业管理模式的优化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1] 一、经济结构转型对烟草行业的影响 (一)传统烟草产品被新型烟草制品挤占 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导致外部需求逐渐减弱,拉动内需成 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此背景下,国内消费者 的需求结构也发生着变化,从对于低廉价格的追求逐渐演变为 对于高品质的追求,这也就使得我国的经济逐渐从低成本转向 高质量发展。对于烟草行业来说,消费者对于烟草制品的需求 同样也发生着转变。随着社会对于烟草制品不断加深的认知和 各项规章制度对于烟草产品使用的管控,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 使用电子烟、口含烟等新型烟草制品,这就导致传统烟草制品 的市场份额逐渐被新型烟草制品所挤占。[2] (二)烟草行业需要重视供给侧改革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 任何行业都需要去库存、 补短板, 优化资源配置,做好质量提升工作。对于烟草行业来说,重视供 给侧改革能够有效的减少烟草制品盲目供给的问题。一直以来, 烟草行业都是严格按照管控计划来进行烟草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在供给上并没有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来进行精准定位,长期存在 弱势产品计划过剩,优势产品生产不足的现象。在经济结构转型 的背景之下,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够满足当前越来越激烈 的市场竞争环境。[3] 因此,烟草行业必须要提升供给的科学性和 合理性,在深刻了解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 置,掌握市场需求和市场变化趋势,做好供给侧改革工作。 二、当前烟草行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未与时俱进 由于我国的烟草行业一直以来都在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管 控之下进行管理,导致管理理念较为传统和固化,始终将重点 放在生产和销售上,忽视了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近些年来, 在改革的浪潮之中,烟草行业也开始逐渐引进新的管理体系, 但是从实施和落实上来看,优化效果并不明显。导致这一现象 的主要原因在于烟草企业并没有真正地意识到管理理念革新的 重要性,尤其是很多烟草企业的高管们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现 代化的科学管理理念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管理制度未整合规范 在发展的过程中,烟草行业逐步建立起了各项管理制度, 但是由于没有将各项制度进行整合和规范,导致管理效果受到 不利影响。比如说,近些年来,烟草企业逐步地引入了多种先 进科学管理模式,将精细化管理、质量体系管理等引入到企业 的内部管理之中,但是制度的设计上,却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 发展实际来进行管理细则上的调整,导致管理制度与发展实际 出入,进而导致管理效果无法充分地发挥。再比如说,有些烟 草企业在管理制度的设计上缺少整合,多个管理体系之间存在 矛盾和冲突的现象,这同样也降低了管理效果,甚至还容易引 起员工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质疑。 (三)管理创新未落到实处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之下,各行各业都需要提升创新能 力,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烟草行业虽然近些年来也一 直在提倡管理创新,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更多的流于 形式,并没有将管理创新落到实处。一方面,烟草企业的管理 模式并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另一方面,烟草企业在员工管理 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上也没有采取积极的举措。 三、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烟草行业的管理模式优化 对策 (一)转变烟草行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烟草制品的需求发 生着转变,烟草行业的发展压力也在逐渐增大。为了更好的适 应当前的市场需求,烟草行业的管理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 理念,在对当前烟草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深刻了解的基础 之上创新管理模式,采取科学有效的,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管 理方式来做好企业管理工作,使企业发展能够更好的符合市场 发展的方向。比如说,在进行烟草制品的生产时,应该先进行 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对于不同类型烟草制品的需求情况,再根 据需求量来制定产品的生产计划,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 成本。减少产品库存,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可持续的发展。 (二)建立起更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烟草企业需要将现有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的整合和规范,形 成更为统一的管理体系,使管理效果进一步的提升。一方面, 针对于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的管理制度,在细则上应该更加的 统一,使员工的行为规范能够更加的明确。另一方面,针对于 员工的激励管理也应该进一步的增强。由于烟草行业一直以来 都受到经营上的保护,所以员工的工作惰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四、结语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之下,烟草行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都发生着较大的改变,这就需要烟草企业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管 理模式,提升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手段,以此来更好地推动企 业的进一步发展,为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保江 . 推进烟草行业高效能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思考 [J/OL]. 中 国 烟 草 学 报 :1-8[2021-07-04].http://kns.cnki. net/kcms/detail/11.2985.TS.20210617.1800.002.html. [2] 万云 . 关于烟草经济的计划性和市场性的探讨 [J]. 今 日财富 ( 中国知识产权 ),2021(06):7-8. 作者简介:邓旭华(1974-),女,江西临川,汉族,本科, 江西省烟草公司景德镇市公司,从事于行业内部管理、绩效考 评机制、员工队伍建设等研究。
经济管理 >> 6 国际产业链、 供应链变化趋势及中国对策 董 纯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随着日益加剧的大国博弈和新冠疫情对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冲击,国际贸易“逆全球化”趋势逐步显现;全球供应 链从“全球模式”向“区域模式”转变、从“外循环”模式向“内循环”模式转变。为应对国际贸易“逆全球化”趋势,我国应加 快推动科技变革与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逐步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供应链并推动贸易全球化。 关键词:国际产业链;逆全球化;变化趋势 特朗普以“美国优先”的口号入住白宫以来,作为超级大 国的美国可谓“逆全球化”始作俑者。为维持其贸易霸权地位, 美国相继退出各种贸易协定,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主要贸易伙伴 高筑关税壁垒,对中美及世界贸易造成巨大冲击。特别是新冠 疫情突然爆发严重阻碍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各国贸易 保护主义盛行, 使得国际贸易在 “逆全球化” 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化趋势 (一)从“全球模式”向“区域模式”转变 由美国挑起的多边经济贸易摩擦使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逐渐 “短化”,具体表现为:由以欧美日韩主导研发设计、技术供给、 品牌营销、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生产,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家承担 加工组装制造,中东、拉美、澳洲及俄罗斯提供能源和原材料 为特征的开放性“金三角循环”格局,逐渐演变为以美国为主 导的北美经济圈、德意英(已脱欧)主导的欧盟经济圈及以中 日韩东盟主导的亚洲经济圈“三足鼎立”格局。全球产业链中 原有的互补性、 合作性产业体系转向为替代性、 竞争性产业体系, 使得各个经济圈逐步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对国际产业链的全 球化造成持久冲击。 (二)从“外循环”向“内循环”转变 为填补自身产业空心化、 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提高在 “逆 全球化”环境中的抗逆性,实现产业链条的内部循环和国外生 产链条回流一直是以美国为代表等发达国家的政策取向。 然而, 面对以中国、东盟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巨大人口红利和完备 产业链条,实现生产回流只不过是个梦想。新冠疫情爆发,似 乎提供了百年难遇的机会。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作为最先遭 受疫情冲击的中国,封城抗疫政策使得我国经济几乎陷入停滞 和瘫痪状态,美日欧等国借此机会将部分生产链条回迁本国。 随着我国疫情成功控制,经济逐步回暖并步入正轨,但国外疫 情持续恶化、国际需求锐减,也使得我国被迫转入“内循环” 模式。无论是主动转入还是被动转入,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都 有由“外循环”到“内循环”的趋势。 二、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逆全球化”的原因 (一)美国为维护其贸易霸权地位 美国实行一系列“逆全球化”措施,表面上是由于美国与 贸易伙伴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而追求的一种贸易平衡,实际上是 要维护其霸权地位,重构美国绝对领导下的全球化,而不是彻 底摒弃全球化。在美国眼中,现有的 WTO 等贸易框架下,已 经难以通过正常渠道来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因此只能重塑国 际经济秩序规则,迫使其他国家遵守由美国制定的贸易规则, 巩固美国对世界经济的绝对控制权。特别是在中国快速崛起的 背景下,经济实力支撑背后的军事力量不断增强,使美国惶恐 不安。因此,缩小贸易逆差只是片面之词,遏制中国高端技术 发展、阻止中国战略产业的发展、挽救美国的衰落、维护美国 头号大国的国际地位才是其根本原因。 (二)“逆全球化”是经济危机的产物 每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因为 当经济危机发生时, 各国经济衰退、 产能过剩, 为保护本国产业, 各国产生本能地自我保护举动。此外,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 各国内部民生萧条,积累了大量内部矛盾,这使得各国都会有 强烈地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为转移国内矛盾,就会对外制造 矛盾,通过发动贸易战甚至热战来解决内部危机,最典型的就 是美国在 1929 年开始的大萧条期间, 一度把关税加到 45% 以上。 三、中国应对“逆全球化”的对策 (一)加快推动科技变革与产业升级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条,但这些产业链条主 要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含量和低利润,要实现产业升级, 必须要向低耗能、低污染、高技术含量和高利润转化。在实现 产业升级过程中,最困难的核心点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并 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投入和积累才能实现质变。国家需要从 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面发力,例如建立科技大基金,全力 支持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先进科技的创新研发。同时 要大力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后生动力。 (二)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要想在当前“逆全球化”国际环境中稳定发展,必须要有 强大的国内市场和内生动能。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国内 消费市场仍有巨大开发潜力。在新冠“后疫情时期”,要在严 防严控疫情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刺激居民消费,例如: 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夜经济、旅游经济、电商直播等多种经济 模式和创新销售方式。 当然, 扩大消费的前提是稳定收入, 因此, 稳就业、保收入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供应链 面对当前国际产业链从“全球模式”向“区域模式”转变 的趋势,我国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占据“亚洲经济圈”核心地 位和主导地位。中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产业链完整度,都 在亚洲排名第一,因此中国要始终牢牢把握在“亚洲经济圈” 话语权和主导权。例如:建立“中日韩自贸区”、“中国—东 盟自贸区”、“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带一路”等区 域性多边经贸组织。 参考文献: [1] 余振 , 刘李威 . 疫情影响下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产业 链的变化及应对 [J]. 江西社会科学 ,2020(7). [2] 刘振中 ._ 十四五 _ 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环境的五大趋势 性变化 [J]. 经济纵横 ,2020(8). [3] 万广华 , 朱美华 . _ 逆全球化 _: 特征 , 起因与前瞻 [J]. 学术月刊 ,2020(7). [4] 张超颖 ._ 逆全球化 _ 的背后 : 新自由主义的危机及其 批判 [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000(003):66-72. [5] 陈庭翰 , 王浩 . 美国 _ 逆全球化战略 _ 的缘起与中国 _ 一带一路 _ 的应对 [J]. 新疆社会科学 , 2019(6).
封面
共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