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搜索
俪人 2021年第10期 刊名题写: 蒋子龙 总 编 辑:徐曦琳 社 长:慕朋举 主 编:刘志成 常务副主编:梅雨墨 副 主 编:祁建青 李小鹏 司新国 王万里
俪人 西部散文学会 微信公众平台 西部散文选刊 微信公众平台 主管 编辑 指导 出版 总编辑 社址 邮编 刊名题写 名誉主编 社长 主编 常务副主编 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 编辑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 编辑部电话 投稿邮箱 中国西部散文网网址 编辑部地址 邮编 发行 邮发代号 印刷 定价 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西部散文学会 内蒙古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青海省大湖出版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徐曦琳 西宁市五四西路1号 810008 2021年10月25日出版 2021年第10期 总第112期 蒋子龙 张中飞 乐元圣 白 才 慕朋举 刘志成 梅雨墨 祁建青 李小鹏 司新国 王万里 高彩梅 萧 忆 张殷馨 高怀忠 孙玉鑫 0477-8114797 xibusanwenxuankan@163.com http://www.cnxbsww.com 内蒙古东胜区伊煤路10号 煤炭大厦14楼1409 017000 本刊发行部 56-4 鄂尔多斯报业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20.0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63-1067/I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4-521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500004000268 大家 桂冠诗人 ( 节选 ) /5 张 炜 真人 “五加一” /10 高洪波 诗意云和/12 杨晓升 在西藏/17 高宝军 丹凤秦鼎茶散文特辑 茶醉秦鼎/24 张同谦 杯中有茶品不够/26 李 妮 我和秦鼎绿茶的不解之缘/27 任水民 秦鼎茶韵六章/28 韩树俊 秦鼎茶话/30 周 魁 贺昕散文小辑 一滴晶莹的泪珠/32 贺 昕 期待一场雪/33 贺 昕 镇川印象/34 贺 昕 榆林蓝/35 贺 昕 看戏/36 贺 昕 父爱无痕/38 贺 昕 李泽军散文小辑 错过了就再难遇到/41 李泽军 怀念父亲/42 李泽军
本刊理事会 主 任: 马永真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原院长 副主任: 安 源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政协原副主席 聂永胜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工商联主席 武 洲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文联主席 高万泉 西部散文学会名誉主席 高植林 陕西神木市星洋工业公司董事长 李秋生 鄂尔多斯千秋煤业集团董事长 呼延振国 鄂尔多斯钢铁协会会长 理 事: 杜红兵 内蒙古库布其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毕书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享浓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 帅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帅杰网络公司总经理 郝英杰 内蒙古亿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 智 内蒙古鄂尔多斯博华瓷砖专卖店经理 顾 问: 蒋子龙 著名作家、 书法家 高 伟 《中国作家》 原副主编 尚贵荣 内蒙古文联原副主席 满 全 内蒙古作协主席 史小溪 西部散文学会名誉主席 白 才 西部散文学会常务副主席 张中飞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吴景娅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祁建青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司新国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李光彪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刘照进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牛 放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郭文涟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孤 岛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崔子美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刘 俊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李小鹏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丁耀西 西部散文学会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安雷生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冯三四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叶小兵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蔡向升 北大原教授、 神木希文书院院长 卢小夫 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 母亲/44 李泽军 陪伴/45 李泽军 我与诗词的情缘/46 李泽军 小菜园/48 李泽军 天马星座 哈日宝德格: 河流与血脉的交融史/50 王忠厚 相看环州故城 ( 外一篇 ) /55 杜清湘 地软, 记忆深处的欢愉/60 党荣理 一个村庄与一种精神/62 毕华勇 风情的阿拉伯水烟馆/64 龙 秀 逝去的往事/66 申小平 永远的怀念/67 王 京 凉是一种滋味/68 周尚俊 我们这样过中元/70 王向军 魏晋风骨数羲之/72 芷 兰 几滴油花/74 李 敏 水的三颗心/75 杨涓梨 再看花时, 花非花/77 韩 真 初见平遥/80 彭道德 放羊/81 杨 宇
1.河北北戴河工作站 站长: 西玛珈旺 电话: 18833539180 2.西藏自治区工作站 站长: 李 景 电话: 13889088388 3.内蒙古锡林郭勒工作站 站长: 叶振亚 电话: 13947915536 4.云南牟定县工作站 站长: 何 刚 电话: 13887885946 5.山西晋城市工作站 站长: 买文静 电话: 13633566575 6.江苏苏州市工作站 站长: 韩树俊 电话: 18913155846 7.陕西延川县工作站 站长: 张向雄 电话: 13619115519 《俪人 · 西部散文选刊》 工作站 征订邮购启事 为了扩宽广大读者购买 《西部散文选 刊》 渠道, 编辑部决定开展邮购业务, 全年 或单期均可邮购。请需要购买刊物的读 者直接添加下面微信号(支持微信支付), 标注所需刊物的期数与数量及邮寄地址, 我部收到款项后即将刊物邮寄给您。单 期20元, 5本以上包邮。 邮购方式如下: 收款人姓名: 刘志成 编辑部地址: 内蒙古东胜区伊煤路10号 煤炭大厦14楼1409 电 话: 13384778080 微信号: 13384778080 河南自由快乐写作群同主题创作小辑 蚕豆/84 妙 藏 忆花生季/84 尹季显 黄豆赋/85 刘 表 我与豌豆的情结/85 杨宏寅 豌豆/86 坤 家 锐庆园种豆记/87 刘 锐 我与豆角的情结/87 崔淑君 豌豆/88 张书玲 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大展 风靡八方的龙胜温泉/89 黄忠美 “格” 外香/91 李绍林 曾经那些年/93 宋海红 夜游瓷器口/96 邹怡蕤 白露/97 葛丽莉 尊重/99 白世怀 往事/101 廖 文 信封上的世界/103 鹿 萍 存在/105 陈 怡 茶与父亲/107 张小军 秋天来了/108 陈 宇 不要用眼睛去羡慕/109 鄢钱芳 异乡/111 范康松 点击文坛 金黄的声音在秋天飘荡/112 史小溪 《阳光拂过草原》 跋/115 慕朋举 “著名作家访神东” 采风侧记/116 刘志成 “著名作家看榆林” 采风侧记/118 萧 忆
白居易作为唐代最高产的诗人, 其创作宛若一条 斑驳陆离的宽阔河流, 一路漫流而去。就风格而言可 谓丰富至极, 从瑰丽多姿的 “情爱诗” 到激愤揭露的 “讽喻诗” , 再到妙趣纵横的 “闲适诗” 、 随意挥洒的 “杂 律诗” , 应有尽有。他的创作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 都 经常表现出多极的特征。比如许多人熟悉的 《长恨 歌》 和 《卖炭翁》 , 二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审美差异, 其开 敞的距离之间有无限涵纳, 有各种各样的生长。就审 美来说, 也带来了非常复杂的问题, 所以白居易是一 位多元混合、 充满矛盾的诗人。就诗之路向与为诗理 念上看, 他的创作实践跨越之大, 常常是超出想象的。 白居易身上呈现的 “多面性” 和 “冲突性” , 在古代 诗人中的确是少见的。一般来说, 一个诗人的创作如 果具备两三个侧面, 对于学术分析与归纳就已经有些 困难了。白居易不仅 “多棱” , 而且许多时候还显得模 棱两可。他可以在某一个平面上相当固定和稳妥地 滑行、 繁衍和扩展, 又能够出人意料地转向另一个方 向, 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方向。这种路径的突兀转折可 能是外部表象, 但其内在的 “阡陌小路” , 即一种网络 式的回环和联结是肯定存在的。这就需要研究者深 入文本内部, 做出仔细的寻索。 在距离白居易创作实践稍微远一点的时空中遥 望, 既可能因超脱而清晰, 也更有可能更加感到费 解。因为离开具体的历史时段, 便会失去各种鲜活的 参照, 许多东西也因此变得茫然和陌生。当我们从头 梳理这些数量巨大、 风格迥异、 大致通俗明朗的文字 时, 又会因某种浑浊和凌乱, 因其品质上的参差不齐, 而多少觉得无从着手。 对白居易的评价, 从过去到现在都存有许多争 执。他不像其他一些著名诗人, 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达 成一些共识。比如在衡定他的诗歌艺术的审美价值 方面, 就存在许多极端的见解。权衡他的总体价值是 一回事, 选取与衡量具体作品又是一回事。由于后人 的美学观念、 社会立场以及时代风气转换的影响等因 素, 造成了对白居易这样复杂的诗人把握上的困难。 诗人在他的重要文论 《与元九书》 中将自己的诗 作分为四类: “讽喻诗” “闲适诗” “感伤诗” “杂律诗” 。 他个人最重视的是第一种即 “讽喻诗” : “美刺兴比” “意激而言质” , 抒发 “兼济之志” , 具有最大的价值。 其次是 “闲适诗” , 所谓 “知足保和, 吟玩性情” “思澹而 辞迂” , 寄寓了 “独善之义” , 符合儒家的 “独善其身” , 所以也有一定的价值。就第一种 “讽喻诗” 来讲, 他认 为自己继承了自 《诗经》 和汉乐府以来的诗歌传统, “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 , 属于所谓 “正声” 。第二种 “闲适诗” 也还好, 因为这是他努力完善自己的 “心 声” 。从 “正声” 到 “心声” , 自然皆有价值。而 《长恨 歌》 按照他个人的梳理, 应该是 “感伤诗” , 近似 “杂律 诗” , 产生的原因是 “或诱于一时一物, 发于一笑一吟, 率然成章, 非平生所尚者” 。他个人认知如此明确, 认 为将来别人汇编他的诗集时, 如何选择非常简单: “他 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 略之可也。 ” 即可以割舍得到广 泛传诵的 《长恨歌》 等, 因为它属于 “伤感诗” 。 桂冠诗人 桂冠诗人 ( ( 节选 节选 ) ) 文 文/ /张 炜 张 炜 俪人 · 西部散文选刊 05
一直令他苦恼的是: “今仆之诗, 人所爱者, 悉不 过杂律诗与 《长恨歌》 已下耳。时之所重, 仆之所轻。 ” 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 广泛传诵之作反而被他个人所 轻视。按照诗人自己的解释, 那些被 “一时一物” 所吸 引所打动而产生的作品, 连 “闲适” 的产物都不算, 因 为它们不具备 “独善之义” , 所以是最次一等的。在这 里, 诗人将文学视为工具的观念, 已经达到了极致。 这显然是我们不能同意的。试想一下, 如果连 《长恨 歌》 一类代表作都要删除, 诗人的作品还会剩下什么? 诗人自己这样认为当然自有缘由, 后面我们会具 体分析。这里只说他的作品色调风格及书写内容之 繁复性、 冲突性、 多解性, 实在令人产生惊异之感。一 个写出大量揭露时弊与黑暗、 笔风极为直接的诗人, 居然能够写出那么委婉哀怨、 动人心魄的文字, 幻妙 唯美, 令人心旷神怡。 “花非花, 雾非雾。夜半来, 天明 去。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 ( 《花非花》 )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 ( 《长相思 · 汴水流》 ) 还有许多人们脱口可出的如 “同 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 《琵琶行》 ) 、 “天长 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 《长恨歌》 ) 等。同样 的一支笔, 他竟然还写出了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 贱愿天寒” ( 《卖炭翁》 ) 、 “地不知寒人要暖, 少夺人衣 作地衣” ( 《红线毯》 ) 、 “典桑卖地纳官租, 明年衣食将 何如” ( 《杜陵叟》 ) , 这似乎不像是出自同一个人的手 笔。从唯美描述到讽喻揭露, 从缥缈的幽怀到犀利的 直斥, 其间差异当然太大。 诗人必须具有心灵上的开阔地带, 才会有繁茂 的、 出人意料的各种各样的生长。地大而物博, 先要 “地大” , 而后才有一望无际的生命繁衍, 有风吹草低 的广袤原野, 有丛林交织的叠翠茂长, 也才有无尽的 发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人们评价白居易, 总是 更多地引用他的那些 “新乐府” 诗, 直畅、 尖锐、 裸露的 揭示和表述, 被定义成所谓的 “现实主义” 艺术。好像 作为诗人的白居易, 其诗歌的主要价值无非如此。大 量教科书和古诗选本, 都会将这部分诗歌作为重要篇 目加以罗列与援引, 只有涉及诗人创作风格的丰富性 与综合评述的时候, 才会提到他的一些 “闲适诗” 和 “杂律诗” , 它们是作为诗人艺术主体之外的连缀而存 在的。然而奇怪的是,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人们津津 乐道、 吟诵于口的白诗, 又恰恰是一些 “闲适诗” 与 “杂 律诗” 。这是由于后人迷于文辞、 耽于玩赏, 还是其他 原因, 也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看取一种艺术, 旨在其单纯或着重地体现了 社会与道德的意义, 那么这种取向未免太直接和太简 单了。这种文字, 作为诗人或许并不难为, 其中当然 要依赖道德的力量, 即正义的力量; 怜悯困惑, 悲凄不 安, 责任与入世, 儒生的家国情怀等, 不仅在古代读书 人那里如此, 即便是后来的诗评者, 一定要强调的也 仍然是这些内容。但这一切应该是优秀诗人的前提, 是底色, 是基础, 而不能是全部。 艺术源于生命, 它应该更丰腴。艺术呈现要具有 强烈的诗性, 折损诗性而做他谋, 未必不是一种损 失。所以我们今天还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去打量多产 的白居易。 发于一笑一吟 白居易的写作理想最全面最系统地得到阐述的, 即是他贬居江州期间, 写给至友元稹的那封 《与元九 书》 。这篇被研究者反复援引的文章, 当然需要引起 我们极大的重视。此文是白居易贬到江州之后痛彻 反思而写出的一篇文章, 应当是比较冷静和周密的, 其中一些论说非常值得注意。这不仅可以看成他本 人的自我鉴定, 还可以成为后人评判其创作的一些依 据。它提供了一种视角, 阐明了一些理由, 许多人都 将它视为古诗学研究领域中写作学和批评学的重要 文本。 他为什么会写出那类 “发于一笑一吟” 之诗, 并持 有那样偏激的意见, 需要好好探究。关于白居易的诗 歌艺术, 需要更全面更细致地追溯, 但 《与元九书》 显 然是难得的参照文章。最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 就在 这篇宏论中, 作者似乎否定了自己那些最重要的作 品, 如在当时更在后来为其获得极大诗名的代表作 《长恨歌》 等。他直接认为 “此诚雕篆之戏, 不足为多, 然今时俗所重, 正在此耳” 。然后又极而言之, 说将来 应该把它们全都删除。 在白居易看来, 这些诗章不过是 “率然成章, 非平 俪人 · 西部散文选刊 06
生所尚者” 。那什么才是他最看重的?回答是 《新乐 府》 和 《秦中吟》 , 也就是那些 “讽喻诗” : “至于讽喻者, 意激而言质。 ” “意激” 表现了他的态度、 立场和责任; “言质” 是指语言质直, 揭露深刻而锐利。 “自拾遗来, 凡所遇所感, 关于美刺兴比者; 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 立题, 题为 ‘新乐府’ 者, 共一百五十首, 谓之 ‘讽喻诗’ 。 ” 诗人自己界定得清清楚楚。 在后来的评价中, 人们竟然真的依从了诗人的评 判, 有相当一部分观念与诗人是一致的, 即一再言说 讽喻诗的 “伟大的现实主义价值” 。比如抨击 “宫市” 弊政的 《卖炭翁》 , 揭露宫廷腐败的 《红线毯》 , 讽刺官 僚特权和生活糜烂的 《官牛》 《歌舞》 , 反映穷兵黩武的 《新丰折臂翁》 , 描写农民艰辛的 《杜陵叟》 《重赋》 《买 花》 , 表现宫女悲惨命运的 《上阳白发人》 , 揭露宦官淫 威的 《轻肥》 《宿紫阁山北村》 , 同情妇女不幸遭遇的 《母别子》 《井底引银瓶》 等。此类诗作被反复肯定, 在 文学史、 在各种各样的教材选本中, 总是占有最大的 篇幅。 好在我们直到最后, 还是要吟哦诗人的另一些美 章, 显然还没有完全同意诗人对自己 “一笑一吟” 之作 的否定和轻视。因为在诗人整个的创作中, 它们写得 太华丽动人, 实在无法抽离, 一旦删除, 诗人的成就显 得太过单薄, 甚至将大打折扣。可见诗之为诗而非其 他, 还需要凸显诗之特质, 遵循审美规律。而文学审 美的诸多元素中, 其认识价值、 批判价值、 教育价值 等, 并不能单独剥离出来, 而应当是一次综合, 由此抵 达 “诗” 与 “思” 的深度。仅仅是写出尖锐的批判文字, 仍不足以成为伟大和优秀的诗人, 文学的最高价值仍 在于综合的审美的高度与深度。 诗人在做出那些论述时, 已经是历经坎坷的遭贬 之人, 他对以前的激愤与勇敢稍有忌惮, 却仍然保留 了一个 “正儒” 的风骨, 即对以往的刺疾刺腐并未产生 悔意, 也没有表现出恐慌和惧怕, 相反更加肯定了那 些文字所代表的方向。这当然是极可宝贵的方面。 但就诗学本身来说, 问题却不是这样简单, 它比一般 社会层面的道理或许要复杂许多。也就是说, 一个诗 人的社会政治道德理想, 还不能完全取代和等同于其 他, 因为它们不是完全相同的道理。就像一位勇敢的 战士未必就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一样。诗人在这篇纲 领性的诗学文件中, 强调了伟大的 “风诗” 的 “美刺” 传 统。 “风” 是源于民间的一些歌谣, 有一百六十首之多, 占去了 “诗三百” 的半壁江山, 是 《诗经》 的主体。 “风 诗” 充满了对社会现象, 特别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讽刺 和揭露; 后来的 “汉乐府” 也有相同性质。它们属于民 间文学, 是来自基层的牢骚、 嘲讽和批判, 朗朗上口, 传播广泛, 上达朝廷, 下至村野, 影响充分而巨大, 自 然具有不可替代的诗歌源流的价值。 就此我们可以明白, 白居易与元稹等人为什么提 倡写 “新乐府” 了, 因为他们想要突破当时浮艳萎靡的 诗风, 有所拓进, 在格调与内容方面趋近 “风诗” 传 统。 “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 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 句无定字, 系于意, 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 卒彰显其 志, 诗三百之义也。 ” ( 《新乐府序》 ) 他认为周代 “风诗” 功莫大焉, 采诗官将它们汇集到宫廷, 上达朝廷, 并且 保留下来。这些源于底层的歌谣最有意义的是其内 容。在这里, 诗人显然强化了文学的工具意义, 强调 使用这种工具需要直接和明朗, 不可晦涩、 曲折和婉 转。 在 《与元九书》 这篇重要的写作学和诗学文献中, 诗人对于春秋时代以下的杰出诗人如屈原、 陶渊明、 李白、 杜甫等, 虽有钦佩之辞, 但仍然大抱遗憾, 认为 他们绝大多数作品仍然偏离了 《诗经》 “风雅比兴” 的 讽喻传统, 疏离了 “正声” 。 “国风变为骚辞, 五言始于 苏、 李。苏、 李, 骚人, 皆不遇者, 各系其志, 发而为 文。 ” “故兴离别则引双凫一雁为喻, 讽君子小人则引 香草恶鸟为比。虽义类不具, 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 于时六义始缺矣。 ” “以渊明之高古, 偏放于田园。 ” “又 诗之豪者, 世称李、 杜。李之作, 才矣!奇矣!人不逮 矣!索其风雅比兴, 十无一焉。杜诗最多, 可传者千 余首。 ” “然撮其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塞芦子》 《留花门》 之章,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之句, 亦不 过三四十。杜尚如此, 况不逮杜者乎? ” 他从屈原、 苏武、 李陵开始一路历数下来, 褒贬分 明, 态度明确, 所推崇的只是这些人极少数的诗作, 而 这一小部分恰巧与后来的文学研究者不谋而合。后 人所推崇的, 大加引用和赞叹的, 恰是此类作品。孔 子推崇 “诗三百” , 遵循的也是这样的美学原则, 他在 《论语》 中并没有展开自己的文学论述, 即便偶尔涉 俪人 · 西部散文选刊 07
及, 也是就事论事的一家之言。这些只言片语被古往 今来的许多文论者大加沿袭和诠释, 但仔细辨析就会 发现, 他们突出和强化的无非是孔子言及的认识价 值、 教育价值等社会性与工具性的意义, 却大抵上忽 略了孔子在 “诗三百” 中的沉浸和陶醉。 “不学 《诗》 , 无 以言。 ” ( 《论语 · 季氏》 ) 这里强调和包含了更多语言艺 术方面的意义。 诗的言说是语言艺术。何谓语言艺术?这里需 要投注更大的精力才好, 不然就会堕入一种稍稍狭窄 的偏见。白居易对于诗学显然存有偏见, 好在这种偏 见并未阻止他进行更多的艺术尝试。正因为他的松 弛和自由, 才让他回到了生命的自我, 最终还能够跃 上更高一级的艺术台阶。 诗人何为 诗是生命的非常表达, 诗境非常人所能及。就表 达的难度来说, 诗可能是文字书写中最难的部分。这 里面包含了极端丰沛和强烈的人性内容, 有的属于极 绚烂极晦涩的元素, 是所有其他文字所未能尽兴或未 能抵达之境。这些部分通常属于非常之感、 之兴、 之 沮、 之切、 之思, 意蕴十分繁复和芜杂。诗固然是不拘 一格的, 所以白居易极倡之 “风诗” 传统, 认为只有 “诗 三百” 的 “国风” 和后来继承这种传统的 “汉乐府” 才是 “正声” 。这种见解看起来似乎无可厚非, 但细究起 来, 这也只能是诗的一极或一端。它还要朝无数方向 突进和突围, 并由此走向更加开阔的空间, 那是一个 不可言喻的精神与心灵的宇宙。过于褊狭会出现问 题, 会走入僵固和硬化。 “ 《礼》 以节人, 《乐》 以发和, 《书》 以道事, 《诗》 以 达意, 《易》 以神化, 《春秋》 以义。 ” (汉 · 司马迁 《史记 · 滑稽列传》 ) 司马迁将诸种典籍的特征和功能做了如 上区别。怎样诠释 “达意” 二字?它涵盖了意识、 意 趣、 意蕴、 情意等。 “凡诗之所谓风者, 多出于里巷歌谣 之作, 所谓男女相与咏歌, 各言其情者也。 ” (南宋 · 朱 熹 《诗集传 · 序》 ) “风雅颂以性质言: 风者, 闾巷之情 诗; 雅者, 朝廷之乐歌; 颂者, 宗庙之乐歌也。 ”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 ) 可见即便是 “风诗” , 也不简单局限 于讽刺和揭露。朱熹强调其 “男女相与咏歌, 各言其 情” , 鲁迅指出其性质是 “闾巷之情诗” 。这就充分说 明白居易等人把 “风诗” 中的部分内容扩展为全部, 起 码是不够准确, 甚至是错误的。他把关于诗的思维引 向了一个狭隘无趣的境地, 造成了审美上的误解和偏 差。这种见解与后来极端强调诗的教化、 社会工具化 的贫瘠的美学观点相合, 使艺术走向了畸形。原来这 种贫瘠化的艺术观源远流长, 它们表面上继承了 “风 诗” 与 “汉乐府” 的传统, 实际上是对传统简单化、 概念 化、 肤浅化的诠释。 白居易一心要继承的 “正声” , 即人类文明初始的 “风诗” , 其内容本身驳杂无比, 风格多种多样, 绝不是 “讽喻” 一词就可概括了事。 《诗经》 是人类几千年前的 倔强歌唱, 洋溢着强大的生命力, 充满复杂难言的意 蕴和丰沛饱满的情趣。 “风” 代表着人类最显著的情 爱, 甚至是不可遏制的欲望, 是生气勃发的青春之力 在大地上自由狂舞而表现出的各种姿态。如 “关关雎 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求之不得, 寤 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 ( 《诗经 · 周南 · 关雎》 ) “野有蔓草, 零露瀼瀼。有美一人, 宛如清扬。邂逅相 遇, 与子偕臧。 ” ( 《诗经 · 郑风 · 野有蔓草》 ) “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 ( 《诗经 · 王风 · 采葛》 ) 如此这 般, 数不胜数。自由的大地生命必然有冲决, 有不平, 有追求, 有爱恨。这一切首当其冲的是狂野无阻的爱 和欲, 没有了这种生命的勃发与强大的情愫, 大地上 还能剩下什么?这就触碰了诗与生命的关系、 大地的 关系, 这才是最根本的关系。抽离了这个根本, 只放 大它的某种情绪以至于代替全部, 当然不会准确, 甚 至可以说是小题大做。 就此我们可以大胆地实事求是地说, “风诗” 的主 要方向不是斗争也不是抨击, 不是揭露也不是讽刺, 不是反抗也不是暴露, 而是生活的全部热情, 特别是 生命的强大爱欲。 如果诗人的主要任务就是 “讽” 与 “刺” , 就是 “哀 而不伤、 怨而不怒” 的歌唱, 未免太简单了一些。刚勇 和猛烈当然是诗人了不起的心灵质地, 但这还不是区 别于他者的独特之处。大字报不能等同于诗, 战斗的 檄文也不一定是诗。事实上, 那些直露的言说、 勇猛 的指斥, 既可以是大丈夫所为, 也极有可能与诗无 关。诗人会于其中焕发出无尽的诗意, 但这一定要有 俪人 · 西部散文选刊 08
一个转化和酿造的过程, 不然就不会称之为诗。无论 是白居易还是杜甫, 他们一些类似 “现实主义” 的作 品, 有的并没有产生这种转化, 更不属于他们最好的 酿造, 所以也就不是他们的杰作。 强烈而触目的现实内容, 尖锐而直接的社会表 达, 坚定而令人赞叹的民众立场, 这一切加上韵脚与 格律, 也不一定就是诗。在当年文字稀薄的时代, 大 多数人没有得到良好教育, 一些稍稍工巧的文章或韵 句便可以为人称道; 但传之久远如现代, 人们就将换 上另一种超然的艺术的眼光做出判断: 对一些粗糙的 文思和表达感到不满足; 对一些稍稍简单而直露的批 判文字, 觉得没有余韵, 少了一些意境和哲思, 直浅明 朗, 没有深度, 不耐咀嚼, 了无新意。总之缺少审美的 高度和难度, 无法产生深深的愉悦。比如有人极为赞 赏和重视的杜甫的某些诗章、 白居易的 “新乐府” 及 “秦中吟” 中的大部分诗章, 实在算不得他们作品中的 上乘。 诗有许多功能, 但它的价值需要通过强烈和高超 的诗性去体现, 而不是突出所谓的直接或简单的工具 性。以各种方式和角度充当工具的路径, 对诗和诗人 来说都不是最好的。因为既然可以成为这种工具, 那 么也有可能变为另一种工具, 其工具性的作用可以在 对立的方向上互置互换。当它们转化为另一方的工 具时, 我们又该怎样评价?可见只要是工具性的物 事, 就会少一些独立的灵魂。当它们在不同的工具角 色之间转换的时候, 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矛盾和痛 苦, 让我们疑惑和费解。 就艺术的整体而言, 工具诗是有价值的, 也有可 能是极好的组成部分; 但就它们具体所抵达的完美性 来说, 又往往是逊色的、 较为低廉的。这种美很难持 久和深入, 更无法深深植于心灵之中。 ——选自 《天涯》 2021年第5期 俪人 · 西部散文选刊 09
人的名字不过是一个人存在的符号, 本来不必太 过重视, 可名字同时又是伴随一个人终生的生命对应 物, 不可能不重视。 我的名字, 借助于国脚高洪波的冷静射门而名扬 天下, 以至于某次到邮局取寄来的包裹, 被工作人员 兴致勃勃地打量继而询问: “您是踢足球的高洪波 吗? ” 我回答道: “不是。那位高洪波用脚尖, 而我用笔 尖……” 同名同姓的现象在中国出现的概率太高, 所以回 避同名同姓以免出现不应有的误会也成为一种时 尚。我记得广东有一位老作家喜得双胞胎孙子和孙 女, 为了避免重名, 他给孙子和孙女起了四个字的名 字: 一个叫 “杨兴扑朔” , 一个叫 “杨兴迷离” , 这是取古 诗中雄雌双兔的意象, “杨” 为姓, “兴” 为辈分顺序, “扑朔” 与 “迷离” 则出自 《木兰辞》 , 我相信这对双胞胎 兄妹今后重名的概率极小。 扑朔为兄, 迷离为妹。老作家怕小女孩取 “迷离” 之名容易走失, 遂用谐音 “米莉” 代之, 像美国女孩的 名字, 少了古典的韵味, 其实叫 “迷离” 可能更有意思。 我的名字是我喜爱文学的叔叔给起的, 原先有个 爱国主义的小名, 叫 “利中” , 弟弟叫 “利民” , 这一命名 权大概来自我父亲。后来上小学, 需要一个正式的 “官名” , 最初定名为 “高少明” , 这是叔叔的智慧, 过了 一阵儿他认为不好, 说少明、 少明, 少年时期明, 老了 怎么办?他又给我改名为 “高宏坡” , 意思是雄伟的山 峦, 可惜我家乡地处内蒙古草原, 从来就没有什么 “宏 坡” 。上了二年级, 我爱钻研的叔叔兴致勃勃地宣布, 将 “宏坡” 改为现在的 “洪波” , 弟弟改名为 “洪涛” , 波 涛汹涌, 气势磅礴, 挺好! 至今我还记得几十年前叔叔为我改名时的激动 与兴奋, 那时他是一名壮志未酬的青年民警, 后来成 为解放军的一名参谋, 他最早想当作家、 画家以及发 明家, 但是这些梦想都成为了一种幻想, 所以他把给 侄儿起名字这件事当成一件极慎重的事。我记得他 把 “宏坡” 与 “洪波” 的书写方式一遍遍展示在纸上, 反 复比较, 口中念念有词, 最终弃山入水, 我从此就只好 汹涌澎湃起来。 叔叔给自己的儿子取名洪源, 为的是与我们兄弟 一脉相承。也巧, 我的妻子名 “丹江” , 全家都和水有 不解的缘分。应该承认姓名的心理暗示, 还是很有关 系的。 到现在为止, 我认识的和我同名同姓的高洪波一 共有五个。第一个就是足球明星、 国脚高洪波, 他的 哥哥和我的弟弟同名, 叫高洪涛, 为什么知道这些 呢?因为在 1988 年的时候, 我受 《中国体育报》 的特 邀写过他的一篇专访, 那时他刚刚得了金鞋奖, 时年 22岁, 亲自登门到我家里接受采访。后来, 他还送我 一张中国足球队和巴西明星足球队友谊赛的门票, 比 真人 真人 “ “五加一 五加一” ” 文 文/ /高洪波 高洪波 俪人 · 西部散文选刊 10
赛地点就在北京的先农坛体育场, 那次我崇拜的济科 和苏格拉底都来了。高洪波让我过足了足球瘾, 我访 问他的文章发表时题目叫 《你好, 高洪波》 , 作者署名 高洪波, 好多人以为这可能是一个自大狂的自白吧。 采访过足球明星高洪波之后, 我又遇到了一个出 版行业的高洪波。这个高洪波在辽宁沈阳, 认识他时 很有戏剧性, 是在一次儿童图书的研讨会上。在会场 门口每个人都要签到, 轮到我时, 突然看到 “高洪波” 三个字, 还以为是有人开玩笑, 仔细一瞧, 哦, 单位是 辽宁少儿出版社, 心里一乐。于是我们很快就认识 了, 交换名片时我感到很有趣, 自己熟悉的名字印在 一个陌生的地址上, 是耶非耶, 一时竟有些模糊起来。 辽宁的高洪波很年轻, 也很健谈, 他说在少儿读 物领域工作, 很想干一番大事业, 比如编一套有影响 的丛书。他甚至建议: “请作家高洪波写足球明星高 洪波, 由编辑高洪波来当责编出版, 然后附上三个高 洪波的合影, 一定很叫座。 ” 当然这个计划仅停留在 “侃” 的阶段, 因为我太忙, 而另一个高洪波训练更紧张。倒是辽宁的高洪波兴冲 冲地编定了一套纪实文学丛书 《中华少年风采录》 , 为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少年英雄们一一立传, 而且我这位 辽宁的同名朋友还在每本书前写上文采斐然的 “编辑 絮语” 。我读着这些书和文章, 不知不觉产生一组幻 象: 似乎署名高洪波的文章, 就应该是这样。只是我真 的写过这些文字吗?似乎写过, 又好像没写…… 值得一提的是, 我们三个叫高洪波的男人, 个子 都很高, 都在一米八以上。这是除了同名同姓之外, 又一个共同点, 谁叫我们都姓高呢! 后来我又见到了两个高洪波, 一个是在重庆的一 次采访中, 东道主有一位和我同名同姓的重庆北碚区 副区长, 接待我们时他专门找到我, 讲述了他名字的 来源, 原来他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 他说出生的 时候正好赶上嘉陵江发大水, 于是长辈们就给他起了 这样的名字——高洪波。这是名字和自己出生时辰 的一次绝妙的对应。 见到了这位嘉陵江高洪波之后没多久, 水利部邀 请我和一批作家走访黄河, 在郑州黄河委的总部, 正 在吃饭的时候, 突然隔壁过来一个汉子, 手中拿着一 张身份证, 找到我说: “高洪波同志, 你怎么把身份证 丢掉了? ” 疑惑中我接过了身份证一看, 不禁笑了起 来, 身份证上确实是 “高洪波” 三个字, 照片却是面前 这个笑吟吟的汉子, 年龄比我小了两岁, 1953 年出 生。我和拿着同名人身份证的汉子交换名片, 他原来 是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的副主任。收起自己的身份证, 他笑着说: “我关注你很久了, 今天终于有缘在郑州相 见! ” 走黄河巧遇山东高洪波, 居然一见如故, 因为我 们相识中都有一种彼此特殊的感觉, 尽管同名同姓的 人多, 但是能相逢在同一个时间、 地点的概率是非常 非常小的。 另几个高洪波就这样一一被我结识, 他们之间大 概彼此都陌生。最近认识的一个高洪波是虚构的小 说人物, 那是在去年8月中旬, 我乘飞机到贵州遵义, 漫长的三个小时, 飞机上的时间阅读小说是最好的, 场所安静, 精力集中, 我拿着一本长篇小说选刊, 翻到 了一个叫房伟的作家写的 《血色莫扎特》 , 是很好看的 近似于推理小说的一部作品, 看着看着我大吃一惊, 因为主人公刑警大队长和我的名字一模一样, 就叫高 洪波。小说很好看, 刑警大队长高洪波虽然是虚构的 人物, 但是很懂得侦查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而且是个 典型的正面形象。看完后我笑了起来, 虽然作者房伟 我不认识, 但是我很感谢他把高洪波塑造成了一个当 代警察的形象, 而且是破案专家。 这就是我知道的关于我名字的趣闻, 为什么叫 “真人五加一” ?因为五个是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 另 一个是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同名同姓确实很有意思, 因为这种同名同姓的事 情接二连三落到我头上, 我除了感到有趣之外, 还有 一种特别的意蕴。总之, 看到在自己的名字之下有一 番自己做不到的事业、 功绩和成就, 那感觉终归是很 独特的, 滑稽感、 梦幻感、 自豪感, 似乎几种感觉都有, 而且觉得同名人所从事的事业和自己有一种深层次 的关系, 甭管怎么样, “高洪波” 三个字虽然是五个中 国男人的存在符号, 可毕竟只属于我们五个人不是? 不对, 还有一个, 破案专家、 刑警大队长高洪波! 只是我至今不认识 《血色莫扎特》 的作者房伟, 以后若 有机会见到他, 我一定问一下: 你为什么给自己的主 人公这样命名? ——选自中国作家网 俪人 · 西部散文选刊 11
封面
共122